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发生与文化哲学研究凸现的契合点

来源 :商品与质量·科教与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1988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发生和文化哲学研究在当代的凸现,于人--这一主体而言,是有契合点的。学者们大都认为,文化的发生是出于人的生存、发展的需要;而文化哲学研究源起于人的存在危机,其旨趣是要解决在现代的文明状态中人自身的分裂与冲突,实现人的发展进步。基于这两者的这一契合点,我们可以认为,寻求永恒的超越意识,是人的本性。
  关键词:文化发生文化哲学研究契合点
  一、文化的发生动力:出于人的生存、发展的需要
  文化,就其微观而言,是指某一个民族和国家的人类的生活样式系统,从整体来说是指人类的全部生活样式系统。这个系统有它自己的动力机制和自我调节机制;它的价值理念是追求完善自身,卡西尔也曾说,人类全部文化都是人自身以他自己的符号化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产品,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实在世界直接给与的事实。在文化发生问题上,在文化的发生问题上,学者们众说纷纭,大抵有游戏动力论、地理环境决定说、心能动力说等,但大多数学者同意文化的发生是出于人之生存、发展的需要。
  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发生问题上提出了"文化的手段迫力"。他认为人的第一需要是生物需要,其次是文化需要,而后又产生了维护文化的绵延及再殖的需要。衣俊卿在此问题上持大体相同的观点即:文化的产生源于人为满足其的基本的生存需要。[1]他认为,揭示文化的发生机制实质上也就是研究人的生成问题。他认为文化的价值内涵是人的需要。人之所以要超越自然和本能,创造一个人为的生存环境,根本原因是为了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要。
  许苏民关于文化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了人有意或无意创造文化的动因---生存需要。在《文化发生的精神现象学机制》一文中,他说到:超越现有生存条件的物质的精神的要求乃是人的不可遏止的生命冲动,是人类创造的不竭泉源。人类创造文化,不是为了制造文化而制造文化,而是为了生存-- 活下去的愿望是促使人去创造文化、延续文化、传播文化的原动力。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文化是人求生和向自然界斗争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它的实质是功利性的。
  二、文化哲学研究凸现的背景和旨趣
   1、文化哲学研究凸现的背景分析
  文化哲学是哲学反思自身的的一门科学。它贯穿于所有人文领域,其生命力就来自哲学与现实世界的碰撞和交流。具体而言,它是指对人类的各种文化现象的形上意义进行专门的研究。[2]
   文化哲学的凸现,与人类的近代历史境遇及人类面临的时代危机有关。人文科学既不具有可证实性,而且又不能以现世的功利形式出现,因此日渐衰微。这种文化堕距的主要表现是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美国社会学家W·奥格本把它描述为一种"文化堕距或文化滞差",文化堕距加大,会导致文明的倾斜,并衍生出畸形的人的存在,即人的零散的、片面化的、分裂的存在状态。
  当今的科学技术确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改观,然而科技的发展并没有使得人类更加完善,它在把人类从自然的奴役中解放出来的同时,又造成了新的人类困境。在这样一个"技术统治的意识形态化"的世界里,人的价值性诉求,都被淹没在非科学的"或"非理性的"话语霸权中。此外,科技的不当应用也引起了许多问题,诸如能源危机、人口危机、生态危机等等。马克思也曾经指出科技的负面效应,他认为科技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控制自然程度的加深,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卑劣行为的奴隶。如何在真理与价值、实然与应然之间保持一种张力?当代人只能重新求助于哲学,因为只有哲学能够担当守望着人类的应然价值的重任。当代文化哲学的出现正是在人们对哲学的期望中重新登场的。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19世纪后期,文化哲学日益成为了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但是真正使文化哲学走向自觉的是对于技术异化所引发的文化危机和文化困境的思考。从帕斯卡尔经叔本华到20世纪的海德格尔和萨特,这些学者直面人的文化困境,他们从生命的空虚感和悲剧意识中挖掘现代人反抗文化危机的力量,高扬和强调人的自由和历史责任感 [3] ,一直到后现代主义思潮,从根本上说,也是通过现代哲学的方式阐述对发达工业社会占的主导性文化精神提出激进的批判态度。
  文化哲学的主题,就是反思现代化。在文化哲学家们看来,自由人性和哲学的自由思想不存在于片面的宗教和自然科学的理性中,而存在于人的自我创造的活动中,存在于人创造的语言及一切文化形式之中。"当文化层面作为人类历史和人类社会最深层的、最重要的内蕴或制约因素为人们所关注时,文化学研究开始同哲学研究交汇,形成自觉形态的文化哲学。"[4]
  2、文化哲学研究的目标
  物质文明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新的困惑:如何从客体文化的完善中进一步完善人类主体自身,重新找回人与自然的新的和谐。这种新的文明危机现在更为凸显,西方20世纪以来兴起的人文主义文化思潮便体现了人们力图摆脱这种危机,并重新建构人类心灵新秩序的愿望。
  西方哲学自诞生至今的三次历史转向--由最初的古希腊本体论哲学到近代的认识论哲学,至现代语言哲学与逻辑哲学,可说经历了一个逐步"反求诸己"的历程。[5]其目标也由认识世界到审识自我,通过认识自我来更深刻认识世界,最终把对世界的探索与研究内置于对我的追问与反省上。在这个过程中,哲学逐渐获得了明确的自我定位,逐渐认识到自身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特精神气质。
  当代中国文化哲学兴起的旨趣在于寻求一种阐解当代中国文化现象并反思中国现代化的成效与质量的哲学样式。此种作用可能通过给予新的科技以必要合理的社会批判、价值批判来发挥,也可以通过对技术人性化的探索来建议来发挥,都有助于在人文与科技之间保持一种和谐的张力。科技代表着理性、客观尺度与科学精神,人文代表着价值、主观尺度与人文精神。两者实际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人的技术生活才不至于变得呆板,才有可能在最大程度上造益于全面自由发展的人的人文性需求。
  当然,禁止科技发展和放任科技发展都是行不通的道路。假如说,在这个大科学时代,在科技的巨大影响下,人文已渐具浓厚的科技色彩,在强大科技中彰显人文的魅力,那这便正是马克思义哲学昭示给我们东西 。
  文化哲学的未来发展,同样必须以关注现实人类生存、关注时代作为其理论动力。人类历史的每一次发展,一方面为现实人生营造了新的物的结构,再一次满足了人的无止境的物质需求;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人类对物的异化的消解,对人作为自由存在的发现、对人与人关系合理性的提升与这种关系对物的交换的扬弃。[6]表现为物的增值的同时,也表现了文化的胜利,用马克思的话说一表现了人向真正人的回归。
  参考文献:
  [1]向翔.哲学文化学[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7).
  [2]姜淼.文化哲学当代凸现的反思[J].社科纵横.2007(2).
  [3]衣俊卿.文化哲学[M].云南出版社,2002.
  [4]衣俊卿:文化哲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5] 邹广文.文嘉回归生活世界 -- 哲学与我们时代的人生境遇[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6] 邹广文.文化哲学的当代追求[J].求是学刊.1994(5).
  [7]麦永雄.球化语境中的文明误读与文化交流.王宁,薛晓源主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8]衣俊卿:文化哲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1.
  [9]邹广文,文嘉回归生活世界 -- 哲学与我们时代的人生境遇[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10]邹广文 .文化哲学的当代追求[J].求是学刊.1994(5).
  作者简介:陈敏(1986-)女 湖北咸宁人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学院马克主义哲学专业。
其他文献
摘要: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而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现代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的现代化内在联系  一、人的现代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人的现代化是指人类获得现代性的过程,其核心是人的素质的现代化,即人的思想观念、道德素质、知识技能等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是从宏观上界定的人的现代化的主要内容。而具体的人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前提下,语文课程资源被赋予了较多的意义。语文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对语文课程资源的认识有些偏差。在深入理解语文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正确把握误解语文课程资源的成因,并提出语文课程资源的多种实现形式。  关键词:语文课程资源 误区 成因 实现形式  在新课标中关于语文课程资源有这样的表述: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
期刊
摘要:核心力量训练是21世纪引入我国的,在我国发展时间虽短,但却引起了广大学者、专家的关注,这种原于医疗康复的手段被移植到训练、健身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核心力量训练更多的模拟实际运动的动态特点,对运动员来说比较符合运动技术的要求如果核心机群得到良好的锻炼,则可降低运动员在比赛或训练中损伤的几率。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人体核心、核心力量和核心力量训练的动作做综述性研究,以加深对核心力量训练的理解,并力
期刊
摘要:为了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概括出提高教学效益的一般方法,探索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进步和发展的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达到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本文从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出发,阐述了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的几大特点。为探索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
期刊
摘要: 主观幸福感主要是指个体依据自己的设定的标准对其某个阶段生活质量所进行的整体评价,是社会心理的综合指标以及衡量社会效益的重要尺度,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是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反应映,对其身心健康及其成长与发展都有积极影响,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以对赤峰学院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与研究赤峰学院大学
期刊
摘要:在调查安徽大学在校生关于自身及其父母的未来养老及居住安排看法的基础上,分析当代中国大学生对赡养父母和对"反哺"的看法,其重点在于描述和预测未来大学生父母和大学生自身的养老及居住方式。大学生较认同父母居家养老和子女提供父母养老照料及财物,对父母养老机构养老的认同较低。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 养老照料 居住安排  一、前言  1999年10月,我国宣布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
期刊
摘要:随着对教育规律的深入认识,语文教育的规律也在逐渐的明朗。在语文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对语文课堂气氛的重视相对较为薄弱,语文课堂上没有良好的课堂气氛,这样的课堂就是失败的,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条件,本文就语文课堂气氛营造不足的具体表现和营造和谐课堂气氛的途径方面做一分析。  关键词:语文课堂气氛表现途径现实意义  语文教育进行的主阵地是语文课堂,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决定着语文教育的成败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道德建设,特别是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成为整个社会道德建设讨论的焦点。职务犯罪也成为社会毒瘤,本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基础,从公务员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监督制度不健全,公务员道德建设滞后等方面找出原因,最后提出从建立和完善公务员道德建设法律体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行政环境等途经来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中国民营新闻事业发端于19世纪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办报活动,历经近一个半世纪的风雨而发展壮大。民国初期涌现了一批批拥有新闻理想的新闻记者,新闻专业主义也随之产生。  关键字:民营新闻事业新闻专业主义  中国民营新闻事业发端于19世纪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办报活动,历经近一个半世纪的风雨而发展壮大。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大陆的民营新闻事业退出历史舞台。但我们不能视其为中国民营新闻事业
期刊
摘要:元明易代之际吴中文人多写景咏物之作,杨基的看花诗是其中的一个亮点,诗人看花咏花,在看花诗中串联起自己的人生旅程,寄寓着自己的人格与心态,同时也引领了后世吴中文人的咏花之风。  关键词:杨基;看花诗;人生经历;人格心态  杨基是元末明初吴中派中极具代表性的诗人,他与高启、张羽、徐贲并称为"吴中四杰",成就仅次于高启。现存《眉庵集》十二卷,内诗十一卷,词一卷,其中多为旅行、酬唱中写景状物以及咏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