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字索人,淡而有味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xink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短短一千多字的作品,表面写“字”,实则写“人”,随游踪所见所闻所思而信手拈来,人物多达十来人,却不显得芜杂,且写出了平民的生活状态。本文从“字”入“人”渐次文本解读,重在探究作品表达上“多而不杂”之特质、“议论精到”之绝妙与“淡而有味”之文风。
  【关键词】文本细读;多而不杂;议论精到;淡而有味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文本细读切入点:从“字”切入
  本文线索是“鼓浪屿上的字”。因此,文本细读切入点直接从寻“字”入手——用笔圈画出文本中叙写的“鼓浪屿上的字”。
  罗列如下:
  “陈家园”
  “不管看到外国怎么好的景色,都觉得最美的还是鼓浪屿——许雯平”
  “鼓浪屿音乐厅”“李慎之”
  “心存只手补天工,八闽屯兵今古同;当年故垒依旧在,日光岩下忆英雄。”
  “勁节孤忠久寂寥,海山遗垒未全消。高台月皎霜寒夜,仿佛如闻白马潮。”“民国九年”“汪兆铭”
  “花枝春满天心月圆”
  初步研究圈画出的“鼓浪屿上的字”,可发现:
  1.作者所叙写的“字”,或宅名,或语录,或店名,或人名,或诗句,或年代等。
  2.鼓浪屿上留存过哪些“字”不是重点,其要点是透过这些留存的“字”,让读者感知鼓浪屿这座小岛曾留下好些“人”的“足迹”。换言之,鼓浪屿的魅力不在乎“风景”本身,不在乎“文字”本身,而在乎“人的足迹”。
  二、文本细读深入点:从“字”入“人”
  根据上述整体把握,已然明确,本文重在以“字”写“人”。接下来,便可顺理成章去研读“字”背后的“人”。
  1.感知“文字”背后的“人物”。用笔把与所叙字相关的人物圈画出来,罗列如下:
  舒婷、许雯平、郑小瑛、李慎之、连岳、郑成功、蔡廷锴、汪兆铭、李叔同……
  2.梳理“人物”背后的“身份”。用笔继续圈画批注所叙人物不同的身份,罗列如下:
  诗人、作家、钢琴家、指挥家、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得道高僧……
  3.圈画“人物”相关“点评”。用笔圈画出文中与所叙人物相关的评点式语句,罗列如下:
  一个地方,如果没有人,没有我们尊敬的人创造的文化,风景再美丽,也只是一幅死寂的画。
  知道舒婷吗?这就是舒婷的家。我在门口拍了张照。
  年仅49岁就过世的许雯平,大概在这个美丽的岛上很容易找到家的感觉吧?
  在国内,还有哪个地方留存着思想家的墨迹?
  他们和谐地聚集在日光岩周围,并无突兀之感。这是历史,这是曾经的存在。人为抹杀的,都掺杂着私心。
  4.聚焦“叙评”思作者“情感”。散文以抒作者独特个性情感为圭臬,研读文本首尾段:
  一个地方,如果没有人,没有我们尊敬的人创造的文化,风景再美丽,也只是一幅死寂的画。
  而我仰望着它,感觉头晕目眩。多么美丽的鼓浪屿啊,山不在高,视野宽阔就好;海不在深,有容乃大……
  文章开篇就明确了:鼓浪屿因“人”而“美”!文章结尾化用刘禹锡《陋室铭》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首尾融通来解:鼓浪屿吸引作者的不是“字”,而是“字”背后那一群令人尊敬的“人”所创造的“文化”。读者不禁心生敬佩:一座小岛,历经岁月洗礼,人才汇聚,文化荟萃,历史从过往走到今天并延续明朝生生不息。
  三、文本细读研究点:表达艺术
  (一)探究表达上“多而不杂”的魅力
  人物引出多元不单一。舒婷是直接引出;许雯平由廊墙上的字引出;李慎之由音乐厅引出;郑成功、汪兆铭、李叔同等由最著名的景点引出。
  人物身份多样不单调。从时间上,贯古通今;从身份上,各行各业。人物身份不重样,读者在阅读时时时有新鲜感,冲击力较强,也易于突出主题。
  (二)探究表达上“叙议结合”的魅力
  本文叙述风格总体呈“简练”姿态,“要而不繁”,以概述为主,免去了诸多逸出的旁枝。人物精练叙述之后的议论更是一绝。
  写舒婷是“含而不露”:
  正好一个旅游团经过,导游向游客指点:知道舒婷吗?这就是舒婷的家。我在门口拍了张照。
  借助导游的话与自己拍照的动作,含蓄地流露出对诗人舒婷的尊敬,写得很“朦胧”。而这种写法恰恰用在朦胧诗派代表诗人舒婷身上,真是神来之笔!以“朦胧”(含而不露)的方式表露对朦胧诗派诗人的敬佩,可谓妙笔!
  写许雯平是“揣摩心声”:
  年仅49岁就过世的许雯平,大概在这个美丽的岛上很容易找到家的感觉吧?
  作者设身处地以揣测许雯平心声的口吻发议论,淡化对英年早逝的钢琴家的惋惜与痛楚,而是用“很容易找到家的感觉”写得很是唯美。用这么唯美、引人遐想的笔触评点钢琴家,也可谓是神来之笔!
  写李慎之是“讽时刺世”:
  在国内,还有哪个地方留存着思想家的墨迹?
  这一议论掷地有声,具有很强的针砭时弊的批判性。言外之意是:在国内,很少甚至几乎没有几个地方还留存着思想家的墨迹!细思之:在国内,可能确有很多地方有过书法家抑或政客的墨迹,但真正留存思想家墨迹的地方又有几处呢?把对现实的抨击与对李慎之的敬仰完美融合在这短短一句中。用激愤的批判性语言来评点思想家,又是一神来之笔!
  写日光岩三人是“和而不同”:
  赳赳武夫,悲剧性人物,了悟一切的高僧……他们和谐地聚集在日光岩周围,并无突兀之感。这是历史,这是曾经的存在。人为抹杀的,都掺杂着私心。
  对日光岩景点所叙之人的议论,既有对人物的定性评价(赳赳武夫,悲剧性人物,了悟一切的高僧),又有对人文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评点(他们和谐地聚集在日光岩周围,并无突兀之感),更有对历史过往的经验总结(这是历史,这是曾经的存在)与人性的深刻剖析(人为抹杀的,都掺杂着私心)。不得不说又是一处神来之笔啊!
  (三)探究表达上“淡而有味”的魅力
  通篇语言风格不以华丽取胜,较质朴,淡而有味。其一,由于行文思路大体上以游踪为顺序,将所见所闻所思信手拈来,不着痕迹;其二,由于对于鼓浪屿上的“文字”和“人物”叙议结合、天然自成,雕饰的痕迹不明显;其三,由于行文中出现诸如“古宅”“聊天”“酒桌”等生活场景,文章平民生活气息浓;其四,由于文中所引古诗所叙古人所描之景、所谈之事,真切可感又诗意盎然。
  当然,文中也不乏美句,比如第四段中:
  太阳正当头,却下起了细密的雨,刷刷刷,刷刷刷,雨和树叶交头接耳。叶子绿得刺眼,花儿五颜六色,青石小路干干净净,游人安闲自在,出门看到蓝蓝的海——这就是鼓浪屿。
  作为描写性语句,这段话相当朴实,绝少绮丽之风。但短短几句,却把鼓浪屿独有的美展露无遗:“太阳正当头,却下起了细密的雨”,这是对“东边日出西边雨”式的天气环境的真实写照;“刷刷刷,刷刷刷”这一反复手法是对当时鼓浪屿雨的声音的描摹,也再次强调突出其雨细密、丝丝相连、从天而降的美感。较上一句的正面描写,“雨和树叶交头接耳”这一句是属于侧面描写;“叶子绿得刺眼,花儿五颜六色,青石小路干干净净,游人安闲自在”,便从自然景物“叶子”“花儿”写到人文景物“青石小路”,再过渡到人的活动,画面富有层次感;“出门看到蓝蓝的海”看似一句废话,却符合鼓浪屿给人的静谧、惬意、闲适的温馨感。
  (编辑:马梦杰)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今“微写作”一词高频率地出现在高中语文试卷上,面对这“暴风雨”式的洗礼,学生往往出现常见的“惧和拒”心理障碍,形成“习得性无助”的感觉,在微写作练习中出现诸多问题。  【关键词】高中生;微写作;常见心理障碍;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不约而同地在高一、高二的试卷上出现了“微写作”,高考试卷也把微写作列为了高考题型之一。微写作从根本上说是小段完
【摘要】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把第一学段的识字量由原来的1250个增加到1600~1800个,提出了“认识”“学会”两种要求,多认少写,认写分开,目的是让学生尽可能地认识汉字,及早地进入阅读阶段、增加识字量呼唤教学方法的改进。本文主要分析为了改变以往机械记忆,重复抄写,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生活识字;教学评价;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陶行知始
【摘要】兴庆区月牙湖回民二中属于一所移民学校,近年来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移民地区教育教学现状,我校建设成果喜人,2006年通过了自治区“普九”验收,2008年通过了“教育强区”和国家“两基”国检验收。本文从对移民地区学校初中生阅读能力缺乏的分析以及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入手,初步探讨了移民地区初中生阅读能力提升策略。  【关键词】移民地区;语文阅读;提升;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
【摘要】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狭隘地将精力放在对文本本身的分解和剖析上,还应该适当拓展延伸。因为教材中的文本“无非是个例子”。学生只有“吃透”文本、超越文本,活学活用,才能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和素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立足于文本,有效地进行拓展延伸、深化课堂,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唤醒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的思考感悟,进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最终让学生实现语文知识的内化、沉淀。  【
【摘要】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是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很多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其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久而久之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重点剖析了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存在的弊端,给予相应的教学改进措施,以此达到优化教学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我国文人智慧的结晶,因而
【摘要】语文教材中《香菱学诗》一文给人以很多的启发,尤其在作文指导上。语文老师可以借鉴林黛玉指导香菱写诗的方法,在积累优质写作素材、真实深刻的审题立意、指导时重视讨论反馈、文章需要反复修改等方面多加指导,以让学生获得像香菱写诗一样的成功。  【关键词】写作;《香菱学诗》;指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红楼梦》中的黛玉大家都非常熟悉,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素质教育的逐步实施,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取得了可观的成绩。然而,当前的文言文教学处于发展的瓶颈期,教师依旧过于重视知识传输,学生依旧害怕学习文言文,文言文“言文分离,虚实难辨”的特征成为教师难教、学生怕学的拦路虎。对此,本文就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困境提出了若干策略,期望通过教师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和学生运用合理的学习方法,让文言文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让文言文的精髓融入
【摘要】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首先要做好文本细读。而从文本细读走向有效的读写结合,必须要做到深考而研,浅引而教,教师就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只有如此,学生的阅读才会异彩纷呈。  【关键词】文本细读;创造;积累;致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读写结合——配画想象、再创造  康德说:“想象是一种创新性的认识功能,它的本领能在真正的自然界所提供的素材里創造出另一个相似的自然界。”
【摘要】教师要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或者谈谈自己的读书感受和体会。老师在激起兴趣后,要有选择地给他们推荐课后阅读书籍。教师要善于组织交流,促进学生阅读。  【关键词】营造氛围;读书推介会;组织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一直提倡多读书,只有在读中,才能促进思考感悟。博览群书,开阔视
【摘要】初中阅读教学在语文课中占有很大比重,教师应该从体味关键词、梳理情感线索、拓展文化背景等方面來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阿长与《山海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初中语文课中很大比例的时间都用在了阅读教学上,尤其对课文的分析讲解最为耗时,几乎占到语文总课时一半以上的时间。既然如此,我们语文教师就应该让花费时间最长的阅读教学发挥出与之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