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作为塑造人类美好心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但是,由于音乐没有升学压力,学生就不太重视,容易出现课堂纪律松散、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音乐课,爱上音乐课呢?我认为要上好每节音乐课,让学生满怀热情的跟随你走进音乐课,导入新课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一、律动参与法
律动是人类以身体的动作为介体的一种充满节奏韵律的动作。律动作为一种人类心理、生理特点的综合反映,从根本上说是运动觉参与其间的一种审美活动。通过律动来体验音乐情感,用身体对音乐的节奏、旋律、力度等作出即兴反映,锻炼人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最终使审美的能力得到提高。
那么,所谓律动参与法,即给学生创造一种参与音乐动的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某种音乐情景下,通过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能够迅速缩短与作品之间的时间距离和心理距离,使学生在气氛的渲染下和教师产生共鸣,引发兴趣,体验情感,然后进入新课教学。在这需要提到的是,老师创设的这种情趣要自然适度,律动动作要切实可行,难度不能过大,如果过分造作,会让人产生“假”的感觉。这样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情趣,反而会影响新课的教学。
下面以初中教科书八年级第一单元的《青春舞曲》这首新疆风格乐曲为例,介绍这种导入法的运用。
上课开始,教师准备一些打击乐器(手鼓、萨巴依)作为教学的道具,然后让班上的所有学生围成一个圈,用喊出节奏,教学生跳新疆舞蹈的基本步伐(垫步、踏点步)和手部动作(翻腕、托帽手)。最初可以引导学生将速度放慢学,待动作熟练后再加快,并让一部分学生在一旁用打击乐器敲出这首歌曲的节奏型。老师还可以一边讲新疆的地理位置和民族风情一起进入新课。
二、情景诱趣法
情景诱趣法则是通过大家都很熟悉的某个有关联的作品为纽带,使对另外一个陌生作品主题也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梨园撷英的教学中,开始通过欣赏听唱带有;“京腔”韵味的《故乡是北京》,逐步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再到热爱京剧艺术,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这首歌曾在我国流行歌坛上独领风骚,赢得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它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音乐风格。在播放曲子的同时,和学生介绍有这首歌的特点以及背景(80年代末,当港台流行歌曲、迪斯科、摇滚音乐冲击我国音乐舞台时,我们的国粹好像一下消失了似的。此时,人们开始恍然大悟,只有民族的才是最好的,作曲家便开始采用民歌、戏剧、说唱、曲艺中音调为素材,创作出一大批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现播放的这首“京歌”就是其中一种产物。)
通过情景诱趣法,使学生从熟悉的《故乡是北京》这首“京歌”过渡到传统京剧,调动了学生欣赏传统京剧的兴趣。
三、悬念设置法
悬念设置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创设悬念,并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进行导入新课的一种形式。比如在上欣赏笛子《扬鞭催马运粮忙》之前,教师先不说曲名,但事先在教室黑板上有意识有目的的地给学生设置一些带启发性的问题悬念。例如这首曲子的主奏乐器是什么?你觉得是什么时期创作的音乐?它的旋律线以及节奏速度如何?情绪如何?接下来播放该曲子的音乐。这样学生会纷纷带着问题饶有兴趣地去认真倾听、仔细辨别,并进行专注地思考。
通过设置这种悬念进行导入教学,使全体学生能全神贯注地听,对这首作品进行思索、分析、判断、总结,使思维想象得到积极主动地发展,引导学生探索欲望。
四、反响介绍法
反响介绍法,是通过介绍所学的音乐作品,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在社会上的反响或在国际上的声誉来导入新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进入新课教学做好铺垫。一般来说,一部音乐作品在社会上的知名度越大,反响越大,就越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想早点学习这个曲子的欲望加深了。比如,《我心依旧》是美国故事片《泰坦尼克》主题音乐,1997年,该曲荣获奥斯卡最佳歌曲奖,它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诉说了对心爱之人的思念。感情真挚,深切感人。
通过介绍,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喜爱,极大地诱发了他们对学习这首作品的兴趣。通过设计这样的导入方法,使学生从老师的言语中,真切地感受到这部音乐作品的分量与价值,从而以一种高山仰止的心态进入本课的学习中。
五、言语煽情法
言语煽情法是指教师以饱满的情绪、富有感染力的言语,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的一种导入方式。比如歌曲《保卫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古以来,以黄河为体裁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你们熟知的同时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轮唱歌曲《保卫黄河》,就是出于一部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七章。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们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从陕西宜川的黄河壶口附近渡过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并写下了这雄壮的歌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仅用六天时间就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作品的初稿。该曲气势恢弘、大气磅礴,二部轮唱此起彼伏,犹如黄河怒涛在咆哮,巧妙地隐喻了抗日战争时期人民保家卫国的决心。该曲生动塑造了抗日战争年代里游击健儿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斗的英雄形象。我们是龙的传人,炎黄的子孙。同学们想听听黄河是怎样发出愤怒的吼声吗?那么,就请跟我一起来吧。
这样情绪激昂、语调高亢的话语直接引入新课教学,极大地感染了学生,引起学生的内心共鸣,为新课的欣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故事引入法
所谓故事引入法,就是通过讲述所要学的音乐作品的故事情节,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对作品的领悟能力,从而为进入新课埋下“伏笔”。
因此,通过故事引入法,在潜移默化中推动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动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进入下一个新环节作好准备。
七、视频导入法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在音乐教学领域中已逐渐被广泛地应用,也为我们音乐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极大地扩展了音乐课堂教学,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为师生打开了一个充满活力、精彩纷呈的音乐世界。这样很快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进入新课。
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丰富多彩,还有如直接导入法、成语导入法等等。不管什么样的方法,只要遵循导入新课原则,结合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实际情况,经过认真构思,巧妙设计而成的导入方法,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许许多多的精彩音乐课导入设计会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越来越多的学生会发自内心的喜欢和热爱音乐,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律动参与法
律动是人类以身体的动作为介体的一种充满节奏韵律的动作。律动作为一种人类心理、生理特点的综合反映,从根本上说是运动觉参与其间的一种审美活动。通过律动来体验音乐情感,用身体对音乐的节奏、旋律、力度等作出即兴反映,锻炼人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最终使审美的能力得到提高。
那么,所谓律动参与法,即给学生创造一种参与音乐动的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某种音乐情景下,通过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能够迅速缩短与作品之间的时间距离和心理距离,使学生在气氛的渲染下和教师产生共鸣,引发兴趣,体验情感,然后进入新课教学。在这需要提到的是,老师创设的这种情趣要自然适度,律动动作要切实可行,难度不能过大,如果过分造作,会让人产生“假”的感觉。这样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情趣,反而会影响新课的教学。
下面以初中教科书八年级第一单元的《青春舞曲》这首新疆风格乐曲为例,介绍这种导入法的运用。
上课开始,教师准备一些打击乐器(手鼓、萨巴依)作为教学的道具,然后让班上的所有学生围成一个圈,用喊出节奏,教学生跳新疆舞蹈的基本步伐(垫步、踏点步)和手部动作(翻腕、托帽手)。最初可以引导学生将速度放慢学,待动作熟练后再加快,并让一部分学生在一旁用打击乐器敲出这首歌曲的节奏型。老师还可以一边讲新疆的地理位置和民族风情一起进入新课。
二、情景诱趣法
情景诱趣法则是通过大家都很熟悉的某个有关联的作品为纽带,使对另外一个陌生作品主题也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梨园撷英的教学中,开始通过欣赏听唱带有;“京腔”韵味的《故乡是北京》,逐步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再到热爱京剧艺术,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这首歌曾在我国流行歌坛上独领风骚,赢得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它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音乐风格。在播放曲子的同时,和学生介绍有这首歌的特点以及背景(80年代末,当港台流行歌曲、迪斯科、摇滚音乐冲击我国音乐舞台时,我们的国粹好像一下消失了似的。此时,人们开始恍然大悟,只有民族的才是最好的,作曲家便开始采用民歌、戏剧、说唱、曲艺中音调为素材,创作出一大批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现播放的这首“京歌”就是其中一种产物。)
通过情景诱趣法,使学生从熟悉的《故乡是北京》这首“京歌”过渡到传统京剧,调动了学生欣赏传统京剧的兴趣。
三、悬念设置法
悬念设置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创设悬念,并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进行导入新课的一种形式。比如在上欣赏笛子《扬鞭催马运粮忙》之前,教师先不说曲名,但事先在教室黑板上有意识有目的的地给学生设置一些带启发性的问题悬念。例如这首曲子的主奏乐器是什么?你觉得是什么时期创作的音乐?它的旋律线以及节奏速度如何?情绪如何?接下来播放该曲子的音乐。这样学生会纷纷带着问题饶有兴趣地去认真倾听、仔细辨别,并进行专注地思考。
通过设置这种悬念进行导入教学,使全体学生能全神贯注地听,对这首作品进行思索、分析、判断、总结,使思维想象得到积极主动地发展,引导学生探索欲望。
四、反响介绍法
反响介绍法,是通过介绍所学的音乐作品,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在社会上的反响或在国际上的声誉来导入新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进入新课教学做好铺垫。一般来说,一部音乐作品在社会上的知名度越大,反响越大,就越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想早点学习这个曲子的欲望加深了。比如,《我心依旧》是美国故事片《泰坦尼克》主题音乐,1997年,该曲荣获奥斯卡最佳歌曲奖,它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诉说了对心爱之人的思念。感情真挚,深切感人。
通过介绍,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喜爱,极大地诱发了他们对学习这首作品的兴趣。通过设计这样的导入方法,使学生从老师的言语中,真切地感受到这部音乐作品的分量与价值,从而以一种高山仰止的心态进入本课的学习中。
五、言语煽情法
言语煽情法是指教师以饱满的情绪、富有感染力的言语,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的一种导入方式。比如歌曲《保卫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古以来,以黄河为体裁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你们熟知的同时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轮唱歌曲《保卫黄河》,就是出于一部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七章。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们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从陕西宜川的黄河壶口附近渡过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并写下了这雄壮的歌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仅用六天时间就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作品的初稿。该曲气势恢弘、大气磅礴,二部轮唱此起彼伏,犹如黄河怒涛在咆哮,巧妙地隐喻了抗日战争时期人民保家卫国的决心。该曲生动塑造了抗日战争年代里游击健儿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斗的英雄形象。我们是龙的传人,炎黄的子孙。同学们想听听黄河是怎样发出愤怒的吼声吗?那么,就请跟我一起来吧。
这样情绪激昂、语调高亢的话语直接引入新课教学,极大地感染了学生,引起学生的内心共鸣,为新课的欣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故事引入法
所谓故事引入法,就是通过讲述所要学的音乐作品的故事情节,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对作品的领悟能力,从而为进入新课埋下“伏笔”。
因此,通过故事引入法,在潜移默化中推动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动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进入下一个新环节作好准备。
七、视频导入法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在音乐教学领域中已逐渐被广泛地应用,也为我们音乐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极大地扩展了音乐课堂教学,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为师生打开了一个充满活力、精彩纷呈的音乐世界。这样很快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进入新课。
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丰富多彩,还有如直接导入法、成语导入法等等。不管什么样的方法,只要遵循导入新课原则,结合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实际情况,经过认真构思,巧妙设计而成的导入方法,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许许多多的精彩音乐课导入设计会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越来越多的学生会发自内心的喜欢和热爱音乐,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