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完善教学行为的评价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措施,是沟通教育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激发教研热情的重要手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行为,首先必须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过去的教学评价单纯以考试成绩为依据,这种畸形的应试教育教学评价观从根本上看不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这样的教学评价体系必须改革。
二、以“素质化”的标准评价教学工作
学校教学工作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一环。为促进学习工作向素质化的方向发展,我们制定了《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示范校评估标准》。该评估标准中的指标分为五个方面,即:教师队伍、教学质量、教学研究、教学行政和教学设施。每项指标中的各条细则均以教学工作的行为表现作标志,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表述形式,具有综合性、操作性和可检性,适合教学工作示范校的工作程序为:学校自评—中心学校考评—请县教研室复评—中心学校公布考评结果。考评结果达到优秀等级的,颁布发“学习素质教育教学工作示范校”铜匾。
三、以“六到位”强化教管人员的“两为”意识
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两为”,即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灵魂。教学工作必须坚持以课堂为中心,以提高课堂效率为根本。为此,学校出台了教育行政人员教学管理“六到位”及其实施细则。这六个到位是:抓教风、学风到位;抓课程计划到位;抓教学“六认真”到位;抓教研、科研到位;抓教学评估到位;抓教学设备到位。“六到位”的实施细则,要求具体,职责分明,操作方便,既是教育行政领导抓教学的行为准则,又是衡量其务实作风的一把标尺。
四、以“六认真”规范教师的教学流程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为抓好教师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常规管理,实现教学系统的良性循环,我们拟定了教学工作的“六认真”(即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考查、认真反思)。“六认真”的总要求是:备课,要吃透“两头(教材和学生)”,讲究“两法(教法、学法)”,坚持“四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作业)”,写好教案,在“深”字上下功夫。上课,要明确目标,突出重要,精讲多练,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在“实”字上下功夫。批改作业,要认真及时,符号一致,作记录,及时讲评,在“细”字上下功夫。辅导,要因材施教,照顾两头,热情鼓励,具体指点,在“勤”字上下功夫。考查,要依纲据本,精心命题,严控次数,注意“坡度”,侧重“双基”,考查能力,考前复习,考后分析,在“严”字上下功夫。反思,要善于思考,每课一省,积累资料,总结交流,在“精”字上下功夫。依据总要求,我们还拟定了明确、具体的“基本要求”,以利于教师在工作中对照落实。
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课堂教学改革当做学科教学改革的重点,在“六认真”的基础上,又突出强调了“课堂教学常规四项基本要求”和“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七条要求”。“四基本”即:(1)明确基本要求——依纲按本,突出重点;(2)贯彻基本原则——循序渐进,启发思维;(3)掌握基本途径——练为主线,引导自学;(4)落实基本练习——适当拓宽,减轻负担。“七要求”即:(1)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每堂课都有所得;(2)激发兴趣,让学生为满足求知欲而学习;(3)启发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学习;(4)组织讨论,让学生在自由广泛的信息交流中学习;(5)指导练习,让学生在严格的“双基”训练中学习;(6)反馈激励,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怀着成功的喜悦学习;(7)培养习惯,让学生自觉、有效地学习。
配合“六认真”、“四基本”、“七要求”的实施,我们还拟定了《各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和《各科课堂教学优质课标准》,作为教师学习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基本教材。
五、以“六用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高度重视学法指导,抓好“两先两后”,引导学生做到“六用心”。“两先两后”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六用心”即:用心预习,用心听课,用心作业,用心复习,用心考试,用心参加活动课。
六、以“新体系”改善教学质量监测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测机制。这几年,我县积极进行“构建县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机制”的研究,建立了相应的目标体系和监测体系。
1.目标体系
在对象上,我们建立了学生学科学习目标体系、教师教学目标体系和教学管理工作目标体系等,其中,学习目标价系居于中心地位,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等目标体系居于辅助地位。在范围上,研制了各年级学科学习目标,各分册教材学习目标,各单元学习目标,以及一篇课文或一个课时的学习目标。在内容上,就学习目标而言,我们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课程计划为依据,以教材为根本,做到知识和能力并重,不仅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而且重点考查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2.监测体系
该监测体系规定的内容有:监测人员和组成,监测的周期(每学年一个年级),对象的确定(分层随机抽样),监测工具的编制,测试方案的确定以及测试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分析。这个体系所确定的监测方式,改变了单一的笔试和期末一张试卷定优劣的考核办法,建立了“四结合”考核制度:一是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实施各科学习质量等级评定办法;二是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测试相结合;三是单项检测与综合考核相结合,经常性地进行课堂随机测评,规范化地组织单元性检测和期末终结性检测;四是口试、笔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根据学科特点,灵活安排测试形式。
该监测体系对监测结果的反馈也作了具体规定:测试后半个月内,进行严格规范的数据整理与统计,写出相应的分析报告,主要通过有关知识和能力的正确率、合格率、优秀率、标准差等数据,评定学习水平,分析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的得与失,并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措施,是沟通教育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激发教研热情的重要手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行为,首先必须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过去的教学评价单纯以考试成绩为依据,这种畸形的应试教育教学评价观从根本上看不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这样的教学评价体系必须改革。
二、以“素质化”的标准评价教学工作
学校教学工作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一环。为促进学习工作向素质化的方向发展,我们制定了《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示范校评估标准》。该评估标准中的指标分为五个方面,即:教师队伍、教学质量、教学研究、教学行政和教学设施。每项指标中的各条细则均以教学工作的行为表现作标志,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表述形式,具有综合性、操作性和可检性,适合教学工作示范校的工作程序为:学校自评—中心学校考评—请县教研室复评—中心学校公布考评结果。考评结果达到优秀等级的,颁布发“学习素质教育教学工作示范校”铜匾。
三、以“六到位”强化教管人员的“两为”意识
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两为”,即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灵魂。教学工作必须坚持以课堂为中心,以提高课堂效率为根本。为此,学校出台了教育行政人员教学管理“六到位”及其实施细则。这六个到位是:抓教风、学风到位;抓课程计划到位;抓教学“六认真”到位;抓教研、科研到位;抓教学评估到位;抓教学设备到位。“六到位”的实施细则,要求具体,职责分明,操作方便,既是教育行政领导抓教学的行为准则,又是衡量其务实作风的一把标尺。
四、以“六认真”规范教师的教学流程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为抓好教师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常规管理,实现教学系统的良性循环,我们拟定了教学工作的“六认真”(即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考查、认真反思)。“六认真”的总要求是:备课,要吃透“两头(教材和学生)”,讲究“两法(教法、学法)”,坚持“四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作业)”,写好教案,在“深”字上下功夫。上课,要明确目标,突出重要,精讲多练,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在“实”字上下功夫。批改作业,要认真及时,符号一致,作记录,及时讲评,在“细”字上下功夫。辅导,要因材施教,照顾两头,热情鼓励,具体指点,在“勤”字上下功夫。考查,要依纲据本,精心命题,严控次数,注意“坡度”,侧重“双基”,考查能力,考前复习,考后分析,在“严”字上下功夫。反思,要善于思考,每课一省,积累资料,总结交流,在“精”字上下功夫。依据总要求,我们还拟定了明确、具体的“基本要求”,以利于教师在工作中对照落实。
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课堂教学改革当做学科教学改革的重点,在“六认真”的基础上,又突出强调了“课堂教学常规四项基本要求”和“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七条要求”。“四基本”即:(1)明确基本要求——依纲按本,突出重点;(2)贯彻基本原则——循序渐进,启发思维;(3)掌握基本途径——练为主线,引导自学;(4)落实基本练习——适当拓宽,减轻负担。“七要求”即:(1)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每堂课都有所得;(2)激发兴趣,让学生为满足求知欲而学习;(3)启发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学习;(4)组织讨论,让学生在自由广泛的信息交流中学习;(5)指导练习,让学生在严格的“双基”训练中学习;(6)反馈激励,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怀着成功的喜悦学习;(7)培养习惯,让学生自觉、有效地学习。
配合“六认真”、“四基本”、“七要求”的实施,我们还拟定了《各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和《各科课堂教学优质课标准》,作为教师学习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基本教材。
五、以“六用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高度重视学法指导,抓好“两先两后”,引导学生做到“六用心”。“两先两后”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六用心”即:用心预习,用心听课,用心作业,用心复习,用心考试,用心参加活动课。
六、以“新体系”改善教学质量监测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测机制。这几年,我县积极进行“构建县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机制”的研究,建立了相应的目标体系和监测体系。
1.目标体系
在对象上,我们建立了学生学科学习目标体系、教师教学目标体系和教学管理工作目标体系等,其中,学习目标价系居于中心地位,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等目标体系居于辅助地位。在范围上,研制了各年级学科学习目标,各分册教材学习目标,各单元学习目标,以及一篇课文或一个课时的学习目标。在内容上,就学习目标而言,我们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课程计划为依据,以教材为根本,做到知识和能力并重,不仅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而且重点考查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2.监测体系
该监测体系规定的内容有:监测人员和组成,监测的周期(每学年一个年级),对象的确定(分层随机抽样),监测工具的编制,测试方案的确定以及测试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分析。这个体系所确定的监测方式,改变了单一的笔试和期末一张试卷定优劣的考核办法,建立了“四结合”考核制度:一是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实施各科学习质量等级评定办法;二是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测试相结合;三是单项检测与综合考核相结合,经常性地进行课堂随机测评,规范化地组织单元性检测和期末终结性检测;四是口试、笔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根据学科特点,灵活安排测试形式。
该监测体系对监测结果的反馈也作了具体规定:测试后半个月内,进行严格规范的数据整理与统计,写出相应的分析报告,主要通过有关知识和能力的正确率、合格率、优秀率、标准差等数据,评定学习水平,分析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的得与失,并提出改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