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和分析腰椎小关节突不对称与椎间盘突出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此次所收治的1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诊治以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同时采用MRI进行测量,并判断突出间隙是否存在小关节不对称等情况。结果 经过研究发现,在这些患者中,有60.3%的患者出现小关节突不对称情况,同时各个腰椎间隙所发生的情况较相似。在小关节突不对称患者中有78.9%椎间盘突出患者为后外侧型,并且患者发生突出的方向大多为偏向小关节角大的一侧。在小关节突对称患者中,椎间盘中央型突出占68.0%。对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小关节突不对称与椎间盘突出和退变程度并没有明显性的关系。结论 后外侧型椎间盘突出小关节突不对称所发生的几率明显比中央型高。
【关键词】 腰椎;小关节突不对称;椎间盘突出症
患者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为其椎间盘出现退行性变。一般来说,人体的椎间盘在20岁之后就会出现退变[1]。当患者发生椎间盘退变则可能会发生患者发生关节突关节病理改变,然而关节突关节所发生的形态变异也会对患者椎间盘和整个腰椎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研究和分析腰椎小关节突不对称与椎间盘突出症之间的关系。对我院此次所收治的1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诊治以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的126例患者,收治时间为2011年9月——2013年10月。男性为84例,女性为42例;年龄在19-47岁,平均为(35.0±1.0)岁。这些患者都存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对患者采用MRI进行检查,结果显示患者为单间隙椎间盘突出症状。此次所检查的部位为L3-4、L4-5、L5-S13间隙。根据患者突出放心则分为:后外侧型、中央型。突出程度:4-5mm、6-7mm、>8mm。
1.2 退变指数观察 仪器:荷兰Philips-GyroscanT5II超导磁共振仪,磁场强度:0.5Tesla[2]。T2W为FFE序列,TR/TE=600/27ms。
1.3 方法 髓核的信号强度:白色为0分,斑点状/黑白相间则为1分,黑色为2分[3]。纤维环没有突出为0分,突出则为1分,破裂则为2分。
1.4 小关节角度测量 采用MRI与患者上椎体下终板平行,并对切线的横截面进行扫描。T1W,SE序列,TR/TE=560/25ms,层厚:4mm。小关节角:平面两侧小关节突关节面与棘突中轴矢状面的夹角。如果两侧的角度之差≥5°则说明小关节突不对称[4]。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5软件进行处理,采用X2或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腰椎小关节不对称与椎间盘突出及突出方向的关系 其中后外侧型椎间盘突出患者为76例,其中40例为左侧突出,右侧为36例。60例患者为小关节突不对称,占78.9%,其中52例患者的突出在其小关节角度较大的一侧,占86.7%。中央型突出患者为50例,其中小关节突对称为34例,占68.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腰椎小关节突不对称与椎间盘突出程度及退变指数的关系 见表1。
3 讨论
在临床上,腰椎小关节突所出现的不对称与椎间盘突出是否存在直接性的关系,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结论[5]。经过此次的研究发现,经过研究发现,在这些患者中,有60.3%的患者出现小关节突不对称情况,同时各个腰椎间隙所发生的情况较相似。在小关节突不对称患者中有78.9%椎间盘突出患者为后外侧型,并且患者发生突出的方向大多为偏向小关节角大的一侧。在小关节突对称患者中,椎间盘中央型突出占68.0%。对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小关节突不对称与椎间盘突出和退变程度并没有明显性的关系。后外侧型椎间盘突出小关节突不对称所发生的几率明显比中央型高。
根据动物脊柱的相关力学测试表明,小关节突向冠状位倾斜也就是人体小关节角增大就会使得此侧的小关节突抵抗椎间剪力降低,进而很可能会使得患者的腰椎出现不稳定,同时还会使得患者椎体轴向旋转偏向小关节角度大一侧。此外,相应椎间盘纤维环则会很容易受到较大的扭转应力,进而很容易使得患者的一侧椎间盘受到损伤而使得患者发生髓核突出。
参考文献
[1] 杨海青.腰椎小关节骨关节炎影像学改变和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研究[D].昆明医学院硕士论文,2010,03:14-16.
[2] 黄绍权,叶军,陈雪莲,邹时林,匡永才,刘永斌.腰椎小关节退变性损害的临床CT分析[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1,(01):115-122.
[3] 郑冬,吴继功,刘军华,陈宁,赵亮,费军,张朝利.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技术在腰椎小关节形态学研究中的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02):233-237.
[4] 林逢春,林澄丰.多层螺旋CT斜冠状面重建技术显示腰椎小关节病[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2):176-177.
[5] 李永新.螺旋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45例分析[J].当代医学,2010,(31):58-59.
【关键词】 腰椎;小关节突不对称;椎间盘突出症
患者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为其椎间盘出现退行性变。一般来说,人体的椎间盘在20岁之后就会出现退变[1]。当患者发生椎间盘退变则可能会发生患者发生关节突关节病理改变,然而关节突关节所发生的形态变异也会对患者椎间盘和整个腰椎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研究和分析腰椎小关节突不对称与椎间盘突出症之间的关系。对我院此次所收治的1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诊治以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的126例患者,收治时间为2011年9月——2013年10月。男性为84例,女性为42例;年龄在19-47岁,平均为(35.0±1.0)岁。这些患者都存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对患者采用MRI进行检查,结果显示患者为单间隙椎间盘突出症状。此次所检查的部位为L3-4、L4-5、L5-S13间隙。根据患者突出放心则分为:后外侧型、中央型。突出程度:4-5mm、6-7mm、>8mm。
1.2 退变指数观察 仪器:荷兰Philips-GyroscanT5II超导磁共振仪,磁场强度:0.5Tesla[2]。T2W为FFE序列,TR/TE=600/27ms。
1.3 方法 髓核的信号强度:白色为0分,斑点状/黑白相间则为1分,黑色为2分[3]。纤维环没有突出为0分,突出则为1分,破裂则为2分。
1.4 小关节角度测量 采用MRI与患者上椎体下终板平行,并对切线的横截面进行扫描。T1W,SE序列,TR/TE=560/25ms,层厚:4mm。小关节角:平面两侧小关节突关节面与棘突中轴矢状面的夹角。如果两侧的角度之差≥5°则说明小关节突不对称[4]。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5软件进行处理,采用X2或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腰椎小关节不对称与椎间盘突出及突出方向的关系 其中后外侧型椎间盘突出患者为76例,其中40例为左侧突出,右侧为36例。60例患者为小关节突不对称,占78.9%,其中52例患者的突出在其小关节角度较大的一侧,占86.7%。中央型突出患者为50例,其中小关节突对称为34例,占68.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腰椎小关节突不对称与椎间盘突出程度及退变指数的关系 见表1。
3 讨论
在临床上,腰椎小关节突所出现的不对称与椎间盘突出是否存在直接性的关系,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结论[5]。经过此次的研究发现,经过研究发现,在这些患者中,有60.3%的患者出现小关节突不对称情况,同时各个腰椎间隙所发生的情况较相似。在小关节突不对称患者中有78.9%椎间盘突出患者为后外侧型,并且患者发生突出的方向大多为偏向小关节角大的一侧。在小关节突对称患者中,椎间盘中央型突出占68.0%。对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小关节突不对称与椎间盘突出和退变程度并没有明显性的关系。后外侧型椎间盘突出小关节突不对称所发生的几率明显比中央型高。
根据动物脊柱的相关力学测试表明,小关节突向冠状位倾斜也就是人体小关节角增大就会使得此侧的小关节突抵抗椎间剪力降低,进而很可能会使得患者的腰椎出现不稳定,同时还会使得患者椎体轴向旋转偏向小关节角度大一侧。此外,相应椎间盘纤维环则会很容易受到较大的扭转应力,进而很容易使得患者的一侧椎间盘受到损伤而使得患者发生髓核突出。
参考文献
[1] 杨海青.腰椎小关节骨关节炎影像学改变和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研究[D].昆明医学院硕士论文,2010,03:14-16.
[2] 黄绍权,叶军,陈雪莲,邹时林,匡永才,刘永斌.腰椎小关节退变性损害的临床CT分析[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1,(01):115-122.
[3] 郑冬,吴继功,刘军华,陈宁,赵亮,费军,张朝利.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技术在腰椎小关节形态学研究中的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02):233-237.
[4] 林逢春,林澄丰.多层螺旋CT斜冠状面重建技术显示腰椎小关节病[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2):176-177.
[5] 李永新.螺旋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45例分析[J].当代医学,2010,(3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