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的课程改革认为: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渐进培养,要注意一个教学层次,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上,要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案,组织合理的教学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打破僵硬的思维桎梏,坚持留有余地、重在引导、点上突破、面上提升,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想打开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一方面要摸清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为其营造不同的学习环境,激发其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爱”上物理课;一方面还要注重课堂教学与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中自主探索,促进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课堂中要呈现多元文化,为学生思维的创新提供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物理课堂 创新能力教学自主探索
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在基础知识教学上,往往要求老师把课讲得详详细细、明明白白;在习题教学上,往往要求学生死记条条,重复做题;在实验教学上,更是可有可无,方式单一。新的课程改革认为: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渐进培养,要注意一个教学层次,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上,要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案,组织合理的教学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打破僵硬的思维桎梏,坚持留有余地、重在引导、点上突破、面上提升,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我认为:课程改革之际,培养中学生物理创新能力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基础知识教学勿满
一节课不能讲的太满,要掌握好两个基本点:一是教师杜绝“满堂灌”的现象,为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留下一定比例的时间,增加学生创新能力展示空间;二是要放下教师的身份,主动的参与,使学生和教师变为两个平等的个体,在学生的知识层面上,引导学生大胆提问,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和谐交流的过程。
1、杜绝“满堂灌”的现象,增加学生创新能力的展示空间
学生创新能力的展示空间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时间上的空间,即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使学生能够独立的思考问题,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独立性的机会;二是地域空间,即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广阔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充分展示其创造精神的场所,在物理方面,这就包括教室、实验室、大操场以及其他更广阔的场所—社会。社会中的生活细节、劳动场所同样也是学生展示能力的广阔空间:例如,如何把一个笨重的大东西搬上汽车?——需要用杠杆的知识;为什么水中的鱼看起来要比实际的浅?——需要用光学中光的折射…三是心理空间,即学生思考问题的发挥空间,特别是对于胆小内向的学生,一次就可能导致他永远关闭将要开启的独立创新的大门,努力开启学生创新的大门,使其发挥的过程,也是显示学生创新个性的过程。
2、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使课堂成为一个和谐交流的过程
首先,备课时要注意分析教材、学生状况,注意落实好教学目标,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教育的思想,使教学设计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制定使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教学目标(即所制定的创新教育目标能够使每一位学生有所创新)。
其次,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合理有序的安排教学结构,巧妙地组织教学问题,使各种类型的学生都能够展示自己的能力,张扬自己的个性。有一些在教师看来是不起眼的小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却是难得的一次创新机会。教师要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切入点,这些切入点可以是教学难点和重点、演示实验,也可以是物理学家的创新经历和体验,以及有关物理学家的故事,物理趣闻,物理史料以及物理与科学、社会等方面联系的知识性内容或者是学生自己的创新成果展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使学生发自内心地主动学习,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够主动的思考、分析、解决。在过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得以产生,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二、习题教学勿实
习题教学,“实”则其害有二:一是易搞“题海战术”,影响学生的创新欲望,加重学生负担;二是画框框、定模式,抑制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1、跳出“题海战术”误区,培养多元思维模式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物理习题教学要保证数量上的适度和难易上的适度,根据课堂理论知识重点、授课环节,安排一定题型、一定数量的习题教学。在设计习题时,要尽量避免题目过难,学生只能“望题兴叹”,造成教师结论性的大量灌输。
2、要杜绝重复,注意习题的多样化和多解性
物理习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创新举措”——创新的思维方式及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注意习题的多样化,增加习题的多解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想法,激发不同的方法来分析解决同一问题,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形式使学生从单一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这样学生再见到新类型的问题时,就能以发散思维或集中思维等自己的创新方式来解决问题。
3、要关注生活问题,把物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把物理与生活现实结合在一起去教学,不但使学生理解了知识,而且使学生明白了如何把物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方法,并为学生养成了“见生活现象爱问为什么,学物理理论思考如何用”的好习惯。如:学习了蒸发后,我给学生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为什么夏天人们喜欢在地上洒水?”“农民们为什么要把粮食放在向阳的地方去晾?”“下天用冰块给牛奶降温,冰块是放在上面的好还是下面的好?…”这些现象司空见惯,可是真正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就会另有一番收获。在这样的创新行为中,许多同学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并且养成了自己的创新个性,为创新精神的养成开辟了新的天地。
三、实验教学勿粗
1、要多开设探索性实验
探索性实验教学较课堂教学更有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学生在自己“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因此,要想在课堂中打开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培养他们养成动手做实验的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用简单、普遍、身边的物品设计实验,引发思考、提出猜想、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说明问题,体现物理课改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实验内容,要有针对性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作为铺垫,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探索性实验的基本环节,并在实验仪器的选取与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故障的排除及结论的得出等一系列环节中,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在相对独立的实验活动中体会到创新的艰辛与愉悦,如实验设计思想、物理教学方法、实验技巧等。学完测量后,我要求学生测量一张物理书页的厚度,许多学生都能测量出来,但是误差很大,我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误差大的原因,然后提示他们适时适度的解决,经过多次测量后,他们的实验误差缩小到了最小程度,并在此实验中学到了相类似的许多实验的测量方法。
3、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首先,为了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化,教师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系列化的探索性实验,并把实验内容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使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物理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
其次,要注意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使学生有时间和条件去接触自然,参加社会实践。我的学生有许多家里都有温棚,可他们并不懂得温棚蔬菜的种植经验和相关的物理知识:什么时候需要光照,强度是多少;什么肥料适宜蔬菜生长;最佳温度是多少;早晚如何保护蔬菜……这些知识,父母了如指掌,可他们并不知道,我就鼓励学生去做了一些参观调查,并参与劳动实践之中,学生学到了许多东西。
总之,中学阶段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时期。初中物理以其学科特点,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要使学生在求知、理解、思考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进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个任务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将为此奋斗不止。
参考文献
[1]谢火尧 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期刊论文)-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4)
[2]徐亚芹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期刊论文)-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9)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想打开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一方面要摸清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为其营造不同的学习环境,激发其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爱”上物理课;一方面还要注重课堂教学与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中自主探索,促进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课堂中要呈现多元文化,为学生思维的创新提供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物理课堂 创新能力教学自主探索
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在基础知识教学上,往往要求老师把课讲得详详细细、明明白白;在习题教学上,往往要求学生死记条条,重复做题;在实验教学上,更是可有可无,方式单一。新的课程改革认为: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渐进培养,要注意一个教学层次,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上,要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案,组织合理的教学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打破僵硬的思维桎梏,坚持留有余地、重在引导、点上突破、面上提升,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我认为:课程改革之际,培养中学生物理创新能力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基础知识教学勿满
一节课不能讲的太满,要掌握好两个基本点:一是教师杜绝“满堂灌”的现象,为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留下一定比例的时间,增加学生创新能力展示空间;二是要放下教师的身份,主动的参与,使学生和教师变为两个平等的个体,在学生的知识层面上,引导学生大胆提问,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和谐交流的过程。
1、杜绝“满堂灌”的现象,增加学生创新能力的展示空间
学生创新能力的展示空间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时间上的空间,即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使学生能够独立的思考问题,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独立性的机会;二是地域空间,即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广阔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充分展示其创造精神的场所,在物理方面,这就包括教室、实验室、大操场以及其他更广阔的场所—社会。社会中的生活细节、劳动场所同样也是学生展示能力的广阔空间:例如,如何把一个笨重的大东西搬上汽车?——需要用杠杆的知识;为什么水中的鱼看起来要比实际的浅?——需要用光学中光的折射…三是心理空间,即学生思考问题的发挥空间,特别是对于胆小内向的学生,一次就可能导致他永远关闭将要开启的独立创新的大门,努力开启学生创新的大门,使其发挥的过程,也是显示学生创新个性的过程。
2、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使课堂成为一个和谐交流的过程
首先,备课时要注意分析教材、学生状况,注意落实好教学目标,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教育的思想,使教学设计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制定使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教学目标(即所制定的创新教育目标能够使每一位学生有所创新)。
其次,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合理有序的安排教学结构,巧妙地组织教学问题,使各种类型的学生都能够展示自己的能力,张扬自己的个性。有一些在教师看来是不起眼的小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却是难得的一次创新机会。教师要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切入点,这些切入点可以是教学难点和重点、演示实验,也可以是物理学家的创新经历和体验,以及有关物理学家的故事,物理趣闻,物理史料以及物理与科学、社会等方面联系的知识性内容或者是学生自己的创新成果展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使学生发自内心地主动学习,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够主动的思考、分析、解决。在过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得以产生,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二、习题教学勿实
习题教学,“实”则其害有二:一是易搞“题海战术”,影响学生的创新欲望,加重学生负担;二是画框框、定模式,抑制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1、跳出“题海战术”误区,培养多元思维模式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物理习题教学要保证数量上的适度和难易上的适度,根据课堂理论知识重点、授课环节,安排一定题型、一定数量的习题教学。在设计习题时,要尽量避免题目过难,学生只能“望题兴叹”,造成教师结论性的大量灌输。
2、要杜绝重复,注意习题的多样化和多解性
物理习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创新举措”——创新的思维方式及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注意习题的多样化,增加习题的多解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想法,激发不同的方法来分析解决同一问题,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形式使学生从单一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这样学生再见到新类型的问题时,就能以发散思维或集中思维等自己的创新方式来解决问题。
3、要关注生活问题,把物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把物理与生活现实结合在一起去教学,不但使学生理解了知识,而且使学生明白了如何把物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方法,并为学生养成了“见生活现象爱问为什么,学物理理论思考如何用”的好习惯。如:学习了蒸发后,我给学生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为什么夏天人们喜欢在地上洒水?”“农民们为什么要把粮食放在向阳的地方去晾?”“下天用冰块给牛奶降温,冰块是放在上面的好还是下面的好?…”这些现象司空见惯,可是真正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就会另有一番收获。在这样的创新行为中,许多同学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并且养成了自己的创新个性,为创新精神的养成开辟了新的天地。
三、实验教学勿粗
1、要多开设探索性实验
探索性实验教学较课堂教学更有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学生在自己“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因此,要想在课堂中打开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培养他们养成动手做实验的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用简单、普遍、身边的物品设计实验,引发思考、提出猜想、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说明问题,体现物理课改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实验内容,要有针对性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作为铺垫,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探索性实验的基本环节,并在实验仪器的选取与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故障的排除及结论的得出等一系列环节中,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在相对独立的实验活动中体会到创新的艰辛与愉悦,如实验设计思想、物理教学方法、实验技巧等。学完测量后,我要求学生测量一张物理书页的厚度,许多学生都能测量出来,但是误差很大,我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误差大的原因,然后提示他们适时适度的解决,经过多次测量后,他们的实验误差缩小到了最小程度,并在此实验中学到了相类似的许多实验的测量方法。
3、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首先,为了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化,教师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系列化的探索性实验,并把实验内容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使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物理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
其次,要注意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使学生有时间和条件去接触自然,参加社会实践。我的学生有许多家里都有温棚,可他们并不懂得温棚蔬菜的种植经验和相关的物理知识:什么时候需要光照,强度是多少;什么肥料适宜蔬菜生长;最佳温度是多少;早晚如何保护蔬菜……这些知识,父母了如指掌,可他们并不知道,我就鼓励学生去做了一些参观调查,并参与劳动实践之中,学生学到了许多东西。
总之,中学阶段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时期。初中物理以其学科特点,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要使学生在求知、理解、思考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进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个任务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将为此奋斗不止。
参考文献
[1]谢火尧 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期刊论文)-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4)
[2]徐亚芹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期刊论文)-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