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当几所美国大学宣布接受来自海内外印度人数百万美元的捐助时,印度媒体不禁为之欢呼。报道称,这种慷慨的行为无疑表明,印度已经成为一个乐善好施的国度,而不再是一个乞求施舍的穷国。然而,以下事实更能说明问题:尽管印度的大学亟需资金支持,但捐赠资金却流向了美国机构。
在捐赠资金数额最大的印度人当中,有实业家、塔塔集团主席塔塔先生(Ratan Tata),他向康奈尔大学捐赠了5 000万美元;有软件服务提供商、印度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奈利卡尼先生(Nandan M. Nilekani),他向耶鲁大学捐赠了500万美元;有药企老板卡普尔先生(John N. Kapoor),他向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捐赠了1 100万美元。
“奇怪的是他们都不在印度国内捐赠。”在高等教育改革方面向印度政府提供咨询的国家知识委员会主席皮特罗达先生(Sam Pitroda)说。
其实,塔塔家族也曾为自己祖国的高等教育机构作过不少贡献。
在成立于1932年的家族企业——道拉布吉信托基金会的资助下,塔塔基础研究所和其他几个高等教育企业得以建立。
位于印度南部、备受关注的私立印度商学院,也获得了国内外印度人的慷慨捐助;印度国内接受捐赠最多的高校——著名的印度理工学院,则从生活在印度以及美国的毕业生那里得到了上千万美元的捐赠。
然而,这种慈善行为的影响非常有限,因为所有的捐助都只是面向著名大学。与其他公立大学相比,一流的工程类学院接收到的政府资助要多得多,对于这种情况,皮特罗达先生说:“印度的捐赠人应该更多帮助地方大学,而不是印度理工学院这类名校。”
毕业生乐于捐助私立名校,是因为这些学校比印度的其他公立学院具有更大的自主权。另外,更加公开透明的机制也使这些学校能更好地管理和使用赠款。筹款专家们说,印度潜在的捐赠者认为,捐给印度普通公立大学的钱很可能被腐败官员挥霍或挪用。
此外,印度工程学院具有强大的校友网络。在这方面,大多数印度的大学都无法与之比肩。
大学自己募集到多少资金,政府就将资助给大学的资金减少多少。这种惯例也使大学筹款难上加难。
德里大学校长彭塔耳(Deepak Pental)2007年在接受《高等教育纪事报》的采访时说:“如果我们募集10万卢比,政府就会少拨给我们10万卢比。”
只有获得政府的批准,大学才能使用募集到的资金,要迈过一道道的行政门槛,审核没准要耗上几年。没有筹款运营预算,大学也不太可能筹到大笔捐赠。
波尔拉(Arogyaswami Paulraj)是斯坦福大学的工程学教授,他曾就读于印度某著名的工程学院。他说:“在斯坦福的经历告诉我,要想募集1美元的资金,你就得花掉15美分。”
越来越多的印度人向其所就读过的国外大学捐助资金,这可能预示着印度国内的慈善事业最终还是会从印度本国生根发芽。然而许多学者认为,这还有待时日。
(编译自《高等教育纪事报》,2008年12月5日)
责任编辑 邓明茜
在捐赠资金数额最大的印度人当中,有实业家、塔塔集团主席塔塔先生(Ratan Tata),他向康奈尔大学捐赠了5 000万美元;有软件服务提供商、印度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奈利卡尼先生(Nandan M. Nilekani),他向耶鲁大学捐赠了500万美元;有药企老板卡普尔先生(John N. Kapoor),他向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捐赠了1 100万美元。
“奇怪的是他们都不在印度国内捐赠。”在高等教育改革方面向印度政府提供咨询的国家知识委员会主席皮特罗达先生(Sam Pitroda)说。
其实,塔塔家族也曾为自己祖国的高等教育机构作过不少贡献。
在成立于1932年的家族企业——道拉布吉信托基金会的资助下,塔塔基础研究所和其他几个高等教育企业得以建立。
位于印度南部、备受关注的私立印度商学院,也获得了国内外印度人的慷慨捐助;印度国内接受捐赠最多的高校——著名的印度理工学院,则从生活在印度以及美国的毕业生那里得到了上千万美元的捐赠。
然而,这种慈善行为的影响非常有限,因为所有的捐助都只是面向著名大学。与其他公立大学相比,一流的工程类学院接收到的政府资助要多得多,对于这种情况,皮特罗达先生说:“印度的捐赠人应该更多帮助地方大学,而不是印度理工学院这类名校。”
毕业生乐于捐助私立名校,是因为这些学校比印度的其他公立学院具有更大的自主权。另外,更加公开透明的机制也使这些学校能更好地管理和使用赠款。筹款专家们说,印度潜在的捐赠者认为,捐给印度普通公立大学的钱很可能被腐败官员挥霍或挪用。
此外,印度工程学院具有强大的校友网络。在这方面,大多数印度的大学都无法与之比肩。
大学自己募集到多少资金,政府就将资助给大学的资金减少多少。这种惯例也使大学筹款难上加难。
德里大学校长彭塔耳(Deepak Pental)2007年在接受《高等教育纪事报》的采访时说:“如果我们募集10万卢比,政府就会少拨给我们10万卢比。”
只有获得政府的批准,大学才能使用募集到的资金,要迈过一道道的行政门槛,审核没准要耗上几年。没有筹款运营预算,大学也不太可能筹到大笔捐赠。
波尔拉(Arogyaswami Paulraj)是斯坦福大学的工程学教授,他曾就读于印度某著名的工程学院。他说:“在斯坦福的经历告诉我,要想募集1美元的资金,你就得花掉15美分。”
越来越多的印度人向其所就读过的国外大学捐助资金,这可能预示着印度国内的慈善事业最终还是会从印度本国生根发芽。然而许多学者认为,这还有待时日。
(编译自《高等教育纪事报》,2008年12月5日)
责任编辑 邓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