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斯洛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作为老师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通过多种方式去满足他们的个人需求,当学生的个人需求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时,他们的学习兴趣才会被激发,求知欲望才能最大限度的被唤醒,他们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一、安全的学习环境,唤醒学生的求知欲
这里所说的“安全”不是学生的人身安全,因为学生的人身安全在每一节课上都会得到保障。此处的“安全”是指学生的心理安全。这里先听个小故事:
美国电影《师生情》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白人教师到黑人社区任教小学一年级,在第一节数学课中老师伸出五个手指问其中一名黑人孩子,"这是几个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个。”老师没有指责他说错了,而是高兴地大声赞道:“你真历害,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教师一句赞赏的话,就缓和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让他感到课堂上给他带来的安全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更不可挖苦讽刺,否则学生就会因心理感到不安全,渐渐后退,最后出于保护自己的目的,闭口不说,甚至丧失学习的积极性,那是我们老师最头疼的事。
我所在的学校是农村寄宿制学校,他们远离父母,心中对父母的思念以及对爱的需求远远大于那些每天都能回到家中的孩子。还有这所学校每班至少一半的孩子属于离异和再婚家庭,剩下的一半,大多数都是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他们内心的安全感极差,所以教师对孩子,尤其是一、二年级学生要细心的呵护。课上我常说:“Don’t worry. Louder, please.”“Don’t be nervous. Don’t be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 We can help you.”“Say what you want to say.”除了在语言上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上宽松的学习氛围外,我也常常与他们有比较亲昵的接触(尤其是一、二年级),温暖的拥抱、轻轻地抚摸头部、亲亲他们的额头等,都能让学生体会到来自妈妈的温暖。如此等等,这些都是老师在课上为学生极力创造一个安全的心里学习环境,让他们放松的去学习,自尊心不受到伤害的去学习。只有这样的学习氛围,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各抒己见,放飞梦想,他们的求知欲望才会被唤醒。
二、多彩的实践活动,唤醒学生的灵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最主要的是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发现他们最强的一面,找他们作为人发展根源的‘机灵点’。”
爱表现是小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中,我尽量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能量得以释放。舞台不论大小,只要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就好。我们这里的孩子,因为与外界接触有限,课外知识欠缺,即兴表演的活动基本上不能达到老师预想的效果,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的表演热情。也正因为他们欠缺这种临时发挥、临时表演的能力,我们教师才要为他们创造机会,不断地以成功来激励成功,才能唤醒每个学生特有的、深藏不漏的能量,学生的“机灵点”也就在此被发掘。
三、真诚的互动交流,唤醒学生的灵魂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学生和教师之间,需要推心置腹的交流,需要润物无声的关怀,更需要情感的关注。尤其是面对这些寄宿的小学生,他们缺少父母捧在手心里的呵护,他们思念依偎在父母身旁撒娇拥抱的亲昵,他们需要温暖的力量,也需要教师对他们情感的关注。生病时,我们的一句问候会让他们热泪盈眶;天冷时我们的一句嘘寒问暖会让他们的心热乎乎的。总之,面对这些更需要情感关注的孩子,我们的教育更应该去触碰他们的灵魂,以我们的灵魂去唤醒他们的灵魂,让他们感到,老师不只是关注他们的学习,更多的是关心和爱护他们。有了这种情感的碰撞,学生也许会因感激你、喜欢你而更喜欢你所教的学科,那就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纯真的师爱之情,唤醒学生的潜能
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石雕师傅。在苏格拉底很小的时候,有一次他的父亲正在雕刻一只石狮子,苏格拉底看了好一会儿,突然问父亲:“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雕刻师呢?”父亲说:“你看!我并不是在雕刻狮子,我是在唤醒它!”“唤醒?”苏格拉底一脸疑惑。“狮子本来就沉睡在石块中,我只是将它从石头监牢里解救出来。”
多么富有哲理的话啊!我们的学生,尤其是我们认为成绩差的学生好比石块里面沉睡的狮子,我们应该用雕刻师的毅力與细心,从培养他们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入手,启发诱导,激发兴趣,去唤醒学生内在的动力,让学生从蒙昧中醒来,使其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是一个极其艰苦的过程,教师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有人说“教育的全部秘诀在于爱”,那就让我们的教师去关爱后进生,去关注他们每一点的进步。我们要用满腔的爱去唤醒他们“沉睡的心灵”,用爱去填补他们心灵的鸿沟,用爱去消除他们情感的障碍,用爱去找回他们的自信和自尊。只有这样,才能使后进生敞开心扉,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灵的相互碰撞,感情的彼此交融。大山的孩子,一方面淳朴可爱,一方面又见识太少,请放慢我们教育的脚步,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使英语教学不再是通过传授知识与技能来改造学生,而是以英语课堂为载体,从学生的个人需求出发,从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做起,从而将学生本身具有的灵魂、灵性、潜能、创造力、良知等深藏在他们心中的天赋唤醒,顺从学生的天性去引导学生学习、成长。
一、安全的学习环境,唤醒学生的求知欲
这里所说的“安全”不是学生的人身安全,因为学生的人身安全在每一节课上都会得到保障。此处的“安全”是指学生的心理安全。这里先听个小故事:
美国电影《师生情》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白人教师到黑人社区任教小学一年级,在第一节数学课中老师伸出五个手指问其中一名黑人孩子,"这是几个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个。”老师没有指责他说错了,而是高兴地大声赞道:“你真历害,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教师一句赞赏的话,就缓和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让他感到课堂上给他带来的安全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更不可挖苦讽刺,否则学生就会因心理感到不安全,渐渐后退,最后出于保护自己的目的,闭口不说,甚至丧失学习的积极性,那是我们老师最头疼的事。
我所在的学校是农村寄宿制学校,他们远离父母,心中对父母的思念以及对爱的需求远远大于那些每天都能回到家中的孩子。还有这所学校每班至少一半的孩子属于离异和再婚家庭,剩下的一半,大多数都是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他们内心的安全感极差,所以教师对孩子,尤其是一、二年级学生要细心的呵护。课上我常说:“Don’t worry. Louder, please.”“Don’t be nervous. Don’t be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 We can help you.”“Say what you want to say.”除了在语言上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上宽松的学习氛围外,我也常常与他们有比较亲昵的接触(尤其是一、二年级),温暖的拥抱、轻轻地抚摸头部、亲亲他们的额头等,都能让学生体会到来自妈妈的温暖。如此等等,这些都是老师在课上为学生极力创造一个安全的心里学习环境,让他们放松的去学习,自尊心不受到伤害的去学习。只有这样的学习氛围,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各抒己见,放飞梦想,他们的求知欲望才会被唤醒。
二、多彩的实践活动,唤醒学生的灵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最主要的是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发现他们最强的一面,找他们作为人发展根源的‘机灵点’。”
爱表现是小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中,我尽量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能量得以释放。舞台不论大小,只要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就好。我们这里的孩子,因为与外界接触有限,课外知识欠缺,即兴表演的活动基本上不能达到老师预想的效果,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的表演热情。也正因为他们欠缺这种临时发挥、临时表演的能力,我们教师才要为他们创造机会,不断地以成功来激励成功,才能唤醒每个学生特有的、深藏不漏的能量,学生的“机灵点”也就在此被发掘。
三、真诚的互动交流,唤醒学生的灵魂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学生和教师之间,需要推心置腹的交流,需要润物无声的关怀,更需要情感的关注。尤其是面对这些寄宿的小学生,他们缺少父母捧在手心里的呵护,他们思念依偎在父母身旁撒娇拥抱的亲昵,他们需要温暖的力量,也需要教师对他们情感的关注。生病时,我们的一句问候会让他们热泪盈眶;天冷时我们的一句嘘寒问暖会让他们的心热乎乎的。总之,面对这些更需要情感关注的孩子,我们的教育更应该去触碰他们的灵魂,以我们的灵魂去唤醒他们的灵魂,让他们感到,老师不只是关注他们的学习,更多的是关心和爱护他们。有了这种情感的碰撞,学生也许会因感激你、喜欢你而更喜欢你所教的学科,那就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纯真的师爱之情,唤醒学生的潜能
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石雕师傅。在苏格拉底很小的时候,有一次他的父亲正在雕刻一只石狮子,苏格拉底看了好一会儿,突然问父亲:“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雕刻师呢?”父亲说:“你看!我并不是在雕刻狮子,我是在唤醒它!”“唤醒?”苏格拉底一脸疑惑。“狮子本来就沉睡在石块中,我只是将它从石头监牢里解救出来。”
多么富有哲理的话啊!我们的学生,尤其是我们认为成绩差的学生好比石块里面沉睡的狮子,我们应该用雕刻师的毅力與细心,从培养他们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入手,启发诱导,激发兴趣,去唤醒学生内在的动力,让学生从蒙昧中醒来,使其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是一个极其艰苦的过程,教师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有人说“教育的全部秘诀在于爱”,那就让我们的教师去关爱后进生,去关注他们每一点的进步。我们要用满腔的爱去唤醒他们“沉睡的心灵”,用爱去填补他们心灵的鸿沟,用爱去消除他们情感的障碍,用爱去找回他们的自信和自尊。只有这样,才能使后进生敞开心扉,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灵的相互碰撞,感情的彼此交融。大山的孩子,一方面淳朴可爱,一方面又见识太少,请放慢我们教育的脚步,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使英语教学不再是通过传授知识与技能来改造学生,而是以英语课堂为载体,从学生的个人需求出发,从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做起,从而将学生本身具有的灵魂、灵性、潜能、创造力、良知等深藏在他们心中的天赋唤醒,顺从学生的天性去引导学生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