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严重,对成长中的中学生进行地理环境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和节约意识,能够为新一代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基于此,本文对中学地理教学环境教育的渗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学地理 环境教育 教学渗透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也正以疯狂的速度掠夺自然,目前,出现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地退化等一系列环境、生态问题,都是人类掠夺自然产生的代价。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国家对中学地理教学环境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把环境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课堂内容,通过对正在成长阶段的中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节约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中学地理教学环境教育的目的
通过对中学地理教学实施环境教育,是我国提高学生地理基础知识与加强思想道理观念的必要手段。(1)地理教学的环境教育,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我国的地理地貌、能源供应、资源分布、人口发展等情况,了解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资源等制约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以及人口、社会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土地污染与退化、白色垃圾等相关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了解与思考,会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不断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明白人与自然是互相制约、互相发展的关系,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离不开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样能够使学生更清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与意义。(2)对于中学生来讲,此时期正是学生形成价值观与人生观的重要阶段,通过地理环境教育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危机,能够使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观念与环保意识,在地理教学的环境教育中,形成健康、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与有价值、有志向的人生目标。
2、中学地理教学环境教育渗透的途径
2.1依据教学内容,利用图标等形式呈现地理教学问题
在进行地理教学时,对具体的地理教学问题应该选择不同的形式表达,直观呈现相应地理问题,使学生理解更深刻、明晰。如,在讲到地球上的水资源时,可以使用图或表的形式把地球上的各类水资源进行分类呈现,由于水资源可以进行循环,很多学生认为水是可再生资源,不应当节约用水,通过图表的呈现,我们就可以看到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量是非常少的,通过地理地质的学习,就知道淡水资源的分布是极不均匀的,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有的地方会极度缺水,而且人类对水资源的随意浪费与污染,会导致地区、国家甚至全球都会发生水危机,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引起学生对用水的关注,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才能节约水资源,组织学生讨论缺水的真正原因,这样学生在地理教学的环境教育中,就能够不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2使用多媒体进行渗透教学,利于增强学生地理环境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具体的地理现象只靠讲述并不能使学生产生直观想象,也就很难为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学生的关注程度也相应不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播放地理视频或者模拟图像,这样更形象化的描述发生的地理现象和问题。例如,在讲述自然灾害的巨大威力时,可以在网上搜集一些典型的自然灾害视频进行播放,比如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沿海地区的台风天气、洪涝灾害等现象,只有让学生看到真实的视频信息后,才有亲身经历的感觉,能够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巨大破坏力。此时,老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思考,灾害形成的直接、根本原因是什么?人类的发展对环境是否造成了破坏?以及是否会增加自然灾害发生的几率?这样的问题会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在明白了灾害发生的原因后,能够自觉形成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家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开始,不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行为。
2.3组织课后交流互动,鼓励学生收集地理环保信息
在地理教学环境教育中,教师只能依据课本内容和课时安排进行教学,很多地理现象和知识可能由于时间的原因涉及不到,需要老师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学习或者查阅、收集相应的地理资料。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收集资料的来源方式也很多,可以通过上网查询,也可以选择翻阅地理杂志、课外书等,这样的方式能够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在环境教育的渗透中,不断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习惯。如在讲到黄河时,涉及到近几年黄河频频发生断流的情况,可以在课堂结束时鼓励学生对黄河断流的原因进行分析,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描述黄河流水环境、断流次数、时间、间隔、原因等一系列情况的数据,就会发现现阶段黄河断流次数增加是与沿河地区人类过度用水、对环境的过度使用与破坏密切相关,这样能够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实现地理环境教学的目的。
3、结语
中学地理教学环境教育能够对学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不断探索环境教育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渗透地理环境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了解并掌握地理环境知识,树立学生正确的人格与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节约意识和环保习惯,成为新一代社会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陈龙飞.可持续发展思想与地理教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2]王晓枫.试论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J].地理教育,2000(09).
关键词:中学地理 环境教育 教学渗透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也正以疯狂的速度掠夺自然,目前,出现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地退化等一系列环境、生态问题,都是人类掠夺自然产生的代价。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国家对中学地理教学环境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把环境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课堂内容,通过对正在成长阶段的中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节约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中学地理教学环境教育的目的
通过对中学地理教学实施环境教育,是我国提高学生地理基础知识与加强思想道理观念的必要手段。(1)地理教学的环境教育,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我国的地理地貌、能源供应、资源分布、人口发展等情况,了解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资源等制约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以及人口、社会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土地污染与退化、白色垃圾等相关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了解与思考,会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不断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明白人与自然是互相制约、互相发展的关系,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离不开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样能够使学生更清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与意义。(2)对于中学生来讲,此时期正是学生形成价值观与人生观的重要阶段,通过地理环境教育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危机,能够使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观念与环保意识,在地理教学的环境教育中,形成健康、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与有价值、有志向的人生目标。
2、中学地理教学环境教育渗透的途径
2.1依据教学内容,利用图标等形式呈现地理教学问题
在进行地理教学时,对具体的地理教学问题应该选择不同的形式表达,直观呈现相应地理问题,使学生理解更深刻、明晰。如,在讲到地球上的水资源时,可以使用图或表的形式把地球上的各类水资源进行分类呈现,由于水资源可以进行循环,很多学生认为水是可再生资源,不应当节约用水,通过图表的呈现,我们就可以看到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量是非常少的,通过地理地质的学习,就知道淡水资源的分布是极不均匀的,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有的地方会极度缺水,而且人类对水资源的随意浪费与污染,会导致地区、国家甚至全球都会发生水危机,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引起学生对用水的关注,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才能节约水资源,组织学生讨论缺水的真正原因,这样学生在地理教学的环境教育中,就能够不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2使用多媒体进行渗透教学,利于增强学生地理环境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具体的地理现象只靠讲述并不能使学生产生直观想象,也就很难为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学生的关注程度也相应不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播放地理视频或者模拟图像,这样更形象化的描述发生的地理现象和问题。例如,在讲述自然灾害的巨大威力时,可以在网上搜集一些典型的自然灾害视频进行播放,比如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沿海地区的台风天气、洪涝灾害等现象,只有让学生看到真实的视频信息后,才有亲身经历的感觉,能够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巨大破坏力。此时,老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思考,灾害形成的直接、根本原因是什么?人类的发展对环境是否造成了破坏?以及是否会增加自然灾害发生的几率?这样的问题会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在明白了灾害发生的原因后,能够自觉形成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家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开始,不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行为。
2.3组织课后交流互动,鼓励学生收集地理环保信息
在地理教学环境教育中,教师只能依据课本内容和课时安排进行教学,很多地理现象和知识可能由于时间的原因涉及不到,需要老师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学习或者查阅、收集相应的地理资料。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收集资料的来源方式也很多,可以通过上网查询,也可以选择翻阅地理杂志、课外书等,这样的方式能够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在环境教育的渗透中,不断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习惯。如在讲到黄河时,涉及到近几年黄河频频发生断流的情况,可以在课堂结束时鼓励学生对黄河断流的原因进行分析,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描述黄河流水环境、断流次数、时间、间隔、原因等一系列情况的数据,就会发现现阶段黄河断流次数增加是与沿河地区人类过度用水、对环境的过度使用与破坏密切相关,这样能够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实现地理环境教学的目的。
3、结语
中学地理教学环境教育能够对学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不断探索环境教育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渗透地理环境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了解并掌握地理环境知识,树立学生正确的人格与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节约意识和环保习惯,成为新一代社会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陈龙飞.可持续发展思想与地理教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2]王晓枫.试论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J].地理教育,2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