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孔雀东南飞》的五重美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GW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雀东南飞》作为中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具有崇高的艺术价值,它的艺术光辉至今依然闪耀。它是各种版本教材的必选篇目,应如何重新挖掘它的价值,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问题。根据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是教师使用教材和进行教学设计的根本目标,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分为四个方面,其中第三个方面为“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鉴赏及创造能力。本文将从培养这一核心素养的角度探究《孔雀东南飞》的价值,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可以从以下各方面充分让学生感受它的美。
   一、情节美
   《孔雀东南飞》虽然是诗,但它更具备一篇小说的特质,有完整的故事结构,故事讲述也极具艺术匠心,起承转合皆备,叙述节奏张弛有度。
   故事的叙述紧凑,详略得当,毫无拖泥带水之感。开篇以兰芝自述交代故事的开端,将自己与婆婆的矛盾公开化,焦仲卿迅速反应,质问母亲,接下来双方交锋激烈而紧张,仲卿甚至以不复娶妻相威胁,母亲大怒,语气坚定,态度斩钉截铁,对于儿子的反抗,母亲坚决镇压:“会不相从许。”正当剑拔弩张时,儿子率先败下阵来,悄无声息地退出。当焦仲卿向妻子告知求情失败时,刘兰芝以柔情似水的倾诉使叙事节奏瞬间舒缓,令读者沉浸在静谧的二人世界里。接下来重点叙述了兰芝与婆婆、小姑的道别,婆婆不讲理地“怒不止”与兰芝有礼有力有节地自我贬斥又形成了新的冲突,与小姑道别时的殷殷叮咛令人唏嘘不已。
   兰芝归家后,母亲的错愕、媒人的说媒、兄弟的逼迫、兰芝为婚事的准备都令读者为焦、刘二人的婚姻前途捏了一把汗,但是焦仲卿闻讯赶来后的一番质问及“下黄泉”的威胁使二人终于以死相约,整个故事也发展到高潮部分。焦仲卿回家后与母亲的对话又起波澜,让读者以为二人的殉情行为将因焦仲卿畏惧母亲而作罢,事实上焦仲卿的内心也确实有过挣扎。反观另一边刘兰芝在再婚之礼即将举行的前夜决绝地“举身赴清池”,将悲剧推向高潮,故事以“在天作比翼鸟,在地为连理枝”的桥段作结,为这出悲剧平添了一抹亮色,也契合了中国人传统的审美心理,堪称绝妙的结尾。
   《孔雀东南飞》情节的完整性以及叙事的高超艺术能够给学生带来美好的审美体验。
   二、悲剧美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亚里士多德也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文学作品中悲剧的力量远比大团圆式的喜剧给人的震撼要大得多,《孔雀东南飞》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美学观点。
   刘兰芝从外在形象到内在品质都是优秀女性的代表,但她在家庭中的地位低下,屈从于婆婆的威严,虽然她与焦仲卿感情笃厚,也无法与焦仲卿对母亲的孝道相抗衡,因此她成了家庭矛盾的牺牲品,成了儿子表现孝道的牺牲品。刘兰芝的悲剧不仅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也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因为解决中国家庭中的婆媳矛盾是千古难题,《孔雀东南飞》以悲剧的形式将这一矛盾艺术地呈现出来,具有更强烈的批判意义,刘兰芝这一美好人物形象的香消玉殒、焦仲二人爱情的失败给人带来的震撼,远比喜剧故事大得多。
   这一悲剧的意义还在于带给现代人这样的反思:我们究竟该以怎样的方式处理家庭内部矛盾,当亲情与爱情冲突时,能否以更合理的方式平衡二者的关系而不是以鱼死网破的方式斗争,这一悲剧给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反面教材。它也同样给予现代人以启示:要追寻幸福生活不能一味地忍让退避,作为女性要鼓足勇气、积极抗争,而不是以戕害自己生命的方式作极端消极的抵抗。
   作为艺术形式的悲剧,使人建立起了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悲剧艺术展现的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所以我们虽然同情刘兰芝的悲惨遭遇,但仍能将诗歌艺术中的悲剧当成美的对象来欣赏,并且获得“心灵的净化”。从悲剧美的视角解读《孔雀东南飞》,发现其中蕴含的美学价值,是培养审美鉴赏能力这一核心素养的很好实践。
   三、形象美
   《孔雀东南飞》的绝对主角刘兰芝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符合一个女性被期待的所有特征,堪称完美,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知书达礼的知性美。开篇兰芝的自我陈述即向读者呈现了一个无所不能样样精通的知性女子,能织布、会裁衣、可弹琴、常读书,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代,兰芝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可谓出类拔萃。
   (二)勤俭持家的勤劳美。兰芝自述“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可见其平日里劳作辛苦。
   (三)孝顺公婆的品性美。婆婆控诉兰芝“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实乃恶人先告状之举,通过兰芝自述“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供养卒大恩”可知,兰芝对婆婆尊敬有加,是一个孝顺婆婆的好媳妇,从兰芝与婆婆告别时的自斥也可看出,兰芝绝非对长辈无礼之人。
   (四)怡人眼目的外貌美。诗中对刘兰芝的外貌描写集中于第9段她被遣回家前夜的精心打扮,从头到脚的外貌描写刻画出的活脱脱就是一个大美人。
   (五)至死不渝的坚贞美。如果把对爱情的忠贞与坚守看作是女性重要品质的话,刘兰芝应是将这一品行演绎到了极致,被休回家后有更好的婚姻摆在她的面前,但兰芝没有轻易改变对丈夫许下的诺言,而是与丈夫相约同赴黄泉。我们今天不提倡以如此决绝的态度表达对婚姻的忠诚,但刘兰芝对爱情的坚贞仍旧能给朝三暮四的现代人以极大的震撼。
   四、語言美
   《孔雀东南飞》为长篇叙事诗,它的语言为诗歌语言,因而首先具备一般诗歌语言的音韵美、画面美。
   (一)音韵美。全首诗除诗前序言外,其余诗句全为五言结构,五言句子的节奏主要为“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孔雀东南飞”为“二二一”节奏,“五里一徘徊”为“二一二”节奏,整首诗基本都在这两种节奏间转换,这样的节奏无论是歌咏还是朗诵都具备一种极强的节奏美,这使叙事文本具有了韵文的美。除了句子的节奏外,许多段落都押韵,如“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押“ang”韵,这使诗句朗朗上口,语调铿锵。    (二)画面美。《孔雀东南飞》中某些段落以华丽的言辞铺陈,极具画面美。比如第9段描写刘兰芝外貌的段落:“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此段文字从兰芝的衣着、外貌、神态等角度不遗余力地对人物形象进行雕琢,将一位闺中少妇刻画得栩栩如生,是人物描写极好的范本。又如第22段:“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此段文字采用赋的写法,极尽铺陈之能事,描写太守家忙碌准备婚事的场景,场面繁忙热闹,用来准备婚事的用具设施极为豪奢,表现出了对娶兰芝的重视,很好地从侧面表现出兰芝作为女性的优秀。
   五、情感美
   “诗贵情,文贵理”,《孔雀东南飞》在情感的表现上也堪称完美,主要表达了以下几种情感:
   (一)坚贞不渝的爱情:焦、刘二人间忠贞不渝的爱情是作者所要着力表达的主要情感,他们在焦仲卿母亲的阻挠下,在刘兰芝娘家母亲、兄长的极力干预下,始终坚如磐石,韧如蒲苇,坚贞不渝。虽然中间有小的波折,但最终以双双殉情的方式对坚贞的爱情作了最有力的回应,这种荡气回肠的爱情悲剧极易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极美的情感享受,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陶冶,也使人在反思自己对情感的态度时将其作为很好的榜样。
   (二)感人至深的亲情:虽然焦、刘二人感情笃厚,但是当爱情与亲情发生冲突时,焦仲卿与刘兰芝都能顾全大局,以亲情为重。由于焦仲卿母亲对刘兰芝不满意,当他在母亲面前进行了一番申诉反抗后,母亲以尊长的身份为倚仗对焦仲卿进行施压,焦仲卿迫于压力,只能暂时屈服,将刘兰芝驱遣回家;当刘兰芝被遣回家时,遭遇到母亲的责备、兄长的嫌弃,她为了顾全大局,照顾到母亲和兄弟的感受,不惜违背与焦仲卿订下的盟誓,假意答应再嫁。夫妻二人在面对爱情与亲情的冲突时,都毅然以亲情为重,虽然最后双双殉情,但二人在考量自己的行为时是把亲情放在第一位的。
   虽然这首叙事诗的直接表达方式不是抒情,但蕴含在叙事过程中的情感同样能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和强烈的共鸣,这也是这篇作品富有永恒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以上五个层面的美是《孔雀东南飛》最突出的审美价值,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从这几个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欣赏,当然在有限的课时内不可能面面俱到,可以将几个层面糅合起来进行教学设计。
  
   赵顺华,广东省中山市华侨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教学设计】  有人说:“教育家和教书匠的区别就是教育家力图使教书成为一种艺术”。一个老师如果能以艺术的眼光和个性的思维来看待和构建教学流程,那么他将使他的教学外显成为一种艺术,并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活跃的双边互动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而要做到这样,有两点是必须注意的:第一就是真正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老师成为次要角色;第二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  解惑稽疑若有神,  笔端舌底可生春。  绣成烂漫花千杂,  总把金针度与人。  (朱祖延)    (二)  杂志刊行如稼穑,  耕耘沐雨州春秋。  镇涛语感奇葩艳,  显驹文成硕果稠。  沙里淘金欣有得,  梦中解惑乐忘忧。  “两为”“双百”冲天翼,  开拓创新赖壮猷。  (注:镇涛即洪镇涛,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显驹即朱显驹,湖北特级教师。)  (邓先正)    (三)  蓝衫筚路力传薪
雁·鸿雁·鹅    一般人心目中的“雁”就是“鸿雁”,也即大雁,因为黎民百姓不是动物学家,不可能把形形色色的鸟种区分得那么清楚。但从科学角度说,“雁属”在动物分类学上是鸟纲——雁形目——鸭科中的一个属,该属的鸟在中文中通常被称为“雁”。它有鸿雁、灰雁、粉脚雁、豆雁、白额雁、小白额雁、斑头雁、雪雁、细嘴雁、帝雁等10个种。  雁属的特征:雁属的鸟在雁形目中体形大,体重重,飞行时拍打用力,振翅频率高。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收录了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读来备受感动,问过许多学过此文的中学生,他们也道出了同样的感受,认为课文所揭示的人间真情质朴而动人。许多语文教师也把这一主题当作重点来教,亲情意识便成为了这篇文章的艺术特色。笔者认为亲情固然是文章的底色,但文章的深层意蕴却是生命意识的萌芽与成长,这种萌芽、成长通过儿童的视角来展现,并在“悲凉”话语风格下愈显沉重。    一、儿童视角  
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中,手机短信作为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相互问候以及表达各种情谊的重要交流手段,已渐渐成为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交流方式,甚至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有人称其为第五媒体,或戏称作“拇指艺术”。在体现实用性、时代性的语文高考试卷中,短信也已成为语言运用题型中的一个新成员。  短信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主题突出,情真意切;简明得体、结构整齐;富于想像、文采斐然。  请先看一道短信高考模拟
钱梦龙曾在《语文教育散论》序中谈到,在语文教育领域,任何一名成功的语文教师都必然要经历四种境界:第一种境界属于实践操作层次。达到这一境界的老师,能够上很漂亮的课,能够组织有效的训练。但由于仅仅停留在实践操作这样较低的层次上,缺乏对事物间的因果关系的必要认识,因此教学的成败得失,往往带有很大的偶然性。第二种境界属于经验积累的层次。达到这一境界的老师。开始重视总结和积累自己成功的经验,比较自觉地从自身
语文新课程实施以来,“感悟”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我们除了在语文课程文件、语文研究文章等书面用语中常常见到“感悟”,就连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每每能听到老师对学生讲“你感悟感悟”。当然,与训练不同,某项语文训练,训练一怎么做、训练二怎么做是可以教的,但感悟一怎么做、感悟二怎么做却并不那么好教,有的甚至是无法诉诸言语的。因此,运用之妙,存乎于心。但这并不是说感悟不重要。感悟对于语文学习来说
白居易《琵琶行》“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中的“重”为多音多义字,无论原人教版,还是现人教新课标版,教材编注者大概以为“此不足为训”,既未注其音,也不释其意,给学生品味诗情平添了几分“情义”难安之虑。今谨据诗辨音说义,以求音正义明。  “我闻琵琶已叹息”,是白乐天直接呼应琵琶女“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这一借弦音而寄情的情感共鸣之反应。“已”即自然贴
“勾践灭吴”是我国历史上一件很著名事件。它的著名并非因为事件本身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过什么特别重大的影响,也不是什么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可以作为战例写进战争史的军事案例。从它被后世人们不断提及的语境来看,从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或者说人们更愿意从某一意义层面来解读它,发挥它的喻世功能或满足人们窥测历史潜规与明则的语义空间来说,恐怕指涉更多的还是如下的一些个侧面。比如,事件主人公传奇的人生经历;身陷困境,
王松泉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他先后发表论文数百篇,出版个人专著10余部,主编教学用书30余种,可谓“著述等身”。熟悉王松泉先生的人都知道,在他的论著和主编的教材中,大都有一幅“结构示意图”,有的放在扉页上,如《阅读教育学》、《阅读教材论》、《学科素质教育艺术论》等;有的放在“绪论”或“导论”中,如《语文教学概论》、《语文课程教学概论》、《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语文教学心理学基础》等。在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