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对陕西青年职业学院的高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导致高职生心理健康不良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 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01
众所周知,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一个大学生面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的规模和学生数量不断扩大。“高职生”是大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但大量研究表明,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根据2008年~2012年先后对陕西青年职业学院的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普查情况看,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上远远低于全国常模的水平。在实际的生活和学习中,常常表现出抑郁、焦虑、孤独、郁闷、烦躁不安、敏感多疑、猜忌等不良心理状态,更有部分群体在情感、意志、适应能力、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较严重或严重的心理问题。
1 影响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因索
1.1个人因素
高职生属于青年中期,其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正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达到真正成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与性的成熟阶段。一方面产生了强烈的自主意识,成人和独立的意识明显增强;另一方面,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还未完全成熟,容易同周围环境发生矛盾。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由于高考成绩不佳,不得已退而求其次的选择。高考失利的挫折感与选择学校的被动与无奈,使他们对高职院校缺乏信任感与认可度,进入职业院校感到处处不如人,长期沉浸在失落、忧伤中,他们在学习、生活和求职等方面会遇到种种心理困惑与行为问题,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严重的会导致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
1.2家庭因素
首先,当下很多家长对高职教育存在认知上的偏差,他们对高职不客观的认知评价给学生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容易加重那些考不上本科只上了高职的学生们的心理负担,从而给他们带来了不少的心理问题。
其次,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高职生在步入学校之前,极易受到家庭环境和父母言谈举止的影响。有的父母平时管教女子较为严厉和专制,这样教养方式下的学生往往缺乏适应社会和生活的能力,容易产生自卑、羞怯、胆小、顺从等性格缺陷;有的父母则过分溺爱孩子,使学生容易形成依赖的性格,遇事畏首畏尾,优柔寡断,缺乏同情,情绪不稳定,自制能力和自信心差,缺乏主见;有的父母则对子女完全放任自由,没有一点约束。这种学生很可能养成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个性。进入高职院校后,他们一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再次,不同的家庭背景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不思进取,好吃懒做,依赖心理严重。他们没有远大的理想和追求,学习不认真,做事不踏实。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但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而且由于经济上的重负导致自卑、自我封闭心理。单亲、离异家庭的学生,则表现出很难与人接近,沟通和交流;有的则是对周围世界充满敌意,怀疑一切,非常冷漠,使得他们无法与别人正常交往。此外,特殊的成长经历或境遇也会影响到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部分高职生在幼年、童年、甚至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环境中曾经历过的应激事件或境遇而造成的严重的伤害性体验,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个性成长产生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1.3社会因素
在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历史较短,由于社会存在对职业教育认同缺位的现实,职业教育在广大受教育的高等院校学生中普遍形成了低人一等的认识。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实行毕业生“双向选择”、不包分配的就业政策。特别是从1999年开始高校连年大规模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急剧增加,2008-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从559万人增长到680万人。在目前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的大背景下,和本科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的就业难度更大。加之对职业教育的认同缺位,发现现实与想象存在一定差距,这使他们在心理上处于失落状态,有的学生甚至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认为前途无望,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
1.4学校因素
首先,随着高职院校硬件设施的改善,网络已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上网主要是集中在学校机房和网吧,由于网络世界引人入胜,一些自制能力差或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多上网成瘾,整日沉溺于网络的虚幻世界中不能自控,身心疲惫,既荒废学业,也减少了与家庭成员和同伴的沟通,变的孤僻、不合群、抑郁。
其次,学校在教学管理体制还存在弊端。高职教育具有学制短、学历低的特征,加之部分院校过分强调基础知识的教授,教学的方式、方法一味地向本科院校靠拢。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不少学生感到很吃力;面对升级考试和评优的竞争,不少学生感到忧虑、紧张。而高职生的基础知识不如本科生,学校单方面重视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重知识传授,对学生个体差异重视不足。这种教学方让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在不同程度上产生厌学的心理。
最后,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不够。高职院校发展起步较晚,有不少院校至今还未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从事专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也不多,心理健康辅导的活动也很少开展,学生对心理咨询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误区。所以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总是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从而积累了不少心理问题。
2 教育对策
影响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环境因素,也有个体自身因素,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根据多年从事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我们认为做好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常规教育体系;二是成立心理咨询机构;三是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专业化水平,增强广大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四是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五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际效果;六是开展全面心理咨询与辅导;七是开展有益心理健康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
参考文献
[1]王清宣,赵伍.高职生心理健康不良的成因探微[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17):94-95.
[2]冯国凡.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1):26-27.
[3]高斯学.高职学生心理健康读本[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5.
【关键词】 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01
众所周知,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一个大学生面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的规模和学生数量不断扩大。“高职生”是大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但大量研究表明,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根据2008年~2012年先后对陕西青年职业学院的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普查情况看,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上远远低于全国常模的水平。在实际的生活和学习中,常常表现出抑郁、焦虑、孤独、郁闷、烦躁不安、敏感多疑、猜忌等不良心理状态,更有部分群体在情感、意志、适应能力、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较严重或严重的心理问题。
1 影响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因索
1.1个人因素
高职生属于青年中期,其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正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达到真正成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与性的成熟阶段。一方面产生了强烈的自主意识,成人和独立的意识明显增强;另一方面,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还未完全成熟,容易同周围环境发生矛盾。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由于高考成绩不佳,不得已退而求其次的选择。高考失利的挫折感与选择学校的被动与无奈,使他们对高职院校缺乏信任感与认可度,进入职业院校感到处处不如人,长期沉浸在失落、忧伤中,他们在学习、生活和求职等方面会遇到种种心理困惑与行为问题,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严重的会导致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
1.2家庭因素
首先,当下很多家长对高职教育存在认知上的偏差,他们对高职不客观的认知评价给学生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容易加重那些考不上本科只上了高职的学生们的心理负担,从而给他们带来了不少的心理问题。
其次,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高职生在步入学校之前,极易受到家庭环境和父母言谈举止的影响。有的父母平时管教女子较为严厉和专制,这样教养方式下的学生往往缺乏适应社会和生活的能力,容易产生自卑、羞怯、胆小、顺从等性格缺陷;有的父母则过分溺爱孩子,使学生容易形成依赖的性格,遇事畏首畏尾,优柔寡断,缺乏同情,情绪不稳定,自制能力和自信心差,缺乏主见;有的父母则对子女完全放任自由,没有一点约束。这种学生很可能养成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个性。进入高职院校后,他们一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再次,不同的家庭背景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不思进取,好吃懒做,依赖心理严重。他们没有远大的理想和追求,学习不认真,做事不踏实。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但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而且由于经济上的重负导致自卑、自我封闭心理。单亲、离异家庭的学生,则表现出很难与人接近,沟通和交流;有的则是对周围世界充满敌意,怀疑一切,非常冷漠,使得他们无法与别人正常交往。此外,特殊的成长经历或境遇也会影响到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部分高职生在幼年、童年、甚至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环境中曾经历过的应激事件或境遇而造成的严重的伤害性体验,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个性成长产生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1.3社会因素
在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历史较短,由于社会存在对职业教育认同缺位的现实,职业教育在广大受教育的高等院校学生中普遍形成了低人一等的认识。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实行毕业生“双向选择”、不包分配的就业政策。特别是从1999年开始高校连年大规模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急剧增加,2008-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从559万人增长到680万人。在目前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的大背景下,和本科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的就业难度更大。加之对职业教育的认同缺位,发现现实与想象存在一定差距,这使他们在心理上处于失落状态,有的学生甚至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认为前途无望,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
1.4学校因素
首先,随着高职院校硬件设施的改善,网络已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上网主要是集中在学校机房和网吧,由于网络世界引人入胜,一些自制能力差或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多上网成瘾,整日沉溺于网络的虚幻世界中不能自控,身心疲惫,既荒废学业,也减少了与家庭成员和同伴的沟通,变的孤僻、不合群、抑郁。
其次,学校在教学管理体制还存在弊端。高职教育具有学制短、学历低的特征,加之部分院校过分强调基础知识的教授,教学的方式、方法一味地向本科院校靠拢。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不少学生感到很吃力;面对升级考试和评优的竞争,不少学生感到忧虑、紧张。而高职生的基础知识不如本科生,学校单方面重视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重知识传授,对学生个体差异重视不足。这种教学方让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在不同程度上产生厌学的心理。
最后,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不够。高职院校发展起步较晚,有不少院校至今还未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从事专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也不多,心理健康辅导的活动也很少开展,学生对心理咨询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误区。所以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总是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从而积累了不少心理问题。
2 教育对策
影响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环境因素,也有个体自身因素,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根据多年从事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我们认为做好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常规教育体系;二是成立心理咨询机构;三是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专业化水平,增强广大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四是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五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际效果;六是开展全面心理咨询与辅导;七是开展有益心理健康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
参考文献
[1]王清宣,赵伍.高职生心理健康不良的成因探微[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17):94-95.
[2]冯国凡.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1):26-27.
[3]高斯学.高职学生心理健康读本[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