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 青岛 266590)
【摘要】:宋词是我国文化历史上的瑰宝,在中国文学上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国际之间交流的加深,文化互相渗透变成成了一个必然趋势。为了让这极具传统文学色彩的宋词更好的走向国际的平台,已经有不少优秀译者参与到翻译中来。而词牌名,作为宋词的一大特点,在翻译中也极具挑战性。本文根据现有的文献进行对比研究,总结了词牌名的英译策略,试图给词牌名的英译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词牌名 翻译策略 形似神似
词始于唐,兴于宋,是一种脍炙人口的文学表达形式,历来为人们所钟爱。宋词因其词牌丰富、形式变化多样、长短句错落有秩,受到越来越多文人雅士的青睐。词是一种韵文文体,又称“曲子词”,即歌词。它原是为配乐歌唱而写的诗,所以每首词都应该有过一个乐谱。每个乐谱都必定属于某种宫调,即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东西加之一起就是词调。而每种词调都有一个名称(如《西江月》、《清平乐》),這个名称就叫“词牌”。
尽管对大多数词作来说,词牌与词中的内容或者音乐的关系不大,作者填词时,只需要考虑哪种词调形式更符合自己需要,可以完全不去考虑词牌名称的原有含义和原来词曲的内容。在一般意义上词牌不过是标明作者依哪一种现成的曲谱进行填词而已。然而在英译词牌名时就不能不在传达词牌的神韵和美感的同时考虑它的历史来源和反映在其中的格律了。所以在翻译词牌名的时候也需要适当的翻译策略。
1.直译法
一般性词牌名由于没有什么历史典故,或有然已无从考证,或取自前人的词句,或只是一个风雅的名词而已。在这种情况下,按字面意思直译成英文,就可较好地保留原文的风格,传达原文的美感和神韵。如踏莎行:Treading On Grass相见欢:Joy At Meeting点绦唇:Rouged Lips滿江红:The River All Red模鱼儿:Groping For Fish最高楼:The Highest Tower西江月:The Moon Over The West River。
2.释译法
因为词牌名的来源广泛,其真正的意思也很复杂。所以不能一味的采用直译的原则,应该考证词牌名的具体来历,然后再进行具体的翻译。这样才能保证词的翻译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翻译对等。例如《菩萨蛮》据考证原是今缅甸境内古代罗摩国的乐曲,后经汉族乐工改编而来的。唐苏鹗在《杜阳杂编》提到:“大中(唐宣宗年号)初,女蛮国贡双龙犀……其国,人危髻金冠,缨珞被体,故谓之菩萨蛮。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人亦往往声其词。”可见《菩萨蛮》中的菩萨与我们的佛祖菩萨(Buddha)并无实际关系,词牌的意思是“象菩萨似的蛮国人”。所以不应该将其译“Buddhist Dancers”,与源出处不符。可以译为“Dancers Like Buddha”或“Buddha-like Dancer” 也可,或干脆译为“Song Of The Country Norm”,简单明了,只是失去了菩萨这个形象。
3.音译加注法
原来的音译法是直接采用汉语拼音来转换词牌名的读音。因为词牌是中华文化特有的艺术特色,在西方没有可以与之相对等的词语。例如“声声慢”: Sheng Sheng Man(杨宪益、戴乃迭,2001:158)。“念奴娇”:Nian Nu Jiao(杨宪益、戴乃迭,2001:86)音译法算是一直全新的翻译方式,直接用汉语拼音翻译词牌名。这种翻译方法,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因为作为全新的具有中国现在特色的翻译方法,可以用我们现在的文化来翻译英文,促使更多的外国人来接受我们现在的文化方式,但是由于外文读者没有深厚的文化背景,不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体会不到原词牌名的特殊韵味。所以本文提倡对现有的音译法加以改良,变成音译加注法。在译文下添加注释,即让外文读者与我们分享相同的读音,减少了译本过多导致的翻译偏差,译文后加注释,帮助他们消化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追回原词牌的韵味。
4.创译法
译者根据自己对于词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式的翻译。不拘泥于原词牌名的形式,而是根据词本身的表达的思想内容,拟取一个新的题目。当然不可能再起到表达曲调的作用,但是这种创新性的译法可以传达原文最想要表达的感情,词牌与译文可以相互对照,对译者理解原文有很大的帮助,也符合外国读者的思维习惯和阅读方式,这也将成为词牌翻译的一个趋势。例如“声声慢”:Forlorn Solitude(林语堂,2009:119)。林语堂的译本与声声慢的基调保持一致,将其凄苦之感提现的淋漓尽致。
结论
基于以上几种翻译策略,本文认为,在对词牌名进行翻译时,要选取合适的翻译方法,尽量传递原词牌名的文化内涵将原词完整呈现。既要考虑文化内涵的传递,也要向译文的读者靠拢。相比而言,是译文更加有画面感,与作词的心境更加吻合,汉语重在表意,尤其是词语非常简练的诗词更是如此,只字片言之间,包含情意无限,因此对意境表达更胜一筹。因此,在做词牌名的翻译时,尽可能地通过形式来表达意义,在二者不可兼得的时候,意义的传达比固守诗词的形式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方梦之.译学辞典 [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 龚景浩.英译中国古词精选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 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 [J].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社,2009.
[4] 文殊.诗词英译选选注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5] 杨宪益,戴乃迭. 古诗苑汉英译丛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
【摘要】:宋词是我国文化历史上的瑰宝,在中国文学上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国际之间交流的加深,文化互相渗透变成成了一个必然趋势。为了让这极具传统文学色彩的宋词更好的走向国际的平台,已经有不少优秀译者参与到翻译中来。而词牌名,作为宋词的一大特点,在翻译中也极具挑战性。本文根据现有的文献进行对比研究,总结了词牌名的英译策略,试图给词牌名的英译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词牌名 翻译策略 形似神似
词始于唐,兴于宋,是一种脍炙人口的文学表达形式,历来为人们所钟爱。宋词因其词牌丰富、形式变化多样、长短句错落有秩,受到越来越多文人雅士的青睐。词是一种韵文文体,又称“曲子词”,即歌词。它原是为配乐歌唱而写的诗,所以每首词都应该有过一个乐谱。每个乐谱都必定属于某种宫调,即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东西加之一起就是词调。而每种词调都有一个名称(如《西江月》、《清平乐》),這个名称就叫“词牌”。
尽管对大多数词作来说,词牌与词中的内容或者音乐的关系不大,作者填词时,只需要考虑哪种词调形式更符合自己需要,可以完全不去考虑词牌名称的原有含义和原来词曲的内容。在一般意义上词牌不过是标明作者依哪一种现成的曲谱进行填词而已。然而在英译词牌名时就不能不在传达词牌的神韵和美感的同时考虑它的历史来源和反映在其中的格律了。所以在翻译词牌名的时候也需要适当的翻译策略。
1.直译法
一般性词牌名由于没有什么历史典故,或有然已无从考证,或取自前人的词句,或只是一个风雅的名词而已。在这种情况下,按字面意思直译成英文,就可较好地保留原文的风格,传达原文的美感和神韵。如踏莎行:Treading On Grass相见欢:Joy At Meeting点绦唇:Rouged Lips滿江红:The River All Red模鱼儿:Groping For Fish最高楼:The Highest Tower西江月:The Moon Over The West River。
2.释译法
因为词牌名的来源广泛,其真正的意思也很复杂。所以不能一味的采用直译的原则,应该考证词牌名的具体来历,然后再进行具体的翻译。这样才能保证词的翻译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翻译对等。例如《菩萨蛮》据考证原是今缅甸境内古代罗摩国的乐曲,后经汉族乐工改编而来的。唐苏鹗在《杜阳杂编》提到:“大中(唐宣宗年号)初,女蛮国贡双龙犀……其国,人危髻金冠,缨珞被体,故谓之菩萨蛮。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人亦往往声其词。”可见《菩萨蛮》中的菩萨与我们的佛祖菩萨(Buddha)并无实际关系,词牌的意思是“象菩萨似的蛮国人”。所以不应该将其译“Buddhist Dancers”,与源出处不符。可以译为“Dancers Like Buddha”或“Buddha-like Dancer” 也可,或干脆译为“Song Of The Country Norm”,简单明了,只是失去了菩萨这个形象。
3.音译加注法
原来的音译法是直接采用汉语拼音来转换词牌名的读音。因为词牌是中华文化特有的艺术特色,在西方没有可以与之相对等的词语。例如“声声慢”: Sheng Sheng Man(杨宪益、戴乃迭,2001:158)。“念奴娇”:Nian Nu Jiao(杨宪益、戴乃迭,2001:86)音译法算是一直全新的翻译方式,直接用汉语拼音翻译词牌名。这种翻译方法,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因为作为全新的具有中国现在特色的翻译方法,可以用我们现在的文化来翻译英文,促使更多的外国人来接受我们现在的文化方式,但是由于外文读者没有深厚的文化背景,不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体会不到原词牌名的特殊韵味。所以本文提倡对现有的音译法加以改良,变成音译加注法。在译文下添加注释,即让外文读者与我们分享相同的读音,减少了译本过多导致的翻译偏差,译文后加注释,帮助他们消化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追回原词牌的韵味。
4.创译法
译者根据自己对于词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式的翻译。不拘泥于原词牌名的形式,而是根据词本身的表达的思想内容,拟取一个新的题目。当然不可能再起到表达曲调的作用,但是这种创新性的译法可以传达原文最想要表达的感情,词牌与译文可以相互对照,对译者理解原文有很大的帮助,也符合外国读者的思维习惯和阅读方式,这也将成为词牌翻译的一个趋势。例如“声声慢”:Forlorn Solitude(林语堂,2009:119)。林语堂的译本与声声慢的基调保持一致,将其凄苦之感提现的淋漓尽致。
结论
基于以上几种翻译策略,本文认为,在对词牌名进行翻译时,要选取合适的翻译方法,尽量传递原词牌名的文化内涵将原词完整呈现。既要考虑文化内涵的传递,也要向译文的读者靠拢。相比而言,是译文更加有画面感,与作词的心境更加吻合,汉语重在表意,尤其是词语非常简练的诗词更是如此,只字片言之间,包含情意无限,因此对意境表达更胜一筹。因此,在做词牌名的翻译时,尽可能地通过形式来表达意义,在二者不可兼得的时候,意义的传达比固守诗词的形式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方梦之.译学辞典 [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 龚景浩.英译中国古词精选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 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 [J].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社,2009.
[4] 文殊.诗词英译选选注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5] 杨宪益,戴乃迭. 古诗苑汉英译丛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