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建筑形态风格迥异。而原型,则是跨地域、跨时期的建筑之间的联系。在诸多建筑原型中,几何原型具有较高辨识度,成为许多建筑所接纳的原型类型。
关键词:类型学 原型 欧式几何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1 历史与传统
类型学设计方法主要从社会、文化和历史的角度切入,从本质上去探究建筑的原始意义。其实,在前工业社会或传统社会中,它是一种设计方法,并非最近才形成的一种设计手段。类型学实质上是对现实建筑与城市的阅读,这与欧洲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分不开的。广义上来讲,只要建筑设计中涉及到“原型”理念,并且后期能够分析得出其原型特征的,就属于建筑类型学的建筑范围之内。
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和理论家科尔孔认为,类型学的实质在于类型学思想辩证地解决了“历史”、“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即“不变”与“变”的关系问题。在运用类型学时,理性地对待历史与传统是极具重要性的,并且对其筛选和批评,对历史文化内容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结合时代、社会和文化等特征进行有目的性的再设计。
2 类型形式
类型学设计方法除了尊重历史与传统以外,还需要一套特殊的“元语言”,即对构成建筑的几何要素语汇和基本组合方式。而几何原型在几何要素语汇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于建筑设计的作用就如同字母至于文学作品,是建筑师感知与创作的源泉。而意大利的格拉西认为:“建筑问题的关键在于对这些类型(元语言)进行集合、排列、组合和重建”。
在朱文一博士论文《空间·符号·城市》中,在对中西方空间、符号、城市的比较研究中涉及到原型研究。这种“原型比较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出“中西方城市在物质形态构成方面上存在本质差异”,而这种“原型”就是对前者“不可再分的最小构成单元”的探索。这与类型学中提到的“元语言”意思相似,但是又有所区别,仅仅指物质上的、可见的最小单元。
对于“原型”概念的问题,浙江大学张毓峰教授关于建筑空间原型研究中提到:原型是“保持空间属性的不可分割的较小单位”或 “空间元”(保持空间的最小单位)。与上文中原型不同的是,这里提到了“空间”,建筑学的一个核心概念便是“空间”。在《道德经》中有这样一段话,“涎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墉以为居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些文字描述了空间基本形成的原因——围合界面的状态决定了空间的存在。“原型”,不仅是“不可再分的最小构成单元”,而是一种具有空间属性及使用功能的形态,包括围合结构和其内部空间。
3 原型的作用
阿尔多·罗西曾说过,“在传统城市建筑中抽取的单纯几何体式用现代语言表达古典精神的最适宜元素”。原型对于建筑创作起到重要作用,就如同字母至于文学,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方面,通过对原型的挖掘为建筑创作提供参考和引导。当面对设计无从下手或无法判断设计方向时,就可以参考同类建筑的原型,这是除地形限制以为的一种条件制约。但是参考不能仅停留在形式的模仿或功能的借鉴,而是结合原型的历时性和现实条件,进行一种“动态的”参考。
另一方面,延续建筑的历史和传统精神。“原型”是建筑与城市得以传承的本质,因此,合理地对原型深入解析和再创作,就可以达到传承建筑精神与城市文脉的目的,保证历史与传统的延续性,其中会涉及到原型的“复制”和“转译”两个过程。
最后一方面,将历史已经存在的原型作为设计的灵感来源,在此基础上进行建筑创新。无论是建筑的缘起,还是其他人造事物的产生,最初都是对自然的模仿,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凭空出现或产生,其创造或产生过程都会受到已有事物的影响,只是受影响程度不一。但是,以原型作为创作灵感,设计过程中一定要经过理性的思考和恰当的处理,不能是单纯地形式上的模仿。简单的照搬会造成思想上的懒惰,而且建筑作品也會毫无生气。国内市场习惯性模仿,因为设计周期短,又容易被认可,但是所有事物也包括建筑在内会因地制宜,是否适合,他们却不怎么考虑。所以如果条件允许,寻找创作灵感最好从挖掘原型开始,可使作品富有灵性和生气。
4欧式几何原型的运用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的追求经历了一个由简变繁再变简的过程。而正统的现代主义建筑,其形态的形式语言简洁不繁复,设计更为抽象,目的是对建筑形态要素的抽象和去意义化。而新理性主义建筑师也会采用建筑类型学手段,运用几何原形进行形态塑造,但是与现代主义不同的是,它更为关注几何原型中蕴含的传统精神与历史文脉。在罗西的类型学观点中认为,“城市的建筑可以简约到几种基本类型即原型,这些基本类型存在于历史形成的传统城市建筑中”。在他通过纯粹几何体来演绎历史,并通过模仿或复制的手法表达对建筑某种形式永恒价值的追求,如连续的拱廊与列柱。简单的几何原型频繁地出现在建筑的平面及立面,显示出罗西对于该建筑形式语言的喜爱与继承;在建筑底层充满古典意味的廊柱,表达出罗西对米兰建筑中租屋形态的尊重与思考,以唤起出人们对历史建筑的记忆。该建筑用现代建筑语汇表达出生活体验与场所记忆。
在几何原型与建筑类型学结合的领域,瑞士建筑师马里奥·博塔也有着独特的设计理念。圆形,是其宗教建筑的创作中一定采用的几何原型,从最基本的几何原型入手,以原教堂中厅轴线为轴线,演变出新教堂的椭圆形平面,以倾斜切面作为结束建筑形态的终点是博塔的宗教建筑中常采用的几何手法。表达了对古老巴洛克教堂建筑平面形式的回归,同时也体现了现代环境下宗教传统的延续与发展。
5 总结
在建筑类型学理论中存在这样的观点:任何设计源自原型(不仅仅是建筑学),但必须超越原型,只有这样,历史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特殊性与普遍性才可以通过设计和创造的过程实现完美结合与进步,否者只会停滞在原型阶段。并且不同时期的科技水平、文明程度有所差异,所以建筑在相同媒介的作用下可以“相似”,而不能“相同”。建筑“美”源于历史,但是更多地要超越历史。建筑对历史文化的继承,不应该仅存在与表面,用建筑语汇去表达更深层次的内涵。
参考文献
[1]汪丽君.建筑类型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17页
[2]沈克宁.当代建筑设计理论-有关意义的探索.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29页
[3]张侃侃.设计形态生成研究-关于设计形态的“塑”与“构”[D].天津大学.2011.78页
[4]刘琪瑶.建筑原型理论研究及应用-以院落建筑为例[D].重庆大学.2012.122页
[5]赵有良.几何学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7.46页
关键词:类型学 原型 欧式几何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1 历史与传统
类型学设计方法主要从社会、文化和历史的角度切入,从本质上去探究建筑的原始意义。其实,在前工业社会或传统社会中,它是一种设计方法,并非最近才形成的一种设计手段。类型学实质上是对现实建筑与城市的阅读,这与欧洲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分不开的。广义上来讲,只要建筑设计中涉及到“原型”理念,并且后期能够分析得出其原型特征的,就属于建筑类型学的建筑范围之内。
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和理论家科尔孔认为,类型学的实质在于类型学思想辩证地解决了“历史”、“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即“不变”与“变”的关系问题。在运用类型学时,理性地对待历史与传统是极具重要性的,并且对其筛选和批评,对历史文化内容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结合时代、社会和文化等特征进行有目的性的再设计。
2 类型形式
类型学设计方法除了尊重历史与传统以外,还需要一套特殊的“元语言”,即对构成建筑的几何要素语汇和基本组合方式。而几何原型在几何要素语汇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于建筑设计的作用就如同字母至于文学作品,是建筑师感知与创作的源泉。而意大利的格拉西认为:“建筑问题的关键在于对这些类型(元语言)进行集合、排列、组合和重建”。
在朱文一博士论文《空间·符号·城市》中,在对中西方空间、符号、城市的比较研究中涉及到原型研究。这种“原型比较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出“中西方城市在物质形态构成方面上存在本质差异”,而这种“原型”就是对前者“不可再分的最小构成单元”的探索。这与类型学中提到的“元语言”意思相似,但是又有所区别,仅仅指物质上的、可见的最小单元。
对于“原型”概念的问题,浙江大学张毓峰教授关于建筑空间原型研究中提到:原型是“保持空间属性的不可分割的较小单位”或 “空间元”(保持空间的最小单位)。与上文中原型不同的是,这里提到了“空间”,建筑学的一个核心概念便是“空间”。在《道德经》中有这样一段话,“涎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墉以为居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些文字描述了空间基本形成的原因——围合界面的状态决定了空间的存在。“原型”,不仅是“不可再分的最小构成单元”,而是一种具有空间属性及使用功能的形态,包括围合结构和其内部空间。
3 原型的作用
阿尔多·罗西曾说过,“在传统城市建筑中抽取的单纯几何体式用现代语言表达古典精神的最适宜元素”。原型对于建筑创作起到重要作用,就如同字母至于文学,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方面,通过对原型的挖掘为建筑创作提供参考和引导。当面对设计无从下手或无法判断设计方向时,就可以参考同类建筑的原型,这是除地形限制以为的一种条件制约。但是参考不能仅停留在形式的模仿或功能的借鉴,而是结合原型的历时性和现实条件,进行一种“动态的”参考。
另一方面,延续建筑的历史和传统精神。“原型”是建筑与城市得以传承的本质,因此,合理地对原型深入解析和再创作,就可以达到传承建筑精神与城市文脉的目的,保证历史与传统的延续性,其中会涉及到原型的“复制”和“转译”两个过程。
最后一方面,将历史已经存在的原型作为设计的灵感来源,在此基础上进行建筑创新。无论是建筑的缘起,还是其他人造事物的产生,最初都是对自然的模仿,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凭空出现或产生,其创造或产生过程都会受到已有事物的影响,只是受影响程度不一。但是,以原型作为创作灵感,设计过程中一定要经过理性的思考和恰当的处理,不能是单纯地形式上的模仿。简单的照搬会造成思想上的懒惰,而且建筑作品也會毫无生气。国内市场习惯性模仿,因为设计周期短,又容易被认可,但是所有事物也包括建筑在内会因地制宜,是否适合,他们却不怎么考虑。所以如果条件允许,寻找创作灵感最好从挖掘原型开始,可使作品富有灵性和生气。
4欧式几何原型的运用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的追求经历了一个由简变繁再变简的过程。而正统的现代主义建筑,其形态的形式语言简洁不繁复,设计更为抽象,目的是对建筑形态要素的抽象和去意义化。而新理性主义建筑师也会采用建筑类型学手段,运用几何原形进行形态塑造,但是与现代主义不同的是,它更为关注几何原型中蕴含的传统精神与历史文脉。在罗西的类型学观点中认为,“城市的建筑可以简约到几种基本类型即原型,这些基本类型存在于历史形成的传统城市建筑中”。在他通过纯粹几何体来演绎历史,并通过模仿或复制的手法表达对建筑某种形式永恒价值的追求,如连续的拱廊与列柱。简单的几何原型频繁地出现在建筑的平面及立面,显示出罗西对于该建筑形式语言的喜爱与继承;在建筑底层充满古典意味的廊柱,表达出罗西对米兰建筑中租屋形态的尊重与思考,以唤起出人们对历史建筑的记忆。该建筑用现代建筑语汇表达出生活体验与场所记忆。
在几何原型与建筑类型学结合的领域,瑞士建筑师马里奥·博塔也有着独特的设计理念。圆形,是其宗教建筑的创作中一定采用的几何原型,从最基本的几何原型入手,以原教堂中厅轴线为轴线,演变出新教堂的椭圆形平面,以倾斜切面作为结束建筑形态的终点是博塔的宗教建筑中常采用的几何手法。表达了对古老巴洛克教堂建筑平面形式的回归,同时也体现了现代环境下宗教传统的延续与发展。
5 总结
在建筑类型学理论中存在这样的观点:任何设计源自原型(不仅仅是建筑学),但必须超越原型,只有这样,历史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特殊性与普遍性才可以通过设计和创造的过程实现完美结合与进步,否者只会停滞在原型阶段。并且不同时期的科技水平、文明程度有所差异,所以建筑在相同媒介的作用下可以“相似”,而不能“相同”。建筑“美”源于历史,但是更多地要超越历史。建筑对历史文化的继承,不应该仅存在与表面,用建筑语汇去表达更深层次的内涵。
参考文献
[1]汪丽君.建筑类型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17页
[2]沈克宁.当代建筑设计理论-有关意义的探索.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29页
[3]张侃侃.设计形态生成研究-关于设计形态的“塑”与“构”[D].天津大学.2011.78页
[4]刘琪瑶.建筑原型理论研究及应用-以院落建筑为例[D].重庆大学.2012.122页
[5]赵有良.几何学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7.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