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走出去”的步伐也越来越快,表现为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数量已经名列世界前列,因而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问题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另一方面,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中国国内正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改变国内技术水平低、结构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因此通过改变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以此来改变经济增长的方式,是中国经济得以转型发展的出路之一。以此,以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与母国产业升级关系的这一议题引起了世界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刚好迎合了现实的需要,采用了2004-2013年31个省(市)的数据,应用stata软件,采用了动态面板模型,证明了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母国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效应。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产业结构升级一、 引言
改革开放近40年以来,不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国际地位,我国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今我国已成为仅次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我国与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也愈来愈密切,其中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是产业转移的重要路径也是吸收先进技术的重要载体。
中央对我国2015年的GDP的增长率预计为7%,较21世纪其他年份来讲,2015的GDP增长率有所下降,这并不是偶然,因为在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制约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问题。其中,很多学者都关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就是制约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2014年底我国三大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59,24,17,产业结构升级要求我们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实现产业转移,而对外直接投资就是重要的产业转移的路径和技术载体。此时此刻,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如此迅猛,产业结构如此急待升级,研究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很有现实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一)关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存在性的研究
国外学者Neven和Siotis(1993)通过研究西欧国家引进的外商投资,发现这些外商直接投资大多集中在东道国技术密集度较高的产业和领域,带有明显的获取技术的意图,从而最早证明了技术获取型OFDI的存在。中国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国外学者而言起步较晚。国外学者Lichtenberg和Potterie(2001)率先使用Coe和Helpman提出的国际研发溢出模型,验证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随后,国外学者Branstetter(2006)又采用了专利数据分析得出日本与美国公司之间的资本跨国流动带来了技术溢出效应。国内学者邹玉娟和陈滴高(2008)利用全国1985-2006年的数据,采用线性模型分析了TFP增长率和OFDI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同步关系。
(二)关于OFDI逆行技术影响因素的研究
国外学者Cohen和Levinthal(1989)提出“吸收能力”的概念,并且论证了只有具备较高吸收能力的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才能较好地吸收其他企业的技术溢出;其后,Band(2001)也通过数理模型验证了较高的吸收能力将加强技术的吸收效果。国内学者陈岩(2011)研究发现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并不是一致的,这主要取决于跨国公司所在省市的吸收能力强弱,跨国公司所在省市的吸收能力强,则技术溢出效应也就越强,反之则弱。Keller(2000)通过双边贸易的空间距离来研究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技术溢出受到空间距离的限制。蔡冬青和刘厚俊(2012)采用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发现,东道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公共治理状况和技术市场的完善程度都对逆向技术溢出起到推动作用。
(三)关于OFDI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
日本学者小泽辉智(1990)提出,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OFDI实现其对外直接投资的转型,进而促进母国的产业结构升级;Fosfuri(2001)通过理论模型研究得出:技术落后的企业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得东道国的先进技术,实现技术升级。国外学者Dowing 等人(2000)选取了多国 1970-1995 年的关于22 个行业的数据,分析表明赶超型国家对外投资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相关关系;Driffield等(2009)指出对外直接投资是获取国外技术溢出的重要渠道,对母国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
三、 理论分析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过程实质上是“资本换技术”的过程,投资国通过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主动接近先进技术,借助各种合作的机会,不断吸收东道国的先进技术。对于技术先进的发达国家来说,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发挥自身技术先进优势的过程,而对于技术水平较差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产品在国际上竞争优势较差,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则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寻求优势的过程。本文总结了发展总国家获取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三种途径。
第一,投资国企业可以通过和东道国企业并购或组建技术联盟等途径接近技术源,以此突破东道国的技术壁垒,获得接近和学习东道国先进技术的机会。
第二,投资国企业和东道国企业可以合作研发项目,这样投资国企业可以将节省的资源用于其他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核心项目的研发,使较少的研发成本获取较高的研发成果。投资国企业还可以在和东道国企业合作进行研发活动的过程中,学习东道国的先进技术。
第三,投资国企业在对技术发达的国家(地区)进行投资时,投资国的各种生产要素必然会与东道国的各种生产要素相结合,还会与东道国的研发人员、研发机构和研发平台相接触,如此一来,投资国便会更大程度的发挥生产要素的价值,提高母国的技术水平。
四、政策建议
通过理论分析本文得出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出对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据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加大 OFDI 的行业规模,优化行业结构和区域分布。
第二,鼓励多元化的投资主体,选择合理的投资方式。
第三,加大宏观调控,增加 OFDI 的政策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1]Louis J.Wells,The New Multinationals: The Spread of Third World Enterprises. London,John Willy&Son,1983.
[2]Ozava Terutomo.“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ransnationalCorporations, vol.1,1992,pp. 27~54.
[3]江小涓,杜玲.对外投资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J].经济研究参考. 2002(73).
[4]魏巧琴,杨大楷.对外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1).93-97.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产业结构升级一、 引言
改革开放近40年以来,不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国际地位,我国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今我国已成为仅次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我国与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也愈来愈密切,其中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是产业转移的重要路径也是吸收先进技术的重要载体。
中央对我国2015年的GDP的增长率预计为7%,较21世纪其他年份来讲,2015的GDP增长率有所下降,这并不是偶然,因为在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制约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问题。其中,很多学者都关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就是制约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2014年底我国三大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59,24,17,产业结构升级要求我们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实现产业转移,而对外直接投资就是重要的产业转移的路径和技术载体。此时此刻,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如此迅猛,产业结构如此急待升级,研究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很有现实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一)关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存在性的研究
国外学者Neven和Siotis(1993)通过研究西欧国家引进的外商投资,发现这些外商直接投资大多集中在东道国技术密集度较高的产业和领域,带有明显的获取技术的意图,从而最早证明了技术获取型OFDI的存在。中国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国外学者而言起步较晚。国外学者Lichtenberg和Potterie(2001)率先使用Coe和Helpman提出的国际研发溢出模型,验证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随后,国外学者Branstetter(2006)又采用了专利数据分析得出日本与美国公司之间的资本跨国流动带来了技术溢出效应。国内学者邹玉娟和陈滴高(2008)利用全国1985-2006年的数据,采用线性模型分析了TFP增长率和OFDI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同步关系。
(二)关于OFDI逆行技术影响因素的研究
国外学者Cohen和Levinthal(1989)提出“吸收能力”的概念,并且论证了只有具备较高吸收能力的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才能较好地吸收其他企业的技术溢出;其后,Band(2001)也通过数理模型验证了较高的吸收能力将加强技术的吸收效果。国内学者陈岩(2011)研究发现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并不是一致的,这主要取决于跨国公司所在省市的吸收能力强弱,跨国公司所在省市的吸收能力强,则技术溢出效应也就越强,反之则弱。Keller(2000)通过双边贸易的空间距离来研究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技术溢出受到空间距离的限制。蔡冬青和刘厚俊(2012)采用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发现,东道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公共治理状况和技术市场的完善程度都对逆向技术溢出起到推动作用。
(三)关于OFDI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
日本学者小泽辉智(1990)提出,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OFDI实现其对外直接投资的转型,进而促进母国的产业结构升级;Fosfuri(2001)通过理论模型研究得出:技术落后的企业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得东道国的先进技术,实现技术升级。国外学者Dowing 等人(2000)选取了多国 1970-1995 年的关于22 个行业的数据,分析表明赶超型国家对外投资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相关关系;Driffield等(2009)指出对外直接投资是获取国外技术溢出的重要渠道,对母国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
三、 理论分析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过程实质上是“资本换技术”的过程,投资国通过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主动接近先进技术,借助各种合作的机会,不断吸收东道国的先进技术。对于技术先进的发达国家来说,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发挥自身技术先进优势的过程,而对于技术水平较差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产品在国际上竞争优势较差,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则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寻求优势的过程。本文总结了发展总国家获取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三种途径。
第一,投资国企业可以通过和东道国企业并购或组建技术联盟等途径接近技术源,以此突破东道国的技术壁垒,获得接近和学习东道国先进技术的机会。
第二,投资国企业和东道国企业可以合作研发项目,这样投资国企业可以将节省的资源用于其他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核心项目的研发,使较少的研发成本获取较高的研发成果。投资国企业还可以在和东道国企业合作进行研发活动的过程中,学习东道国的先进技术。
第三,投资国企业在对技术发达的国家(地区)进行投资时,投资国的各种生产要素必然会与东道国的各种生产要素相结合,还会与东道国的研发人员、研发机构和研发平台相接触,如此一来,投资国便会更大程度的发挥生产要素的价值,提高母国的技术水平。
四、政策建议
通过理论分析本文得出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出对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据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加大 OFDI 的行业规模,优化行业结构和区域分布。
第二,鼓励多元化的投资主体,选择合理的投资方式。
第三,加大宏观调控,增加 OFDI 的政策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1]Louis J.Wells,The New Multinationals: The Spread of Third World Enterprises. London,John Willy&Son,1983.
[2]Ozava Terutomo.“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ransnationalCorporations, vol.1,1992,pp. 27~54.
[3]江小涓,杜玲.对外投资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J].经济研究参考. 2002(73).
[4]魏巧琴,杨大楷.对外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1).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