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玉文化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化,佩玉之风也流传至今,在历史的各个时期都有人形玉佩的出现,它们是直接反映人类自身形象和面貌的作品,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上周时期玉人配饰的特点。
关键词:商周时期 人形玉佩 传承意义
中华民族自新时代起,对玉就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在远古时代人们从把玉从石头中剥离出来,成为一种特殊的物质,同时也成为人们崇拜和祭祀的对象。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一书中就说到:“玉,石之美有五德也。”也就是说玉的本质是石头,美丽的石头就可以称为玉。同时认为玉石还具有仁、义、智、勇、洁这五种道德品质。正因为如此中国人才有了爱玉、崇玉的思想感情和历史传统。古代的先民把玉器制作成各种形态用以标榜身份和寄托思想,这使得玉器在中国文化史上拥有特殊的地位价值和作用。古代的玉器根据用途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分别用以礼制、佩戴和敛葬。其中佩玉应该是流传最为广泛的种类。
《礼记·玉藻》中说道“古之君子必佩玉”。佩玉之风到距今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佩玉的造型可谓是多种多样,其中的玉人造型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玉人形配在史前的红山文化、石家河文化、凌家滩文化和良渚文化中都有发现。玉人是直接反映人类自身形象和面貌的作品,无论是神话了的人物还是现实中的人物都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玉人除了用来装饰外,有些也有祭司和辟邪的作用。新石器时代的玉人佩着重刻画人物的大眼、大鼻、大嘴,线条比较简单,多用单阴线刻画纹饰,从制作工艺上看,已经出现了切割技法,也出现了平雕、圆雕和透雕的形式。
商代的玉人佩圆雕出现的非常平凡。最具代表的是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人。商代玉人常见面部下凹,高颧骨,大眼、大鼻、大嘴突出,鼻梁下塌,嘴唇较厚向上翻,眼睛多为臣子目,最突出的特点是前额窄小突出。姿态多为跪式,双手放在双腿上。到了西周时期玉人配饰在工艺和造型上继承了商代的风格,但也有自己的时代特点。首先是人形佩的脸部,不像商代那样面部下凹,眼睛在臣子目的基础上变化为眼梢长出眼眶并勾卷,也有的是两边眼梢都长出眼眶,在眉毛中刻阴线纹。身上的纹饰不像商代那样线条硬朗,一般是弧线多于直线,不如商代的雕工精细。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件西周时期的人形玉佩。在三门峡虢国博物馆的迎宾大厅中矗立着一组高大威严的人形雕塑。这组雕塑上顶玉壁,脚踏玉琮,头戴四面方正的帽冠,双目下垂,面部表情凝重,双手交叉于胸前,作祈祷状。它表现了陈列设计者取天地之间唯人顶天立地的人文思想。也使观众深切感受到了虢国历史的神秘与厚重。吸引了观众急切了解虢国文化的心情。人们不仅要问这组雕塑它的原型是什么呢?
位于三门峡黄河岸边的虢国墓地,在1990年经过了一次大规模的发掘。一座编号为2001的国君墓葬出土了大量的弥足珍贵的古代文物。其中一件双面人型玉器吸引了考古学家的眼睛,这件玉器出土于墓葬主人腰部的右侧,总体高度4.6厘米,宽2厘米。采用了圆雕工艺制作,器型呈方管状,制作规整,加工精细。它的材质是由和田青玉雕琢而成,玉质细腻,润泽。因为长久埋藏于地下受到泌蚀,器表呈现出灰白色,色彩沉稳,气势不凡。玉人的正反两面均琢刻出了相同的人物形象。它头载四面方正的帽冠,显示出玉人非于常人的身份。脸部呈四方形,大眼圆睁,嘴巴微张,口中念念有词,仿佛在向我们讲述着遥远的故事。整个脸部和帽冠的制作采用了微微凸起的浅浮雕工艺,使得面部表情更加生动,更加真切。玉人的双臂自然下垂,肘部弯曲,双手抱于腹部,姿态毕恭毕敬。它的下肢,以两条垂直的阴线刻画出了站立的双腿。腿部的两侧均雕刻有臣字型的眼睛装饰出玉人华丽的服饰。虢国墓地出土了数量众多的人物与动物形的玉器,有人与龙形、人与猴形。唯独这件双面人形玉器与其它的玉器在造形风格上有着悬殊的差别。无论是它琢玉的工艺,还是制作者的思想都表现出了超乎今人想像的水平。那么这件玉人它又象征着什么呢?有人说它代表了国君,有人说它代表了巫师。无论是那一种说法这件玉人所表现出的身份都不会是下层人物,而应当是掌握宗教权力和统治权力的上层贵族。
人物形玉器最初发现于原始社会时期,它们大多出现于部落首领或者巫师的墓葬。这说明玉人的拥有者就是当时神权与王权集于一身的人物。这也是古代先民信奉天神,天人合一宗教信仰的折射。而玉人也成为沟通人神,祭祀天地的重要礼器。西周是中国古代用玉制度初步完善和发展的时期,也是最早赋予玉器道德内涵的时期。君子比德于玉。玉器温润而散发出光泽,被用来形容君子的温良品德。在古人看来品质高洁的君子,就应该像玉石一样具有洁净、温润、坚硬品质。一件玉器所具备美德也成为一位君子需要比照和学习的终身追求。周代是佩玉之风大为盛行的时代,玉器不仅是王权的象征,也成为了君子人格的代表。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如果没有特殊的理由,玉器必须始终佩戴在身上,这件双面玉人做为国君执身如玉的思想体现,从生前的世界被带入到死后的墓葬。在这件精美的玉人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虢国工匠娴熟的制玉工艺,也看到了一个鲜活而富有灵性的生命。古为今用,史有所鉴。我们在为这件玉人叹为观止的同时,玉人也向世人昭示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玉充满了敬意。我们尊重玉是因为玉石质地坚硬,它赋予人们精神的力量。而儒家思想又在道德上把玉提升了一个高度,赋予玉五种道德品质:仁、义、智、勇、洁,使它成为君子人格化的代表,这种思想深入人心,千古不变。
中国的玉文化,是中国人独有的一种文化。佩玉之风流传到今天,已经演变为一种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所以,我们应该谨记: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作者简介:
茹亚楠,女,汉,1982年12月,郑州荥阳,职称:初级职称,研究方向:文博研究,工作单位:河南省三门峡虢国博物馆。
关键词:商周时期 人形玉佩 传承意义
中华民族自新时代起,对玉就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在远古时代人们从把玉从石头中剥离出来,成为一种特殊的物质,同时也成为人们崇拜和祭祀的对象。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一书中就说到:“玉,石之美有五德也。”也就是说玉的本质是石头,美丽的石头就可以称为玉。同时认为玉石还具有仁、义、智、勇、洁这五种道德品质。正因为如此中国人才有了爱玉、崇玉的思想感情和历史传统。古代的先民把玉器制作成各种形态用以标榜身份和寄托思想,这使得玉器在中国文化史上拥有特殊的地位价值和作用。古代的玉器根据用途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分别用以礼制、佩戴和敛葬。其中佩玉应该是流传最为广泛的种类。
《礼记·玉藻》中说道“古之君子必佩玉”。佩玉之风到距今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佩玉的造型可谓是多种多样,其中的玉人造型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玉人形配在史前的红山文化、石家河文化、凌家滩文化和良渚文化中都有发现。玉人是直接反映人类自身形象和面貌的作品,无论是神话了的人物还是现实中的人物都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玉人除了用来装饰外,有些也有祭司和辟邪的作用。新石器时代的玉人佩着重刻画人物的大眼、大鼻、大嘴,线条比较简单,多用单阴线刻画纹饰,从制作工艺上看,已经出现了切割技法,也出现了平雕、圆雕和透雕的形式。
商代的玉人佩圆雕出现的非常平凡。最具代表的是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人。商代玉人常见面部下凹,高颧骨,大眼、大鼻、大嘴突出,鼻梁下塌,嘴唇较厚向上翻,眼睛多为臣子目,最突出的特点是前额窄小突出。姿态多为跪式,双手放在双腿上。到了西周时期玉人配饰在工艺和造型上继承了商代的风格,但也有自己的时代特点。首先是人形佩的脸部,不像商代那样面部下凹,眼睛在臣子目的基础上变化为眼梢长出眼眶并勾卷,也有的是两边眼梢都长出眼眶,在眉毛中刻阴线纹。身上的纹饰不像商代那样线条硬朗,一般是弧线多于直线,不如商代的雕工精细。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件西周时期的人形玉佩。在三门峡虢国博物馆的迎宾大厅中矗立着一组高大威严的人形雕塑。这组雕塑上顶玉壁,脚踏玉琮,头戴四面方正的帽冠,双目下垂,面部表情凝重,双手交叉于胸前,作祈祷状。它表现了陈列设计者取天地之间唯人顶天立地的人文思想。也使观众深切感受到了虢国历史的神秘与厚重。吸引了观众急切了解虢国文化的心情。人们不仅要问这组雕塑它的原型是什么呢?
位于三门峡黄河岸边的虢国墓地,在1990年经过了一次大规模的发掘。一座编号为2001的国君墓葬出土了大量的弥足珍贵的古代文物。其中一件双面人型玉器吸引了考古学家的眼睛,这件玉器出土于墓葬主人腰部的右侧,总体高度4.6厘米,宽2厘米。采用了圆雕工艺制作,器型呈方管状,制作规整,加工精细。它的材质是由和田青玉雕琢而成,玉质细腻,润泽。因为长久埋藏于地下受到泌蚀,器表呈现出灰白色,色彩沉稳,气势不凡。玉人的正反两面均琢刻出了相同的人物形象。它头载四面方正的帽冠,显示出玉人非于常人的身份。脸部呈四方形,大眼圆睁,嘴巴微张,口中念念有词,仿佛在向我们讲述着遥远的故事。整个脸部和帽冠的制作采用了微微凸起的浅浮雕工艺,使得面部表情更加生动,更加真切。玉人的双臂自然下垂,肘部弯曲,双手抱于腹部,姿态毕恭毕敬。它的下肢,以两条垂直的阴线刻画出了站立的双腿。腿部的两侧均雕刻有臣字型的眼睛装饰出玉人华丽的服饰。虢国墓地出土了数量众多的人物与动物形的玉器,有人与龙形、人与猴形。唯独这件双面人形玉器与其它的玉器在造形风格上有着悬殊的差别。无论是它琢玉的工艺,还是制作者的思想都表现出了超乎今人想像的水平。那么这件玉人它又象征着什么呢?有人说它代表了国君,有人说它代表了巫师。无论是那一种说法这件玉人所表现出的身份都不会是下层人物,而应当是掌握宗教权力和统治权力的上层贵族。
人物形玉器最初发现于原始社会时期,它们大多出现于部落首领或者巫师的墓葬。这说明玉人的拥有者就是当时神权与王权集于一身的人物。这也是古代先民信奉天神,天人合一宗教信仰的折射。而玉人也成为沟通人神,祭祀天地的重要礼器。西周是中国古代用玉制度初步完善和发展的时期,也是最早赋予玉器道德内涵的时期。君子比德于玉。玉器温润而散发出光泽,被用来形容君子的温良品德。在古人看来品质高洁的君子,就应该像玉石一样具有洁净、温润、坚硬品质。一件玉器所具备美德也成为一位君子需要比照和学习的终身追求。周代是佩玉之风大为盛行的时代,玉器不仅是王权的象征,也成为了君子人格的代表。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如果没有特殊的理由,玉器必须始终佩戴在身上,这件双面玉人做为国君执身如玉的思想体现,从生前的世界被带入到死后的墓葬。在这件精美的玉人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虢国工匠娴熟的制玉工艺,也看到了一个鲜活而富有灵性的生命。古为今用,史有所鉴。我们在为这件玉人叹为观止的同时,玉人也向世人昭示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玉充满了敬意。我们尊重玉是因为玉石质地坚硬,它赋予人们精神的力量。而儒家思想又在道德上把玉提升了一个高度,赋予玉五种道德品质:仁、义、智、勇、洁,使它成为君子人格化的代表,这种思想深入人心,千古不变。
中国的玉文化,是中国人独有的一种文化。佩玉之风流传到今天,已经演变为一种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所以,我们应该谨记: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作者简介:
茹亚楠,女,汉,1982年12月,郑州荥阳,职称:初级职称,研究方向:文博研究,工作单位:河南省三门峡虢国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