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滚的思绪,奔腾的心声 听王西麟作品专场音乐会

来源 :音乐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xu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西麟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这位老作曲家是中国音乐界中最有个性的代表。数十年中,他经历了太多人生的艰难苦涩,感受到了无数伟大精神的鼓舞。人们记得,愤世嫉俗、铮铮铁骨是他的性格,刻苦钻研、笔耕不辍是他的精神,年届八十,笔下流淌出过千万个美丽而富有生机的音符。从早期的《云南音诗》到后来的八部交响曲、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声乐协奏曲、交响合唱、交响组曲《太古秧歌》以及大量室内乐等,件件都是寓意深刻、脍炙人口的旷世杰作。如今,他的作品在编号之内的有五十余部,而编号之外的,包括大量影视音乐在内的作品还有很多。近年来,王西麟的创作热情越来越高,大批运用新技术创作出的高质量作品接踵而出,令人目不暇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年迈的大师正在以深刻的审视和加倍的速度,写出他面对人生的篇篇巨著。
  2013年9月22日,山西交响乐团为王西麟举行了一场专场音乐会。这场音乐会很特别,老作曲家亲自登台,指挥演奏了自己的三部大型作品《太行山素描》《黄河壁画》组曲和《太古秧歌》组曲,其中《黄河壁画》组曲是王西麟应山西交响乐团之邀,特意为其创作的题献作品,当晚这部作品成为了全国首演的一次特殊展示。
  《太行山素描》是一首为钢琴和室内乐队而作的情景化乐曲,此曲创作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是应当时的中央乐团室内乐队之约而作的,1980年在北京首演,1981年在美国纽约由陈燮阳指挥美国现代音乐团演奏,1984年由香港太平洋唱片公司录制成唱片,1996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总谱。


  乐曲共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过山,小快板;第二乐章:幽谷清泉,慢板;第三乐章:收获,小快板。整首乐曲表现出了一幅山村风俗的画面,充满着动感、愉悦和情思。在这里,作曲家运用北方民族音乐的基本素材与鲜明风格,结合丰富的交响乐语言,创作出了朴素、婉约而又生动的音乐。我非常喜爱第一乐章的韵味、第二乐章的情调和第三乐章的气氛,作曲家对民歌的再创作手法令我钦佩,而曲中巧妙的配器手法(特别是木管重奏的运用)则更令我感到趣味无穷。由于这是一首钢琴与小乐队的作品,故独奏钢琴在这里发挥了特殊作用,它在音乐中时隐时现,以灵巧而诙谐的乐句“衬托”与“串连”着乐队,很有“画面”式的形象感。第三乐章中,独奏钢琴的作用越发凸显,它与乐队交相呼应,表现出农民收获时欢欣鼓舞般的情景。
  《太行山素描》虽是王西麟较早期的作品,但却有着自然的音乐风格和娴熟的写作技法,二者的结合使得这部作品非常生动流畅,而对于朴素情感和真挚心声的追求,则体现出了王西麟一贯的创作理念。
  音乐会的第二首曲目是交响组曲《黄河壁画》,这是王西麟于2013年创作的新作品,由于是题献给山西交响乐团的,故由山西交响乐团进行全国首演。
  这是一部大气、沧桑、悲壮的作品,其间饱含着作曲家对母亲之河的无限热爱,浸润着作曲家历经沧桑、饱经磨难的蹉跎情感。全曲共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河上日出——碛口印象;第二乐章:新开花调——乐队托卡塔;第三乐章:河畔夜话——殇;第四乐章:河口戏台——锣鼓声和戏曲唱腔的印象。
  第一乐章是一首“音画”。在一片静谧朦胧的背景下,三支短笛奏出了清晰的音调,这是晨曦初露的意境。它们以重奏的形式渐行渐入,表现出了琳琅的效果。接下来,十二支木管乐器全部出现,给人带来了银光闪烁、波澜涌动的感觉。弦乐五个声部以“音块”“音簌”上下行半音滑奏的技法,呈现出一种惊骇般的波涛效果。在这个背景下,四支圆号奏出了一个壮阔的主题,它像一座神圣的雕塑,又像一块肃穆的墓碑,庄严地伫立在大地之上,与黄河一样,背负着厚重的历史沧桑感……铜管声部的逐渐加入,以八个声部的放射性音响表现出了波澜壮阔、光芒四射的情景,黄河就此迎来了灿烂的日出。当音响到达顶峰时,戛然而止,人们还未来得及从一边轰鸣中清醒,就立即陷入到了冷静的理性思考之中。
  第二乐章,开花调是一种富有特性的山西民歌,作曲家在这里运用了它的基本原型和音律特点,以全新的音乐立意和音乐结构加以创造,写出了富有内涵和变化的新开花调旋律。这一旋律配以“无穷动”的形式,在交响乐队的各组乐器中不断传递进行,造成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简到繁的实际效果,最后形成了如同马达轰鸣般的力量和奔腾不息的气势。这一乐章中,作曲家在某种角度上体现出了简约派的美学风格,是一种别致的、成功的尝试。
  第三乐章是全曲最独特的乐章,作曲家为了达到内心独白与自然相呼应的境界,采用了双簧管与乐队的协奏曲形式,将一种复杂的情感通过娓娓的诉说、生动的对话和恻隐的徘徊委婉地表现出来。曲中,独奏双簧管时而哀怨、时而倾诉、时而呐喊,缠绵的情调与悲哀的伤感融为一体,呈现出了一种细腻的、远离尘世般的净化情感。


  第四乐章是一个极富民族个性和宣泄情调的乐章。在这里,作曲家使用单簧管、大管、大号和打击乐器,形象地表现了北方民间戏曲的唱腔和场面,音乐非常激情、活跃,亦有着强烈的民俗特点。最后音乐的情绪重新回到第一乐章的气氛,人们好像感觉到,黄河在经过辗转奔腾之后,重又回到了宁静的状态中,沉重的暮色在迷雾中慢慢飘散,全曲在富有深刻反思和奇妙诗意的境界中结束。
  《黄河壁画》是一部构思巧妙的作品,它以西方交响乐的形式,辩证地、戏剧地融入了淳朴的民族音乐元素,在原生态的根基上产生了现代的交响性“裂变”,达到了从具象到抽象的美学观念转变,深化了民族个性及思想层面上的寓意。
  音乐会的第三首曲目是《太古秧歌组曲》,这是王西麟应山西晋中市文广新局委托而创作的大型交响乐,2010年12月3日在北京中山音乐堂由北京交响乐团和山西交响乐团联合首演。   太古秧歌是山西省中部太古县的一种地方小戏,有着丰富的韵味和民俗色彩。王西麟祖籍山西,又曾在山西工作数十年,对这一地区的民间文化有着深入的研究,他以民族原生态素材为基础,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写出了这部内涵与寓意都丰富深刻的、炉火纯青的作品。
  《太古秧歌组曲》共分五个乐章,它是一部大型的无标题交响乐。
  第一乐章:序曲,热烈的小快板。全曲以太古民歌《看秧歌》和洪桐道情《韩湘子度妻》的旋律为基础,运用交响思维和交响手法加以再创作,起到了升华般的全新效果。在这里,民歌主题被重新组织、整合和借用,多调性技法结合旋律风格的瞬变,使音乐具有了大气的、光彩的生命力。
  第二乐章:慢板,思念的歌。整个乐章以一首安逸而抒情的歌曲为基础,自始至终体现出深沉、思念的韵味,具有无限遐想的意境和真挚质朴的情感。这是一首令人感动的、民歌风格的曲调,它深藏在作曲家的心中达十余年之久,句句饱含着辛酸和苦涩。在整个乐章中,这个歌曲旋律被反复了四次之多,尽情体现出了一种真实的诉说。
  第三乐章:快板,间奏曲。这个乐章非常丰富而活跃,主题的动机建立在三个支点音之上,以复调的手法进行广泛的发展。音乐呈现出生动、活泼、清新的特点,民俗民风的特色在交响化的再创作中,显得充满朝气,带有强烈的动力感。
  第四乐章:慢板,葬歌。这个乐章的音乐是悲哀、深沉、凝重的,乐章开始后,作曲家设计了一大段大管独奏,它的声音苍白而力竭,犹如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的内心独白,面对着冰冷的墓碑,道出了孤独、痛苦、无奈的叹息,发出了悲怆而沉重的呼号。紧接着,乐曲出现了极度的不谐和音响,作曲家运用“音块”手法,刹那间使音乐变得如同宣泄般紧张,所有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压抑情感,都被这刺耳的不谐和轰鸣所倾覆。最后,音乐变得宁静下来,在钢片琴虚幻般的透明音响中,整个乐章结束,寂静的瞬间如同远离尘世的灵魂释放一般。
  第五乐章:快板,终曲。音乐表现出民间“灯节”的节日喧闹场面,欢腾的旋律伴随着丰富的配器手法,使音乐异常热烈而又个性十足。王西麟是一位熟练掌握现代作曲技法的作曲家,他对二十世纪各种作曲方面的新技术都有着深入的研究。在这个乐章中,他广泛运用多节奏、多音色、多音区、多声部、多层次的复调发展,将北方民族欢乐的节日气氛和热烈的生活场景形象地表现出来;同时,民族音乐与交响性思维的完美结合,亦成为这个乐章创作上的一大特点。
  《太古秧歌组曲》是王西麟近年间完成的一部技术上富有创新性、风格上具有别致性的作品,它集中了作曲家通过思考与实践而获得的全新艺术思维,在处理民歌交响化的手法上有了本质性的提高。作品完成后,曾由指挥家谭利华、陈燮阳、郑小瑛等人指挥各地乐团演奏,影响甚为广泛。
  本场音乐会上,王西麟亲自指挥山西交响乐团演奏了这三部作品,效果十分特别,因为作曲家在每首乐曲的关键部分,尤其是新技法采用之处,都会为大家先讲解示范,说明其作用和效果后再连续演奏,太原的听众为此很是高兴和满足。
  山西交响乐团此次与王西麟的合作十分成功,作为中国顶尖级的老作曲家,王西麟于古稀之年能够在自己的家乡举办如此专业的作品音乐会,的确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而山西交响乐团不仅圆了老作曲家以艺术报效家乡的梦,也为自己赢得了一次专业上的严峻考验。
  山西交响乐团是我国北方中部一个并不十分发达的乐团,文化体制改革后,这个乐团面临着更多、更实际的困难。然而,发展和振兴交响乐事业,使山西成为文化强省的宏伟目标,一刻也没有从乐团音乐家们的心中抹去。近年来,山西演艺集团领导、山西歌舞剧院领导、山西交响乐团领导都对交响乐团的现状及交响乐事业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帮助,尽管困难重重,但在大家的一致努力下,首届山西交响音乐季终于在2013年5月拉开了帷幕。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交响音乐季,全年九套音乐会,每套都安排了世界经典曲目和中国原创作品,而王西麟作品音乐会正是这个交响音乐季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山西交响乐团此次演奏王西麟的三部作品,从专业上说有着相当的难度。王西麟属于“敢写”的作曲家,他的作品中现代技法很多,有些是超出常规演奏范畴的,山西交响乐团以往较少接触这类作品,故在演奏中难免遇到各类技术“瓶颈”。然而,“山交”的音乐家们不畏艰难,勇敢面对,在作曲家的亲自帮助和提示下,大家一齐努力,终于克服了作品中的众多困难,完好地将三部大型作品演奏了下来。
  我最近对山西交响乐团观察较多,对这个乐团的进步速度有所了解。论基础和实际演奏能力,山西交响乐团比起国内一流乐团有所差距,但自从开展交响音乐季后,乐团在一批国内外优秀指挥家,特别是几位德系指挥家的训练及指挥下,整体演奏规格有了质的提高,当面对中外大型经典作品时,乐团的演奏已能放得开,稳得住,弦乐群有了一定的张力和穿透感,木管声部的合作亦显现出了适当的润泽感,铜管声部则具有了“震慑”般的浑厚感。这些进步,对乐团今后步入职业化轨道、攀登更高的艺术高峰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在当晚的音乐会上,山西交响乐团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太行山素描》第一乐章中木管声部灵巧而婉转的配合给人印象深刻,第三乐章中弦乐与独奏钢琴“竞奏”式的快速效果表现出了娴熟的技术能力和机敏度。《黄河壁画》第一乐章,弦乐五个声部的大幅度“音块”奏法,很有“惊骇”般的整体效果。第三乐章恰似双簧管协奏曲,独奏双簧管赵五宏表现镇定,他的演奏气息足、音色实,音准与音乐亦十分到位。王西麟在这个乐章中,赋予了双簧管超常规的演奏技巧和效果,大段长气息音符构成的音调,如同民间乐器管子的韵味,很难吹出效果,而高难度的跳音和富有忧伤感的旋律,又像唢呐的效果一般悲切压抑。赵五宏在吹奏这些艰难乐段时非常巧妙,他以沉稳的常规演奏加之特性化的处理,很好地将音乐中缠绵悱恻、挥之不去的意境表现了出来。《太古秧歌组曲》第五乐章是全曲最难的乐章,多调性和复节奏的技巧非常复杂,演奏不好很容易混乱和脱节,而山西交响乐团却演奏得很成功,这不仅是乐团超水平发挥的结果,还与乐团全体音乐家高度集中的艺术责任感密不可分的。
  山西交响乐团成功地举办了王西麟作品音乐会,使这位老作曲家翻滚的思绪和奔腾的心声能够在这片黄土高原的故土上得到释放,这是一件令人激动、令人欣喜、令人怀恋的事情。音乐的力量是巨大的,音乐家的创作是伟大的,中国的交响乐事业,就是要得益于更多这样的美好合作,才能够真正振兴,真正腾飞,真正走向世界。
其他文献
兹比涅夫·普莱斯纳是一位电影配乐界的奇才。1955年生于波兰,在克拉科夫的Jabielonian大学学习历史和哲学。有趣的是他从来没有接受过作曲教育,他的电影配乐知识据说来
一、问题的提出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革英语教学过分强调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
期刊
形如Y=ax+b/x(a〉0,b〉0)的函数,其图像一般由成中心对称的两个“√”组成,故取名为对勾函数。它是一种常见而又特殊的函数,利用对勾函数可以考查不等式、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最值
期刊
期刊
A.B.福斯坦诺(A.B.Fürstenau)是德国浪漫时期与其父卡斯帕尔(C.Fürstenau,1772-1819)、其子莫利兹(M.Fürstenau,1824-1889)齐名的长笛演奏家、音乐教育家,父子三代先后活跃在浪漫主义时期的欧洲乐团。  十九世纪最具影响力的音乐评论家菲蒂斯(F.J. Fétis,1784-1871)曾经如此评论福斯坦诺:“他那纯正的音色既美妙又饱满,他的演奏表情丰
一年一度的英国《BBC音乐》杂志大奖于2016年4月5日揭晓,颁奖典礼在伦敦的国王演艺厅举行。这一大奖被誉为与《留声机》大奖平起平坐的英国唱片类大奖,也是欧洲唱片出版界的盛
根据齿轮加工需要,我们开发了该软件。本文介绍了系统的主要内容,详细推导了机床展角公式。
本文对组合夹具组装专家系统作了概括的介绍。叙述了专家系统与传统程序系统的差别;专家系统的组成以及组合夹具组装专家系统中的确定性知识和非确定性知识;知识获取的方法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