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核心素养是指人的发展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人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因、种子和树根.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一场课程观、知识观、教学观和学科教育观的重建.在关注、认识和探索知识与素养的关系的基础上,广西柳州市柳江中学开启了为期三年的教学改革,以“三新课堂”(新素养、新思辨、新教法)为突破口,实现了课堂由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转变,探索了一些有效的做法.
【机 构】
: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江中学党支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素养是指人的发展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人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因、种子和树根.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一场课程观、知识观、教学观和学科教育观的重建.在关注、认识和探索知识与素养的关系的基础上,广西柳州市柳江中学开启了为期三年的教学改革,以“三新课堂”(新素养、新思辨、新教法)为突破口,实现了课堂由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转变,探索了一些有效的做法.
其他文献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是深化基础教育评价改革、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如何正确评价区域基础教育质量,关乎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以福建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实践为例,从质量监测定位、发展历程、体系构成、组织架构、成效与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系统阐述福建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构建与运行,为各地拓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路径提供经验与借鉴.
课程标准提出,本课程力求构建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学科内容以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等形式呈现,即通过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构化设计,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但是,我国高中政治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学校管理的整体框架给活动型课堂的设计带来了若干突出的难题.
县域普通高中是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提升县域普通高中教育水平关键在于激发县域普通高中发展内生力.县域普通高中发展内生力由战略规划力、组织协同力、专业成长力、课程供给力、资源整合力、教育创新力六大核心要素构成,是一个有机整体.县域普通高中发展内生力培育需要系统性变革,以推进学校发展为核心系统优化县域教育治理体系,引导县域普通高中转变发展思维,增强县域普通高中基础能力建设,使其走向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围绕指标体系、数据分析和结果运用三方面展开研究与探索,其具体举措有:构建全面育人的教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加强数据专项分析,解析环境因素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推行质量监测“一年监测、两年改进”的结果应用.经过多年实践,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取得了三个方面的实践成效: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从单纯“育分”走向全面“育人”;加强了指向“诊断改进”的评价结果运用,实现工作方式的转变;推进区域教育生态良性发展,科学提升区域教育质量.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在体制机制顶层设计的基础上,以人事、经费改革为抓手,按照“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综合施策、精准发力”的思路,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有效破除了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通过一系列改革,全旗教育发展水平由全市9个旗区后进位次跃居前列,相关实践经验在内蒙古自治区全区范围内得到推广.
项目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以“项目规划—项目准备—项目实施—项目展示及评价”为主要环节的项目学习“4P模型”应用于中学英语教学实践,对提高中学英语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落实英语学科全人教育价值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福建省南安市各中小学以省级“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为契机,在国家关于教育的政策法规、指导意见的指引下,以福建省的相关部署和要求为执行标准,以标准引领规范;着眼规范,以规范促进管理;落实管理,以管理提升质量;紧抓质量,以质量赢得发展,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育”并举是时代命题,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准确理解“五育”并举内在逻辑和价值取向,克服“五育”不平衡、不充分、不融合的现实偏差,坚持全面发展、充分发展、融合发展.在推进过程中要坚持管理转型、德育为先、课程为基、教学为本、多元联动的实施策略,确保“五育”并举真正落地,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人才.
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是教育系统的核心使命,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学校是学校管理者的“最高任务”.一所高质量的学校所具有的“范儿”应该是既要有人,又要有貌;不仅有神,还要有力和有名.基于这些“高质量学校”的“范儿”,学校管理者要通过校园环境治理,使学校有魅力;通过精神文化治理,使师生有活力;通过办学质量治理,使学校有实力;通过制度机制治理,使学校有动力;通过品牌治理,使学校有影响力.
校训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精髓,是学校形象和品牌的直接展示,彰显着学校办学的传统、宗旨和核心价值观,引领、规范和勉励着师生行为.慈溪市第二实验小学地处观海卫,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其校训可以追溯到安定学堂时期(1894年)的“忠勇、孝顺、信义、勤朴”,“忠勇为爱国之本,孝顺为齐家之本,信义为立业之本,勤朴为生活之本.”近年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逐渐形成了包括课程理念、课程目标、构建路径、实施与评价为一体的童心德育课程体系,使之贯穿全体师生的生命旅程,实现师生对校训文化的认同和自身德性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