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让学生提高对政治学科的兴趣,主动参与高中政治学习,教师就应注重在课堂上的提问。教师要将“你问我答”式被动问答转变为“互问互答”主动式问答,提高设问的针对性,做到精准提问,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政治;精准提问;互问互答
一、课堂提问现状反思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师生活动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通过设置一些巧妙的、有质量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常见的“你问我答”式提问,“有量无质”式提问等。很多教师在设置问题时,片面强调提问的次数而忽略了所设置问题的质量,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提问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通过思考来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而思考和理解的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保障,教师如果提问后不能真正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而是立即要求学生回答,这样的做法无法让学生真正地进行思考,当然也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互问互答,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教师课堂提问的方法
(1)抓大放小,突出重点。如果教师设置的问题重数量轻质量,这样的课堂必然是表面热闹,学生的深层次思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调动,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也难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因此,课堂提问必须突出重点,抓大放小。教师在课前必须认真备课,吃透教材,这样才能把握问题的实质。例如,在讲解“多变的价格”这一课时,教师可抓住关键问题提问:“影响居民收入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在我们同学中存在哪些不良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
(2)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对于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教师可以将此类问题拆解开来,化整为零,提出一个个的小问题,然后各个突破。如“实践”的含义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设计提问:“实践的主体是谁?实践的对象是什么?实践的主体对客体施加了什么样的影响?从本质上讲,实践活动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活动?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的区别是什么?”学生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思考和回答,能比较完整而准确地理解“实践”这一抽象的概念了。这种方法在处理那些特别复杂的知识点时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
(3)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师在进行提问时,有些问题无法一步问到位,这就需要设置几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以期达到拾级而上、水到渠成的效果。如在教学“價值决定价格”时,可以这样提问:“劳动生产率可分为哪两种?劳动时间又可以分为哪两种?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时间之间是什么关系?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之间是什么关系?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之间又是什么关系?试用价值规律的内容解释现实生活中某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像这样步步提高,逐步推进设计提问,就能达到一种很好的提问效果。
(4)联系实际,激发兴趣。教师应在课堂上结合图片和新闻资料来设置问题进行提问,能达到立即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的效果。如在教学“美国的两党制”时,可结合美国的2016年大选,设置这样几个问题:“美国总统是如何产生的?希拉里的竞选纲领为什么与上一次有了明显的变化?新总统产生后,美国的政策会发生明显变化吗?”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1)营造平等环境,让学生敢于提问。俗话说,弟子不必不如师。作为教师,要能放得下架子,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意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平等的课堂,要以友好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追求真理,探索真理。
(2)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善于提问。回答问题是一种能力,主动提出问题,尤其是经过独立思考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更是一种能力。教师要积极创设能促使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多给学生一点生疑思考的空间。
三、结语
精准提问不是随意地提问,需要教师在备课时针对课本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巧妙设置问题,使提问成为联系新旧知识点的纽带,成为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求解的推进器。教师的课堂教学,从“只教不问”到“我问你答”是一种进步,从“你问我答”到“互问互答”更是一种进步,这也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刘涛川.有效教学方法全集[M].北京: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2004.
关键词:高中;政治;精准提问;互问互答
一、课堂提问现状反思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师生活动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通过设置一些巧妙的、有质量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常见的“你问我答”式提问,“有量无质”式提问等。很多教师在设置问题时,片面强调提问的次数而忽略了所设置问题的质量,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提问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通过思考来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而思考和理解的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保障,教师如果提问后不能真正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而是立即要求学生回答,这样的做法无法让学生真正地进行思考,当然也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互问互答,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教师课堂提问的方法
(1)抓大放小,突出重点。如果教师设置的问题重数量轻质量,这样的课堂必然是表面热闹,学生的深层次思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调动,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也难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因此,课堂提问必须突出重点,抓大放小。教师在课前必须认真备课,吃透教材,这样才能把握问题的实质。例如,在讲解“多变的价格”这一课时,教师可抓住关键问题提问:“影响居民收入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在我们同学中存在哪些不良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
(2)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对于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教师可以将此类问题拆解开来,化整为零,提出一个个的小问题,然后各个突破。如“实践”的含义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设计提问:“实践的主体是谁?实践的对象是什么?实践的主体对客体施加了什么样的影响?从本质上讲,实践活动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活动?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的区别是什么?”学生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思考和回答,能比较完整而准确地理解“实践”这一抽象的概念了。这种方法在处理那些特别复杂的知识点时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
(3)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师在进行提问时,有些问题无法一步问到位,这就需要设置几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以期达到拾级而上、水到渠成的效果。如在教学“價值决定价格”时,可以这样提问:“劳动生产率可分为哪两种?劳动时间又可以分为哪两种?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时间之间是什么关系?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之间是什么关系?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之间又是什么关系?试用价值规律的内容解释现实生活中某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像这样步步提高,逐步推进设计提问,就能达到一种很好的提问效果。
(4)联系实际,激发兴趣。教师应在课堂上结合图片和新闻资料来设置问题进行提问,能达到立即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的效果。如在教学“美国的两党制”时,可结合美国的2016年大选,设置这样几个问题:“美国总统是如何产生的?希拉里的竞选纲领为什么与上一次有了明显的变化?新总统产生后,美国的政策会发生明显变化吗?”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1)营造平等环境,让学生敢于提问。俗话说,弟子不必不如师。作为教师,要能放得下架子,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意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平等的课堂,要以友好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追求真理,探索真理。
(2)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善于提问。回答问题是一种能力,主动提出问题,尤其是经过独立思考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更是一种能力。教师要积极创设能促使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多给学生一点生疑思考的空间。
三、结语
精准提问不是随意地提问,需要教师在备课时针对课本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巧妙设置问题,使提问成为联系新旧知识点的纽带,成为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求解的推进器。教师的课堂教学,从“只教不问”到“我问你答”是一种进步,从“你问我答”到“互问互答”更是一种进步,这也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刘涛川.有效教学方法全集[M].北京: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