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梳理高校创业教育以及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访谈的方式,分析出了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及现存问题,并借鉴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以湖南某高校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数据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合研究结论从创业教育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导师配置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创业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组织管理能力;高校创业教育;教练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2.034
1 创业教育教练模式对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的影响研究
通过对创业教育教练模式、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相关文献梳理发现,高校创业教育作为组织管理能力形成与发展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会对组织管理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然而如何具体影响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因此本文最终借鉴了李静薇(2013)量表以及任泽中(2016)的成熟量表,以湖南某高校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有效数据1238份,并进行了统计分析,最终得到了两者关系如表1所示。
研究结果显示,高校创业教育教练模式对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理财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机会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高校创业教育教练模式中学生态度因素对大学生的自控能力、应变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学校教学因素对学生自控能力、应变能力不具有显著影响;创业教育教练模式学校教学因素对学生的经营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学生态度因素对经营能力不具有显著影响。
2 创业教育教练模式的现状问题分析
为了解当前高校的创业教育教练模式和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的现存问题,本文对高校管理者及教师进行了访谈。本次访谈的对象以湖南某高校10位管理者及15位教师为样本,样本具有代表性及科学性。
2.1 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目前我国创业教育教练模式普遍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大学生创业是对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利用,而不是简单的创办公司,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发现创业机会,整合资源、降低企业发展中的潜在风险。组织管理能力适用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可以保障工作顺利,企业健康发展。因此,创业教育的目标应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2.2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大部分是将创业课程纳入到就业指导中,没有开设专门的学科,也没有纳入到教学计划,使其呈现课程单一、缺乏系统性、方式不灵活的特点。目前高校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教材及案例严重缺乏,创业教育教练模式课程缺乏活力,这与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息息相关。
2.3 创业教育管理机构不健全
目前创业教育教练模式的重视程度不高,氛围营造不足,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仍作为就业的辅助渠道由就业中心管理。并且创业教育教练模式未纳入到高校的办学的指标体系中,还未实现教学模式改革、评价体系与创业教育教练模式的联动作用,缺乏专业的创业教育教练模式管理机构。
2.4 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较低
访谈结果显示,目前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较强,但创业能力较低,在访谈对象中有90%的管理者及95%的教师认为组织管理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关键与此同时也是创业教育的关键环节,创业教育对提升学生的综合创业素质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由于学生群体存在组织管理能力较低而信心减退的普遍现象,因此提升组织管理能力也可以提升学生的信心。
3 提升组织管理能力迁移效果的创业教练模式优化措施
3.1 明确提升大学生创业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目标
高校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教练模式教育塑造并实现优质创业者的目标。国外高校在创业教育中取得了先进的成果,其中美国高校提升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培养方面具有代表性,通过丰富创业教育的内涵,将创业教育课程分为学位培养计划及非学位培养计划两种,使学生接受了适合自己发展需求的教学内容及方式,这种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充分提升了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由此成功的案例可以看出创业教育教练模式培养理念及目标的明确对创业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3.1.1 明确创业教育的定位
目前创业教育教练模式发展过程中存在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脱节的现象,通过文献研究,结合本文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创业教育教练模式的科学定位应该关注以下两点:
首先,应以科技创业为导向,顺应创业经济的发展趋势。高校应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及能力,并为其创业活动提供科学的指导,为学生创业提供优质的配套服务,使学生能够通过所学知识与技能,实现知识成果的转化,并在实践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应做到有教无类。创业教育应面向全体在校大学生。从大学生正式入学开始,就应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发展需求,对其做出相应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创业精神与能力,并对其教育过程的学习状况进行考核与指导,根据学生的学习意愿及能力差异,设定具有差异性的教学目标,并随着大学生年级的增长,弹性调整创业教育的内容。
3.1.2 建立创业教育目标体系
创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决定着创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因此必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高校需要将国家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细化成子目标,细致的指导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过程。
研究成果显示:学生参与越积极,那其组织管理能力一定高,学校教学因素中教师对创业教育的热情与付出、校级领导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都对提升组织管理能力具有显著作用,因此学校应加强创业的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的教育,加强知识传授与实践演练,从而实现教学活动目标及能力提升的目标,在教学活动目标与能力提升目標的相互协调促进的作用下,实现创业教育教练模式目标,具体构建体系如图1所示。 3.2 设立创业教育课程模块
创业课程的学习是大学生提高组织管理能力的重要载体,本研认为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的提升应该从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来进行改善。
3.2.1 课程内容设计
创业课程内容的设计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知识与能力,科学的课程内容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满足社会及学生发展需求为目的,以提升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为原则。使学生在教授专业教育的同时,融合全新的创业教育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其在机会成熟时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成果转化。借鉴发达国家优秀的创业教育经验,本文认为创业教育教练模式具体课程内容设置如图2所示。
创业公共课程主要指创新学、创业学的教育内容可以加入《创新学》、《创业研究》、《创业政策与法律法规》等课程,提升学生的创业思维及意识,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创业发展情况及趋势,有效识别创业机会,提升学生的机会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了解企业运营过程中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识;本文提及的经济类课程主要包括有经济理论与原理等;企业发展离不开人、财、物的支撑,因此管理学课程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充分提升其学习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经营能力、理财能力等。使所学知识能后真正应用到学生的创业过程中;科学技术类与人文社科类课程的融合,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文理兼修的效果,能够为学生的创业活动丰富知识储备。
3.2.2 教学方式优化
倡导创业教育教练模式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同时以问题为导向的互动式学习方式可以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程度,本文提出可以加强创业教育的强化训练,将产学结合、以实践为特色,加强案例式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3.3 配备校内创业型导师
面对创业导师的专业需求,高校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是“引进来”,聘请行业、企业导师来校指导,另一种是“走出去”,利用职称评审挂钩的方式,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进修,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交流与合作平台,形成开放的创业教育,丰富教师的企业实践,使其将经验应用到教学中,从而提升大学生的能力。
创业教育专家应涵盖以下四种类别:
一是高新技术类,他们掌握本领域的理论知识及发展现前景,高校可聘请客座教授,为学生传授创业的经验;
二是经济管理类,此类专家非常了解市场运作规律,具有市场变化的敏锐度,可以为学生提供企业风险预估等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经济敏锐度,为他们在创业活动中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的打下基础;
三是政府部门类,政策和法规对市场经济的引导、执行、监督、实施的作用,会引起市场经济的变化,政策制定部门的领导如果可以作为创业教育专家,可以为创业教育提供保障,把控方向,提供扶持;
四是风险投资类,此类专家的投资经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为学生提供规避风险的经验及相应的心理教育。
3.4 建设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
创业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实践教育。本文认为高校应加强实践平台的建设,满足学生课程实习及毕业实习需要的实践场所,以提升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本文将实践教育基地分为以下几种进行深入的探讨。
3.4.1 服务于创新创业竞赛的基地
以创新实践中心为代表的实践基地主要是指学校层面上的创业实践基地,可以为接受过创业课程系统学习并且具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参加创业竞赛的实验场所,并在其实践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启动资金与专业指导,使学生将创业想法通过创新实践的过程得以实现,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提升创业需要具备的各项能力。
3.4.2 服务于创业体验与实践的基地
体验类的基地,多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实现,该基地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主要是让学生进入到创业企业中实践学习,通过体验式学习,使学生能够深刻体验到产品设计与研发、营销与策划的过程。这里基地主要包括校内和校外基地,学生通过去基地实习可以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形成良好的创业信念。
3.4.3 服务于创业孵化的基地
这类基地大多由高校和政府共同创办,可以为学生创办的小型企业提供创业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支持政策及方式全面丰富。
3.5 创业组织管理能力培养效果的评价与反馈机制
3.5.1 创业教育的参与主体
为了深入探索创业能力的培养效果,首先要明确创业教育的参与主体,即管理团队、师资团队、在校大学生。三个主体各自发挥着主体的微观作用并与其它主体的实施过程相互作用,形成了复合因果关系,具体如图3所示。
3.5.2 创业教育的评价方式
师资队伍的评价方式。师评价的目的其提是为供创业教育的信息、咨询和改进的建议。因此不仅要考核教师团队的工作数量与工作质量还要考察其工作态度、能力与成效,形成三维一体的评价机制,并且在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时,要注重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结合,全面细致的了解教师教学的实施过程,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切合实际且公平的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为教师提供反思与总结的机会、满足其学习和培训的需求,并形成清晰的制度流程,为考核提供坚实的保障。
学生主体的评价方式。首先,要明确大学生创业学习的目标,深入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学生“量身定做”发展目标,并以目标为导向确定考评内容与方式;其次,注重过程评价,要依据学生的成长规律,不断了解学生创业能力发展变化,分析学生的优势与劣势,帮助学生有针对性的完善提升自我。
另外,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的形成有着内化作用,加强校园创业文化建设需要办学理念、校风校训为导向,以组织及制度建设为载体,以领导作风、教风学风为支持,有优质的学术氛围作为支持,教师和学生自由平等的讨论,用更加包容的学术氛围给予学生发展的空间,能够提升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静薇.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作用机制研究[D].南京:南开大学,2013.
[2]任泽中.资源协同视域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影响因素与发展机制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16.
[3]高桂娟,苏洋.学校教育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关系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01):24-30.
[4]刘民义.英国促进技术转移和产学研的分析及启示[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10,(5):21-24.
[5]徐小洲,李娜.印度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动因与模式[J].比较教育研究, 2013,(5):59-62.
[6]赵观石.美国、瑞典、印度三國大学生创业教育比较及启示[J].教育学术月刊, 2009,(5):62-64.
关键词:组织管理能力;高校创业教育;教练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2.034
1 创业教育教练模式对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的影响研究
通过对创业教育教练模式、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相关文献梳理发现,高校创业教育作为组织管理能力形成与发展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会对组织管理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然而如何具体影响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因此本文最终借鉴了李静薇(2013)量表以及任泽中(2016)的成熟量表,以湖南某高校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有效数据1238份,并进行了统计分析,最终得到了两者关系如表1所示。
研究结果显示,高校创业教育教练模式对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理财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机会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高校创业教育教练模式中学生态度因素对大学生的自控能力、应变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学校教学因素对学生自控能力、应变能力不具有显著影响;创业教育教练模式学校教学因素对学生的经营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学生态度因素对经营能力不具有显著影响。
2 创业教育教练模式的现状问题分析
为了解当前高校的创业教育教练模式和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的现存问题,本文对高校管理者及教师进行了访谈。本次访谈的对象以湖南某高校10位管理者及15位教师为样本,样本具有代表性及科学性。
2.1 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目前我国创业教育教练模式普遍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大学生创业是对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利用,而不是简单的创办公司,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发现创业机会,整合资源、降低企业发展中的潜在风险。组织管理能力适用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可以保障工作顺利,企业健康发展。因此,创业教育的目标应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2.2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大部分是将创业课程纳入到就业指导中,没有开设专门的学科,也没有纳入到教学计划,使其呈现课程单一、缺乏系统性、方式不灵活的特点。目前高校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教材及案例严重缺乏,创业教育教练模式课程缺乏活力,这与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息息相关。
2.3 创业教育管理机构不健全
目前创业教育教练模式的重视程度不高,氛围营造不足,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仍作为就业的辅助渠道由就业中心管理。并且创业教育教练模式未纳入到高校的办学的指标体系中,还未实现教学模式改革、评价体系与创业教育教练模式的联动作用,缺乏专业的创业教育教练模式管理机构。
2.4 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较低
访谈结果显示,目前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较强,但创业能力较低,在访谈对象中有90%的管理者及95%的教师认为组织管理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关键与此同时也是创业教育的关键环节,创业教育对提升学生的综合创业素质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由于学生群体存在组织管理能力较低而信心减退的普遍现象,因此提升组织管理能力也可以提升学生的信心。
3 提升组织管理能力迁移效果的创业教练模式优化措施
3.1 明确提升大学生创业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目标
高校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教练模式教育塑造并实现优质创业者的目标。国外高校在创业教育中取得了先进的成果,其中美国高校提升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培养方面具有代表性,通过丰富创业教育的内涵,将创业教育课程分为学位培养计划及非学位培养计划两种,使学生接受了适合自己发展需求的教学内容及方式,这种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充分提升了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由此成功的案例可以看出创业教育教练模式培养理念及目标的明确对创业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3.1.1 明确创业教育的定位
目前创业教育教练模式发展过程中存在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脱节的现象,通过文献研究,结合本文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创业教育教练模式的科学定位应该关注以下两点:
首先,应以科技创业为导向,顺应创业经济的发展趋势。高校应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及能力,并为其创业活动提供科学的指导,为学生创业提供优质的配套服务,使学生能够通过所学知识与技能,实现知识成果的转化,并在实践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应做到有教无类。创业教育应面向全体在校大学生。从大学生正式入学开始,就应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发展需求,对其做出相应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创业精神与能力,并对其教育过程的学习状况进行考核与指导,根据学生的学习意愿及能力差异,设定具有差异性的教学目标,并随着大学生年级的增长,弹性调整创业教育的内容。
3.1.2 建立创业教育目标体系
创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决定着创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因此必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高校需要将国家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细化成子目标,细致的指导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过程。
研究成果显示:学生参与越积极,那其组织管理能力一定高,学校教学因素中教师对创业教育的热情与付出、校级领导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都对提升组织管理能力具有显著作用,因此学校应加强创业的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的教育,加强知识传授与实践演练,从而实现教学活动目标及能力提升的目标,在教学活动目标与能力提升目標的相互协调促进的作用下,实现创业教育教练模式目标,具体构建体系如图1所示。 3.2 设立创业教育课程模块
创业课程的学习是大学生提高组织管理能力的重要载体,本研认为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的提升应该从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来进行改善。
3.2.1 课程内容设计
创业课程内容的设计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知识与能力,科学的课程内容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满足社会及学生发展需求为目的,以提升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为原则。使学生在教授专业教育的同时,融合全新的创业教育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其在机会成熟时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成果转化。借鉴发达国家优秀的创业教育经验,本文认为创业教育教练模式具体课程内容设置如图2所示。
创业公共课程主要指创新学、创业学的教育内容可以加入《创新学》、《创业研究》、《创业政策与法律法规》等课程,提升学生的创业思维及意识,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创业发展情况及趋势,有效识别创业机会,提升学生的机会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了解企业运营过程中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识;本文提及的经济类课程主要包括有经济理论与原理等;企业发展离不开人、财、物的支撑,因此管理学课程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充分提升其学习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经营能力、理财能力等。使所学知识能后真正应用到学生的创业过程中;科学技术类与人文社科类课程的融合,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文理兼修的效果,能够为学生的创业活动丰富知识储备。
3.2.2 教学方式优化
倡导创业教育教练模式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同时以问题为导向的互动式学习方式可以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程度,本文提出可以加强创业教育的强化训练,将产学结合、以实践为特色,加强案例式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3.3 配备校内创业型导师
面对创业导师的专业需求,高校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是“引进来”,聘请行业、企业导师来校指导,另一种是“走出去”,利用职称评审挂钩的方式,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进修,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交流与合作平台,形成开放的创业教育,丰富教师的企业实践,使其将经验应用到教学中,从而提升大学生的能力。
创业教育专家应涵盖以下四种类别:
一是高新技术类,他们掌握本领域的理论知识及发展现前景,高校可聘请客座教授,为学生传授创业的经验;
二是经济管理类,此类专家非常了解市场运作规律,具有市场变化的敏锐度,可以为学生提供企业风险预估等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经济敏锐度,为他们在创业活动中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的打下基础;
三是政府部门类,政策和法规对市场经济的引导、执行、监督、实施的作用,会引起市场经济的变化,政策制定部门的领导如果可以作为创业教育专家,可以为创业教育提供保障,把控方向,提供扶持;
四是风险投资类,此类专家的投资经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为学生提供规避风险的经验及相应的心理教育。
3.4 建设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
创业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实践教育。本文认为高校应加强实践平台的建设,满足学生课程实习及毕业实习需要的实践场所,以提升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本文将实践教育基地分为以下几种进行深入的探讨。
3.4.1 服务于创新创业竞赛的基地
以创新实践中心为代表的实践基地主要是指学校层面上的创业实践基地,可以为接受过创业课程系统学习并且具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参加创业竞赛的实验场所,并在其实践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启动资金与专业指导,使学生将创业想法通过创新实践的过程得以实现,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提升创业需要具备的各项能力。
3.4.2 服务于创业体验与实践的基地
体验类的基地,多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实现,该基地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主要是让学生进入到创业企业中实践学习,通过体验式学习,使学生能够深刻体验到产品设计与研发、营销与策划的过程。这里基地主要包括校内和校外基地,学生通过去基地实习可以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形成良好的创业信念。
3.4.3 服务于创业孵化的基地
这类基地大多由高校和政府共同创办,可以为学生创办的小型企业提供创业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支持政策及方式全面丰富。
3.5 创业组织管理能力培养效果的评价与反馈机制
3.5.1 创业教育的参与主体
为了深入探索创业能力的培养效果,首先要明确创业教育的参与主体,即管理团队、师资团队、在校大学生。三个主体各自发挥着主体的微观作用并与其它主体的实施过程相互作用,形成了复合因果关系,具体如图3所示。
3.5.2 创业教育的评价方式
师资队伍的评价方式。师评价的目的其提是为供创业教育的信息、咨询和改进的建议。因此不仅要考核教师团队的工作数量与工作质量还要考察其工作态度、能力与成效,形成三维一体的评价机制,并且在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时,要注重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结合,全面细致的了解教师教学的实施过程,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切合实际且公平的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为教师提供反思与总结的机会、满足其学习和培训的需求,并形成清晰的制度流程,为考核提供坚实的保障。
学生主体的评价方式。首先,要明确大学生创业学习的目标,深入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学生“量身定做”发展目标,并以目标为导向确定考评内容与方式;其次,注重过程评价,要依据学生的成长规律,不断了解学生创业能力发展变化,分析学生的优势与劣势,帮助学生有针对性的完善提升自我。
另外,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的形成有着内化作用,加强校园创业文化建设需要办学理念、校风校训为导向,以组织及制度建设为载体,以领导作风、教风学风为支持,有优质的学术氛围作为支持,教师和学生自由平等的讨论,用更加包容的学术氛围给予学生发展的空间,能够提升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静薇.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作用机制研究[D].南京:南开大学,2013.
[2]任泽中.资源协同视域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影响因素与发展机制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16.
[3]高桂娟,苏洋.学校教育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关系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01):24-30.
[4]刘民义.英国促进技术转移和产学研的分析及启示[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10,(5):21-24.
[5]徐小洲,李娜.印度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动因与模式[J].比较教育研究, 2013,(5):59-62.
[6]赵观石.美国、瑞典、印度三國大学生创业教育比较及启示[J].教育学术月刊, 2009,(5):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