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理性探索

来源 :学习周报·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chang7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要重新审视,自我反思,回归本真,必须直面三个问题。教什么?怎么教?教的怎么样?笔者认为,要回答以上三个问题,就要恪守“语文性”,彰显“语文化”,享受“语文味”。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理性探索
  一、恪守“语文性”一咬定青山不放松
  “语文性”就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所特有的本质的属性。语文教学的特点就是从语言文字人手,直指人文内容,最后再回归到语言文字。这种语言与人文之间双向互逆的特点,形成了语文学科所特有的“语文性”。只有恪守“语文性”,咬定语文的“青山”不放松,语文教学才能回归本体,显现本真,语文教学才能顺利实现。
  二、彰显“语文化”一铅华落尽见真诚
  “语文化”就是用语文的眼光看语文,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
  用语文的方法学语文,让语文在语文一些,让语文课成为真正的语文课,而不是关于语文的课。语文课要“消肿”“减肥”“瘦身”,舍弃那些关于语文的、非语文的东西,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试验田”,平平淡淡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还语文本色,教本色语文,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语文教学要彰显“语文化”,老师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词:(一)朗读
  语文教学要真正归还学生的读者地位,好酒不品,不知其味,好书不读不知其妙,要彻底摒弃传统教学中重讲解、轻朗读的现象。要知道,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根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朗读训练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语文课上要让书声成为精神律动的音符。
  (二)感悟
  倡导自主感悟的语文学习首先要唤起一颗尘封的心。叶圣陶先生说过:“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引导学生自己读书感悟,感悟的实质是意会。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语言不是一种纯客观的认识过程。而是一种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感悟过程。因而感悟不是通过老师的繁琐讲解和分析能达到的,只有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需要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情感,才能实现对语文学习的感知领悟。
  (三)积累
  语文教学要为学生语文积累而教,积累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多重记忆、立体积累;不是杂乱无章的记忆,而是整理构建、系统积累;不是一曝十寒的记忆,而是博览广记、随时积累。积累的时空无处不在,积累的内容丰富多彩,积累的方法灵活多样。通过朗读、诵读、背诵,通过丰富多彩的读写听说实践活动,通过整体感知、把握、体味、揣摩、感悟,通过与教材对话、与生活对话、与文化对话、与心灵对话,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构建学生的語言模型,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培育学生的悟性和灵性,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欣赏和表达的水平,进而怡人性情,涵养人格,使学生,既有底气又有灵性。
  三、享受“语文味”一含英咀华品真味
  “语文味”是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使之陶醉的审美快感。也就是语文课所特有的个性本色。本体和滋味,是语文教学给人的一种感觉、一种体验、一种境界,具有令人欢愉的吸引人的魅力。语文为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结晶,是言语和精神融化的滋味,是语文的沉淀、精髓和灵魂,是语文所特有的气质,分为品味和境界。语文的个性魅力,就在淋漓尽致的语文之中。
  (一)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语文教学激发兴趣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趣,通过创设情境、巧妙设疑、激发想象、情景表演、争论辨析、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艺术化、情趣化的学习活动中体验到语文的学习乐趣。二是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让教材生动起来、活泼起来,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文中趣味的感染,情不自禁地喜欢语文、爱上语文。
  (二)怡情
  情感是文章的源头活水,文章是情感的自然结晶。然而,我们的教育在有意无意之间却压抑学生的情感发展,压抑学生情感,扭曲甚至忽略学生的情感存在,使学生飞扬灵动的情感变得迟钝麻木,丰富的思维变得呆板平凡,多元独特的个性变得单一平庸。
  (三)悟道
  语文就是由语言文字构筑的精神世界。学生学习语文不仅仅是接受语言文字教育,也是来享受人类精神的。语文教学既要注重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强化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构建知识的过程,更是构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让学生在意味深长的语文学习中逐渐积累精神的“快感”,打下精神的“底子”,凝结成灵魂的“心根”。
  参考文献:
  【1】郑盛团.探究初中语文构建有效课堂的策略【D】.名师在线,2018(03):32-33.
  【2】温春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打造初中语文有效课堂【J】.亚太教育,2016(36):81.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提问作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能够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这对强化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极为有利的。为此,广大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不断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本文立足于初中数学,阐述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具体策略,仅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工作向纵深发展,让更多教师开始关注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在名著阅读中,教师可尝试以引导式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学审美意识、语言的应用能力,使其思维和对文化的理解能力得到不断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引导式;名著阅读  引言: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便是“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阅读是学生进行知识积累,促进其语文素养形成的
期刊
摘要: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初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其已经成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衡量指标,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方向。就初中英语教学来说,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新时期的教学需要,学生不仅需要学习重要的英语知识,更需要获得相应的实践能力,发展自身跨文化意识,促进思想、思维的健康发展,促进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践探究  一、初中英语教学存
期刊
摘要:近些年,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教育部对初中数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并基于现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教学现状,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智力水平与思维特征开展教学活动,并使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借此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以问题导学法这一新型教学模式为例,对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深入推进和实施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已很难适应高标准的现代教育教学需求。如何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转变和更新,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是教师关注的话题。纵观现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也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诸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主体性不高等现象,致使数学教学效果低下。基于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从自身学科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究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
期刊
摘要: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信息交流并不发达的古代,阅读是人们认识其他地区,认识大千世界的重要途径,而在信息发达的当今,阅读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必备途径。同理,阅读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基于阅读的重要性,本文就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简单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讨  阅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必备技能,如若只是要求学生一味地阅读而不引导他们正确地进行阅读,那
期刊
摘要:初中生的好奇心非常强,想象力较为丰富。为此,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依照初中生的年龄特点,通过一些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应用,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生活化教学方法,便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贴近,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仅对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学生学习能力及全面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下文结合实践,对初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吸收着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养分,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但能够很好地掌握我国的语言知识、传统习俗,还能够提升自己的气质。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传统文化;识字;阅读;诗词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只对学生讲解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在新课标背景下,数学学科的学科性质和学科地位被重新定义,教学要求也相应提升。本文基于小学数学高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层面,探讨并形成几点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  小学是思维能力获得迅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潜力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对学科内容的深入理解比较欠缺,不适合开展要求较高的思维能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记叙文选文,对在记叙文阅读中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基本策略和途径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读写结合  针对记叙文选文进行读写结合教学研究,不仅能够丰富和完善相关理论,改变以往阅读教学中讀写关系上存在的问题,还能够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些粗浅经验,以供参考。  一、品读文本学表达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包括叙述、描写、议论以及抒情。其中叙述指的是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