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没有人的智力会一成不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都能够在一定强度下的训练过程中得到提高。但由于每个学生自身的情况都有不同,所以,这时需要老师多花些心思去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从不同角度进行考虑,让小学生爱上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生;成绩;注意力;因材施教;记忆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根据不同智力,因材施教
智力,决定的是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一个人的适应能力,一个人的反应能力。但是,若是空有非凡的智力,我们不去加以训练,这样的智力也是会退化的。《伤仲永》的故事,作为老师的耳熟能详。这也给了我们做老师的一个警示,必须充分挖掘孩子的智力因素,并且因材施教。首先,我们要对教育观念及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研究,还要研究数学能力的构成和培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阶段,我们的出发点就是要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如果能从学生的生活中进行我们的数学教学,这样,我们的学生们也更易于接受。数学的能力包括数学运算,空间想象能力,逻辑能力等内容。而数学的训练,主要是对思维逻辑能力的训练,运算能力还是次之。作为老师,我们必须主次分明。明确我们需要培养孩子些什么样的能力。对于数学来说,我们首先要注重的就是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以此为基础,扩展延伸学生们的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再次,我们要遵循学生智力发展规律,改革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智力,能力发展为目标来教导学生。最后,不同的学生,其智力水平的不同,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歧视智力发展较差的学生,而应多关心多指导他们,做到平等对待。同时,我们要用不同的方法教育他们,所谓因材施教,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科学制定教学计划。
二、集中学生在数学课堂注意力
人在注意某一事物的状态下,不仅其心理活动更为集中地指向一定对象,而且其外部特征也会相应变化。据有关研究材料表明,7~12岁的学生聚精会神地注意某一事物为20多分钟左右。因此,在课堂20多分钟后必须改变教学方法。小学生一般对玩具、游戏、动漫比较感兴趣,为了避免数学课堂枯燥无味,在发觉学生对上课不感兴趣时,可以以拍掌集中学生注意力,再适当玩些数学智力游戏,既可以拉动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可激发学生上课兴趣。也可以把数学题改编成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还可以带实物让学生自己观察,既吸引学生注意力又加深学生印象。例如:在教授立体几何时,可课前准备好几何体,课上让学生自行观察,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还可以把数学题中乏味的“苹果“”梨”等等,改编成“喜羊羊”“奥特曼”等等学生感兴趣的卡通人物。课堂上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高涨,学起来当然更卖力。教师在如何授课的时候,也应学会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运用到实际的课堂上。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愿意听你的课,把你的课听进去,并让学生记忆深刻。
三、提高学生对数学题型的记忆力
小学阶段是由无意识记忆为主导向有意识记忆为主导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靠机械记忆主导。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具体形象记忆优于抽象记忆,他们善于记忆事物的具体形象,不善于记忆公式、定理及法则。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听课,还要让学生能记住我们所教题目的题型,下次同样题型再次出现时,会解并且解好,这样的教师才是成功的。首先,我们要对我们的学生提出识记目的。再者,我们要帮助学生记忆,针对重要题型,列出正确的解题方法及步骤,在课上多次重复同种题型的题目,课后布置该类型的作业,下次课上再加深学生记忆重复一遍。只有通过重复记忆,这样学生的记忆效果才会更好。最后,还可以通过口诀记忆法、图解记忆法、直观形象记忆法及网络系统记忆法等帮助学生记忆。
四、组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
小学生因为自身智力水平不一,家庭教育状况不同,个人知识接收能力有异,所以一个班级内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呈现多种状态。教师应该认真分析班级内部学生数学成绩的实际状况,以此构建数学学习互助小组,将班级内数学成绩靠前和较为落后的学生编制到一个互助学习小组当中,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互帮互助,从复习所学知识,预习新课程内容入手实现共同提升的根本目的。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时间组织互助学习小组进行学习,指导并督促学生互助学习。互助学习小组中的学困生遇到学习困难,优等生可以第一时间帮助解决,这样可以实现双方的知识提升和稳固。
五、培养学生创造力
现今是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是现今教育的教学目标。这要求教师要采用创造性的教学方式。解数学题,有时会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和答案,因此,当学生提出不同看法时,应站在学生角度,给予讲解,不能立即否定,而是应予以鼓励,并要求学生多问多思考,营造创造性学习数学的氛围。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第一,因为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的支持。第二,是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第三,要有执着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例如,在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时,要求学生想象如何把梯形的上底变得与下底同样长,这时变成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如果把梯形上底缩短为0,这时又变成了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问题一提出学生想象的闸门打开了:三角形可以看作上底为0梯形,平行四边形可以看作是上底和下底相等的梯形。这样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想象思维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要遵循不同智力不同开发的原则,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记忆力,培养学生创造力,从教学方法、态度等角度,让学生爱上数学,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孙桂红.小学生数学成绩分化的成因及对策[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2,10:65.
[2]陈明东.提高小学生数学成绩之我见[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01:65-66.
[3]马小强,何苏芳.小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研究[J].甘肃教育,2011,09:60-61.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生;成绩;注意力;因材施教;记忆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根据不同智力,因材施教
智力,决定的是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一个人的适应能力,一个人的反应能力。但是,若是空有非凡的智力,我们不去加以训练,这样的智力也是会退化的。《伤仲永》的故事,作为老师的耳熟能详。这也给了我们做老师的一个警示,必须充分挖掘孩子的智力因素,并且因材施教。首先,我们要对教育观念及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研究,还要研究数学能力的构成和培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阶段,我们的出发点就是要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如果能从学生的生活中进行我们的数学教学,这样,我们的学生们也更易于接受。数学的能力包括数学运算,空间想象能力,逻辑能力等内容。而数学的训练,主要是对思维逻辑能力的训练,运算能力还是次之。作为老师,我们必须主次分明。明确我们需要培养孩子些什么样的能力。对于数学来说,我们首先要注重的就是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以此为基础,扩展延伸学生们的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再次,我们要遵循学生智力发展规律,改革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智力,能力发展为目标来教导学生。最后,不同的学生,其智力水平的不同,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歧视智力发展较差的学生,而应多关心多指导他们,做到平等对待。同时,我们要用不同的方法教育他们,所谓因材施教,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科学制定教学计划。
二、集中学生在数学课堂注意力
人在注意某一事物的状态下,不仅其心理活动更为集中地指向一定对象,而且其外部特征也会相应变化。据有关研究材料表明,7~12岁的学生聚精会神地注意某一事物为20多分钟左右。因此,在课堂20多分钟后必须改变教学方法。小学生一般对玩具、游戏、动漫比较感兴趣,为了避免数学课堂枯燥无味,在发觉学生对上课不感兴趣时,可以以拍掌集中学生注意力,再适当玩些数学智力游戏,既可以拉动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可激发学生上课兴趣。也可以把数学题改编成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还可以带实物让学生自己观察,既吸引学生注意力又加深学生印象。例如:在教授立体几何时,可课前准备好几何体,课上让学生自行观察,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还可以把数学题中乏味的“苹果“”梨”等等,改编成“喜羊羊”“奥特曼”等等学生感兴趣的卡通人物。课堂上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高涨,学起来当然更卖力。教师在如何授课的时候,也应学会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运用到实际的课堂上。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愿意听你的课,把你的课听进去,并让学生记忆深刻。
三、提高学生对数学题型的记忆力
小学阶段是由无意识记忆为主导向有意识记忆为主导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靠机械记忆主导。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具体形象记忆优于抽象记忆,他们善于记忆事物的具体形象,不善于记忆公式、定理及法则。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听课,还要让学生能记住我们所教题目的题型,下次同样题型再次出现时,会解并且解好,这样的教师才是成功的。首先,我们要对我们的学生提出识记目的。再者,我们要帮助学生记忆,针对重要题型,列出正确的解题方法及步骤,在课上多次重复同种题型的题目,课后布置该类型的作业,下次课上再加深学生记忆重复一遍。只有通过重复记忆,这样学生的记忆效果才会更好。最后,还可以通过口诀记忆法、图解记忆法、直观形象记忆法及网络系统记忆法等帮助学生记忆。
四、组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
小学生因为自身智力水平不一,家庭教育状况不同,个人知识接收能力有异,所以一个班级内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呈现多种状态。教师应该认真分析班级内部学生数学成绩的实际状况,以此构建数学学习互助小组,将班级内数学成绩靠前和较为落后的学生编制到一个互助学习小组当中,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互帮互助,从复习所学知识,预习新课程内容入手实现共同提升的根本目的。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时间组织互助学习小组进行学习,指导并督促学生互助学习。互助学习小组中的学困生遇到学习困难,优等生可以第一时间帮助解决,这样可以实现双方的知识提升和稳固。
五、培养学生创造力
现今是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是现今教育的教学目标。这要求教师要采用创造性的教学方式。解数学题,有时会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和答案,因此,当学生提出不同看法时,应站在学生角度,给予讲解,不能立即否定,而是应予以鼓励,并要求学生多问多思考,营造创造性学习数学的氛围。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第一,因为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的支持。第二,是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第三,要有执着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例如,在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时,要求学生想象如何把梯形的上底变得与下底同样长,这时变成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如果把梯形上底缩短为0,这时又变成了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问题一提出学生想象的闸门打开了:三角形可以看作上底为0梯形,平行四边形可以看作是上底和下底相等的梯形。这样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想象思维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要遵循不同智力不同开发的原则,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记忆力,培养学生创造力,从教学方法、态度等角度,让学生爱上数学,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孙桂红.小学生数学成绩分化的成因及对策[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2,10:65.
[2]陈明东.提高小学生数学成绩之我见[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01:65-66.
[3]马小强,何苏芳.小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研究[J].甘肃教育,2011,09: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