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信息化建设提升公安核心战斗力为视角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qiiq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安信息化是现代警务机制的重要标志之一,信息技术不仅是警务机制创新有力的科技支撑,也是推动其发展的强大引擎。以视频侦查技术发展为代表的公安信息化建设对于提升警务效能,引领警务机制创新,实现警力无增长改善,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是提升公安核心战斗力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公安;信息化;视频侦查
  中图分类号:D6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02-0053-02
  公安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公安工作的原动力,是解决警力不足,提升警务管理效能,推动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也是公安工作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日益艰巨的公安工作,近几年来,为适应公安工作发展需求而发展起来的视频侦查技术,是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在各项公安工作中凸显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提升公安核心战斗力的重要手段。
  一、视频侦查与公安信息化的关系
  视听资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八大证据之一,是认定案情的依据。而视频侦查是在对视听资料充分运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公安机关调取案件相关视频监控资料,结合其他侦查手段对案件进行分析研判,为案件侦破和刑事诉讼提供视听资料证据的一种侦查手段。它是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实时发现犯罪、制止犯罪、查获犯罪嫌疑人及可疑人员,利用视频回放寻找发现侦查破案所需的线索与信息,确定案件性质、侦查重点、侦查途径、锁定犯罪嫌疑人的一种侦查模式[1]。
  目前,公安信息化没有一个统一概念。它隶属于国家和社会信息化,它指的是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下,按照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要求,在公安工作各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各类公安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公安现代化的过程[2]。
  视频侦查技术是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安信息化建设新的增长点,公安信息化进程的顺利推进有赖于视频侦查技术分飞速发展。而视频侦查的发展又离不开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和支持,视频侦查工作中广泛应用了信息化建设的资源,如“全国人口信息管理系统”、“违法犯罪人员信息系统”、“全国在逃人员信息系统”、“全国被盗抢汽车信息系统”、“全国重大刑事案件信息系统”、“全国现场指纹远程传输系统”,以及各地逐步建立的情报信息平台。视频侦查技术与公安信息化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紧密关系。
  二、公安核心战斗力的提升依赖于公安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社会形态也会由工业社会发展为信息社会。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当今社会已经发展为信息化社会。在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对于公安工作也提出了更为艰巨的挑战。随着大数据在公安信息化工作中的运用,使得公安信息化建设成为了全面提升公安核心战斗力的重要保障。
  (一)提高公安工作效率。信息化手段在公安工作中的运用,提高了信息收集、处理、流转和查询统计速度,从而优化了办事流程,简化了办事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在打击犯罪方面,通过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将大数据融入公安工作中,对海量的情报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实现精确打击违法犯罪的目的。
  (二)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信息化手段的使用使各个执法环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既环环相扣又相互监督。既能及时发现执法工作的“不作为、相互推诿”现象,又极大的排除了人为因素对执法过程的干扰,有利于形成风清气正的执法环境,防止了腐败行为的滋生,同时也有利于上级公安机关对下级公安机关的直观考核。〖HJ1.41mm〗
  (三)促进警民和谐关系。信息化的运用促进了警务公开,增强执法透明度和提高执法公信力,加深了人民群众对警务工作复杂性、艰巨性的理解,创建了和谐、稳定、健康的警民环境;为公安机关与新闻媒体之间搭建了沟通桥梁,对关系民生、影响重大、敏感的案件能及时发布案件最新进展情况,正确引导舆情,创造了良好社会稳定的舆论环境。
  (四)运用互联网实现网上办公服务,其中涉及出入境管理、户籍管理、交通管理、消防管理、网络监管、技防管理等各方面,极大地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办事需求,节约了办事时间,提高了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
  三、视频侦查技术引领公安信息化建设的腾飞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发展,犯罪的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犯罪分子的反侦查能力日趋增强,高科技犯罪层出不穷,传统的公安工作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继而迅速发展起来的“金盾工程”、“天网工程”、“平安城市建设”工程将大力推进公安工作的信息化进程。建立一个全警覆盖、各警种间相互交融的情报信息网络系统,已成为当前打击犯罪的必然趋势。
  我国城市视频监控系统起步较晚,但已广泛应用于公共安全和犯罪控制领域[3]。近几年,在基础视频监控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的视频侦查技术,发展速度之快让人刮目。在这个“触物留痕”的社会下,我们的行为都会被视频监控数据信息记载下来。目前,在公安机关侦破爆炸、纵火、杀人等重特大案件、突发性群体事件、街面抢劫、抢夺、盗窃等案件中,都将视频侦查作为首要选择。在震慑犯罪、证明犯罪、查证犯罪、研究犯罪、重大活动和重要部位安保工作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视频侦查是一种新型侦查手段,通过查看视频监控图像,它能够直观地还原案发现场真实情况,刻画犯罪嫌疑人体貌特征;通过信息研判,提供侦查线索、缩小侦查范围、锁定和追踪犯罪嫌疑人,并实现对案件的串并。视频侦查技术由于其方法直观、简单,操作便捷、容易掌握的特点,基层公安机关普遍乐意采用,因此办案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以视频侦查技术为代表的公安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的迫切需要,在公安实战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必将引领公安信息化建设的腾飞。
  (一)视频侦查推动侦查模式的重大变革
  视频侦查的应用给侦查模式带来了重大变革。在传统侦查程序下,讯问占了很大的比重,而视频侦查模式的引入,充分利用视频侦查的全息性特征,充分还原犯罪预备、实施、逃离整个过程。在对犯罪嫌疑人讯问之前,侦查人员便可依靠视频侦查等信息化手段掌握大量的犯罪证据,为讯问的突破性进展提供证据支持。   视频侦查打破了“以口供为中心”的传统侦查理念,形成“由证到供”以及“由人到案”的侦查思路,变被动侦查为主动侦查,使侦查人员能够在犯罪预备阶段时便将犯罪行为制止,达到预防犯罪和减少犯罪的目的。
  (二)视频侦查在各警种中的运用
  1.视频侦查在刑事侦查领域的运用。视频侦查在刑事侦查领域的运用最为广泛,在案前、案中、案后均发挥着独特的优势作用。案前,通过视频监控对异常行为进行预警,特别是在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中,将“天眼”与地面巡逻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人机互动”,精确指挥、科学调度和及时处置群体性事件,将之扼杀在萌芽状态。在案件发生过程中,特别是对于“两抢一盗”类案件,通过视频监控可以抓获现行、追踪和抓捕犯罪嫌疑人。在案件发生后,可以根据视频监控查找侦查线索、缩小侦查范围、收集和固定犯罪证据。
  2.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的运用。公安部门通过对辖区重点场所、社区、街道的布控,对治安事件高发、频发路段主动架设摄像头,开展视频巡逻,使技防与人防结合起来,严防死角,建立起一张智能、立体、高效的社会面治安防控网。
  3.在交通管理领域的运用。视频监控是最早运用于交通管理的一项信息化技术手段,在交通指挥、拥堵车辆疏导、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证据捕获、肇事车辆及犯罪嫌疑人的追查和追踪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涉及利用机动车实施犯罪的案件(如飞车抢夺、绑架、拐卖妇女儿童等)的侦破、犯罪嫌疑人乘坐交通工具到达和离开现场的运动轨迹研判等工作中也起到了较为突出的作用,也加强了警种间的相互配合和协调发展。
  4.在突发性事件预警方面的运用。目前,在很多城市的110指挥中心都安装了智慧城市监控平台系统,大到省会城市,小到县级城市,指挥中心值班人员通过实时传输的城市重点区域的视频监控画面进行分析研判,在突发性事件的预谋、准备阶段便可提前预判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可能性、规模大小、涉及范围等,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由分管领导统一指挥、调度,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及时调配警力支援,做好安全布控,通知街面巡警积极干预,避免突发性事件的发生。
  5.在网络监管领域的运用。通过在网吧安设视频监控,便于对网吧进行网络监管,便于对网吧内的治安案件的及时处理,以及刑事案件的侦破。
  6.在警务督察领域的。视频监控为警务督察提供了监督依据,进一步规范了民警的办案程序和执法行为,既保护了民警的合法权益,又提高了执法规范化水平。
  总之,以视频侦查技术为代表的公安信息化建设必将带来警务工作的重大变革和机制创新,必将成为全面提升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的重要引擎。
  [参考文献]
  [1]公安部五局主编.视频侦查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12.
  [2]张景华.公安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之探讨[J].公安研究,2009(5):59.
  [3]陆新淮.高科技手段在公共安全控制领域的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56.
其他文献
摘要:垄断会限制市场竞争、增加交易成本,显然威胁着法经济学家所追求的资源配置效率。世界大多国家已经意识到垄断的危害并制定一系列法律,但随着理论界以哈佛学派和芝加哥学派为主的分野,立法模式也不尽相同。另外,垄断规制客体的复杂性和主体的有限理性使得对相关市场、市场集中度和限制竞争的行为等因素难以界定。然而大数据的出现为这一法经济学问题的解决供了新转机,大范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可以及时基于既建的数学模型做
摘 要: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在发展的同时会忽视农民个体的权益保障。故通过实地调研方式探求农民在土地流转中权益得损。  关键词:城镇化;农民权益;土地流转  中图分类号:F323.6;F29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1-0038-02  作者简介:谷晓彤(1995-),女,江苏淮安人,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2013级本科生,法学专业。  自十八大以
摘要:网络虚拟财产作为一种新型无形财产,既具有传统财产的属性,又有其鲜明特点:该财产易受侵害、难以维权。本文通过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概念、特征、侵权及救济的研究,为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立法现状;虚拟财产属性;民法保护  中图分类号:D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7-0061-01  一、我国当下的立法现状  伴随着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探寻出租车行业之症结所在及其与现行行政审批制度之间的关系,见微知著,总结出行政审批制度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以期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供鉴益。  关键词:行政审批;行政垄断;出租车;市场竞争  中图分类号:D922.294;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02-0172-02  作者简介:范小军(1993-),男,汉族,贵州遵义人,西南政法大学经济
摘 要:传统的商法是以商人和商行为两大板块为切入点构建商法体系的,而现代商法的核心则是交易模型的构建。在当代,世界各国有的实行新商行为主义标准,有的实行新商行为主义标准,不论是哪种标准,传统商法对现代商事交易的规范都已经捉襟见肘,市场越来越需要一部更完善的法律规范来保障运行,现代商法便应运而生。而构建现代商法的核心便是交易模型。  关键词:交易模型;现代商法;交易风险  中图分类号:D922.28
摘要:2001年《商标法》确认商标侵权以“商标相同、商标近似”为主要标准,司法实践中,随着问题的涌现,2002年最高法院首次提出了“混淆可能性”来解释商标近似和商品类似,2013年新《商标法》正式将“混淆可能性”列入认定商标侵权的主要标准之一。本文以法条为中心,在借鉴国内外商标侵权的认定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商标侵权;混淆可能性;近似性;联想理论  中图分类号:D923.43文献标识
摘 要:交通肇事罪的前提是必须对事故进行认定,确定属于重大交通世故范畴。但交通事故认定,并不能简单地作为判断交通肇事罪的条件。本文通过具体的案例剖析,分析了两者间的关系。  关键词: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肇事罪;刑事责任;行政违法责任  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7)32-0173-01  作者简介:周珍珍(1987-),女,汉族,浙江台州人,本
摘 要:《劳动合同法》引入支付令制度,有利于简便快捷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劳动者提供了一种廉价的司法救济途径。然而,在现行法律制度下,《劳动合同法》支付令制度规定过于原则,没有相关具体的制度配套,可操作性较差。要实现其立法本意,需要降低支付令的启动条件、调适举证分配、规制异议滥用、合理衔接支付令程序与诉讼程序,以全面发挥支付令制度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欠薪支付令;程序;制度  中图分类号:D9
摘 要:近年来,我国多地频繁出现学校教师罢课维权的现象,它们有的发生在大学、中小学,有的甚至是在幼稚园。在这些教师采用集体罢课的方式对学校和政府施压,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同时,然而损失最大的还是学生群体。可那些因教师罢课而导致无法正常上课的学生的损失又有谁来埋单呢?本文将以教师罢课为视角,分析此类行为法律性质、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以及当在遇到此类案件的时候,家长、学生应当如何通过正当途径来维护自
摘要: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话语体系的建设,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今天,强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设,直接关系到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和抵御西方思想文化渗透。本文通过对在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对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不熟悉和排斥现象的探讨,厘清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设的困境与挑战,以及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出笔者的思考。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