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行走在历史与传说中——《内蒙访古》教学札记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大青山脚下,有一个古迹是永远不会废弃的,那就是被称为青冢的昭君墓。因为在蒙古人民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翦伯赞《内蒙访古》)作者在这段话中对王昭君和亲的历史功绩作了高度的肯定和赞扬。王昭君在历史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本文对此进行了阐述和讨论。
  【关键词】内蒙访古;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王昭君,西汉南郡秭归(今属湖北)人,名嫱,字昭君。晋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和明妃。汉元帝时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和亲,她自请嫁匈奴。入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阏氏(脂脂,匈奴君主正妻的称号)。呼韩邪死,其子代立,成帝又命她从胡俗,复为后单于的阏氏。对汉朝和匈奴的和好关系曾起了一定作用。昭君出塞事,最早见于《汉书》之《元帝纪》《匈奴专》。史书中称他是自愿去的,意在“和藩”,没有任何被迫的情况存在,所以少悲凉。同时也无“案图召幸”和“画工弃市”之说。这些当是随后民间附会上来的。传说,元帝命画工毛延寿为宫女画像,她因不肯贿赂,被图为丑。她的故事成为后来诗词、戏曲、小说、说唱等的流行题材。
  《汉书·元帝纪第九》:“竟宁元年春正月,匈奴虖韩邪单于来朝。诏曰:‘匈奴郅支单于背叛礼仪,既伏其辜,虖韩邪单于,乡慕礼仪,复修朝贺礼之力,愿保塞传之无穷,边陲长无兵革之事。其改元为竟宁,赐单于待詔掖庭王嫱为阏氏。’”
  《资治通鉴·汉记二十一》所述基本相同:“竟宁元年春正月,呼韩邪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享。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号王昭君为宁胡阏氏;生一男伊屠智牙师,为右日逐王。”
  按史书所载,王昭君远嫁匈奴是汉朝和亲政策的产物,其实汉朝那时还很强盛,汉匈关系处于一个相对稳定和好的时期。《汉 书·匈奴传》记述:汉高祖被围于白登(山西大同县东),用计突围,冒顿引兵退。汉自次用羁縻之策,专趋重于和亲。使主张和亲的刘敬奉宗室女翁主为单于阏氏,约为兄弟以和亲。景帝时复与匈奴和亲,无大寇。武帝征伐,与匈奴绝和亲。战事遂起,汉兵屡出,于是漠南无王庭。至宣帝时,大发关东轻锐士,凡五将军,岳十余万骑出塞,匈奴迭为汉创,势已不振,而内部又发生变乱,分立为五单于:呼韩邪单于、屠耆单于、呼揭单于、东犂单于、乌藉单于。五单于互争,均为呼韩邪单于所并。不久,呼韩邪单于兄屠吾斯,自立为郅支骨都侯单于,兄弟相争,呼韩邪单于战败,遂款塞入朝与汉。自此匈奴臣服于汉。至王莽时始隔绝。和亲政策自高帝时倡议,一直沿用。
  与王昭君有关的事在《汉书·匈奴传下》记述:“乌珠留单于立二十一岁,建国五年死。匈奴用事大臣右骨都侯须卜当,即 王昭君女伊墨居次云之婿也。”“云常欲与中国和亲。”“天凤元年……和亲侯王歙者,王昭君兄子也。歙弟骑都尉展德侯飒使匈奴,贺单于初立”。
  东晋葛洪《西京杂记·画工弃市》述昭君和蕃事云:“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按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娴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按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画工有杜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京师画工,于是差稀。”
  这篇小说虽只是粗陈梗概,但却有着丰富的内涵。王昭君独立特行,使她的美丽带有一种凛然高洁的品格。她很快从这个故事中凸显出来,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咏赞的对象。郭茂倩《乐府诗集》有数十首诗“咏明妃”,晋石崇《王明君》中云:“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诗中所述不超出《汉书·匈奴传》的记载,从东汉以来,西北边地,“胡汉”杂处,至石崇的时代,政府对边地外族已无控制力量,“胡汉”关系成为政治上的大问题。昭君故事在这时被人注意不是偶然的。唐李白《昭君怨》“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杜甫《咏怀古迹》(其三):“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王安石《明妃曲》格调悲凉,哀怨缠绵,昭君成了忍辱苟活的薄名佳人形象。南朝江淹《恨赋》:“明妃已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望君王兮何期,终无绝兮异城。”南宋词人姜夔咏梅名作《疏影》:“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珮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而元杂剧《汉宫秋》(马致远)则是这一题材的集大成者。到了此时,王昭君已然是一个凝结着古代人民审美理想的形象,她具有不甘忍受封建礼教和专制统治压迫而不惜远嫁匈奴的抗争性格。今人翦伯赞《游昭君墓六首》(其一)云:“汉赋雄阁载史篇,长城万里通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诗中充分肯定了昭君出塞和亲的积极意义,认为和亲总比战争好,西北边地有了难得的近半个世纪的相对和平的时期,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如今,青冢(即昭君墓)在大青山南麓有十多个。世人称青冢一日三变:“晨如峰,午如钟,酉如纵。”诚如作者所说,这些昭君墓的出现,反映了内蒙人民对王昭君这个人物有好感,他们都希望王昭君埋葬在自己的家乡。
  王昭君,这位在封建专制时代独立特行、凛然高洁的奇女子,毅然穿过历史云烟,行走在哀怨凄婉而又美丽动人的传说之中。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在路遥的著作《平凡的世界》中,孙玉厚是坚守黄土地的老一代农民艺术形象。在孙玉厚的家庭教育观中,他既有乡村优秀传统道德观,又有根深蒂固的宿命观。通过分析孙玉厚的家庭
【摘要】“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汉语是连接藏汉两族人民友谊的桥梁,能使藏族孩子飞向更广阔的天空,所以,藏族孩子从小对汉字的学习必不可少。他们要学好汉字,学习热情是实在动力,教学的方式方法更是关键。  【关键词】巧妙记忆;读、写、思同步;听写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我是一名藏区乡村小学汉语教师,自1995年至今先后承担了小学各年级的汉语教学。在二十一年的教学过程中,本
通过连续两轮送出1亿张景点门票活动,同程旅游的老板吴志祥发现,这种原本为抗击对手祭出的杀手锏,如今已上升为一种“1元经济”。这种经济模式,不仅没有使公司财务危急,反而
《贵阳日报》是全省新闻传媒中最早涉入房地产报道的媒体。早在1996年,就在全省率先推出房地产专版。4年来的辛勤耕耘,专版已初步成为百姓住房消费的窗口,宣传房改政策法规
《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现代诗,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本文再现了《听听,秋的声音》一课的教学设计。
【摘要】真语文需要语文味,语文的本色就是文本解读,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语文课堂要细读文本,深入文本,唤起学生的思维感应。  【关键词】语文味;细读;深入;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言,是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也必须以语言为核心,独立细致而准确地解读文本,并且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语言中去是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上的首要责任和本领。刘老师的这堂课就做到了这点
研究了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ДИДК)及ДИДК和丁基黄药混合物对黄铜矿和辉铜矿可浮性的影响。测定了黄药和ДИДК在硫化铜矿物表面上吸附的形式。 The effects of
【摘要】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散文教学必须要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教学规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挖掘美的因素,并加以渲染。通过朗读感悟美文、情境触发美感、想象创造美境、用心感受美言、关键感悟情美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并感受美、欣赏美,使散文课堂教学处处散发美的气息。  【关键词】散文教学;“美”;朗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其语言极富魅力,或含蓄凝练,或自由灵
目的:  Gitelman 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肾小管盐缺失性疾病, 其特点为肾脏消耗性用钾、低血钾、代谢性碱中毒、低钙尿、低血镁、高的肾素活性以及继发性的醛固酮
【摘要】在当前这个浮躁的社会,不仅仅是成绩优秀的莘莘学子,就是某些教师也把读书当成谋取功利的手段。为了促进人们真正去读书,文章从倡导全民阅读共筑中国梦的高度入手,引经据典论述了读书的意义和作用,回顾并说明了今日中国读书环境的来之不易,借助小品“咋地啦?”指出读书才是人们需要重复和积累的,进一步展现了数字互联时代阅读方式的不断变化,最后建议要有意识地培养人们的阅读习惯以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