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重庆市南岸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现状,分析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满足居民心理健康需求、充实心理健康服务队伍及建立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实现的途径。
[关键词]社区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服务;调查研究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5.110
所谓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是指在社区服务工作中,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和原则来保持与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即通过讲究心理卫生,培养人们的健康心理,从而达到预防心身两方面疾病的目的。具体地说,社区心理卫生的宗旨在于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的正常发展,培养其健全人格;保持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身心的正常发展;预防各种心理障碍,包括精神病、神经症、心身疾病、病态人格、精神发育迟滞;消除引起心理压力和各种不良心理的因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纵深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面临的学习、工作、生活压力在不断增大,对于健康心理的需求日益增长,社区居民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也应运而生。
1 调查方法
1.1 调查工具
本研究参考何华敏、胡春梅、胡媛艳等关于“重庆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现状调查问卷”,结合重庆市南岸区实际情况,进行删减和增改,最终形成了“南岸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现状调查”共10个项目的问卷作为调查工具。
1.2 调查对象
利用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社区工作人员参加培训及社区调研的机会,运用“南岸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现状调查”问卷,对南岸区37个社区进行了调查,收集到389份问卷,其中:社区工作者81名,一般居民301名;男性163名,女性226名;20~49岁125名,50岁以上有264名。
1.3 数据统计
对收集到的所有数据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2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现状分析
2.1 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知晓度不高
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知识总体了解较少,知晓度不高。调查发现,对“您觉得心理问题是病吗”,仅有18%(70名)选择A“不是病” (包括社区干部),有36%(140名)选择B“神经病”,有46%(179名)选择C“精神病”;问及“您知道精神卫生日是哪一天?”73%(284名)的人没听说过,17%(66名)的人听说过但记不得是哪一天,仅有10%(39名)的人知道是10月10日,说明居民对心理健康基础知识知之甚少。
2.2 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较大
调查中虽然仅有2%(8名)的人接受过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但发现居民对心理健康需求较大。比如在问及“您觉得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有必要吗”,所有被调查对象(389名)均回答有必要;通过走访发现,大多数居民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要,社区很有必要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为居民提供较好的心理健康服务。
2.3 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活动较少
调查发现,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活动开展次数不多且形式较为单一。37个被调查社区中,仅有48%的社区(18个)开展了心理健康服务活动;在已开展的心理健康服务活动中,主要是对社区居民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19%的社区(7个)举办了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栏(更换1~2次/年),8%的社区(3个)开展了心理健康咨询或辅导活动(1~2次/年)。通过访谈发现,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或心理辅导活动,主要是针对特殊群体比如劳释人员、残疾人员等,很少针对全体社区居民进行全员式辅导。
2.4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机构较少
调查发现,南岸区大部分社区普遍缺乏心理健康服务机构。14%的社区(5个)没有专门设置心理辅导室,67%的社区(25个)将心理健康辅导室与其他办公室合在一起,仅有19%的社区(7个)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室。说明专门的、专业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机构还不多,从而导致心理健康服务活动无法正常开展。
2.5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人员不足
目前,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人员严重不足。调查发现,81qo的社区(30个)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服务人员,19qo的社区(7个)社区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其中8010的社区(3个)引进了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充实到社区工作队伍中,主要负责心理健康服务日常工作,11%。的社区(4个)虽然自己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工作人员,但是他们与附近的大学或有心理健康服务团队的机构合作,聘请这些机构心理健康专业人员作为社区兼职工作人员,固定时间在社区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不定期在社区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根据居民需求进行预约)。
3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途径探索
3.1 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
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基本知识知晓度不高,不了解如何预防、如何调节、如何治疗心理疾病。一些居民对心理咨询的认知存在偏差,习惯于将心理问题等同于精神问题。调查中发现,居民们认为心理健康非常重要,但真正心理健康出现问题需要求助心理咨询师时,他们还是难以接受,怕别人认为是神经病,不敢求助心理医生。为了提高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水平,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意识,社区要聘请心理健康专业的人员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将居民必须知晓的心理健康知识、必须具有的心理健康意识讲清讲透,使居民易于掌握、便于理解,从而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
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让居民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社区可以通过开辟心理健康宣传专栏、印发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小册子,分发居民手中,让心理健康知识人脑人心。围绕重要的国际纪念日,比如“世界睡眠日”“国际幸福日”“世界预防自杀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社区可组织居民参与节日宣传、知识竞赛、游园活动等,寓教于乐,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提高心理健康知识水平。 3.2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满足居民心理健康需求
调查中显示,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相当大,仅仅依靠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远远不够,社区必须结合本社区居民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形式多样、接受性好、居民喜闻乐见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开展不同的心理健康服务活动,比如针对幼儿可以开展视动统合训练、视听统合训练、注意力训练;针对青少年,可以开展学习能力培养、音乐感受力训练、音乐表达情绪训练、音乐心理训练、青春期心理辅导;针对中老年人,可以开展中老年心理健康与保健等;也可以根据心理问题的领域和类型,设置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压力应对、人际关系调适、婚姻家庭治疗、情绪表达与调节等心理服务模块。心理健康服务的形式也要多种多样,可以采取个体咨询、团体辅导、拓展训练、家庭系统排列、角色扮演、心理情景剧等各种形式,以满足居民对心理健康的不同需求。
3.3 广泛引进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充实心理健康服务队伍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之所以发展缓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队伍。调查中发现,4/5的社区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这些社区的心理健康服务几乎没有实质性开展。通过访谈发现,一些社区将心理咨询和思想教育混为一谈,他们的居民如果出现心理问题,社区不是派心理专业人员进行调节,而是派思想积极的共产党员去做思想工作,偶尔可能会收到一定效果,但是长此以往,对居民健康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要保障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质量,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必须引进心理专业人员,负责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日常工作,建立结构合理的专家网络,组织案例会诊或督导。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队伍,除专职人员外,还要聘请兼职专家,如社会工作者、精神医师、心理咨询师、临床心理督导师等。社区可以多种方式建立心理健康服务队伍,一是到高校招聘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大学生充实到心理健康服务队伍;二是聘请医院、学校、咨询机构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员定期为社区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三是积极吸引有社会工作经验、有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经验的社会志愿者参与到心理健康服务活动中来;四是鼓励、引导一些经心理辅导治疗而恢复健康的人员和有一定心理知识素养、富有责任感的热心居民参与心理健康服务活动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感染力、说服力。
3.4 大力扶持社区心理健康机构,建立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据了解,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机构较少的主要原因是:领导没能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心理健康服务运行经费、没有相应的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没有足够的工作场地等。通过问卷发现,社区居民认为促进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最重要的五个措施依次为:各级领导重视(89%)、上级经费保障(78%)、提供必要的工作场地及设施(71%)、提高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69%)和丰富的心理健康服务形式(57%)。
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社区和谐稳定,进而影响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关注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提高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水平,事关重大,需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工作经费、设施场地、专业队伍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
为此,建议从以下方面人手,切实加强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一是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是一项社会化的福利服务事业,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公益性决定了各级政府在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发展中的主导性作用,政府要积极发挥主导功能,加大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经费投入,划拨专项经费用于社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社区居民心理健康预防、治疗、档案的建立、病情调查监测、人员培训等方面。二是给予必要的政策法规保障。为避免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建议政府建立健全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法规体系,明确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工作职责、指导思想、服务对象、服务目标、服务标准、经费管理、人员设置、人员管理、人员培训等,规范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活动的开展。三是给予必要的人员队伍保障。在走访中发现,社区工作者普遍反映工资待遇低、工作压力大,社区工作留不住人,队伍不稳定的现象大量存在。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人员更是如此,迫于工作任务、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等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导致这些人无法扎根社区。建议政府通过相关措施,如设置专门的编制、提高工资待遇、给社区工作者减负等措施,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建立一支真正能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心理健康服务队伍。四是给予组织机构的支持。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仅靠社区层面远远不够,建议构建民政部门、街镇、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形成三级共享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包括心理健康服务队伍的相互增派、心理健康服务活动的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服务资源的共同享有等。心理健康服务队伍包括心理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卫生服务人员,在三级网络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互派;心理健康服务资源通过互联网或局域网进行资源共享,尽可能使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发挥无限的积极作用,从而推动心理健康服务工作长期有效开展。
[关键词]社区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服务;调查研究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5.110
所谓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是指在社区服务工作中,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和原则来保持与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即通过讲究心理卫生,培养人们的健康心理,从而达到预防心身两方面疾病的目的。具体地说,社区心理卫生的宗旨在于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的正常发展,培养其健全人格;保持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身心的正常发展;预防各种心理障碍,包括精神病、神经症、心身疾病、病态人格、精神发育迟滞;消除引起心理压力和各种不良心理的因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纵深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面临的学习、工作、生活压力在不断增大,对于健康心理的需求日益增长,社区居民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也应运而生。
1 调查方法
1.1 调查工具
本研究参考何华敏、胡春梅、胡媛艳等关于“重庆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现状调查问卷”,结合重庆市南岸区实际情况,进行删减和增改,最终形成了“南岸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现状调查”共10个项目的问卷作为调查工具。
1.2 调查对象
利用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社区工作人员参加培训及社区调研的机会,运用“南岸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现状调查”问卷,对南岸区37个社区进行了调查,收集到389份问卷,其中:社区工作者81名,一般居民301名;男性163名,女性226名;20~49岁125名,50岁以上有264名。
1.3 数据统计
对收集到的所有数据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2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现状分析
2.1 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知晓度不高
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知识总体了解较少,知晓度不高。调查发现,对“您觉得心理问题是病吗”,仅有18%(70名)选择A“不是病” (包括社区干部),有36%(140名)选择B“神经病”,有46%(179名)选择C“精神病”;问及“您知道精神卫生日是哪一天?”73%(284名)的人没听说过,17%(66名)的人听说过但记不得是哪一天,仅有10%(39名)的人知道是10月10日,说明居民对心理健康基础知识知之甚少。
2.2 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较大
调查中虽然仅有2%(8名)的人接受过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但发现居民对心理健康需求较大。比如在问及“您觉得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有必要吗”,所有被调查对象(389名)均回答有必要;通过走访发现,大多数居民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要,社区很有必要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为居民提供较好的心理健康服务。
2.3 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活动较少
调查发现,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活动开展次数不多且形式较为单一。37个被调查社区中,仅有48%的社区(18个)开展了心理健康服务活动;在已开展的心理健康服务活动中,主要是对社区居民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19%的社区(7个)举办了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栏(更换1~2次/年),8%的社区(3个)开展了心理健康咨询或辅导活动(1~2次/年)。通过访谈发现,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或心理辅导活动,主要是针对特殊群体比如劳释人员、残疾人员等,很少针对全体社区居民进行全员式辅导。
2.4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机构较少
调查发现,南岸区大部分社区普遍缺乏心理健康服务机构。14%的社区(5个)没有专门设置心理辅导室,67%的社区(25个)将心理健康辅导室与其他办公室合在一起,仅有19%的社区(7个)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室。说明专门的、专业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机构还不多,从而导致心理健康服务活动无法正常开展。
2.5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人员不足
目前,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人员严重不足。调查发现,81qo的社区(30个)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服务人员,19qo的社区(7个)社区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其中8010的社区(3个)引进了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充实到社区工作队伍中,主要负责心理健康服务日常工作,11%。的社区(4个)虽然自己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工作人员,但是他们与附近的大学或有心理健康服务团队的机构合作,聘请这些机构心理健康专业人员作为社区兼职工作人员,固定时间在社区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不定期在社区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根据居民需求进行预约)。
3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途径探索
3.1 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
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基本知识知晓度不高,不了解如何预防、如何调节、如何治疗心理疾病。一些居民对心理咨询的认知存在偏差,习惯于将心理问题等同于精神问题。调查中发现,居民们认为心理健康非常重要,但真正心理健康出现问题需要求助心理咨询师时,他们还是难以接受,怕别人认为是神经病,不敢求助心理医生。为了提高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水平,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意识,社区要聘请心理健康专业的人员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将居民必须知晓的心理健康知识、必须具有的心理健康意识讲清讲透,使居民易于掌握、便于理解,从而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
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让居民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社区可以通过开辟心理健康宣传专栏、印发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小册子,分发居民手中,让心理健康知识人脑人心。围绕重要的国际纪念日,比如“世界睡眠日”“国际幸福日”“世界预防自杀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社区可组织居民参与节日宣传、知识竞赛、游园活动等,寓教于乐,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提高心理健康知识水平。 3.2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满足居民心理健康需求
调查中显示,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相当大,仅仅依靠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远远不够,社区必须结合本社区居民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形式多样、接受性好、居民喜闻乐见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开展不同的心理健康服务活动,比如针对幼儿可以开展视动统合训练、视听统合训练、注意力训练;针对青少年,可以开展学习能力培养、音乐感受力训练、音乐表达情绪训练、音乐心理训练、青春期心理辅导;针对中老年人,可以开展中老年心理健康与保健等;也可以根据心理问题的领域和类型,设置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压力应对、人际关系调适、婚姻家庭治疗、情绪表达与调节等心理服务模块。心理健康服务的形式也要多种多样,可以采取个体咨询、团体辅导、拓展训练、家庭系统排列、角色扮演、心理情景剧等各种形式,以满足居民对心理健康的不同需求。
3.3 广泛引进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充实心理健康服务队伍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之所以发展缓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队伍。调查中发现,4/5的社区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这些社区的心理健康服务几乎没有实质性开展。通过访谈发现,一些社区将心理咨询和思想教育混为一谈,他们的居民如果出现心理问题,社区不是派心理专业人员进行调节,而是派思想积极的共产党员去做思想工作,偶尔可能会收到一定效果,但是长此以往,对居民健康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要保障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质量,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必须引进心理专业人员,负责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日常工作,建立结构合理的专家网络,组织案例会诊或督导。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队伍,除专职人员外,还要聘请兼职专家,如社会工作者、精神医师、心理咨询师、临床心理督导师等。社区可以多种方式建立心理健康服务队伍,一是到高校招聘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大学生充实到心理健康服务队伍;二是聘请医院、学校、咨询机构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员定期为社区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三是积极吸引有社会工作经验、有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经验的社会志愿者参与到心理健康服务活动中来;四是鼓励、引导一些经心理辅导治疗而恢复健康的人员和有一定心理知识素养、富有责任感的热心居民参与心理健康服务活动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感染力、说服力。
3.4 大力扶持社区心理健康机构,建立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据了解,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机构较少的主要原因是:领导没能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心理健康服务运行经费、没有相应的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没有足够的工作场地等。通过问卷发现,社区居民认为促进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最重要的五个措施依次为:各级领导重视(89%)、上级经费保障(78%)、提供必要的工作场地及设施(71%)、提高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69%)和丰富的心理健康服务形式(57%)。
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社区和谐稳定,进而影响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关注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提高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水平,事关重大,需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工作经费、设施场地、专业队伍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
为此,建议从以下方面人手,切实加强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一是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是一项社会化的福利服务事业,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公益性决定了各级政府在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发展中的主导性作用,政府要积极发挥主导功能,加大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经费投入,划拨专项经费用于社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社区居民心理健康预防、治疗、档案的建立、病情调查监测、人员培训等方面。二是给予必要的政策法规保障。为避免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建议政府建立健全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法规体系,明确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工作职责、指导思想、服务对象、服务目标、服务标准、经费管理、人员设置、人员管理、人员培训等,规范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活动的开展。三是给予必要的人员队伍保障。在走访中发现,社区工作者普遍反映工资待遇低、工作压力大,社区工作留不住人,队伍不稳定的现象大量存在。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人员更是如此,迫于工作任务、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等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导致这些人无法扎根社区。建议政府通过相关措施,如设置专门的编制、提高工资待遇、给社区工作者减负等措施,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建立一支真正能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心理健康服务队伍。四是给予组织机构的支持。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仅靠社区层面远远不够,建议构建民政部门、街镇、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形成三级共享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包括心理健康服务队伍的相互增派、心理健康服务活动的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服务资源的共同享有等。心理健康服务队伍包括心理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卫生服务人员,在三级网络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互派;心理健康服务资源通过互联网或局域网进行资源共享,尽可能使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发挥无限的积极作用,从而推动心理健康服务工作长期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