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情分析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学情不同、教学有异,只有准确地把握学情才能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有效教学;学情分析;备教材;备学生;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如今追求有效教学、高效课堂已成为教师们的共识了,很多老师为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在精心的备课、制作教学课件、准备学习材料或练习,特别重视教材分析、设计理想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流程。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很多理想的教学设计却没有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甚至原本设计的流程被学生的实际反应所打乱,无法实现原定的教学目标。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教者在备课时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分析把握得不准确所造成的。
教者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课标,更要备学生。教育的崇高使命,是“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新人”[1],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的,因此课前的学情分析和教学过程中的学情把握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认真地做好学情分析,才能设计出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也才会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的目标。那么我们要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学情分析呢?
一、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学情分析
当我们备一节课的时候首先应熟悉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研究本节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前后联系,理解掌握本节内容需要哪些知识基础,这些基础知识学生在什么时候学过、掌握的程度如何、是否有被遗忘的可能,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哪些认知上的障碍等等,都需要教者对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分析。
例如,本人在教《斜塔上的实验》时,针对学生对记叙的方法了解,分析倒叙的好处,学生有可能遗忘或不易发现。通过引导学生整体感知,领会文章的巧妙构思。让学生按书中提供的材料顺序概括伽利略的事迹,走进伽利略:1.发现摆的规律;2.孩童和学生时代的情况;3.发现自由落体的定律。
二、结合教学目标进行学情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意图不难确定一节课理想的教学目标,但不切合学生的实际制订的教学目标往往是不能实现的,也是可笑的,因此教者一定要在分析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态度、习惯等的前提下,设计出可望可及的教学目标,切忌理想化。
例如,本人在教《斜塔上的实验》时,制定如下目标:1.了解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的事迹。2.领会文章的巧妙构思。3.学习记叙和描写想结合的手法。4.学习伽利略勇于创新,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三、分析学情选择教学方法
選择一节课的教学方法之前,首先要分析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元认知水平,甚至要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经历等,然后确定采用哪些教与学的方法和教学手段,方法要讲究针对性。如果学情不能准确地把握,那么再高明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甚至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教法学法的调整。
例如,本人在教《斜塔上的实验》时,重点采用自主探究、启发、点拨等方法。如学生收集中外科学家的事迹,在文中勾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一说为什么喜欢?创设问题,组织交流思考:1.亚里士多德在哪些领域有哪些建树?2.人们为什么迷信亚里士多德的学说?3.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怀疑说明了什么?等等。
四、结合学情设计教学流程
“一出戏,同样的剧情,同样的布景,同样的演员,由于导演不同,演出的效果大不一样。”[2]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时一定要结合学情,情境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经历(如城里的孩子和农村的孩子不一样);设疑设问要考虑起点的高低;学习进程要注意步子大小;观察分析推理的问题要想想怎样为学生搭建一个可实现目标的平台;训练题的难度、梯度安排包括如何促进优等生的拓展提升和中下等生的固基问题等等,都需要做出符合学情的科学有效的安排。
例如,本人在教《斜塔上的实验》时,设计流程:1.粗读课文,理清线索;2.整体感知,复述课文;3.品味美点,交流心得;4.探究质疑,精读品味;5.演示实验,思维拓展。
总之,学情分析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学情不同、教学有异,只有准确地把握学情才能提高教学实效。这也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没有一份优秀的教案可以成为所有教师通用的模板。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36.
[2]于漪.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72.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有效教学;学情分析;备教材;备学生;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如今追求有效教学、高效课堂已成为教师们的共识了,很多老师为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在精心的备课、制作教学课件、准备学习材料或练习,特别重视教材分析、设计理想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流程。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很多理想的教学设计却没有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甚至原本设计的流程被学生的实际反应所打乱,无法实现原定的教学目标。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教者在备课时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分析把握得不准确所造成的。
教者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课标,更要备学生。教育的崇高使命,是“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新人”[1],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的,因此课前的学情分析和教学过程中的学情把握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认真地做好学情分析,才能设计出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也才会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的目标。那么我们要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学情分析呢?
一、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学情分析
当我们备一节课的时候首先应熟悉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研究本节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前后联系,理解掌握本节内容需要哪些知识基础,这些基础知识学生在什么时候学过、掌握的程度如何、是否有被遗忘的可能,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哪些认知上的障碍等等,都需要教者对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分析。
例如,本人在教《斜塔上的实验》时,针对学生对记叙的方法了解,分析倒叙的好处,学生有可能遗忘或不易发现。通过引导学生整体感知,领会文章的巧妙构思。让学生按书中提供的材料顺序概括伽利略的事迹,走进伽利略:1.发现摆的规律;2.孩童和学生时代的情况;3.发现自由落体的定律。
二、结合教学目标进行学情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意图不难确定一节课理想的教学目标,但不切合学生的实际制订的教学目标往往是不能实现的,也是可笑的,因此教者一定要在分析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态度、习惯等的前提下,设计出可望可及的教学目标,切忌理想化。
例如,本人在教《斜塔上的实验》时,制定如下目标:1.了解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的事迹。2.领会文章的巧妙构思。3.学习记叙和描写想结合的手法。4.学习伽利略勇于创新,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三、分析学情选择教学方法
選择一节课的教学方法之前,首先要分析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元认知水平,甚至要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经历等,然后确定采用哪些教与学的方法和教学手段,方法要讲究针对性。如果学情不能准确地把握,那么再高明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甚至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教法学法的调整。
例如,本人在教《斜塔上的实验》时,重点采用自主探究、启发、点拨等方法。如学生收集中外科学家的事迹,在文中勾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一说为什么喜欢?创设问题,组织交流思考:1.亚里士多德在哪些领域有哪些建树?2.人们为什么迷信亚里士多德的学说?3.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怀疑说明了什么?等等。
四、结合学情设计教学流程
“一出戏,同样的剧情,同样的布景,同样的演员,由于导演不同,演出的效果大不一样。”[2]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时一定要结合学情,情境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经历(如城里的孩子和农村的孩子不一样);设疑设问要考虑起点的高低;学习进程要注意步子大小;观察分析推理的问题要想想怎样为学生搭建一个可实现目标的平台;训练题的难度、梯度安排包括如何促进优等生的拓展提升和中下等生的固基问题等等,都需要做出符合学情的科学有效的安排。
例如,本人在教《斜塔上的实验》时,设计流程:1.粗读课文,理清线索;2.整体感知,复述课文;3.品味美点,交流心得;4.探究质疑,精读品味;5.演示实验,思维拓展。
总之,学情分析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学情不同、教学有异,只有准确地把握学情才能提高教学实效。这也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没有一份优秀的教案可以成为所有教师通用的模板。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36.
[2]于漪.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72.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