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实效性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nguowu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实效性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不断探究的话题。了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把社会热点、传统文化和地方历史文化融入《纲要》的课堂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学习兴趣;教学实效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3-0248-01
  《纲要》课作为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我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也就是“一条主线、两个了解、四个选择”。自开设以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本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究的话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方面提出几点想法和建议:
  一、了解大学生不同群体的身心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当今时代是一个网络的时代,是知识和信息的时代,是快速变化的时代。当代大学生已经是“90后”,自我意识强,谦让及集体观念弱,具有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但他们对生活和社会缺少深刻的体验和感悟,缺少对社会发展的深层次思考,喜欢采取短、平、快的现代化信息媒介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相关信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了解肤浅、片面,大多是停留在中学阶段读读背背所获取的历史知识。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思维方式,历史知识、历史认知也有差异,文科生相对历史知识基础较好,思维活跃,理工类的学生历史知识基础相对较差,思维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艺术类的学生历史基础知道更差,思维自由奔放。教师应深入学生群体中,了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思想动态及其关注的社会热点,这样子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二、从历史的角度关注社会热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所谓社会热点问题,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们集中关注、议论较多的问题,它既有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也有关系人们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具有突发性、随机性,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所有的社会热点问题都不是孤立的,都有其发生的背景及缘由。用历史的眼光解析社会热点问题,讲清其前因后果,不仅有利于丰富《纲要》课的内容,增强课堂吸引力,而且有利于帮助大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和角度去分析、判断社会热点问题,化解内心的疑惑。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国家和社会发生的一些热点问题,用自己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严谨的逻辑分析之,讲清来龙去脉,产生的根源及可能的走向,积极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可以在课程的导入环节以一周新闻热点播报的形式,或者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社會热点分析、也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辩论的形式,这样可以极大地丰富《纲要》的课堂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将传统文化融入《纲要》教学中,提升其文化厚重性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及其先祖所创造的,为我们世世代代继承发扬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和心灵寄托,是我们中华民族生存发展之根。如“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精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立身原则等等。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纲要》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纲要》的教学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门课程的说教感,增强其文化底蕴。教师应该首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传统文化,客观、公正、合理阐述,在教学过程中要史论结合,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感性关怀与理性解读,激起他们的爱国情怀。
  四、利用好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大学生的历史直观感
  地方历史文化是某区域的政治军事、经济生活、文化环境、社会发展等等的记载,具体、直观,易于观察,与学生的亲近感较强。在《纲要》教学过程中利用好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不仅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对社会、对历史的直观认识和了解,进一步提高自身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有效地完成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纲要》课的任课教师要从纷繁复杂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中搜集选择其中有代表性、导向性、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在教学安排上可以采取穿插、专题式教学、实践教学、社会考察等方式综合运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提高教学实效性是《纲要》课教师应长期关注的问题。在《纲要》教学中可以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性,《纲要》课教师要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和教学技巧,把《纲要》讲成一门大学生喜欢并受益终生的课程。
  (作者单位: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贾艳丽.试论《纲要》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4:143-145.
  [2]姜文有,翁丽玲,王安春.《纲要》课程教学中传统文化迷失之因及其应对[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1,05:88-91.
  [3]冷光伟.简析红色文化资源在《纲要》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史志,2014,17:129-130.
  [4]裘斌.提高《纲要》课程教学实效性的若干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14,02:56-59+64.
  [5]郑华.新课程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史纲要》课教学实效性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01:142-144.
  [6]李光辉,陈天涯.纲要课程时代性教学初探[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106-109.
  [7]张勇.略论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纲要”课中的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3:55-56.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在民办高校中引起高度重视。本文章通过分析学习大学英语精读课程与民办高校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的关系,以说明学习大学英语精读课程有助于提高民办高校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  关键词:英语精读;四级通过率;反驳效应  中图分类号:C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3-0101-02  引言  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即CET-4,是由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
期刊
作者简介:杜妮妮(1991-),女,山东省青岛即墨市,西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摘要: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国际化,外教(尤其是英语外教)作为高校师资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由于中外教育政策、教学特点、文化背景及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外教在课堂教学上出现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以成都某二本大学为例,探讨了英语外教
期刊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比较常用、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智力,积极展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在教学课堂中,为学生创设一些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使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宽松与和谐。但是如果没有进行良好的课堂提问就会扼杀学生的个性化,使学生的思维都到控制或者是局限,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本文主要围绕着初中课堂问题的有效性进行探究和分析,了解我
期刊
作者简介:秦春婷(1988-),女,广西博白人,现就读于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为应用心理学,研究方向:数学教育与教育心理。  摘要:本文以中美两国幼儿数学教育差异为例,就中美两国幼儿数学教育在制度、语言、教育观念以及跨文化差异等层面进行对比分析,并得出制度与教育观念上我国的幼儿数学教育处于较弱地位,然而在语言及跨文化差异上存在优势。希望能对我国幼儿数学教育的改革有所启迪,对
期刊
作者简介:丁友勤(1969-),湖北襄樊人,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邓文斌(1982-),男,广西桂林人,广西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讲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高层次法学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成为当今法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目标。以职业生涯为视角,从双向满意度、工作效能度、人才阶层合理度三个维度审视法学人才与国际法律市场的结合,存在着人格与职业不适合
期刊
作者简介:陈雅娟(1976.12-),女,重庆人,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中职语文。  摘要:中职教育属于大众教育,中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薄弱,综合素质也比较低。2014年6月的全国职教工作会上对职业教育提出了让每个人都有出彩人生的教育目标。语文学科作为中职院校的基础学科,旨在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为长期
期刊
作者简介:周小超(1982-),男,实验师,安徽无为人,现为皖西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工程技术。  摘要:根据学院建设目标,阐述金工实习数控加工部分实践教学内容按数控加工工艺的编写、数控程序的编制与调试和数控机床操作与加工三个模块进行的内容,根据实践效果显现出教学内容改革的优势。  关键词:金工实习;数控编程;数控加工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
期刊
作者简介:方友美,女,汉,重庆巫溪,研究生,重庆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孔子提出“有教无类”,他提出的许多宝贵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原则,对中国古代乃至现代教育所产生的影响都是及其深远的,本文就孔子的“有教无类”教育思想,浅述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孔子“有教”“教无类”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
期刊
作者简介:康海宁(1984.08-),男,湖北武汉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历史学硕士。  摘要:以延安精神为主题展开实践教学,是将红色资源引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实例运用,是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优秀人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激动、感动的体验,到振动、撼动的
期刊
作者简介:毕琳琳(1981-),女,辽宁大连人,讲师,硕士。  摘要:选修课建设是当前高校实施学分制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民办高校选修课在教学和管理上依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笔者以大连艺术学院的选修课改革情况为个案,再谈民办院校选修课建设。  关键词:选修课;民办院校;艺术类;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