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说说故事
《愿望的实现》是印度诗人、哲学家泰戈尔的一篇小说,说的是苏巴和苏希父子,每人心中都有个愿望,凭着愿望仙子的帮助,各自的愿望都实现了。可是,愿望实现了又怎么样呢?那个惯于逃学、到处玩耍的小苏希,当他变成个老人之后,尽管没人管束他,他却退化了,已经失去了玩的兴致,一味地昏昏欲睡起来。他之前最爱吃的棒棒糖,这时高兴地买来一大堆,可是他吃过之后,却感觉不是原来的味道;他想找之前的伙伴玩耍,却又讨厌孩子的吵闹声。尽管他讨厌孩子吵闹,却忘不掉当孩子时的顽皮,以自己苍老的模样,去投石头砸老太婆头顶的水罐,结果遭到人们的训斥,甚至追打。如此种种,让这个小小的老顽童更加烦恼起来。苏希的父亲老苏巴呢?很奇怪,这时变成了小男孩。变成小男孩的父亲苏巴,和小时的儿子一样,不愿去上学,并想尽各种办法逃学。可是,父亲苏巴的逃学诡计,怎么能瞒得住儿子的火眼金睛呢?要知道,父亲现在所用的招数,可都是儿子当年玩过的,他不仅会轻易揭穿小父亲的各种把戏,还会逼迫小父亲必须上学。那么,放学之后就自由了?想得美!年老的儿子不准小父亲吵闹,更可怕的是,年老的儿子还记得,父亲苏巴消化不好,这个时候,他也不管父亲是个孩子消化机能正值旺盛时期,居然不让小父亲多吃,把个可怜的苏巴饿得肚子“咕咕”叫,眼前冒金星。面对像一副骨头架子的小父亲,年老的儿子苏希还误以为他生病了,又逼迫父亲吞服大量药物。这可真是雪上加霜,让小父亲苦不堪言。痛苦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还好,愿望仙子又一次出现了,它再一次出手相助,把父子俩又送回从前。这时候的从前,和那个逝去的“从前”还会一样吗?
对话的准备
与孩子对话之前,作为父母,需要阅读并熟悉《愿望的实现》的内容,最好能够讲述这个故事,这是对话的初级准备。如果想要把对话提高层次,则需思考“愿望”以及相关问题,收集相关资料,并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展开对话。
对话的方法
关于一本书的亲子对话,有两个层次:
第一,就事论事,围绕书上内容的展开,主要关注孩子对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第二,就事不论事,围绕“愿望”“改变”等主要問题,说明引导,开放研讨。
那么,具体需要怎么做呢?下面,我就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于《愿望的实现》的对话
第一,针对书中内容,加强了解与理解。了解本书的情节发展模式。我们来看看“《愿望的实现》故事情节发展图”。这是一个“X”形的故事结构,人物角色对角交换,与那些直线形、S形的故事发展模式区别很大。换角色之前父子二人是一种什么关系?交换角色会带来什么后果?以这两个问题为起点,把对话内容聚焦到父子每个人身上,层层深入去提问。孩子回答什么呢?需要根据书上的内容来回答。这是对话的第一阶段。
第二,延伸到生活,挖掘对生活的启示。《我和妈妈换角色》这样的作文你读过吗?孩子读过吗?当然,如果之前你曾经和孩子玩过这个游戏,就更好了。可以结合角色交换的体验与间接经验,把话题展开。
第三,转换视角,从作者的角度看问题。本书所描述的强弱异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一个“相互伤害”的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中,谁是权威和主宰?谁是受害者?哲学家、诗人泰戈尔,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故事呢?当然,转换角度的对话很难,孩子如果不具备良好的阅读素养,是很难进行下去的,所以这个环节也可以留待以后再做。
《愿望的实现》是印度诗人、哲学家泰戈尔的一篇小说,说的是苏巴和苏希父子,每人心中都有个愿望,凭着愿望仙子的帮助,各自的愿望都实现了。可是,愿望实现了又怎么样呢?那个惯于逃学、到处玩耍的小苏希,当他变成个老人之后,尽管没人管束他,他却退化了,已经失去了玩的兴致,一味地昏昏欲睡起来。他之前最爱吃的棒棒糖,这时高兴地买来一大堆,可是他吃过之后,却感觉不是原来的味道;他想找之前的伙伴玩耍,却又讨厌孩子的吵闹声。尽管他讨厌孩子吵闹,却忘不掉当孩子时的顽皮,以自己苍老的模样,去投石头砸老太婆头顶的水罐,结果遭到人们的训斥,甚至追打。如此种种,让这个小小的老顽童更加烦恼起来。苏希的父亲老苏巴呢?很奇怪,这时变成了小男孩。变成小男孩的父亲苏巴,和小时的儿子一样,不愿去上学,并想尽各种办法逃学。可是,父亲苏巴的逃学诡计,怎么能瞒得住儿子的火眼金睛呢?要知道,父亲现在所用的招数,可都是儿子当年玩过的,他不仅会轻易揭穿小父亲的各种把戏,还会逼迫小父亲必须上学。那么,放学之后就自由了?想得美!年老的儿子不准小父亲吵闹,更可怕的是,年老的儿子还记得,父亲苏巴消化不好,这个时候,他也不管父亲是个孩子消化机能正值旺盛时期,居然不让小父亲多吃,把个可怜的苏巴饿得肚子“咕咕”叫,眼前冒金星。面对像一副骨头架子的小父亲,年老的儿子苏希还误以为他生病了,又逼迫父亲吞服大量药物。这可真是雪上加霜,让小父亲苦不堪言。痛苦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还好,愿望仙子又一次出现了,它再一次出手相助,把父子俩又送回从前。这时候的从前,和那个逝去的“从前”还会一样吗?
对话的准备
与孩子对话之前,作为父母,需要阅读并熟悉《愿望的实现》的内容,最好能够讲述这个故事,这是对话的初级准备。如果想要把对话提高层次,则需思考“愿望”以及相关问题,收集相关资料,并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展开对话。
对话的方法
关于一本书的亲子对话,有两个层次:
第一,就事论事,围绕书上内容的展开,主要关注孩子对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第二,就事不论事,围绕“愿望”“改变”等主要問题,说明引导,开放研讨。
那么,具体需要怎么做呢?下面,我就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于《愿望的实现》的对话
第一,针对书中内容,加强了解与理解。了解本书的情节发展模式。我们来看看“《愿望的实现》故事情节发展图”。这是一个“X”形的故事结构,人物角色对角交换,与那些直线形、S形的故事发展模式区别很大。换角色之前父子二人是一种什么关系?交换角色会带来什么后果?以这两个问题为起点,把对话内容聚焦到父子每个人身上,层层深入去提问。孩子回答什么呢?需要根据书上的内容来回答。这是对话的第一阶段。
第二,延伸到生活,挖掘对生活的启示。《我和妈妈换角色》这样的作文你读过吗?孩子读过吗?当然,如果之前你曾经和孩子玩过这个游戏,就更好了。可以结合角色交换的体验与间接经验,把话题展开。
第三,转换视角,从作者的角度看问题。本书所描述的强弱异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一个“相互伤害”的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中,谁是权威和主宰?谁是受害者?哲学家、诗人泰戈尔,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故事呢?当然,转换角度的对话很难,孩子如果不具备良好的阅读素养,是很难进行下去的,所以这个环节也可以留待以后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