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体温冰碎了我的心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gesoft_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男人之间的爱与恨,莫过于父子之间;父子之间的爱与恨,其实是同一词、同一种感情——透心痛骨的爱!我与父亲之间的感情就是这样。
  在我童年、少年甚至是青年时代,有时觉得父亲是世界上最让我恨的人。
  第一次恨父亲,是我童年的第一个记忆: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正值自然灾害的年份。我刚刚知事,却被饥饿折磨得整天哭闹。有一次,因为食堂的大师傅偷偷给了我一块山芋吃(北方人常叫它是红薯),当干部的父亲见后便狠狠地将我手中的山芋摔在地上,说我是“贪吃囡”。为此他在“三级干部会议”上作自我检讨。因为年幼,那时我并不懂得父亲绝情的背后是多么彻底的廉政。
  第二次记恨父亲,是因为我家宅前有棵枣树,结的果子特别甜,每年枣熟的时候,总有人前来袭击枣树,摘走一颗颗又甜又脆的大红枣。我为此怒火常常。有一天,邻居的一位比我小一岁的男孩子在偷袭枣树的时候,被我抓到了,为了夺回枣果,我与他大打出手。不料被父亲发现,他竟然不训斥“偷枣”人,而是操起一根很粗的竹竿将我的腿肚子打得铁青,并说:“你比人家大,凭什么跟人家打架?”我无法理解他的逻辑,于是瞪着一双永远记仇的目光,在心底恨透了父亲。
  第三次记恨父亲时,我已经二十多岁,并在部队扛枪保边疆多年。记得那是第一次回家探亲,本来,多年不见,家人很是兴奋和开心。哪知,到了晚上,父亲瓮声瓮气地瞪着眼睛冲我说:“人家比你读书少的人提干了,你为啥没有?”这、这……我气极了!本来我对几个专门靠拍首长马屁的老乡提升就很想不通,父亲这么一说简直像针扎在我心尖尖儿上。
  此后,我对父亲的恨有增无减,并发誓要做个有头有脸的人。后来我终于也算混出个人样了,在部队提了干部,又成了一名记者、一名作家,再后来在京城也常常被人在身份之前冠以“著名”两字。但与父亲的“账”一直没有算清——因为以后每次我回老家探亲时,父亲的脸上总是笑眯眯的,与他年轻时相比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我有点纳闷,父亲变了性格?还是真的老了?但我一直没有细细去想,就在这忙碌中度过了一年又一年……
  在前年年末的一日,姐姐和妹妹相继打电话来,说父亲肺部长了一个肿块,而且是恶性的。一向对父亲满怀“恨意”的我,那一刻心猛地颤抖起来:怎么可能?!当我火速赶到上海的医院时,父亲见我后眼睛红了一下,但即刻便转为笑呵呵的,且扬起他那明显瘦弱的臂膀对我说:“你看我不是还很有劲嘛!哪有啥病!”我尴尬地朝他笑笑,转过头去时,不禁泪水纵横……
  爸爸啊,你知道自己还有多少日子吗?几分钟前医生告诉我,说父亲最多还有半年时间……太残酷了!无法接受的残酷——一个好端端的人,一个才过七十岁的人,怎么说没就马上会没呢?
  陪床的那十天,是我成人后的三十多年里,第一次全天候与父亲在一起,白天除了挂针还是挂针。于是,父子之间有了从未有过的漫长的交谈……
  为了分散父亲对病情的恐惧,我时不时地提起以往对他的“记仇”。父亲听后常笑得合不上嘴,说:你光记我对你不好的事,你就没有记过我对你好的时候?
  还真没有。我有意逗他。
  没良心!父亲笑着冲我说。然后仰天躺在床头长叹起来,仿佛一下回到了他久远的记忆之中——
  ……你刚出生那几年,我每年都带着民兵连在几个水利工程上干活,那个时候一干就是十几个钟头,大跃进嘛!干活干死人的事也有,我的病就是那个时候落下的。你小时候几乎天天尿床。 记得你当兵前还尿湿过床吗?
  我点点头。脸红了。
  父亲问:你小时候因为这,受过我不少打,这你没有记过我仇?
  我摇摇头,说:这事我一点不怪你,是我理亏。
  父亲摇头:开始你一尿床我就打你,后来知道这也是一种病,就不怎么打你了。不过你尿得也玄乎……
  父子俩对笑起来。如今七尺男儿的我为小时候的毛病羞愧不已。对这事我记忆太深刻了,母亲不知想过多少办法,其中不乏晚上不让我喝稀吃粥之类的招数,可我只要一进入梦乡,就总会做那些跟小伙伴们穷玩傻玩的游戏,然后又累得个死活。那光景里又急得找地方尿尿,最后一着急,就随便找个地方痛痛快快地尿尿了——等身子感觉热乎乎时,便已晚矣:床被又让我尿了个通湿……
  父亲在病榻上侧过头,问:还记得你尿床后我给你做啥吗?
  我忙点头:知道,每回你把我拉到被窝里,用你的体温暖和我……
  父亲又一次长叹:算你还记得!
  当然记得!我忙说:爸,还有一次我印象特深。那年你成“走资派”后,我正好放寒假,我们俩分在一个班次里摇船到上海运污水。半途上,跟上海人打架,我们的船被人家撞破后漏水,结果舱里全湿了,晚上没地方睡,最后是你上岸到地头抱了一捆稻草,让我光着身子贴着你睡的……
  唉,那个时候也难为你了,才十五六岁,要干一个壮劳动力的活。父亲扭过头,闭上双目,似乎在责备自己因“走资派”而害了他的儿子。
  其实,现在想来也没什么,我记得那一夜自己睡得特别香,因为爸的体温真暖和……我沉浸在少年时代的那一幕,虽然有些悲情却充满温暖的往事之中。
  突然,在我稍许转过头向父亲的病榻看去时,见他的眼角边正流淌着一串泪水,便不由急叫:爸,你怎么啦?
  父亲没有张嘴,只是闭目摇头。许久才说:为啥现在我的身子一点也不热乎了呢?
  是吗?我赶忙跃上父亲的病榻。用手摸摸他的身体:挺热的,而且发烫呢!
  不,我冷……父亲突然像失足掉入深渊似的一把抓住我的胳膊,于是我只好紧张地顺势身贴身地挨着他……我马上意识到,父亲的内心在恐惧死亡……没事没事,治两个疗程就大体好了。我找不到更合适的话语来安慰,只好说着这样的假话。而且之后的几个月内,无论在父亲身边还是在远方的电话里,我都对他说这样的假话。
  我注意到,父亲的体温始终是发烫的、烫得厉害——那是可恶的病魔在无情而放肆地袭击和摧残着他日益干枯的躯体。   之后的几个月里,我多次从京城返回老家看望被死神一步步拉走的父亲。我依然注意到父亲的体温一直在往上升腾,有时我甚至感觉他的肌体是一个燃烧的火球——烧得父亲不能着床,如今每每想起他生前那钻心刺骨的疼痛情景,我依旧胆战……
  去年国庆前夕,父亲的病情急剧恶化,开始是每小时输一次氧,后来根本就不能离氧气了。最后,我和母亲不得不决定再次将他送进医院。这个国庆长假,是我与父亲诀别的最后日子,也是他生命的最后几天。以前听人说那些患肺癌者最后都是痛死的,我有些不信,但经历了父亲的病情后,我才真正感受到那些可恶的肺癌,真的太可恶,太恐怖了——它能把世界上所有的疼痛聚焦一起并最终摧毁一个人的生命。
  患此病的父亲太可怜。他一边艰难地大口大口地吸着氧,一边则要忍受着全身如蛇咬嚼的疼痛。我和家人守在他的病榻头,无可奈何。我想帮助他翻身,可刚手触其肤,父亲便会大声叫疼……躺着的他又不能着床,着床片刻的他既不得翻身,又不能动弹,一翻身筋骨皮肉更疼,我想用手轻轻地扶起他靠在软垫上躺一会儿。可父亲说那软垫太硬——他的骨架已经被病魔噬空和噬酥了。
  来,靠在我背上吧!看着父亲这也不是那也不行的痛苦,我拭着泪水,突然想出了一招——与父亲背对背地蜷曲在床头,让他靠在我的背上歇着……
  怎么样?这样行吗?我低着头、将身子蜷曲成45度左右,轻轻地问父亲。父亲没有回话。一旁的妈轻轻告诉我:他睡着了。
  真是奇迹!多少天又叫又喊的父亲,竟然会靠在儿子的背上酣睡了!我的泪水又一次淌湿了胸襟。
  十分钟、二十分钟……一小时、两小时……先是我的双脚麻了,再是我的腰麻了,后来是全身都麻了。但我感到无比幸福,因为这是我唯一能给父亲做的一点点事了。那段时间里,我感觉到了父亲那么熟悉和温暖的体温,同时我又深感神圣——我意识到在我们爷儿俩背对背贴着的时候,是我们何氏家族两代人的生命在进行最后的承传……
  那是热血在从一个人的身上传流到另一个人身上,从上一代人传承到后一代人血脉里……那是一种精气的传承,一种性格的传承,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魂魄的传承,一种世界上无法比拟和割舍的父子之情的传承!
  作为儿子,我觉得即使永远地以这种姿势陪伴父亲,也便是一种必需的责任,一种必需的义务,一种必需的良心,一种必需的品质,一种必需的人性,一种父与子之间才能够有的情!
  与父亲背贴背的感觉真好!
  它使我真切地感到了什么叫儿子,感到了为什么父母都希望有个儿子,同样也感到了父子之间传宗接代的全部规程……
  啊,父亲,儿子真幸福,能如此长久地感受父亲的体温,尽管它那么微弱,但那是自己父亲的生命体温!因为这熟悉的体温,曾经让我摆脱过恐惧,曾经让我摆脱过尴尬,曾经让我在屈耻和徘徊中增加勇气,迅速成长,直至也可以撑起一片世界!
  你累了,下来歇一会儿。父亲重新躺下时竟然脸上露出一丝极其满足的笑意对我说。
  我伸伸胳膊,伸伸腿,浑身有些酸疼,但嘴里说着“没事”。
  这天中午,许多年没有见面的几位战友邀我去吃饭。我本不想离开父亲,但他劝我走,说你们一起当兵多年,分别后又难得一聚,应该去。
  约两个小时后我重新回到医院时,推开病房的那一瞬,我一下惊呆了:父亲的病榻头,瘦小干枯的母亲竟然学着我的样子,也蜷曲在床头,与父亲背靠着背……看着两位相依为命的老人,尤其是七十有三的老母亲那蜷曲下垂的身影,作为独生子的我当时不知有多么心疼……我一边擦着泪,一边赶紧上床替下母亲。
  当我与父亲重新背靠背的时候,只听身后的父亲舒坦地叹了一声:还是你的背宽……
  泪水再一次模糊了我的双眼。父亲呵,除此之外,儿还能为你做什么呢?
  国庆长假结束,单位要我回京。无奈须向父亲告别,我意识到这可能是与父亲最后的诀别了。父亲见我流泪,安慰地拉住我的手,放在他胸前,说:我的身子还是热的,上班去吧,没事。我噙着泪珠朝他点点头。
  四天后,父亲走了。那一天是农历九月九,我得讯的那一刻,直奔机场。我不相信父亲在没有我在场的时候会闭眼,可他确实闭眼了,永远地闭眼了……
  下午两点,当我赶回家时,父亲被一片悲恸的哭声包围着。我双膝跪下,不由放声号哭,因为我发现,在我双手抚摸父亲脸庞的时候,感觉他的体温已经冰凉,我的心彻底地碎了……
  父亲呵,你的体温一直那么温暖,可是,离我而去时为什么竟会这般冰凉?
其他文献
过去男女间没有约会,结婚基本上是交换财产,交换的都是耐用消费品或者金子什么的,一方面看着高兴,另一方面还能增值。现在的约会讲究享乐主义,都要花钱,大部分消费都是购买一种暂时的体验而不是什么具体东西,目的是增进亲密感,也就是另一种体验,最后这些还是暂时的。  伊娃·艾鲁斯  小说不像一条道路,它更像一座房子。你走进里面,待一小会儿,这边走走,那边转转,观察房间和走廊间的关联,然后再望向窗外,看看从这
期刊
后来那群人都老了,也都病了。  三四十年的矿工生涯之后,他们陆续得了矽肺症:咳嗽、哮喘,长期激烈劳动锻炼出来的筋肉慢慢萎缩,脸颊凹陷、肤色灰白、两眼无神,终日内衣、睡裤一件,窝在家里某个角落的躺椅上,鼻孔塞着氧气管,像受伤的动物一般,动也不动,呼吸艰难之下甚至连话都懒得讲。  天气比较好的时候,他们偶尔会拖着小氧气瓶,以有如电影慢动作一般的脚步逐一走出家门,在巷尾的电线杆下聚集。儿孙们会习惯地帮他
期刊
与许多农村的孩子一样,我的童年基本上没有什么阅读生活。虽然父亲是一个小镇的小学老师,教音乐和数学,但是身处那个物质相当匮乏的年代里,家里也几乎没有什么藏书。  上小学以后,认识的字多了起来,就开始主动找书读。记不清从几岁开始,我突然迷上了读书,而且一开始就与许多喜欢连环画的小伙伴不同,迷上的是厚厚的大书。那个时候,书非常少,又是在偏僻的乡村,找到的书大部分是没有封皮、没有结尾的残缺不全的书,但我照
期刊
◆[德]卜劳恩
期刊
席慕蓉  谁说绵延不绝?  谁又说不舍昼夜?  其实 我们的一生只是个  空间有限的展示柜  时光是画在绢上的河流  这一生的青绿山水  无论再怎么精心绘制  再怎么废寝忘食  也只能渐次铺开再渐次收起  凡不再展示的  就紧紧卷入画轴  成为昨日
期刊
初三毕业后,我被保送进白象中学。我至今还记得那个烈日炎炎的夏天,我一个人推着破旧的自行车从村里出去,穿过滚烫的马路,骑上半个小时去白象参加金鳌文学社的作文学习。每次跨上车,母亲总要送我到门口,把一个白色的帽子戴在我头上,将帽檐紧紧压在额前,还总嘱咐说:“多往阴处的路上骑。”我脚一蹬,便远远地去了。一路上,太阳很晒,车很多。我每次都骑得大汗淋漓。  给我们上课的是黄忠老师。那时候,金鳌文学社正在进行
期刊
一个人可以改变另一个人的命运,一支笔可以改变一个群体的命运,这是多么具有挑战性的事情。报告文学家何建明意识到这一点后,写作的起点和使命开始变得与以前不一样。“国家叙述”在他眼中,是何等宏大又何其沉重的事情。在他看来,一个作家的表达技巧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在文学之外了解中国社会,由表及里地进入时代的最前沿和最深层,并由内而外地把最核心的部分传达出来。  其人身材高大,落拓不羁。永远背着大包、拿着电脑
期刊
这一讲的主题是为谁写和写什么。其实,明确了为何写,这两个问题也就有答案了。简单地说,就是为自己写,写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一、为自己写作  如果一个人出自内心需要而写作,把写作当作自己的精神生活,那么,他必然首先是为自己写作的。凡是精神生活,包括宗教、艺术、学术,都首先是为自己的,是为了解决自己精神上的问题,为了自己精神上的提高。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己就是注重自己的精神修
期刊
一  秦观有“新晴细履平沙”之句,觉得好,是文人心态。忽然联想到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也有问题,细腻、清闲了,为什么“潜意识里并且觉得有点儿落寞”呢?但凡对于生活细节细细品咂,总会让人觉得寂寞,这是很“中国”的一种
期刊
1.示例:不要因为委屈而迁怒他人,重要的是练就宽广的胸怀。  2.示例:因为海洋浩瀚,鱼儿才可以悠然畅游。  3.示例一:红梅傲雪,白杏吐蕊,绽放着生活的芬芳。示例二:金风送爽,白雪轻舞,吟咏着生活的美好。  4.示例一:从鸣蝉的欢唱中,我们感受到夏天的热烈。示例二:从潮水的起落中,我们体悟到生命的节奏。  5.B  6.示例一:一片绿叶里有春天的影子,一个微笑里有鼓励的影子。示例二:一朵白云里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