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保密工作历来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作为国家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承担着大量国防涉密科研项目,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保密工作,并把保密工作做实做细做好。本文阐述了高校保密工作的特点,以及面临的问题,结合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实际情况,设计了高校涉密科研项目保密制度体系和高校各级保密工作人员网络,着重就如何做好高校的科技保密工作这一问题提出几点对策。
关键词: 高校 科研保密工作 加强对策
保密工作历来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革命战争年代,保密就是保生存,保胜利;和平建设时期保密就是保安全,保发展”。做好保密工作是一切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尽的责任。近年来,为了切实加强保密工作,国家及上级部门先后修订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新《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标准》、《保密资格审查认证评分标准》等法律法规性文件,以强化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保密管理。
高校作为国家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占到全国科技力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产生的科技成果涵盖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为推动我国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承担着大量国防涉密科研项目,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保密工作,并把保密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一、高校保密工作的特点
高校不同于其他科研单位,它集教学和科研为一体,掌握大量国家高新技术秘密,在加强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上有着以下特点。
1.学术交流频繁。
高校学术交流活动多,国内外考察、讲学频繁,发表论文和出版专著量大,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其中一些参与涉密项目的科研人员同时也参与非密项目,不免参加对外学术交流活动,这就增大了泄密的可能性。
2.人员流动性大。
高校承担着大量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教学工作,特别是近年来面向社会的工程硕士和面向国际的留学生的大量招生,人员流动性大。其中大量研究生参与涉密科研项目,毕业后去向分散,给做好保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3.研究场所分散。
高校没有统一的涉密研究场所,涉密项目的研究场所往往分散在学校的不同位置。多数课题组由于受物理空间限制,往往涉密与非密项目共用研究场所,给保密管理和防护增加了难度。
4.信息化程度高。
高校高新技术云集,新技术、新设备应用超前,信息化程度高。师生大量使用笔记本电脑、U盘、移动硬盘、手机存储卡等新型设备载体,网络四通八达、计算机数量大,并且大量自建的局域网与国际互联网相连,使得泄密渠道增多。
二、高校保密工作面临的问题
目前高校开展的科技保密工作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1.部分科研人员保密意识的淡薄。
由于长期生活在和平和开放的环境下,部分科研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和残酷性,保密意识淡薄。部分科研人员觉得我国技术落后,对于发达国家没有价值,因此不需要保密;还有部分科研人员认为保密工作只要做好面上工作,能够应付检查就可以了,放松了警惕,为窃密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2.保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
目前已经具有保密资质的高校大多成立了保密委员会和专门的保密部门,也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但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一些制度繁冗复杂,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造成科技保密工作难以做到突出重点,既确保国家秘密,又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
3.人员队伍建设不力,责任不明确。
保密工作需要专职的保密工作队伍。但是目前高校保密工作队伍兼职多,专职少,且各部门、院系兼职保密干部更换频繁。这导致保密部门管理松散,业务不熟练,难以承担本单位的保密宣传、监督检查等工作。另外,保密工作责任不明确,分工不细致,导致各部门之间推脱责任,给保密工作的落实带来困难。
三、加强保密管理工作的对策
1.加强宣传力度,增强保密意识。
首先要加强领导干部的保密意识。领导干部对保密工作的认识深度、重视和关心程度直接影响本单位的保密管理工作成效。如果单位领导的认识不到位,对保密工作敷衍了事,应付检查,平时在人员编制、保密设施、活动经费等方面不为科技保密工作提供保障,这个单位的保密工作就绝不可能做得好。
其次,由于高校具有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应该不断组织师生的保密教育和培训,保证每年的学时数量和教学质量,提高涉密教师和学生的保密意识和相关技能。保密培训应当增加实际案例的宣传,使老师学生充分意识到保密的重要性;增加实际操作内容的培训而不仅仅是规章制度的宣讲,使保密工作切实可行,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学校信息传播速度快、渠道多的优势,利用校园橱窗、报刊、网络等载体,图文并茂地宣传保密知识和保密法规,使保密工作深入人心。
2.完善保密制度,建立保密制度体系。
保密工作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有关保密工作的规章制度,增强制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建立相互联系、科学配套的制度体系,确保各个环节闭环可控。根据《保密资格审查认证评分标准》,结合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实际情况,我设计了高校涉密科研项目保密制度体系(见图1)。
3.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明确责任分工。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保密工作队伍是做好保密工作的重要保证。要不断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把那些政治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充实到保密工作岗位上来,并通过组织业务培训、深造,提高保密人员的技术水平,将为做好保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同时,要加强分级管理,实行“业务工作谁主管,保密工作谁负责”,落实工作责任,强化科技保密工作;各单位确定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科技保密工作,建立校、院、系、各课题组保密工作人员网络(见图2),做到人员落实,责任明确。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高校保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有现代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研究保密手段,提高保密工作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保密工作是学校平稳、和谐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充分认清保密工作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与学校战略规划之間的关系、与个人前途发展之间的关系,切实重视和做好保密工作。高校的保密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完成保密资格审查认证,保密工作还要常抓不懈,不断完善各项保密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努力做到保密工作常态化,使保密工作成为日常办公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李源,郑鹂檀.高校开展科技保密工作实践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1).
[2]黄涛,闰东明,张艳.构建高校保密体系的项目管理方法[J].甘肃科技纵横,2010,39,(2).
[3]张俊雄,张军,杨帆.新形势下高校科技保密工作的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5).
[4]王洪.新形势下高校保密工作问题与对策[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
关键词: 高校 科研保密工作 加强对策
保密工作历来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革命战争年代,保密就是保生存,保胜利;和平建设时期保密就是保安全,保发展”。做好保密工作是一切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尽的责任。近年来,为了切实加强保密工作,国家及上级部门先后修订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新《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标准》、《保密资格审查认证评分标准》等法律法规性文件,以强化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保密管理。
高校作为国家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占到全国科技力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产生的科技成果涵盖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为推动我国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承担着大量国防涉密科研项目,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保密工作,并把保密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一、高校保密工作的特点
高校不同于其他科研单位,它集教学和科研为一体,掌握大量国家高新技术秘密,在加强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上有着以下特点。
1.学术交流频繁。
高校学术交流活动多,国内外考察、讲学频繁,发表论文和出版专著量大,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其中一些参与涉密项目的科研人员同时也参与非密项目,不免参加对外学术交流活动,这就增大了泄密的可能性。
2.人员流动性大。
高校承担着大量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教学工作,特别是近年来面向社会的工程硕士和面向国际的留学生的大量招生,人员流动性大。其中大量研究生参与涉密科研项目,毕业后去向分散,给做好保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3.研究场所分散。
高校没有统一的涉密研究场所,涉密项目的研究场所往往分散在学校的不同位置。多数课题组由于受物理空间限制,往往涉密与非密项目共用研究场所,给保密管理和防护增加了难度。
4.信息化程度高。
高校高新技术云集,新技术、新设备应用超前,信息化程度高。师生大量使用笔记本电脑、U盘、移动硬盘、手机存储卡等新型设备载体,网络四通八达、计算机数量大,并且大量自建的局域网与国际互联网相连,使得泄密渠道增多。
二、高校保密工作面临的问题
目前高校开展的科技保密工作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1.部分科研人员保密意识的淡薄。
由于长期生活在和平和开放的环境下,部分科研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和残酷性,保密意识淡薄。部分科研人员觉得我国技术落后,对于发达国家没有价值,因此不需要保密;还有部分科研人员认为保密工作只要做好面上工作,能够应付检查就可以了,放松了警惕,为窃密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2.保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
目前已经具有保密资质的高校大多成立了保密委员会和专门的保密部门,也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但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一些制度繁冗复杂,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造成科技保密工作难以做到突出重点,既确保国家秘密,又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
3.人员队伍建设不力,责任不明确。
保密工作需要专职的保密工作队伍。但是目前高校保密工作队伍兼职多,专职少,且各部门、院系兼职保密干部更换频繁。这导致保密部门管理松散,业务不熟练,难以承担本单位的保密宣传、监督检查等工作。另外,保密工作责任不明确,分工不细致,导致各部门之间推脱责任,给保密工作的落实带来困难。
三、加强保密管理工作的对策
1.加强宣传力度,增强保密意识。
首先要加强领导干部的保密意识。领导干部对保密工作的认识深度、重视和关心程度直接影响本单位的保密管理工作成效。如果单位领导的认识不到位,对保密工作敷衍了事,应付检查,平时在人员编制、保密设施、活动经费等方面不为科技保密工作提供保障,这个单位的保密工作就绝不可能做得好。
其次,由于高校具有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应该不断组织师生的保密教育和培训,保证每年的学时数量和教学质量,提高涉密教师和学生的保密意识和相关技能。保密培训应当增加实际案例的宣传,使老师学生充分意识到保密的重要性;增加实际操作内容的培训而不仅仅是规章制度的宣讲,使保密工作切实可行,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学校信息传播速度快、渠道多的优势,利用校园橱窗、报刊、网络等载体,图文并茂地宣传保密知识和保密法规,使保密工作深入人心。
2.完善保密制度,建立保密制度体系。
保密工作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有关保密工作的规章制度,增强制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建立相互联系、科学配套的制度体系,确保各个环节闭环可控。根据《保密资格审查认证评分标准》,结合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实际情况,我设计了高校涉密科研项目保密制度体系(见图1)。
3.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明确责任分工。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保密工作队伍是做好保密工作的重要保证。要不断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把那些政治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充实到保密工作岗位上来,并通过组织业务培训、深造,提高保密人员的技术水平,将为做好保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同时,要加强分级管理,实行“业务工作谁主管,保密工作谁负责”,落实工作责任,强化科技保密工作;各单位确定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科技保密工作,建立校、院、系、各课题组保密工作人员网络(见图2),做到人员落实,责任明确。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高校保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有现代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研究保密手段,提高保密工作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保密工作是学校平稳、和谐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充分认清保密工作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与学校战略规划之間的关系、与个人前途发展之间的关系,切实重视和做好保密工作。高校的保密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完成保密资格审查认证,保密工作还要常抓不懈,不断完善各项保密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努力做到保密工作常态化,使保密工作成为日常办公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李源,郑鹂檀.高校开展科技保密工作实践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1).
[2]黄涛,闰东明,张艳.构建高校保密体系的项目管理方法[J].甘肃科技纵横,2010,39,(2).
[3]张俊雄,张军,杨帆.新形势下高校科技保密工作的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5).
[4]王洪.新形势下高校保密工作问题与对策[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