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教育技术应用分析与思考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Man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信息化进程中,院校教育技术的推进遇到了一系列深层次问题,迫切需要以新的视角来分析和解决应用中面临的困惑与矛盾。本文从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与要求出发,分析了当前教育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别从系统观、主体观、融合观、实践观和创新观的角度,对院校教育技术推进应用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院校 教育技术 应用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也丰富发展了教育技术。如何推进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促进教学质量与效益的不断提升,已成为院校教学改革关注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各高校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加大投入,开展了校园网络、应用环境、信息资源和平台等软硬件环境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技术推进的管理措施,并加强了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对促进教学改革与发展,实现教学现代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进程的不断深入,建设与应用中的矛盾也逐渐显露出来,重硬件环境建设,轻软件资源建设;重技术层面的运用,轻教学层面的实践[1][2],导致教育技术难以全方位深入教学,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效益难以进一步提升,迫切需要以新的视角进行反思与转型建设。
  二、现状与问题
  (一)在软硬件环境建设方面。多数院校硬件环境建设已基本满足教育技术应用的需求,但软件系统和平台的建设却相对滞后,且参差不齐,多数软件平台大而全、应用中千篇一律,不能根据学科课程和教师教学需要进行个性化定制与扩展,不仅在功能上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而且在技术和安全性上都无法满足师生应用要求。
  (二)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普遍存在着单纯追求技术运用、教学设计不够、质量不高等问题。部分院校在参评教学资源的开发上投入较大,获奖后却束之高阁,能够在教学中广泛应用的教学资源,除了课堂PPT外,自主学习资源不多。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在规范不够、资源有序性差、更新维护少、共享困难、利用率低等问题[2]。
  (三)在教学设计及应用方面。注重课堂教学设计较多,对资源的教学设计开展不够。设计中经验成分居多,运用系统方法分析不够,设计中缺乏全过程的规划与分析,对教学的整体优化不够。教育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课堂多媒体教学上,大屏幕投影替代板书,原有的教学要素简单电子化,“书本搬家”、“课堂搬家”甚至“课程搬家”的现象比较多见;通过网络开展互动教学、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应用较少[2]。应用形式单一、手段方法呆板,新的教育思想、观念等没有融入到技术运用中。教育技术的应用缺乏理论与实践层面的系统研究与实验,其对教学的推进与优化作用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四)在管理保障方面。教育技术工作在整个教学管理中没有提升到应有的地位,组织管理体系还不适应信息化教育的发展需要,对开展教育技术工作的管理措施与激励机制研究与落实不够,教学应用中的考核与评估办法没有完全建立,教师开展教育技术工作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同时缺乏对教育技术工作的长期规划与落实,过于关注短期效应而忽视长远发展,导致建设与应用全面失衡,教育技术应用缺乏持续的推动力。
  (五)在自身建设方面。作为院校教育技术推进的职能部门,教育技术中心一直被定位为教辅单位,工作限于服务保障,这一定位不利于教育技术中心教学职能的发挥。同时,中心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多数人员来自计算机、网络工程和传统的电教媒体等技术专业,他们对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掌握较少,教学实践经验缺乏,使得教育技术工作更多侧重于技术层面,难以深入教学指导应用,不能适应当前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三、原因分析
  (一)观念认识不到位,教育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真正得到重视和落实。
  长期以来,由于受“媒体论”的影响,人们把教育技术一直看作媒体技术,其实践和研究就局限于设备建设、电教教材制作和服务保障等战术层面,没有深入到教学全过程的规划设计与实践中,致使教育技术工作长期游离于教学的主战场,严重制约了其教学作用的发挥[3]。教育技术界以外的人,如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等大多从战术层面来认识教育技术,对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改革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对教育技术和教育信息化的关系认识不够,把教育技术的重心放在技术层面,忽视技术支持下的教学与管理活动,认识限制了教育技术作用的发挥。
  (二)理论指导不到位,技术与教育缺乏有效融合,相互脱节,应用效果不明显。
  目前高校广大教师多半来自非师范专业,普遍缺乏教育技术理论方法的系统培训,教育技术技能知识主要是靠短期培训、自主学习或师傅带徒弟式的传授获得的,经验成分居多。教学实践中如何开展教育技术,不仅观念上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而且缺乏系统有效的分析方法。教育技术应用中,技术功底较强的教师更多侧重于技术层面,而技术功底弱的教师有怕用技术的情绪,技术与教育如何有效整合缺乏理论指导,使得教育与技术始终无法有效融合,相互脱节,教育技术的本质要求及对教学的推进器作用难以体现,应用的有效性不高。
  (三)主体服务不到位,师生开展教育技术工作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教育技术应用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和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对主体的需求重视不够,深入教学一线进行认真调查、分析与思考不够,决策工作中,让一线师生参与规划论证较少,听取一线师生意见不够,往往凭少数专家和管理人员进行教育技术决策,使建设的软硬件环境、制定的制度措施等与主体需求和意愿不一致,教学中不好用、不愿用的现象时常发生,不仅影响了教育技术的开展,而且增强了师生对教育技术应用的抵触情绪。其次,主动服务、协同工作、全面保障的理念没有建立起来。教学实践中,围绕师生开展的培训、指导与服务保障,还跟不上主体的要求,师生应用遇到实际问题时,无法及时得到理论指导与解决,师生教育技术应用缺乏有效的规范与引导。由于用不出效果,部分教师甚至对现代教育技术产生了怀疑和否定的态度,只好在信息化环境下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四)管理落实不到位,教育技术行政推动作用体现不够。
  教育技术是建立在先进技术基础上的教学实践活动,离不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制度。当前教育技术难以有效深入教学还与管理滞后密切相关。首先在管理上,教育技术没有真正纳入到整个教学管理工作中进行统筹考虑,统一规划,教育技术的规划、计划、制度与机制等往往单列或后补,与整个教学工作不能互相衔接、配套进行,即使方案再好,也只是局部的,对整个教学工作的影响不大,这从根本上影响了教育技术工作的开展。其次在工作落实中,教育技术相应的计划、制度和激励机制难以落实到位,如教师开展教育技术而增加工作量,相应的激励措施却跟不上,评定专业技术职称时,电教教材成果的学术价值常被认为不如论文专著的高等,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开展教育技术工作的积极性。再者在考核上,对教师开展教育技术工作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估方法,应用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导致用与不用一个样,长期以后就没有教师愿意用。
  (五)自身建设不到位,教育技术职能作用难以体现。
  近些年来,在信息化进程中,院校教育技术中心虽然在资金投入、设备建设等方面发生了明显改观,但教育技术中心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仍在不断弱化,首先是定位问题,从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定位,到教育技术中心在院校的定位,再到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定位,无论从主观和客观上,长期以来都处于辅助地位,这一定位限制了教育技术中心的发展。其次是中心人员的观念与认识问题,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部分人员还持有传统的电教观念,认为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是辅助性的,就是做做教材、搞搞保障,缺乏深入教学,推进教学改革与建设的认识高度,认识决定了中心工作很难有大的作为。第三是职能作用发挥问题,教育技术中心作为院校教育技术推进的职能部门,应是具有行政职能的教学单位,但由于种种原因,职能作用的发挥一直不够理想,因为中心既不是行政单位,也不是教学单位。当然,中心自身在职能的履行上还不到位,特别在信息化条件下,没有及时进行职能转变与拓展,不能适应信息化教学的需要。第四在队伍建设上,懂技术的人员多,懂教学的人员少,既懂教学又懂技术的人员少之又少,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教育技术中心的建设与发展。
  四、思考与对策
  (一)坚持教育技术系统观,统一规划,统筹协调,整体推进。
  教育技术是运用信息技术系统化、持续改进教育教学的过程,它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生态系统,包括硬件、软件、资源、技术、环境、政策法规、手段方法、教学实践活动及其人与人信息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需要从系统整体出发,从促进和维护整个教育信息系统平衡的角度、对教学、技术、人及信息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宏观考察与分析,对系统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和优化,以实现系统的整体效益[3]。针对以往教育技术工作中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重保障、轻管理,忽视系统方法的运用、应用效益不明显等问题,首先应及时调整工作思路,要从整体优化的视角考察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角色与定位,从以往单一、静止要素的关注转变为对系统信息流通、共享以及要素之间嵌套关系的关注,从以往单一层面的建、管、用的关注转变为对系统整体运行质量和效果的关注,从以往关注局部过程向教学全过程的设计、实施、评价转变[6]。其次,应根据教育技术各组成要素间的关联与影响,进行全要素分析、规划与建设,统筹考虑教育技术各要素之间的建设要求与内容,通过制定教育技术改革与发展的长期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确保硬件环境、软件资源、培训指导、推广应用、服务保障等各项工作在资金投入、人员安排、计划落实等方面统筹兼顾、相互协调、整体推进。再者,应根据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中应用的范围,进行全过程的实践与应用,具体在课程规划与设计阶段,重点应确定课程教学大纲与标准、教学模式、教学环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通过课堂教学设计,形成相应的教案、讲稿,收集开发相应的教学资源;在课程教学实施阶段,应严格按照教学设计方案组织实施,及时进行相应的评价与修正;在课程教学总结阶段,应进行全面总结与反思,并对教学规划方案进行修改完善,为下次教学实践做准备。第四,应根据教育技术工作的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服务与保障,教育技术应用涉及学校的领导层、管理层、教育技术专业人员、教师和学生等,要围绕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充分调动各级人员的积极性,确保从决策、管理、环境、设备、资源、技术、实践等方面为教育技术工作的开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保障。
  (二)坚持教育技术主体观,一切从教师和学生的应用需求出发。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技术应用的主体,是开展教育技术最关键、最直接和最活跃的因素,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以及对教育技术应用的态度和认识直接影响着教育技术的质量、效益和深度。由于教育技术对使用主体的高度依赖性,要使教育技术真正成为达到目的的手段,推进中必须关注“人”,关注作为“人”的活动,更加重视和发挥人的作用[4]。实际工作中应强化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理念,一切从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出发,充分考虑师生的特点和信息化教学需要,确保环境和资源好用、师生会用,用了想用,用出效果来,用出特色来。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和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必须经常深入教学一线,坚持现场听课制度,详细了解师生需求,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等。在硬件环境和软件系统建设中,要注重教学需求分析、人机工程分析、教学系统设计等,确保系统在功能上满足教学要求,界面上便于教师和学生使用;在教学资源开发建设中,要主动为师生设计提供教学适用的开发平台和模板,让师生无需掌握专业的软件技术就能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在应用服务与保障上,要定期开展培训,深入教学一线进行现场指导,及时解决师生应用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通过贴近教学、主动服务,才能不断解决师生应用中的具体问题,激发广大师生开展教育技术应用的积极性,促进教育技术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坚持教育技术融合观,深入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育技术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一种技术完全融合在教育教学中的手段、工具、方法,师生在这一环境中无需掌握复杂的技术就应能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教育技术中,技术与教育是以教育为本、技术为用的关系,技术本身并不能依靠自身特性独立地发挥其潜在的教育价值,关键因素还是要依靠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能动把握和有效控制,技术选用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其教育价值的发挥[5]。因此,教育技术的应用应当走出技术本身工具性的狭隘渠道,重点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方位整合,包括硬件与软件、内容与资源、环境与思维观念、手段与模式方法等。真正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环境应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观念、目标、内容、资源、手段、模式、方法、制度等方面全面进行融合与优化,确保教育技术在教学中有效使用,用出效益来。为此,首先必须强化教育技术相关理论与技术的培训。帮助广大师生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整合应用能力,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其次应以立项和教学研讨的形式,组织发动广大教师结合教学改革与建设,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探索相应的整合途径与方法。再者,应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验与试点应用,在检验整合方案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切实可行的教学应用模式与方法,进行相应的评估与总结,并做好推广应用工作。
  (四)坚持教育技术实践观,全方位推进教育技术深入教学。
  教育技术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教学应用,教育技术只有融入到整个教学系统中去,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往教育技术工作中,更多关注建了什么环境、开发了多少资源,做了多少保障工作,对深入教学开展应用重视不够,导致应用层次低、范围小、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应从工作思路上进行转变,从“以硬件为中心”引领的思路转变到“以应用为核心”的引领思路;从以往关注硬件、软件和内容建设过渡到关注教学与管理的实践活动,在应用中更好地将人、技术、实践与价值融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有效问题的解决,全方位提升教育技术应用的整体效益[6]。其次应建立健全教育技术应用的各项管理制度,通过行政手段来促进教育技术的应用,同时,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广大师生应用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再者应加强教育技术应用的规范与指导,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相应的应用规范与标准,建立相应的考核与评估办法,从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规范与要求,在应用中进行跟踪指导语服务,使教育技术真正成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手段。
  (五)坚持教育技术创新观,主动适应,深化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手段与环境对教育技术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使教育技术成为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推进器,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借鉴与创新”的关系,不断探索与新的教育思想和环境相适应的工作模式与方法。为此,必须根据信息化教学的实际,加强理论与应用研究,倡导教师结合日常课程教学进行探索,强化信息化课程教学设计,创新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提升信息化教学的研究与设计能力,不断解决应用中遇到的各种理论与技术问题,在反复应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深化、推广应用。同时,应注重进行体制、制度、机制和管理方法创新,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与激励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营造教育技术应用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教育技术工作的效益。再者应不断加强教育技术部门的自身建设。面向教学,明确定位,根据信息化发展和教学需要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拓展工作职能。在搞好教育技术管理工作的同时,应主动深入教学一线,加强与师生的协作与协同,做好教育技术应用的培训指导与服务保障工作,全方位推进教育技术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德时,孙翠玲.高校课堂使用信息技术的误区与对策[J],现代教育技术,2008(2),41-43.
  [2]余胜泉,陈莉.构建和谐“信息生态”突围教育信息化困境[J],中国远程教育,2006(5),19-24.
  [3]张祖忻.教育技术是一项解决教育问题的系统技术[J],现代教育技术,2006(2),5-10.
  [4]段丽,姚利民.在高等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关注人的发展[J],中国远程教育,2003(7),18-20.
  [5]张祖忻.用教育技术引领教育改革,现代教育技术[J],2007(7),5-10.
  [6]余胜泉,赵兴龙.基于信息生态观的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J],中国电化教育,2009(8),33-40.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教育技术中心 江苏南京)
其他文献
[摘要]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考研成为大学毕业生们继续深造的最佳选择。在浩浩荡荡的考研大军中,独立学院的学生逐渐成为其中的新生力量。近十年来,独立学院理工专业迅猛发展,专业点迅速增加,培养规模显著扩大。随着专业规模的发展,社会对理工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理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关键词]独立学院 考研 培养模式    一、分层次教学  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主导,统筹全局,应以教
期刊
[摘要]阅读兴趣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寒,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只要遵循正确的教学规律,交给学生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做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真正做到事半而功倍,收到语文阅读教学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语文 阅读 能力     欧阳修有这样一句话:“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如果想成为一个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的人就要多读书,爱读书。我国小
期刊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是义务教育中的一个很弱的环节。很多教师的数学教学任然保留着过去的死板的教学方式,导致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严重影响了学生在今后的发展,这就要加强创新教学。那么我们能为培养学生的新精神做些什么呢?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将人类认识知识的过程简约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亲自感悟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同时,学生在感悟数
期刊
[摘要]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增加,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越来越突出,社会化进程的逐步加快,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出更加全面的要求,这就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培养大学毕业生创新就业能力的实践教学平台和体制机制,为实现创造性就业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创业 就业能力 培养    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
期刊
[摘要]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思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作用。改革开放发展的今天,虽然国内和国际形势都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毛泽东党建思想的精髓仍然对当前我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价值。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巩固和加强自身的执政地位需要毛泽东党建思想的理论支持,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思想在当前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党建思想 改革创新 学习型政党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党的
期刊
[摘要]针对目前学生公寓安全稳定的不确定因素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学生公寓安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对应的公寓安全管理对策。  [关键词]高校 公寓 安全 对策    高校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据统计学生在校时间60%在宿舍度过。因此,学生公寓安全是校园安全的重要环节。随着高校办学规模和层次的不断扩大、后勤服务向社会化发展及服务对象等各方面因素的变化,影响高校学生公寓安
期刊
[摘要]德育是教育的核心,面向成人学员的课堂教学,适当的进行德育渗透,一方面有助于其修身养性,坚持学习;另一方面有助于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一定要结合自身课程特点进行。文中作者介绍了在成人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围绕《基础会计》课程面授教学进行“贵在坚持”教育的具体做法。特别强调了要以身作则,要不断鼓励学生,还要通过坚持使学生学会学习实现教学目标。最后作者进行了效
期刊
[摘要]艺术学院的学生普遍文化入口分数较低,展示自己个性的性格较强烈,在教学中处理好组织教学与学生个性张扬相适应,重视学生的表现欲,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引导学生学习,达到学生愉快学习,教师愉快教学的目的。在专业课中,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强度并不亚于理工科学生。为此本文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对教学中艺术学生喜欢展示自己,得到表现进行了一些教学思索。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学习动机  
期刊
[摘要]由于扩招等因素,加之体制改革的影响,目前高校教师大多超负荷工作,无暇过多思考和实施教学改革。本文立足于《机械设计及理论》平台课程群,对教学中重要的环节—考试进行改革尝试,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可以借鉴的考核模式,从而提高本科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考试模式 考核系统     大学教育是个复杂系统,必须从复杂性科学的角度来对待,不能把它看作简单知识的累加。国内教育专家早已认识到现今考试制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学历教育生源短缺,生源质量下降,社会认可度低;社会培训项目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高职院校是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的基地,有开展继续教育良好的师资和硬件条件,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发展战略,保持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院校 继续教育 学历 培训    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