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生物理创新能力的点滴思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z829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的课程改革认为: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渐进培养,要注意一个教学层次,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上,要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案,组织合理的教学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打破僵硬的思维桎梏,坚持留有余地、重在引导、点上突破、面上提升,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想打开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一方面要摸清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为其营造不同的学习环境,激发其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爱”上物理课;一方面还要注重课堂教学与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中自主探索,促进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课堂中要呈现多元文化,为学生思维的创新提供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物理课堂 创新能力教学自主探索
  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在基础知识教学上,往往要求老师把课讲得详详细细、明明白白;在习题教学上,往往要求学生死记条条,重复做题;在实验教学上,更是可有可无,方式单一。新的课程改革认为: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渐进培养,要注意一个教学层次,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上,要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案,组织合理的教学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打破僵硬的思维桎梏,坚持留有余地、重在引导、点上突破、面上提升,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我认为:课程改革之际,培养中学生物理创新能力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基础知识教学勿满
  一节课不能讲的太满,要掌握好两个基本点:一是教师杜绝“满堂灌”的现象,为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留下一定比例的时间,增加学生创新能力展示空间;二是要放下教师的身份,主动的参与,使学生和教师变为两个平等的个体,在学生的知识层面上,引导学生大胆提问,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和谐交流的过程。
  1、杜绝“满堂灌”的现象,增加学生创新能力的展示空间
  学生创新能力的展示空间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时间上的空间,即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使学生能够独立的思考问题,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独立性的机会;二是地域空间,即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广阔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充分展示其创造精神的场所,在物理方面,这就包括教室、实验室、大操场以及其他更广阔的场所—社会。社会中的生活细节、劳动场所同样也是学生展示能力的广阔空间:例如,如何把一个笨重的大东西搬上汽车?——需要用杠杆的知识;为什么水中的鱼看起来要比实际的浅?——需要用光学中光的折射…三是心理空间,即学生思考问题的发挥空间,特别是对于胆小内向的学生,一次就可能导致他永远关闭将要开启的独立创新的大门,努力开启学生创新的大门,使其发挥的过程,也是显示学生创新个性的过程。
  2、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使课堂成为一个和谐交流的过程
  首先,备课时要注意分析教材、学生状况,注意落实好教学目标,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教育的思想,使教学设计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制定使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教学目标(即所制定的创新教育目标能够使每一位学生有所创新)。
  其次,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合理有序的安排教学结构,巧妙地组织教学问题,使各种类型的学生都能够展示自己的能力,张扬自己的个性。有一些在教师看来是不起眼的小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却是难得的一次创新机会。教师要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切入点,这些切入点可以是教学难点和重点、演示实验,也可以是物理学家的创新经历和体验,以及有关物理学家的故事,物理趣闻,物理史料以及物理与科学、社会等方面联系的知识性内容或者是学生自己的创新成果展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使学生发自内心地主动学习,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够主动的思考、分析、解决。在过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得以产生,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二、习题教学勿实
  习题教学,“实”则其害有二:一是易搞“题海战术”,影响学生的创新欲望,加重学生负担;二是画框框、定模式,抑制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1、跳出“题海战术”误区,培养多元思维模式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物理习题教学要保证数量上的适度和难易上的适度,根据课堂理论知识重点、授课环节,安排一定题型、一定数量的习题教学。在设计习题时,要尽量避免题目过难,学生只能“望题兴叹”,造成教师结论性的大量灌输。
  2、要杜绝重复,注意习题的多样化和多解性
  物理习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创新举措”——创新的思维方式及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注意习题的多样化,增加习题的多解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想法,激发不同的方法来分析解决同一问题,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形式使学生从单一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这样学生再见到新类型的问题时,就能以发散思维或集中思维等自己的创新方式来解决问题。
  3、要关注生活问题,把物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把物理与生活现实结合在一起去教学,不但使学生理解了知识,而且使学生明白了如何把物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方法,并为学生养成了“见生活现象爱问为什么,学物理理论思考如何用”的好习惯。如:学习了蒸发后,我给学生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为什么夏天人们喜欢在地上洒水?”“农民们为什么要把粮食放在向阳的地方去晾?”“下天用冰块给牛奶降温,冰块是放在上面的好还是下面的好?…”这些现象司空见惯,可是真正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就会另有一番收获。在这样的创新行为中,许多同学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并且养成了自己的创新个性,为创新精神的养成开辟了新的天地。
  三、实验教学勿粗
  1、要多开设探索性实验
  探索性实验教学较课堂教学更有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学生在自己“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因此,要想在课堂中打开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培养他们养成动手做实验的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用简单、普遍、身边的物品设计实验,引发思考、提出猜想、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说明问题,体现物理课改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实验内容,要有针对性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作为铺垫,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探索性实验的基本环节,并在实验仪器的选取与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故障的排除及结论的得出等一系列环节中,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在相对独立的实验活动中体会到创新的艰辛与愉悦,如实验设计思想、物理教学方法、实验技巧等。学完测量后,我要求学生测量一张物理书页的厚度,许多学生都能测量出来,但是误差很大,我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误差大的原因,然后提示他们适时适度的解决,经过多次测量后,他们的实验误差缩小到了最小程度,并在此实验中学到了相类似的许多实验的测量方法。
  3、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首先,为了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化,教师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系列化的探索性实验,并把实验内容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使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物理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
  其次,要注意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使学生有时间和条件去接触自然,参加社会实践。我的学生有许多家里都有温棚,可他们并不懂得温棚蔬菜的种植经验和相关的物理知识:什么时候需要光照,强度是多少;什么肥料适宜蔬菜生长;最佳温度是多少;早晚如何保护蔬菜……这些知识,父母了如指掌,可他们并不知道,我就鼓励学生去做了一些参观调查,并参与劳动实践之中,学生学到了许多东西。
  总之,中学阶段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时期。初中物理以其学科特点,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要使学生在求知、理解、思考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进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个任务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将为此奋斗不止。
  参考文献
  [1]谢火尧 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期刊论文)-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4)
  [2]徐亚芹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期刊论文)-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9)
其他文献
所谓考试目标是指考试的知识内容与(学生)能力所应达到的水平。湖南省近几年将高中生物会考考试目 标分为“识记、理解、运用、分析和综合”四个层次。本文试图用有关例题来对各自目标层次作简单说明。  1.识记 指对所学知识的再认和回忆。如生物体的结构名称,组成成分,含量等。识记水平的试题使用, 材料是书上现成的或学习过的“旧材料”。  〔例1〕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的存在形式是( ) A.离子 B.原子 C.
【摘要】纵览小学科学教材,很多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认识小学科学,并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呢?本文就谈谈这个问题。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践型教学生活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因此,社会和国家对于小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小学科学课程正在不断地受到重视,进行改革和完善。尽管如此,在传统的科学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小学
【摘要】 新课程标准倡导科学探究能力和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的培养,重视学习过程和知识技能的掌握。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是让学生探究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新课改的有效途径。本文就我们应如何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出了分析,发表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那么其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实验活动。实验教学是让学生探究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手
随着经济发展和老龄化社会程度的加深,老年群体对教育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宁波现有的老年教育服务供给却相对滞后,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如何扩大供给,不仅事关老年群体享受教育服
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依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进一步帮助学生识记和理解知识、概括和综合知识、掌握和应用知识。在复习过程中所用的教材和新授课时所用的教材是相同的,但对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与接受新教材时相比却有很大的区别。在心授课时,学生在感受和理解新教材中所遇到的内容绝大部分是全新的,好奇心较强;而在复习过程中,大部分内容学生已初步理解但又遗忘,还有些内容已初步掌握。因此,复习的注意力
【摘要】物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然而当今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教学多数是教师讲、学生听,热衷于重复机械操练为主的题海战术,以致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更不会提出问题,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探索,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因材施教,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创造性思
当前浙江省能源产业资源单一、产能过剩、可再生能源贫瘠、转型空间较小等问题非常突出。与此同时,伴随燃煤发电机组占主导、小型供热发电机组分布广的能源供给现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倒逼能源产业必须加快改革转型步伐。面对能源与环境的双重矛盾,浙江省围绕发展清洁能源,提出了“浙江省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行动计划”。该政策已执行两年,行动计划中所列的2017年底的政策时限已到。本文借鉴各学术标准归纳思路,同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新的信息科学技术可以有效融合进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之中去。与此同时在融合的过程之中,也有可能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将具体的分析信息科学技术能够作为小学科学教学的新平台的具体表现。本文浅谈信息技术有效通入小学科学教学的对策,以期能够为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信息技术有效融入小学科学教学教学对策  一、小学科学教学
【摘要】能力导向是当前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发展的共同走向,也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着力点。由知识本位的教学走向能力本位的教学,是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的一个重要体现。知识课堂是强调教授主线的课堂,而能力课堂是突出学习主线的课堂。  【关键词】能力导向有效教学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展以来,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关注师生双向交流、突出培养学生能力已经成为共识。实践证明,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