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隆都文化渗入语文课堂的路径与实践

来源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z12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隆都文化是中山市沙溪镇独特的地域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渗入隆都文化,提升学生的本土传统文化底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依托文本,有效拓展;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立足课堂,大胆表达三个方面来阐述隆都文化渗入语文课堂的路径与实践。
  关键词:隆都文化;语文课堂;渗入;实践
  隆都文化是沙溪镇独特的地域传统文化,有别具一格的民风民俗,颇具特色的隆都歌谣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在教学中渗入隆都文化,提升学生乡土文化底蕴,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家爱国情怀。隆都文化如何渗入语文课堂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实践。
  一、依托文本,有效拓展。
  在语文课堂渗透隆都文化,依托文本有效拓展延伸课堂,便于教材中民风民俗的研讨,文章的主旨的把握,有效地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学习的积极性。
  (一)穿插文化,渗透知识
  沙溪人了解隆都文化能够增强民族自信和本土文化认同感。教学中,穿插隆都文化,激发兴趣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笔者没有生硬地向学生去灌输隆都文化,而是从激发兴趣入手,营造氛围让学生了解隆都文化,增强隆都文化的认同感。
  如:部编版第九册《猎人海力布》的教学中,笔者穿插沙溪民间故事《妖怪婆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妖怪婆的神奇和海力布有异曲同工之处,出示有关视频,学生对于妖怪婆很好奇,对隆都文化产生兴趣。课后,笔者引导学生去查找隆都故事,开故事会,让学生认识更多的隆都文化,感受沙溪风土人情。
  (二)深入分析,宣扬传统
  在语文教学中,课本的传统文化是固定的,可教师的讲解却可以动态灵活的。通过文本深入解读,对于文本进行详细全面的理解。学习《牛郎和织女》后,学生精读课文后,懂得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口头文学作品。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隆都文化,笔者组织孩子们参加沙溪四月八的活动“出高兴”。农历四月八的沙溪,家家户户都上街头弄狮耍龙,热闹非凡。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感受:“原来四月八是这么有趣的!”“原来这就是沙溪隆都的出高兴!”“我会唱四月八隆都歌谣!”活动中,学生了解隆都地区的风土人情,语文素养逐步提高了。
  二、主动参与,亲身实践
  隆都文化来源于沙溪人民生活,生活中实践和学习语文,把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是语文课生活化的表现。主动参与设计、组织隆都文化综合性实践活动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三年级下册民俗活动综合性学习,笔者建议学生收集身边的隆都传统故事。通过问长辈、查文献、上搜索、实地考察等方式去收集隆都故事、童谣、节日习俗、名人和美食等。以“学隆都文化,做沙溪的小主人”为主题活动,学生说民谚、学童谣、听传奇、游古迹、尝美食,收获颇丰。在最喜欢的美食汇中,他们品尝沙溪煎堆、茶果、栾樨饼、田艾包等隆都美食。学生积极参与,为家乡美食点赞。有的说“沙溪的煎堆真是太美味了!”“我知道做沙溪茶果的制作方法。先用糯米粉和粘米粉按一定比例搅拌,搓成粉团,加入馅料揉捏而成。”“田艾包可以祛湿祛毒。”孩子们主动参与到实践中,隆都文化渗入了语文教学。
  三、立足课堂,大胆表达
  口语交际是渗透隆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口语交际要立足于生活,立足于课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拓展、积累,感悟文化的魅力,所以笔者适当地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渗入隆都文化。
  如部编版第三册《传统节日》是一首介绍传统节日的童谣,讲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通过口语交际的教学,让学生说出沙溪过传统节日的与众不同。紧接着把范围缩小,四人小组讨论隆都地区过春节和其它地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沙溪的蒸年糕和别的地方可不一样。沙溪的年糕有咸的,也有甜的,用竹子编成的小篓中盛着用糯米粉揉搓而成的,上面铺满红枣,象征着红红火火过新年的年糕,需要蒸整整一天才能成功。”有的说:“沙溪过新年,家家户户都准备好三牲(鸡、猪肉、鱼、莲藕、发菜、豆腐等寓意美好生活的食物)来祭奠祖先,祈求来年丰衣足食,生活美满!”看到孩子们兴趣盎然,笔者出示拓展句子“我喜欢沙溪的传统节日是(    ),因为(     )。有的孩子说:“我喜欢四月八!因为舞狮子、耍龙可好玩了!”有的说:“我喜欢夏至,因为有美味可口的狗肉!”孩子们都表露出真实的情感与自豪之情。说得好,不如写得好,让学生拾阶而上,拿起自己手中的笔,写出自己喜欢的隆都传统节日。让隆都文化在学生心中萌芽,为自己是沙溪人而感到自豪,也为振兴沙溪隆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隆都文化是沙溪本土文化,沙溪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隆都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既丰富了教学內容,建立精神信仰,树立价值观,又实现教学的最优化,为传承传统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系中山市教育科研2020年度课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隆都文化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B2020096)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祝其红,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速读(上旬)》.2019-03-30
  [2] 陈建东,让乡土文化走进语文课堂《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03-20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高中阶段的教育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家庭对学生的期望越来越高,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心理焦虑甚至抑郁,这样也就要求班主任需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本文结合当前高中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提出在高中班级管理中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开展个性化以及多样化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高中;班级管理;心理健康  目前高中学生信息的來源趋于多样化:有来源于社会信
期刊
摘 要:语文教育特点鲜明,实践性强,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尤为关键。语文实践在于多读多写,读写结合,在实践中体会,在体会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升,并内化为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主要指标之一,全面提升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写作能力。语文课程学习资源无处不在,实践机会无时不有,为学生提升写作能力构建了广阔的平台,为初中语文作文素材的探
期刊
春节前夕,戴庄路上挂起了彩灯,小区门口水池内,站立着几只彩色的牛,高的、矮的,手里拿着恭喜发财,新年快乐的贺联,笑盈盈地迎接每一位回家的人。小区内棵棵树上挂上一个个小灯笼,浓厚的节日氛围萦绕在周围。  带着思索,漫步校园。假日的校园格外雅静。新都新学校,第一个春季开学,该如何以崭新气象迎接孩子的到来?正月初五,在新都管理群跟大家商量:新年应该要有新气象!新都都是低年级学生,需要给孩子们有趣的、新鲜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化改革与创新的不断深化,网络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对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简要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性基础上,重点就如何应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在我国大力实施“互联网+”战略的新时代,网络信息技术已经与教育行业进行了有效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到,信息技术越来越多被应用在包括初中语文在内的各阶段教学中,在此种背景下,微课作为两者融合产物应运而生。本文在对微课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应遵循的思路、应用策略,以及微课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旨在引发初中语文从教者的思考,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微课;初中语文教学;应用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
期刊
摘 要:在初中各项学科中,地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地理知识,并充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要对地理教学进行改革。教师要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作用,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使其为初中地理课堂注入更多活力。多媒体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直观而生动的知识,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之中,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地理教学;创新  引言:多媒体教学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这一
期刊
作者簡介:  王少媚,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五小学美术老师,广州市花都区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市花都区书法家协会会员。国画师从岭南著名花鸟画家侯中曦。书画作品曾多次参加广州市、花都区举办的书画大赛并获好成绩。
期刊
摘 要:对青少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在全社会开展“四史”教育的重要环节。中职班主任创新党史学习教育形式、创设沉浸式情境活动、组织学生打卡红色地标、引导学生把党史学习教育写入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这四个途径,可以很好地开展走心和走“新”的党史学习教育,突显教育成效。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党史学习教育;有效途径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
期刊
摘 要:艺术生是当前高考中的一大群体,对于很多文化课成绩略差的学生而言,艺考无疑是进入大学校门的一条“捷径”,说实话,它并不好走,但文化成绩要求确实比纯文化生进入大学要低很多。因此,艺术生培养理应得到高中学校的重视,并将其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助力与动力。基于此,本文以高中艺术生为中心展开研究,就其培养模式改革进行研讨,探究其实践策略。  关键词:高中;艺术生;培养模式  当今时代,人们更偏向于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提出后,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创新能力成为了《道德与法治》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本文提出创造情境、联系生活以及利用信息技术等教学策略,培育初中生的创新能力,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  关键词:创新能力;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信息技术  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开始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品质以及学科素养的培养。由于新课程改革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