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美术培养目标: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ong0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高师美术的培养目标问题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高师美术的培养目标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这一方面反映出师范类美术教育理论研究者对实践问题的关注,同时也折射出当下高师美术在培养目标方面左右摇摆,含混不清的现状。在美术教育的实践层面,培养目标定位不当的副面作用已经开始显现:许多高师院校在培养目标上忽略师范教育的特殊性,一味地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安排、具体教学要求等方面同美术专业院校攀比。专业划分过窄过细,忽略学生审美能力,文化理论的修养以及学生专业思想的教育。许多学生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应有的教师素质,高技能水平,低教学能力的状况极为普遍。同时,因为长期忽视学生专业信念的培养和未来自我发展意识的引领,相当一部分学生专业意识模糊,缺乏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致使高师毕业生大量流失。目前,关于高师美术的培养目标的讨论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本文尝试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解读这一问题。以期对当下的高师美术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以及高师美术的课程改革有所裨益。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逻辑框架
  把教师职业提到专业的角度来认识,但作为教师专业化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20世纪60年代。发展至今,教师专业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我们当今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关于教师专业化的含义,有许多种论述。总的来说,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活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技能,实施专业自主,体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从教素质,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即从一个“普通人”变成“教育者”的专业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不仅是一种认知过程,而且在认知变化的同时还包括情感、价值、需要等多方面变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包括专业精神、专业道德、专业智能、专业自主和专业组织等方面,其能力包括教师通用能力、专门学科能力、专业行动能力、教育研究能力、自我发展能力。
  教师是一个专业职业,它不同于其他专业之处在于:首先,教师职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不可预测的教育情境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其次,教师专业是教师通过不断学习与探索来拓展其专业的内涵,提高专业水平,逐渐达到专业成熟即成为一名成熟专业人员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另外,教师专业知识的功能在于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的自主性,教师有权决定自己发展的方向。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包括“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前者指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后者指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在本文中,教师的专业发展特指教师的个体发展。教师专业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科知识的专业化;二是教育科学素养的专业化。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内涵从总体上可以进行以下几个纬度的区分:
  1教师的专业信念
  专业信念就是教师对其所从事的工作所具有的信念,即教育信念。教师的教育信念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在教师的专业素养结构中处于最高层次。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教师其他专业素质的提高。
  在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个体并非无条件、无选择地接受来自职业环境的各种影响,而是以本身已具有的主观倾向性,如态度、兴趣、需要、情绪、生理状况等,随时随地对外界信息加以识别和判断,再确定接受或拒绝。如同样是对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感到困惑时、或面临其他社会人员对教师职业的一些批判时,主观能动性强者总是能较多地从加强自身专业内涵的角度出发,认为教师职业的社会职能大有潜力,他们一般不但不会被那些消极影响所左右,反而能将其转化为自己谋求更理想专业发展目标的推动力。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牢固的专业信念是其主观能动性的源泉,它有助于教师个体“超越自我”,是赋予教师实现较高境界的角色发展目标的动力。
  教师坚定的职业信念的确立的标志是:教师职业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武装,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征。教师要在职业信念的发展中逐渐明晰自己的角色定位:在教育实践中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2教师的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主要由教师的普通文化知识、学科知识、教育与心理学知识以及实践性知识组成。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还具备广博的知识视野,通晓教育与心理学的一般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成为研究者(teacher as researcher)的观念已广为传播,一度被人们认为“教书育人”的教师角色形象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要探讨育人规律、反思自身的教育实践而成为教育的研究者。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是向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发展。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认知心理学的理论给了我们新的启示。认知心理学家发现,与新手相比,专家具有七个方面的明显特点,即特别善于解决本领域的问题;以较大的意义单元加工信息;记忆容量大;解决问题的速度快;用更多的时间表征问题;在更深的水平上表征问题;具有更好的自我监控能力。
  在对教学情境的分析,教学的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方式、特点及创造性教学风格上,专家教师与其他各个阶段的教师都有着明显的区别。卡尔和格拉泽等人认为,专家在特定的领域拥有更丰富的经验、使得他们在特定的领域有十分突出的表现。为此,他们—般都付出了巨大的精力,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教学。几乎每一位专家教师都有极其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对自己的学生十分了解,不仅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还了解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根据对学生的了解。确定在何种水平上进行教育,而且教学中常常视学生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启发诱导学生进行学习,而不是一味地采取强制手段,强行灌输知识。
  3教师的实践能力
  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实践能力的提升,个体实践能力的形成源于实践性知识的掌握。实践性知识是个人的实践理论,而不是客观独立于教师之外被习得或传递的东西,具有个体性、实践性、情境性和智慧性。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通过教育实践形成的,而不是通过教育理论的学习获得的。反思性实践模式认为,“教学实践”是一种囊括了政治、经济、伦理、文化、社会的实践活动。这种模式中的教师的专业程度是凭借“实践性知识”来加以保障的。这里所谓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有这样五个特点。其一,它是依存于有限情境的经验性知识,比起理论知识来说缺乏严密性和普遍性,却是一种鲜活的知识、功能灵活的知识;其二,它是作为一种“案例知识”而积累并传承的;其三,它是以实践性问题的解决为中心的综合多学科的知识;其四,它是作为一种隐性知识发挥作用的;其五,它是一种拥有个性性格的“个体性知识”,这些知识是通过日常教育实践的创造与反思过程才得以形成的。同其他专业相比,教师工作的最大特点是不确凿性(混沌性),情境性,要求针对情境做出灵活应变的决策。   4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
  教师的专业自我发展意识是教师不断要求专业成长的意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也是教师真正实现自主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教师的自我发展中,自我发展意识之所以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因为它意味着,人不仅能把握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而且能把自己的发展当作自己认识的对象和自觉实践的对象,人能够构建自己的内部世界,只有达到了这一水平,人才会完全意义上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包括三个方面: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的意识,对自己现在的专业发展意识,以及对自己未来的专业发展意识。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专业自我发展意识,才能在通晓教育与教学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保持一种自觉的状态,主动的去关注自身的发展,调整自己的专业发展行为和活动方式,最终实现理想的专业发展。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教育事业提出的要求更高,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自觉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是一群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有理想的可亲可爱的孩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师生关系,也是可信任的朋友关系,师生彼此之间在教育的课堂里展开对知识的探求,共享获得学习成果的欢乐。彼此之间无论在情感、人格等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因此,教师职业是需要有不断学习,不断追求,不断进取的精神状态和人生态度。
  二教师专业发展与高师美术培养目标的实现
  准确地定位高师美术的培养目标首先涉及到一个对艺术教育概念的正确厘定问题。艺术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术”的教育,艺术教育中“术”的部分固然十分重要。但离开了良好的艺术素养,无论是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还是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将难以为继。技法可以通过有效的训练来实现,良好的艺术素养则是长期的、丰厚的艺术积淀的结果,艺术教育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人全方位的综合素养的提升过程。艺术教育离不开一定的技法教育,但是,技法教育终究不能等同于艺术教育。
  高师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中等学校美术专业教师。因此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专业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专业美术教育,高师美术一方面要求学生既要掌握美术专业院校学生应具备的系统的美术理论知识及优秀的表现技能,能够进行专业的艺术创作;同时,又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较强的审美能力,具备从事美术教育活动所必须的教师素质的文化素养。简言之,高师美术院校的学生不仅要具备美术专业素质,同时又要具备教师素质。
  就具体的培养目标而言,这种符合型的人才也就是中等学校美术教学所要求的教师型美术人才。在培养这种复合型人才的教育过程中、高师美术教育必须注重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高尚的道德标准及为人师表的垂范;全面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扎实的美术专业理论;独立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组织美术教学和美术课外活动能力。
  因此高师美术的培养目标不仅要关注学生当下的知识技能学习,更要关注他们未来的专业发展。高师美术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从教师专业化的视角出发,围绕专业性与师范性之间矛盾的解决为中心,从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改革入手,全面提升高师美术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他们从事美术教育实践的专业技能,强化他们立志于美术教育的专业信念,保持与时俱进,不断进取的专业发展意识。
  1摈弃以往单纯按专业分类的方式,而改为按知识结构分类的综合课程体系
  传统上美术师范院系都按专业画种进行分科,通常采用“二二制”,前两年学习基础知识,用以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艺术眼界;后两年学习专业知识,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艺术创造能力。由于学生前两年没有明确的专业方向,加上师范素质课,教育实习占据了一定的时间,其结果必然是在专业方面落后于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学水平,这是一种必然的差距,而教育实践中,很多人却无视这种小差距存在的必然性,不切实际地一味和美术专业院系相攀比。混淆了培养画家和培养美术教师的界限,忽视了学生审美能力,文化理论修养等这些作为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的培养。目前,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在课程的设置上,所开设的并且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的教育学、心理学等十分重要的课程的课时量还不到整个课时量的20%,而其中涉及到实践技法的课程却占到总课时量的80%。
  所谓按知识结构进行专业分类,即按知识的结构方式和组织方式进行分类。它突破了按专业分类而带来的负面影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也拥有各自不同的知识结构,美术教育家在知识技能的深度上可能不如画家,但是在知识广博程度、知识的传递与表达能力上却远远超过画家,未来的美术教育实践不是需要一个高水平的画家,而是一个优秀的教育家。目前,高师美术教育的课程改革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在艺术设计门类中,“包豪斯”的艺术设计课程和必修课、选修课有机结合的模式就很具有代表性。前者通过现代艺术设计和现代工业文明有机结合的模式,使学生把设计美学的知识技能运用与现代社会生活,推动了现代社会经济和文明的发展。后者则采取必修课控制知识的模式来培养学生丰富的、生动的、面向社会的知识素质能力。
  2以现实需求和中学美术课程改革为目标参照,调整高师美术教学的课程内容,确保高师美术培养目标的针对性与实践关照
  新《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教育功能也由单纯的美术教育向多种教育功能转变,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课程体现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的综合教育(素质教育)。美术教学活动除了完成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外,还必须承担人文教育、道德教育、管理教育的功能。其实现途径表现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行为的实践。一方面要加强学科专业知识(包括技能和美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拓宽专业知识学习的广阔度,注重学科知识间相互交叉、渗透、融会贯通,以适应将来从事的基础教学工作。在课程设置上把相关的学科和社会知识包容进来,体现出知识的纵向性和关联性,体现新课程背景下的对学科知识外延的扩展。   教师职业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武装,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征。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3走出高师美术重技能传授轻综合素质培养的认识误区,提升高师美术教育中的人文内涵
  传统上,人们对美术教学目标的认识往往局限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良好清高品质及创造力的培养。这种传统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人们对高师美术培养目标的理解,一个合格的中等学校美术教师,不但要掌握良好的知识技能,同时也要具备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其它素质,如非凡的创造力,良好的认识能力,健康的情感体验等等。而这一切的获得都需要以整个美术教育目标的调整为前提。现代美术教育目标通常分为四类,即技能领域,包括模仿、协调、熟练、创新;认知领域,包括记忆、理解、掌握、应用;情感领域,包括兴趣、审美、个性化;创造领域,包括发现、想象、思维、创造。这种美术教育的新模式,将有利于我们在高师美术教育的人才培养中,更好地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感情,培植直觉反映,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专业技能的训练中要有意识地引入文化元素,体现艺术创作中的人文内涵。如在中国画教学中,要结合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古代文人的禅宗精神,以及中国画与古代诗词、书法之间的联系来学习;在设计课教学中要体现高科技、现代化社会中“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设计理念,并融入传统人文精神和艺术元素,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在工艺美术教学中要立足于全球化多元文化背景下,发掘各地传统文化中的各种风土习俗,确认自己的“文化身份”等等。不但要做出能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作品,更要写出对作品背后人文性质的理解和追求,从而使高师学习不再停留于“技术”的层面,真正上升为真正具有人文性质的、具有人文精神“艺术”品位的学习活动之中。
  总之,随着我国高师美术课程改革的深入,培养适应性强、知识面广、综合素质好、一专多能的中等学校美术师资,已成为高师美术现代发展中的内在需求。特别是近年来,美术类专业的扩招,使本已问题丛生的高师美术发展变得更加步履维艰。如果不能及时稳妥地调整和定位高师美术的培养目标,扩招所产生的连锁反映将导致积重难返的结局。从学生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未来自我专业意识发展的角度审视和解读高师美术的培养目标是当今高师美术发展和创新中必须主动完成的一次视域转换。高师美术教育只有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度,调整其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逐步模糊专业界限,不断拓展知识广度,突破技能训练的偏狭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美术教师和高水平的美术教育家,才能使高师美术教育真正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彭茜.30年来教师专业化的国际回顾与展望[J].外国教育研究,2002(2).
  [2]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17-219.
其他文献
期刊
2001年5月,联合国缔约国文件指出:“21世纪是海洋世纪。”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规划。中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广袤
华人移民泰国历史悠久,尤以潮州人为著。当年,移民泰国的潮州人印证了“凡是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侨的足迹”这一事实。尤其是17世纪到20世纪初,中国广东福建的潮汕人,几乎没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已进入Web2.0时代,网络界面设计也面临着用户更新更高的要求。以用户为中心,满足用户的完美体验,让用户可用、好用,已成为当今网络界面设计的
音色在大提琴演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集中对触弦点、弓压、弓速这三方面的演奏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来阐述这三者对音色的影响。本文运用传统基础理论研究、力学原理的支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转瞬间迎来了《劳动保护》杂志55年华诞。自进社工作以来,我和我的同事为着同一个宗旨和愿景,播种希望,收获成功,默默地尽着一份绵薄之力。 The deceased
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促使女性对体现生活品质的内衣要求越来越高,人们不仅对内衣的功能需求要得到满足,而且更加注重追求精神层面的需求。人类的情感理论以及情感化设计理论
期刊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是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对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具有指导性的文件,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深入开展的重要手段,《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对研究我国当代学校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