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批判思维主要是指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并进一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与技巧。在高中阶段的学生,思考逐渐成熟,不攀附他人思想,善于倾听他人建议,坚守自己正确的理解是高中生走向成熟的思维标注。尤其是信息爆炸的时代,随处可见的观点对学生发展有重大影响,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让学生在众多言论中坚守自我,找到正确的方向。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批判思维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试题中,阅读理解题型占据了较重的比重,十分考验学生的语文思维,同时也对学生的批判思维提出考验。长时间的应试教育影响,使得学生的思维不断固化,一味追求答题技巧,丢失了自己的理解与判断。在现代化教育中,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扭转该局面,为学生创设自由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形成批判思维,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自由探讨,为批判思维创设空间
阅读是丰富学生语文视野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关键因素。高中生在语文课堂中学习每一篇文章,将阅读变为学习的“必备品”,但是在现代教育中,我们不仅要求学生会阅读,也要激发学生的阅读思考,以批判性的思维与目光去阅读每一篇文章,而不是盲目跟从他人,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容易形成“无主见”的性格特征。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究的机会,为学生的批判思维创设空间。
例如,教师在教学《祝福》这一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首先以身作则,提出自己对本篇文章的质疑:“老师通读文章之后,觉得祥林嫂的去世不仅是自己造成的,也与周围的环境有关,那么大家的想法是什么呢?”然后将问题抛给学生,引起学生思考。此时很多学生必定会再次阅读文章,找出能够导致祥林嫂去世的缘由。同时也会有学生提出反对意见:“我认为祥林嫂是被封建礼教所逼,所有的人都是受害者。”当课堂中形成自由探讨的氛围之后,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展创设了空间,同时学生的阅读兴趣会进一步提升,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深入分析,初步形成批判性思维
“同化”是现代学生的学习通病,而文章深入分析能够打破“同化”,让学生有自己的简介,并对文本有更加全面地认识。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深入分析文章,在分析中引导学生检验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同时也要传递学生阅读分析技巧,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批判性思维。此时阅读分析不仅要逐字逐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也要将其放在现代社会中,进行批判性分析,既能够为学生树立是非观念,也能够让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更多元化,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我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从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开始,我们便奠定了这篇散文的情感基调。但是在接下来的分析中,有学生表示作者并不是一直都处于淡淡忧伤,因为在文章中作者表示想起采莲的事情,在这段回忆中,作者是忘却烦恼的。还有学生在分析中表示,作者可能并不只是因为政治原因而感到闷闷不乐,整个文章都是生活中的描述,也可能有生活压力。此时作为教师我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我们在阅读分析中,不应该因为他人的看法而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只要有根有据,我们的分析也是正确的,从而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批判性思维。
三、反思评价,有效形成批判性思维
高中生已经完全具备了反思评价能力,但是在学习中没有形成反思评价的习惯,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谨记,合理全面看世界的态度是理智反省与回馈的基点。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因为自己的喜好造成理解偏颇,或者以孤立偏激的视角看待问题,而反思评价通过查漏补缺,以客观、合理的态度对文章内容进行重新审视,并对自己的思考结论进行验证,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
例如,教师在教学《包身工》这篇文章时,当学生都沉浸在为受压迫人民打抱不平的情绪中时,有人提出一个问题:“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如果他们没有工作,会因饑饿而失去生命吗?在受压迫与饥饿的两个选择中,我们会怎样选择?”还有学生表示:“这篇文章如果是报告文学,那么它的文学性体现在哪里?如果我们将它作为新闻调查是不是更合适?”两个问题反思,让大家对自己的思考产生质疑,形成了良好的反思效果,也是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方式。
实际上,批判性思维不仅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施展,不论哪一种教学内容,教师都可以通过提出质疑、自由探讨、推理分析、反思评价四个步骤引导学生批判思考,客观分析。除此之外,每一种思维都需要长时间地坚持,才能够让学生形成思维习惯,尤其是批判性思维,需要学生主动思考、连续获取信息,才能够在批判性思维中得到正确的答案。以上是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所总结的经验,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带来启发。
参考文献
[1]康永利.语文课堂需要引入批判思维[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03):36-37.
[2]钟德清.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D].福建师范大学,2017.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批判思维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试题中,阅读理解题型占据了较重的比重,十分考验学生的语文思维,同时也对学生的批判思维提出考验。长时间的应试教育影响,使得学生的思维不断固化,一味追求答题技巧,丢失了自己的理解与判断。在现代化教育中,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扭转该局面,为学生创设自由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形成批判思维,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自由探讨,为批判思维创设空间
阅读是丰富学生语文视野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关键因素。高中生在语文课堂中学习每一篇文章,将阅读变为学习的“必备品”,但是在现代教育中,我们不仅要求学生会阅读,也要激发学生的阅读思考,以批判性的思维与目光去阅读每一篇文章,而不是盲目跟从他人,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容易形成“无主见”的性格特征。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究的机会,为学生的批判思维创设空间。
例如,教师在教学《祝福》这一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首先以身作则,提出自己对本篇文章的质疑:“老师通读文章之后,觉得祥林嫂的去世不仅是自己造成的,也与周围的环境有关,那么大家的想法是什么呢?”然后将问题抛给学生,引起学生思考。此时很多学生必定会再次阅读文章,找出能够导致祥林嫂去世的缘由。同时也会有学生提出反对意见:“我认为祥林嫂是被封建礼教所逼,所有的人都是受害者。”当课堂中形成自由探讨的氛围之后,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展创设了空间,同时学生的阅读兴趣会进一步提升,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深入分析,初步形成批判性思维
“同化”是现代学生的学习通病,而文章深入分析能够打破“同化”,让学生有自己的简介,并对文本有更加全面地认识。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深入分析文章,在分析中引导学生检验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同时也要传递学生阅读分析技巧,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批判性思维。此时阅读分析不仅要逐字逐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也要将其放在现代社会中,进行批判性分析,既能够为学生树立是非观念,也能够让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更多元化,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我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从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开始,我们便奠定了这篇散文的情感基调。但是在接下来的分析中,有学生表示作者并不是一直都处于淡淡忧伤,因为在文章中作者表示想起采莲的事情,在这段回忆中,作者是忘却烦恼的。还有学生在分析中表示,作者可能并不只是因为政治原因而感到闷闷不乐,整个文章都是生活中的描述,也可能有生活压力。此时作为教师我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我们在阅读分析中,不应该因为他人的看法而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只要有根有据,我们的分析也是正确的,从而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批判性思维。
三、反思评价,有效形成批判性思维
高中生已经完全具备了反思评价能力,但是在学习中没有形成反思评价的习惯,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谨记,合理全面看世界的态度是理智反省与回馈的基点。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因为自己的喜好造成理解偏颇,或者以孤立偏激的视角看待问题,而反思评价通过查漏补缺,以客观、合理的态度对文章内容进行重新审视,并对自己的思考结论进行验证,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
例如,教师在教学《包身工》这篇文章时,当学生都沉浸在为受压迫人民打抱不平的情绪中时,有人提出一个问题:“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如果他们没有工作,会因饑饿而失去生命吗?在受压迫与饥饿的两个选择中,我们会怎样选择?”还有学生表示:“这篇文章如果是报告文学,那么它的文学性体现在哪里?如果我们将它作为新闻调查是不是更合适?”两个问题反思,让大家对自己的思考产生质疑,形成了良好的反思效果,也是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方式。
实际上,批判性思维不仅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施展,不论哪一种教学内容,教师都可以通过提出质疑、自由探讨、推理分析、反思评价四个步骤引导学生批判思考,客观分析。除此之外,每一种思维都需要长时间地坚持,才能够让学生形成思维习惯,尤其是批判性思维,需要学生主动思考、连续获取信息,才能够在批判性思维中得到正确的答案。以上是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所总结的经验,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带来启发。
参考文献
[1]康永利.语文课堂需要引入批判思维[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03):36-37.
[2]钟德清.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D].福建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