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庐一曲敕勒歌

来源 :寻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yue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一个民族在历史的风雨中,走了近千年,一直在泥泞中曲折艰难地跋涉,命运最终虽停住了他们漂泊的脚步,却永远断沉了民族自身的存在。
  一首歌传唱了千载之久,却永远响彻在天地之间,给一代又一代后人的心灵,插上了向往和眷恋的翅膀。
  哪个民族消失了千年之久,仍令人难忘?
  哪首歌跨越了千载,仍美丽如初?
  那是敕勒族,是《敕勒歌》。你听那歌声正从塞外草原蓝天白云的深处,飘然而来: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二
  
  敕勒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据《魏书》和《北史》记载:“盖古赤狄之余种,初号狄历,北方以为敕勒,诸夏以为高车、丁零。”由于敕勒人的语言“略与匈奴同,而实有小异”,同属于阿尔泰语系中不同的古老语族,所以,同匈奴、东胡及丁零语族是并列的兄弟关系。而敕勒语及以后的突厥语,都是丁零语族的后裔。历史漫长的进程证明,敕勒上承丁零,下启突厥、回纥,具有悠久的历史。
  不过,从丁零到敕勒的转化大约经历了五六百年。大致而言,两汉时期的丁零人,泛指分布于贝加尔湖以南至叶尼塞河上游一带,使用相同语言的众部落。到公元3世纪末4世纪初,敕勒人系泛指驻牧于色椤格河和土拉河流域,使用相同语言的诸部落,有些部落的居住地甚至更远到额尔齐斯河流域。在魏晋南北朝大动乱、大迁徙的时期,随着北方游牧民族的大举南下,不少敕勒族的部落也开始向南推进。从此,他们开始了深入内地的生涯。
  早在西晋时,北方漠北草原地区连连发生天灾,塞外的一些游牧民族为了生计,主动要求南下内附。西晋王朝为了增加内地的人口,恢复因战争对社会产生的破坏,敞开了接纳的大门。据《晋书》载,当时在入塞的北狄五十种部落中,就有“赤勒(敕勒)”人。到后来,北魏兴起时,河北、山西的不少地方,都已成为包括敕勒人在内的北方游牧民族与汉族在一起的杂居之地,而其中的敕勒人尚保留原有的部落组织,集中居住,形成了自己的社区。
  敕勒族与柔然族有相似的习俗和经济形态。他们食肉衣皮,俗无谷,不做酒,饮乳酪,住穹庐,乘高车,随水草迁徙游牧,过着以畜牧业为主、兼营狩猎的无拘无束的生活。他们牧养马、牛、羊、驼,主要的狩猎活动是射貂和鹿。《魏书·高车传》记述:拓跋焘“行幸”漠南,北部敕勒“率其部数万骑,驱鹿数百万,诣行在所”。可见围猎和养鹿已形成规模,成为了当时漠南草原上一道流动的壮美景观。
  敕勒人心灵手巧,从事手工业生产十分娴熟,除了擅长制车外,还擅长制作弓矢、皮毛加工、制革和制毡等。加工后的貂皮和弓箭成为他们长期供应北魏的专供品。但是,牧业生产的单一化,难以满足日常生活多方面的需要,经济和生活上的补充,已离不开农业民族的相助,这就迫使他们必须与中原地区保持密切的联系和交往。
  
  三
  
  早在公元394年,柔然社仑逃亡漠北,一度依附于敕勒斛律部。当时游牧于漠北的十几个较大的敕勒部落,尚未形成巩固的部落联盟,一些敕勒部落被柔然社仑趁机兼并于麾下。社仑立国称汗后,即役使敕勒诸部,成为威胁北魏安全的一支强劲的力量。敕勒人被迫在柔然族政权与鲜卑族北魏王朝争斗的夹缝中艰难地求生存。
  虽然自西晋起,敕勒人就陆续南下,迁往内地,但绝大部分敕勒人仍留居于漠北草原地区。北魏建国之初即开始对周边的柔然和敕勒人进行讨伐。从公元389年至429年的40年间,北魏对敕勒人开战多次。仅在公元399年,拓跋珪兵分三路,打败敕勒30余个部落,后又击溃残余的7个部落,共俘虏9万余名敕勒人,收缴马匹30余万匹、牛羊160余万头,敕勒人损失惨重,元气大伤。《魏书·高车传》载:这次征讨,使“高车大惧,诸部震骇”。这一系列征伐,迫使敕勒族许多首领率部归附。接着北魏又多次派兵对仍在漠北驻牧的敕勒部落大肆北伐,实行“招怀伐叛”,成千上万的敕勒人在北魏军队的裹胁下纷纷南迁。
  从北魏道武帝拓跋硅至太武帝拓跋焘,连续把敕勒族的归附者安置在漠南:“列置新民于漠南,东至儒源,西暨五原、阴山,竞三千里。”同时,再往南安排在云中(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的也不在少数,敕勒人的居住地延伸到了大黑河注入黄河的附近。至此,从大青山起,至鄂尔多斯北部黄河两岸,成为大批敕勒人新的住地。在这片土地辽阔、湖泊遍布、牧草丰饶的草原上,还有着丰富的池盐矿藏,足以满足牲畜食盐的需求,成为发展畜牧业的天堂,被称为敕勒川,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以一个民族的称谓命名的一方北国宝地,载入了史册。
  被内迁的敕勒部落,在漠南而居的称北部敕勒,在武周(今山西左云县南)塞外的称西部敕勒,以东的称东部敕勒。这些分散入塞的北方民族,“唯高车以类粗犷,不任役使,故得别为部落”,虽与汉族或其他游牧民族杂居,却仍保留原有部落的组织形式,过着“乘高车,逐水草,畜牧蕃息”的游牧生活。入塞的敕勒人和汉族杂居相处,互相交流学习。在内地农业生产的影响下,敕勒人“渐知粒食”,向汉族学会了农业生产的技能,逐步改变着自己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当地的经济走向繁荣。广阔的敕勒川终于摆脱了长期战乱造成的凋敝萧条的困境,出现了“国家及马牛羊逐至于贱,毡皮委积”的现象。据《魏书·世祖纪》记载:“魏之民间马牛羊及毡皮为之价贱”,证明敕勒人南迁漠南,对当地畜牧业以及制毡、制革等手工业的空前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为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交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敕勒人勇健过人,质朴坦诚,崇尚自由,“不任役使”,在鲜卑、柔然统治者剥削压迫下曾屡起反抗。公元430年,新迁漠南的敕勒人有干余家逃亡到漠北,当年四月,又有万余人出走,被北魏讨伐灭之。公元471年,包括活野、统万二镇的敕勒诸部高举义旗,把反魏斗争推向了高潮。到北魏末年,驻守关中的敕勒族酋长胡琛在高平镇人的拥戴下起兵,自称高平王,参加了著名的“六镇起义”,矛头直指北魏王朝。由边地六大重镇戍兵起事反魏,引起北方各族人民纷纷响应的“六镇起义”,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崩溃。长期处于北魏与柔然两大敌对势力夹缝中的敕勒人,遭受着兵刃锋镝的巨大痛苦,民族发展道路始终曲折艰难,从整体而言,敕勒族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共同体,步入更高的文明阶段。到公元6世纪中叶,敕勒先后被柔然、突厥击破,役属于突厥政权。这个只向往在北方草原上无拘无束生活的勤劳勇敢的民族,最终解体,消失在柔然、突厥等民族的同化中。
  
  四
  
  史籍中描述的敕勒族乘高轮大车,行走在宽广无垠的塞北草原上,悠然游牧。从出生到老去,始终承受着大自然阳光雨露的洗礼,造就了他们开朗刚毅的性格和能歌善舞的秉性。每逢秋高气爽、牛马肥壮、羊群簇拥的丰收时节,他们就举行隆重的祈福活动;每逢喜庆佳节,就聚坐在穹庐前,终日饮宴。这时,他们多杀杂畜,以骨作薪,点起篝火,男女老少高歌作乐,拔刀起舞,走马绕旋,尽兴表达内心的欢畅。5世纪中叶,北魏文成帝巡视边疆,恰遇五部高车人“合聚祭天,众至数万”,歌声遍野,盛况空前。敕勒人豪放不羁的民族性格在这些壮美的民俗节庆中,得到了宣泄与升华。
  既然敕勒人有好歌善舞的天赋和传统,就不难想象,赞美敕勒川草原美景的《敕勒歌》,就像清澈的泉水,会自然而然从他们的心灵深处流淌而出,浸润在身边绿色葱茏的草原上,响彻在漠南、漠北的天地间。这是敕勒人辛勤劳动之后心中欢乐的歌,是向往草原永远安宁、富庶、吉祥的歌。
  《敕勒歌》是由鲜卑语翻译成汉语的,它保存在《乐府诗集》中,是北朝乐府民歌的巅峰之作。它气势雄浑,声调铿锵,质朴无华,却韵味酣畅,读之荡气回肠,使人心胸开阔,这正是敕勒人豪放不羁性格的艺术再现。元代大诗人元好问曾为《敕勒歌》写了一首赞诗,曰:
  慷慨歌谣绝不传,
  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华万古英雄气,
  也到阴山敕勒川。诗人赞叹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与阴山敕勒川息息相通,根脉相连。
  唐代诗人温庭筠,在他所作的《敕勒歌塞北》一诗中,也抒发了相似的感慨:
  敕勒金愤碧,阴山无岁华。
  帐外风飘雪,营前月照沙。
  羌儿吹玉管,胡姬蹋锦花。
  却笑江南客,梅落不归家。
  我相信,古老的《敕勒歌》在世人的心中将永远不朽,正如元代诗人丁鹤年在题元惠宗手迹的《敬书宸翰后》一诗中所赞美的那样:
  唯有遗珠光夺目,万年留得照山河。
其他文献
语言的学习过程就是建立思维定式的过程,思维定式一旦在大脑中形成,就会对新的语言学习产生迁移,而这种迁移就会影响学生学习新的语言的效果。文章对英语教学中的顺向迁移和
尿素硝铵溶液(UAN)是一种稳定、无色、常压的液态氮肥,无论从肥效、节能、减少环境污染方面,还是经济效益方面,均优于固态氮肥,在国外市场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淮化公司经过市
数学课堂教学还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模式单一、课程设计过于模式化等问题,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师就要改变传统教学思想,培养学
摘 要:科学课程是学生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的重要学科,而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教学辅助方式,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应通过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科学教学远程教育,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制作科普小视频,实现科学知识的传授;优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科学教学;教学方式;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
兖矿鲁南化工有限公司2套甲醇装置的甲醇弛放气送往合成氨系统,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合成氨放空量大、甲烷化反应温升大及甲醇产量低等问题,通过对甲醇弛放气实施膜分离提氢改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得以拓展。要通过查询资料、制作兴趣单、接触经典、参与沙龙活动等,拓展美术教学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英语词汇、语法、阅读教学范围广、难度大,不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还会让学生失去学习信心。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摘 要:口语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课改对英语口语教学的要求,影响了教学效果。利用情境教学模式开展英语口语教学,能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教师应结合生活场景,利用角色扮演和游戏创设情境,提高英语口语教学效率。   關键词:情境教学法;英语教学;口语教学;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通过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动力进行分析,表明会计诚信问题不仅是职业道德问题和会计信息系统问题,更重要的是体制因素和经济上的利益驱动.要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必须从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