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健浩:男,70岁,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白茆镇芙蓉村人,田娘家庭农场负责人。80年代初,他潜心培育出水稻高产新品种32—78,在苏州地区推广种植高达60万亩。2002年,他创办田娘企业,致力于发展生态循环农业,10多年来共处理畜禽粪便等农业污染物150万吨,产出绿色高效有机肥50万吨。他还跨省合作种植水稻3.6万亩,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曾获“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全国种粮大户”、“江苏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16年被评选为第二届“全国十佳农民”。
“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是为常熟。雨水过后,马上迎来惊蛰,初春的江南田野在经历了漫长的冬藏伏土之后,万物气息萌动。年关一过,常熟的田娘家庭农场中,日子也显得格外忙碌起来,春耕开始了。
常熟的人都知道,这里有一位“了不起的中国农民”——联合国秘书长特别顾问莫里斯·斯特朗口中这位解决了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农民,就是已过古稀之年的田娘家庭农场主高健浩。
村支书,带领17位“种粮勇士”衣锦还乡
上世纪70年代,芙蓉村全村2000多人,耕地加起来才3522亩,人均不到2亩地,起早摸黑一年下来打的粮食不过千斤。中国农民啥时候也能像美国农民那么牛气,一人能种千亩田,“田到底该怎么种”,这个农民祖祖辈辈都觉得无需多想的问题在高健浩的心里扎下了根。1988年,高健浩带领农科队调整土地、合理布局、筑路建桥,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仅三年时间,他带领村民共挖运土方52000方,填河塞浜37亩,构筑圩堤2600米,把高低不一、零碎分散的农田建成了田成片、渠成网、路到田的科学布局。同时他在芙蓉村还建设了提纯复壮种子基地,每年,该基地向全市各乡镇提供稻麦优质良种250万斤,为全市的农业生产作出了积极贡献。1989年,高健浩被村民推选为芙蓉村村支部书记。他根据芙蓉村的实际情况,列出了种、养、放、运输、经营等近10个项目。在高健浩的带动下,芙蓉村的种菜专业户、养奶牛专业户、放菱户和经营户纷纷盖起了新楼,买上了汽车,生活越过越滋润。
1992年春,高健浩带着17个村民,提着简易的行囊,踩着自行车,满怀豪情地骑到50多公里外的昆山市正仪镇,承包了当地4800多亩水稻田,成为苏南第一位跨市承包大片土地的农民。高健浩邀请了当地乡政府、供销社、银行、粮管所的干部与村支书一起坐下来,提出了一个对当时的农村来说十分“超前”的方案。“承包农田的种子我们自己解决,种粮所需的农资贷款由银行帮我们解决,粮管所进行担保。粮食卖掉后把钱交给粮管所,扣除租金、农资、人工等成本后,多下来的部分就是我们承包者的收入。”高健浩当时没有意识到,他开创的是一条“农产品抵押信贷”的新路子。
高健浩带领一起包田的农户采用从上海松江水稻专家陈永康那里学到的“水稻免耕法”,风里来雨里去,凭着先进的耕作方法和没日没夜的辛苦,1996年,高健浩带领的17位“种粮勇士”衣锦还乡,每人怀里都揣着足够在常熟城里买套别墅的现款,回家盖起了新楼房。
在高健浩的带领下,芙蓉村农业、工业齐头并进,村强民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他的事迹被写入了苏州市政府内参,并获得了苏州市“带头致富”标兵和苏州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田娘,大地的母亲
一生钟爱着农业的高健浩,曾多次在各种场合呼吁重视传统农家肥料对保持土地良性耕作的长远作用。他说,垃圾被合理利用将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农田之宝,反之就是一种有害于空气、水体和环境的污染物。
2002年,高健浩创办江苏田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处理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固体有机废弃物,生产有机(类)肥料。“好的肥料就像土地的‘母亲’,而有机肥是最好的肥料。”他曾九上南京城,与南京农业大学和江苏省农科院结成紧密的产学研结合体,共同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江苏省田娘有机(类)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共同承担了多项部、省、市级科技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大大提升了“田娘”牌系列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品质,产品从最初单一的有机肥料发展到了有机肥料、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三个系列10多个品种。
为了研发技术创新,田娘公司与科研院所结成产学研联盟,做试验、抓示范,实施科技项目,从实践中提升和壮大企业的科技实力。在田娘公司科研实验区,“国家级农业与气候变化野外试验基地”、“国家级水稻标准化示范区”、“江苏省田娘有机(类)肥料研发工程中心”等相继建成。科技发展让“田娘”产品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历经数年的发展,其规模从原先的50万元注册资金,全手工的作坊式生产,发展到目前2000万元注册资金,以及专业机械化处理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固体有机废弃物,具备年产有机(类)肥料8万吨的能力,成为同行业中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他从生产有机肥起家,把公司和公司的系列产品都命名为‘田娘’,就是因为他太想守护滋养这片土地了。”女儿高美真这样说起父亲。
13年来,高健浩经营的江苏田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头吞进畜禽粪便、秸秆等废弃物数百万吨,把污染大包袱变成致富新产业,一头产出有机肥,育出优质大米,带动农民用绿色循环的方式从事农耕生产,吸引了48个国家的政经人士前来考察,联合国秘书长特别顾问还将“中国绿色责任奖”颁给了田娘公司。
老高,再高也离不开地
2003年,高健浩抓住土地流转机遇,开始建设规模化生态种植基地。当年,他就与康博村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建办600亩高效农业示范基地,以施用有机肥料为基础,种植无公害、绿色、有机大米和果蔬类作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他加大对两低田(低产田和低洼田)治理力度,提高土壤肥力,实施“沃土工程”,积极采取挖河造田和增施有机肥料等产业措施,又先后与紫霞、坞丘等村签订土地流转协议,进一步扩大田娘稻米标准化示范基地面积达8000多亩。
为了探索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化发展新模式,高健浩克服重重困难,组建了田娘米业专业合作社,做到“统一用种、统一用肥、统一标准管理”,再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农户的产品,让农民实现增收。带动本地大户80多户近1万亩。在合作社正常运行、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他又与黑龙江省9位种田大户联手创办“富锦市田娘水稻专业合作社”,建立优质水稻种植基地近3万亩,实现了农民跨省联营新模式。2014年又流转租赁安徽霍邱6300多亩农田,建立示范基地,并逐步实现带动发展。
田娘公司按照标准化要求进行示范种植,少用或不用化肥,增施有机(类)肥料,实现了“提高产能、增加收益、恢复地力、减轻污染和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如今,高健浩的生态种植基地已扩建到4万多亩,实现了育种、种植、加工、销售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农产品的品质优良,安全可靠,经济效益高,田娘系列优质大米已成为地产优质农产品的典范。
2013年3月,李克强总理上任后首次下基层调研即来到田娘农场,对以适度规模经营、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探索以及以施用有机肥料为代表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给予了肯定,李总理说他:“老高,再高也离不开地。”
按照农业循环经济的理念,高健浩创办的田娘公司已形成了“发展养殖业—废弃物收集—资源化生产—返回种植业—优质农产品生产”的现代农业经济循环圈,建成了一条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链,把农村污染大包袱变成了一个新产业。
高健浩说:“现在种田的以老年人居多,但农业的发展必须要高科技,必须要机械化,必须要有现代发展理念的高级知识分子来当家。家庭农场或许就是现代农业的一个摇篮,希望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逐步把大学生招进来!” 江苏省农业委员会
“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是为常熟。雨水过后,马上迎来惊蛰,初春的江南田野在经历了漫长的冬藏伏土之后,万物气息萌动。年关一过,常熟的田娘家庭农场中,日子也显得格外忙碌起来,春耕开始了。
常熟的人都知道,这里有一位“了不起的中国农民”——联合国秘书长特别顾问莫里斯·斯特朗口中这位解决了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农民,就是已过古稀之年的田娘家庭农场主高健浩。
村支书,带领17位“种粮勇士”衣锦还乡
上世纪70年代,芙蓉村全村2000多人,耕地加起来才3522亩,人均不到2亩地,起早摸黑一年下来打的粮食不过千斤。中国农民啥时候也能像美国农民那么牛气,一人能种千亩田,“田到底该怎么种”,这个农民祖祖辈辈都觉得无需多想的问题在高健浩的心里扎下了根。1988年,高健浩带领农科队调整土地、合理布局、筑路建桥,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仅三年时间,他带领村民共挖运土方52000方,填河塞浜37亩,构筑圩堤2600米,把高低不一、零碎分散的农田建成了田成片、渠成网、路到田的科学布局。同时他在芙蓉村还建设了提纯复壮种子基地,每年,该基地向全市各乡镇提供稻麦优质良种250万斤,为全市的农业生产作出了积极贡献。1989年,高健浩被村民推选为芙蓉村村支部书记。他根据芙蓉村的实际情况,列出了种、养、放、运输、经营等近10个项目。在高健浩的带动下,芙蓉村的种菜专业户、养奶牛专业户、放菱户和经营户纷纷盖起了新楼,买上了汽车,生活越过越滋润。
1992年春,高健浩带着17个村民,提着简易的行囊,踩着自行车,满怀豪情地骑到50多公里外的昆山市正仪镇,承包了当地4800多亩水稻田,成为苏南第一位跨市承包大片土地的农民。高健浩邀请了当地乡政府、供销社、银行、粮管所的干部与村支书一起坐下来,提出了一个对当时的农村来说十分“超前”的方案。“承包农田的种子我们自己解决,种粮所需的农资贷款由银行帮我们解决,粮管所进行担保。粮食卖掉后把钱交给粮管所,扣除租金、农资、人工等成本后,多下来的部分就是我们承包者的收入。”高健浩当时没有意识到,他开创的是一条“农产品抵押信贷”的新路子。
高健浩带领一起包田的农户采用从上海松江水稻专家陈永康那里学到的“水稻免耕法”,风里来雨里去,凭着先进的耕作方法和没日没夜的辛苦,1996年,高健浩带领的17位“种粮勇士”衣锦还乡,每人怀里都揣着足够在常熟城里买套别墅的现款,回家盖起了新楼房。
在高健浩的带领下,芙蓉村农业、工业齐头并进,村强民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他的事迹被写入了苏州市政府内参,并获得了苏州市“带头致富”标兵和苏州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田娘,大地的母亲
一生钟爱着农业的高健浩,曾多次在各种场合呼吁重视传统农家肥料对保持土地良性耕作的长远作用。他说,垃圾被合理利用将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农田之宝,反之就是一种有害于空气、水体和环境的污染物。
2002年,高健浩创办江苏田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处理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固体有机废弃物,生产有机(类)肥料。“好的肥料就像土地的‘母亲’,而有机肥是最好的肥料。”他曾九上南京城,与南京农业大学和江苏省农科院结成紧密的产学研结合体,共同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江苏省田娘有机(类)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共同承担了多项部、省、市级科技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大大提升了“田娘”牌系列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品质,产品从最初单一的有机肥料发展到了有机肥料、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三个系列10多个品种。
为了研发技术创新,田娘公司与科研院所结成产学研联盟,做试验、抓示范,实施科技项目,从实践中提升和壮大企业的科技实力。在田娘公司科研实验区,“国家级农业与气候变化野外试验基地”、“国家级水稻标准化示范区”、“江苏省田娘有机(类)肥料研发工程中心”等相继建成。科技发展让“田娘”产品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历经数年的发展,其规模从原先的50万元注册资金,全手工的作坊式生产,发展到目前2000万元注册资金,以及专业机械化处理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固体有机废弃物,具备年产有机(类)肥料8万吨的能力,成为同行业中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他从生产有机肥起家,把公司和公司的系列产品都命名为‘田娘’,就是因为他太想守护滋养这片土地了。”女儿高美真这样说起父亲。
13年来,高健浩经营的江苏田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头吞进畜禽粪便、秸秆等废弃物数百万吨,把污染大包袱变成致富新产业,一头产出有机肥,育出优质大米,带动农民用绿色循环的方式从事农耕生产,吸引了48个国家的政经人士前来考察,联合国秘书长特别顾问还将“中国绿色责任奖”颁给了田娘公司。
老高,再高也离不开地
2003年,高健浩抓住土地流转机遇,开始建设规模化生态种植基地。当年,他就与康博村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建办600亩高效农业示范基地,以施用有机肥料为基础,种植无公害、绿色、有机大米和果蔬类作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他加大对两低田(低产田和低洼田)治理力度,提高土壤肥力,实施“沃土工程”,积极采取挖河造田和增施有机肥料等产业措施,又先后与紫霞、坞丘等村签订土地流转协议,进一步扩大田娘稻米标准化示范基地面积达8000多亩。
为了探索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化发展新模式,高健浩克服重重困难,组建了田娘米业专业合作社,做到“统一用种、统一用肥、统一标准管理”,再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农户的产品,让农民实现增收。带动本地大户80多户近1万亩。在合作社正常运行、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他又与黑龙江省9位种田大户联手创办“富锦市田娘水稻专业合作社”,建立优质水稻种植基地近3万亩,实现了农民跨省联营新模式。2014年又流转租赁安徽霍邱6300多亩农田,建立示范基地,并逐步实现带动发展。
田娘公司按照标准化要求进行示范种植,少用或不用化肥,增施有机(类)肥料,实现了“提高产能、增加收益、恢复地力、减轻污染和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如今,高健浩的生态种植基地已扩建到4万多亩,实现了育种、种植、加工、销售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农产品的品质优良,安全可靠,经济效益高,田娘系列优质大米已成为地产优质农产品的典范。
2013年3月,李克强总理上任后首次下基层调研即来到田娘农场,对以适度规模经营、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探索以及以施用有机肥料为代表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给予了肯定,李总理说他:“老高,再高也离不开地。”
按照农业循环经济的理念,高健浩创办的田娘公司已形成了“发展养殖业—废弃物收集—资源化生产—返回种植业—优质农产品生产”的现代农业经济循环圈,建成了一条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链,把农村污染大包袱变成了一个新产业。
高健浩说:“现在种田的以老年人居多,但农业的发展必须要高科技,必须要机械化,必须要有现代发展理念的高级知识分子来当家。家庭农场或许就是现代农业的一个摇篮,希望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逐步把大学生招进来!” 江苏省农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