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效应

来源 :中国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in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较为重要的学生学习方法,是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业成就?思维导图有效学习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影响学生进行思维导图式学习的条件有哪些?目前在国际上学者观点各不一致,尚未有定论。基于此,本文以近十年(2007-2016年)国际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研究为数据来源,在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等国际知名数据库范围内,按照中英文独立检索,选取符合筛选标准的实证研究,最终选取60篇符合元分析标准的样本文献(总样本量为6,225,含132个效应量),进行标准化编码和描述性统计,以及主效应和异质性、调节效应、发表偏倚等检验和分析。结果显示:思维导图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平均效应量为0.763,按照Hedges’g标准来判断,即表明思维导图在正式学习中确有提高学生学业成就之效,主要与学习者特征、学习内容等相关,且对不同的学习者、不同的学科、不同知识类型的学习材料,思维导图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效应有所差异。
  【关键词】 思维导图;学业成就;影响效应;教育应用;元分析;学习者特征;学习内容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8)1-0016-13
  一、引言
  当前,在我国的教育大环境下,学习者对于学业成就高度关注和需求,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直接实施者和参与者,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有较大影响。为了教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易用便捷的思维可视化(Thinking Visualization)學习工具,常被用于辅助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逐渐受到师生的青睐和学界的关注。本文旨在探索思维导图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效应及其在教育应用中的有效性、基本特征和影响条件。
  (一)思维导图与学业成就
  思维导图(Mind Map, 或Mind Mapping)是由英国学者东尼·博赞发明的一种知识可视化和思维形象化的笔记工具。(赵国庆, 等, 2004)东尼·博赞原著中的思维导图存有Note Taking和Note Making这两种笔记方式:前者可译为“记笔记”,是指在阅读、听讲、交流时对他人的思路记录并整理,是一个输入的过程;后者可译为“做笔记”,是指在论文、演讲时将自己的思想激发并整理,是一个输出的过程。(赵国庆, 2012)我国学者在针对思维导图开展研究时,本体研究常聚焦于其性质、定义、分类、理论研究基础等方面,如思维导图性质中的“图形说”“工具说”;认知语言图式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知识可视化理论等相关理论的研究;教育应用研究主要涉及学科教学设计、教学法探索和知识管理领域等方面。另有学者指出,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研究从量上来看,呈现出百家争鸣、日趋兴盛的态势;但从质上来看,还存在理论创新性不强、应用范围狭窄、缺乏多角度比较研究等现实问题。(刘晓宁, 2009;张海森, 2011)
  为了更好地分析思维导图的影响效应,笔者查阅了相关研究并分析比较了已有思维导图相关元分析及综述的研究。V Batdi开展了一项基于10篇思维导图实证研究文献的元分析,从思维导图对学生学业成就、保持成绩和态度得分等方面阐述了思维导图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后测成绩(1.057, V Batdi,2015);Y Liu和G Zhao等人的研究时段是1999-2013年,从40个研究中提取出效应量,共有5,213个参与者,综合计算得出思维导图在国别、学科、实验条件等差异下的影响效应为0.750(Liu et al.,2014);另有伍国华等人关于知识可视化教学应用的元分析研究,部分内容涉及11篇文献,1,887个参与者的思维导图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其平均效应量为0.7583(95%CI,0.5058,1.0109)(伍国华,等,2011)。综合他人已有研究,本研究拟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拓展研究:扩充样本文献的筛选范围,深入分解研究边界条件下的学习者特征和学习内容。
  学习成就(Academic achievement,或Academic performance)是指学习者经由教育而输出的结果,可延伸理解为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学业成绩是评价一个学生学习好坏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来说,教师会采取测试或持续性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成就,但对于程序性知识,如操作技能,可采取学业成绩指数来测量,而不使用总结性评价的分数来衡量。基于此,本研究中的学业成就是指学习者在正式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结果,如考试成绩、测验成绩等。相关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思维导图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 (Orhan et al., 2007; 赵姬, 2011; 黄蕾, 2014; 丁莉, 2015)、协作能力(黄蕾, 2014)、推理能力(Ayal et al., 2016)、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Antoni, 2009; 赵姬, 2011; Wu et al, 2013; 黄蕾, 2014)。目前,思维导图在学生学业成就上的积极效应已经在许多学科教学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实证体现,如英语语言学习(白志刚, 等,2011; 周凤敏, 2012; 张玲, 2013; 刘丽, 2015)、 数学(吴志丹, 2010; 邓燕萍, 2013; 倪兴荷, 2014)、生物(王道磊, 2009; 覃香積, 2013; 丁莉, 2015)、科学(Orhan et al., 2007; Bal?m, 2013)、化学(彭定裕, 2013; 刘洋, 等, 2015)和物理(董博清, 2013)等。又如:白志刚等和张玲的研究发现,思维导图能够促进学习者对英语学习中的单词的识记和理解效果以及听说能力等方面的提高,从而表现出更高的测验成绩和较低的单词遗忘率。王璐(王璐, 2014)的研究也证实,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思维导图策略,有利于促进初中学生追求绩效和寻求发展的有效学习,能够显著提高学习者的多项测验成绩。尽管如此, 仍有一些研究发现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思维导图策略并不总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就,有些实验结果呈现的是无显著性差异,甚至不利的影响效应(文端, 2013; 孔霞, 等, 2016)。   (二)研究边界条件
  在正式展开分析之前,需要对本研究中的边界条件做出清晰界定,以便满足后续研究展开和数据筛选分析的需要。其中,对正式学习环境的明确是为筛选样本文献做准备,关于学习者特征和学习内容的分析是为样本文献编码做准备。
  关于学习,基于不同的理论和视角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基于学习者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式这一视角,可将学习分为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两大类。(杨晓平, 2015)美国学者将正式学习定义为“学校、课程、教室、工作场所的背景下完成的,是官方的,通常是有计划的要教授课程。大多时候是自上而下的。”(Cross, 2007, pp.32-47)因此,本研究中的正式学习环境是指学校教育范畴中的课堂学习环境,如课堂教学、培训进修等。
  关于学习者特征的确定,学者们观点各异,常从认知方式、人格因素和自然特征几方面来分析。基于本研究对学生学业成就分析的研究需要,本文中的学习者特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可被显性观测和记录的特征,如学习者的教育层次、参与类型等。
  “教什么”和“怎么教”是教育教学中的两个基本问题,教什么是教学内容的问题。本研究将研究范围界定在正式学习环境中,学习内容等价于教学内容。按照美国学者瑞格鲁斯的细化理论(The Elaboration Theory),学习内容分为领域知识和任务知识,其中领域知识由概念知识和理论知识组成,任务知识由过程任务和启发任务组成。(Reigeluth, 2004)我國学者皮连生在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论中,把知识类型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基于此,本文中的学习内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传授的既有经验和信息,学习者所接收的具体知识及其所属类型、技能及其蕴含过程。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重点聚焦思维导图的教学实践应用研究,主要以关注思维导图在实践应用中的效果为主,即对实验条件环境、实验研究类型、思维导图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跨学段比较、学生参与程度差异对比等分析。同时,通过对近十年(2007-2016年)中关于思维导图教育应用实证研究的梳理、筛选、编码和分析,从学习者特征、学习内容和其他样本属性等几个方面,为未来教育界学者和教育实践者提供思维导图元分析的分析视角,以期对未来思维导图教育应用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路。思维导图是一种较为重要的教与学的策略,但其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效应并非稳健的积极作用,本研究将重点关注以下问题: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较为重要的学生学习方法,是否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业成就?思维导图有效学习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影响学生进行思维导图式学习的条件有哪些?基于此,本研究拟选取元分析(Meta-analysis)方法研究思维导图策略会对学生学业成就产生怎样的影响,探究学生进行思维导图式学习的影响条件有哪些。研究假设H1:在正式学习环境中,采用思维导图策略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业成就,表现为更高的测试成绩,同时思维导图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参与程度。其中,自变量X是思维导图策略,因变量Y是学生学业成就。
  (二)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中文和英文两种独立的文献检索方式搜索国际范围内的实证研究文献。所选取的中文文献检索数据库为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数据库、CNKI中国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英文文献检索数据来源主要是Web of Science(含SCIE,SSCI,AHCI)、ScienceDirect、 EBSCO总平台、Wiley、ERIC和ProQuest Dissertations
其他文献
[编者按]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开放大学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是开放大学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强化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实力,以适应各类社会成员越来越多样化、个别化的终身学习需求的重要课题。实现信息技术在开放大学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信息技术“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
【摘 要】  Web2.0时代的网络学习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社会化和分布式等特点,网络技术、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引起人们对泛在学习、移动学习等新型学习模式的关注,在这些新型学习模式中贯穿着一个重要的学习行为基础——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本文通过对网络自主学习行为的要素和本质特征的深入分析,从交互行为和学习活动两个维度将网络自主学习行为划分为信息获取、知识加工、沟通交流和评价反馈四类行为并总结了对应的网
【摘 要】  本文采用描述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国家开放大学学习平台2015年秋季学期运行的57门MPOC(Massive Private Online Course)课程中54,228位学生产生的5,600多万条学习行为记录进行分析,结合教学过程跟踪和师生访谈,深入了解国家开放大学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和课程交互情况,分析学生学习行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发现,MPOC课程中学习者的活跃程度差异较大
【摘 要】 计算机交互式评价以计算机模拟的形式呈现学科知识及其系统结构,并支持新颖的交互形式。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不仅需要创设丰富的任务情境,同时也要收集和分析学生的行为和作答数据。鉴于交互式评价与科学探究评价的契合性,文章基于以证据为中心(Evidence-Centered Design,ECD)的评价设计理念,解析了交互式科学探究评价的设计流程。首先,介绍了评价设计的理论基础——ECD框架
据ICDE官网2015年8月13日报道,雅典娜基金会会长暨创立者米瑞·本·阿瑞(Uri Ben-Ari)参加了2015年6月在巴黎召开的UNESCO-ICDE全球高水平政策论坛。他在《波士顿的犹太倡导者》上发表了参加该论坛的体验《一场非凡的联盟:伊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以色列》。  雅典娜基金会是2006年建立的非营利组织,推动以色列的教师赋权运动,给教师提供自我实现和专业提升的工具。本·阿瑞在文
主题感知·素养解读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1974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强调获取足够的粮食是人类目前的一种基本生活权利。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粮食产量约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进入新时代,中國人民更加关注食物的营养与健康,既要“吃得饱”,更要“吃得好”“吃得放心”。这既是中国人民自己发展
斯坦福大学Lytics实验室联合创始人René F. Kizilcec等人发表在《科学》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欠发达国家慕课的完成率比其他发达地区更低。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简单的心理干预、认同学习者的感受可以帮助弥合慕课的这种完成率差距。  基于2012年到2015年斯坦福慕课上1,800万学习者完成率的量化和可视化,结合联合国的全民发展指数研究发现,在线课程的完成率与学习者的性别和受教育水平相关
引言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教育部, 2016)(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指出,深入推进管理信息化,对于全面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具有关键意义,要推动管理信息化与教育教学创新的深度融合,在提高教育管理效能的基础上,实现决策支持科学化、管理过程精细化、教学分析即时化。在《通知》具体实施的背景下,如何合理发展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应成为国内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一般来说,教育信息
【摘 要】    随着大规模在线课程爆发式增长,课程的国际化、学习者学历和学分互认等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教育界将课程内容与教学评价和能力标准对接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能力标准向信息化、规范化发展也成为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美国教育信息技术标准化组织于2017年编制并发布了《IMS能力和课程标准互换规范》。为了帮助国内的研究者和教育信息化从业人员了解该标准,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解
【摘 要】网络课程建设在数量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应用效果却不容乐观。云计算是未来网络学习的基本环境与平台,对解决网络课程存在的问题具有技术优势。本文对云计算服务在构建网络课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分类,创新性地提出了云计算环境下构建网络课程的模式——云·地对接,并构建了一个基于此模式的网络课程。通过对网络课程的运行状态分析,证明其可以解决目前网络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