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小学校园里断续发生学生自杀、离家出走、校园暴力甚至违法犯罪等事件,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不容乐观的。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方面,由于学习压力过大、教育要求过高而引起的厌学、弃学、逃学行为;视学习为最大的痛苦,抄袭他人的作业,对考试产生焦虑甚至达到恐惧程度。二是人际关系方面,不能和父母、教师形成亲密关系,不服从父母、教师的管教,与同学关系紧张,鲁莽好斗或者过分胆怯、退缩,缺乏知心朋友,总是独来独往。三是情绪方面,如情绪抑郁、冷漠、缄默、易于幻想或者情绪波动较大,容易被激怒,过分焦虑引起的神经质式的敏感、多虑、多疑、害怕、烦躁不安,过分依赖父母等。四是道德品质方面,思想消极落后,不愿关心集体,帮助别人,看一些不健康的读物,导致打架、骂人、破坏公共财物、说谎、偷窃、离家出走等行为发生,对学生本人、家庭、学校和社会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那么造成中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因素都有哪些呢?
造成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因素很多,其中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从家庭环境来说,很多家长不注意教育方法,在生活上娇惯溺爱,要啥给啥,在学习上过分苛求,一旦落后又打又骂,既使学生意志薄弱,经不起一点打击,又使孩子心理上承受着巨大压力,这种“溺爱+棒打”的教育方法就好比把骨头放在醋里泡软了,再压上块石头,能不扭曲变形吗?从社会环境来说,随着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拉大,那些贫穷家庭的孩子看到富人家的孩子吃喝玩乐,内心难免会产生嫉妒和自卑,心理上也有很大压力。从学校环境来说,学生承受的学业压力与日俱增。再由于在家里被父母宠着惯着,而一旦到了学校,特别是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怎么与别人合作、交往,成了一个难题,总想别人让着他,总想占便宜,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动不动就发脾气、使性子,俨然一副少爷小姐的架势。另外,现在的学校过多强调竞争,忽视合作意识的培养,让在竞争中胜利的学生沾沾自喜,让失败的的学生沮丧失落,这些对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发育都是不利的。
此外,小学生自身身心发展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一是小学生的嫉妒心理。嫉妒是由于别人胜过自己而引起抵触的消极的情绪体验。黑格尔曾说:“嫉妒是平庸的情调对于卓越才能的反感。”在小学生中嫉妒很常见,比如,某同学比自己学业优秀,容颜俊美,就感到很难过;某同学穿得比自己好,家里又有钱,就感到不舒服;某同学才华比自己出众,就很不服气等。对小学生来说,嫉妒心理影响身心健康,容易得心身疾病;嫉妒心强影响学习,大大降低学习的效率;嫉妒心强可能使学生结交不到知心朋友,从而给自己造成一个不良的人际关系氛围,会感到孤独、寂寞。二是小学生不被尊重引起的苦闷心理。客观地说,学生的素质高低不齐,在教师心目中自然就会有三六九等的概念。教师有这种态度并不可怕,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感受不到这种不同的态度,这样才能使他们觉得受到了尊重。如果教师明显对学习优异的学生和颜悦色,对学习不好的同学声色俱厉,就有可能引起学生心理的微妙变化,先是觉得老师“偏向”,继而认为无公正公平可言,给孩子的心灵留下了阴影。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就是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有的父母坚信“养不教、父之过”和“棍棒之下出成绩”的理论,没有给孩子应有的尊重,如在学生考试得到低分时,有些家长极不冷静,不问青红皂白,就把孩子臭骂一顿,更有甚者拳脚相加,吓得孩子再也不敢把低分试卷给家长看,或者撒谎,或者涂改试卷,导致心理苦闷,甚至自暴自弃。三是小学生网络迷恋综合症。网络是个好东西,它就像丰富的营养品一样给我们各种滋补,要有效地引导,科学地利用。但从某种程度上讲,网吧已逐渐失去了它本来的功能和意义。小学生去网吧,无外乎上网聊天和打游戏,这些稚嫩的学生往往都是聚精会神地敲打着键盘,心无旁骛,早已把学业忘到脑后,甚至在刺耳的摇滚乐声中嬉笑怪骂,真是触目惊心。更可怕的是,网络上色情信息泛滥,各种不良信息资源犹如洪水猛兽一般,正向学生迎面扑来,使他们沉湎其中,不能自拔,这些不仅耽误他们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使他们的心理发生了畸变。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这么严重,危害又这么大,那么,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如何帮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呢?我想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我们的家长和教师都较为信奉高标准、严要求这一信条,认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有出息。实际上,过高的要求,往往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还容易让孩子产生挫折感。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尽管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不能达到家长和教师的要求。但在教师和家长的眼里,他们只看到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这一结果,却没有看到孩子为此所付出的努力。这种以成败论英雄的衡量标准,不但容易让孩子丧失继续追求成功的热情,也为孩子產生心理健康问题埋下了祸根。只有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孩子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在制订学习目标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要搞一言堂。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往往有过高估计自己孩子学习能力的倾向,谁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在学习能力上存在个别差异,这是一种客观事实,我们必须接受这种现实。还有,在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扮演的不应是高高在上的监督者角色,应该是支持者的角色。在某种意义上,精神支持比单纯的物质支持更重要。在这个问题上,有的家长常犯这样的错误:认为自己在学习、生活条件上以最高规格来满足孩子,对孩子的学习也就拥有了发号施令的绝对权利,这与其说是在培养教育孩子,倒不如说是在和孩子进行一种交易,到最后,可能还是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二、培养小学生挫折的承受能力。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因此,我们必须帮助小学生以正确的方式和心态去对待困难和挫折。首先,要摒弃遇到挫折是一件不光彩事情的错误思想。在学习成绩上不以成败论英雄,不能让学生意识到,只有成功才能受到别人的认可,一旦失败就意味着不可救药。学生对于失败的过度恐惧,常常导致考试焦虑,甚至考试恐惧。其实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深受其苦,因为他们在父母和教师的眼里,已经是成功的代名词了,失败是不可能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为此,他们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来维护自己的形象,否则,一旦稍有差错,责备就接踵而来,背负着如此沉重的心理包袱,久而久之,心理上出现毛病也就不足为奇了。其次,对待挫折要进行正确的归因。有的孩子对于挫折的归因总是倾向于外界或者他人,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推卸责任、怨天尤人的不良习惯。
三、培养小学生学会人际交往。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因此不可避免要与他人进行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心理健康所不可缺少的条件,而且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所以,让小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彼此的权利和责任,要平等对待对方,要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其次,要乐于与他人交往,能够与同伴合作,能够与教师和家长沟通、交换意见。同时,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只考虑自己的需要,还要关心他人的需要,懂得体谅他人。再次,要让学生有正确的沟通技巧和有效的交往态度,能够宽以待人,真诚地赞美他人,也能够接受善意的批评。最后,要让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保持人格的独立和完整。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有自己独特的行为模式,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能够适当迁就别人,随和的态度在人际交往中是必要的,但是这种迁就是有限度的,随和并不意味着放弃原则,更不等于失去自己完整的人格。
四、培养小学生情绪调控能力。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有助于小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有益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小学生之间发生人际关系的冲突,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当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因此,教师要及时抓住机会,教会学生一些简单易行的情绪调控方法和策略。比如,对于那些情绪容易冲动的同学,可以让他找一个稳重的同学在自己情绪冲动前提醒自己;在感觉到压力太大的时候,可以通过写日记、谈心的方法来舒缓压力;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可以听听音乐,散散步。学生掌握了这些具体的情绪调控方法,可以大大降低心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五、培养小学生悦纳自我能力。悦纳自我是建立在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的。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自身都存在着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缺点,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也是人要不断学習、不断提高自我素质的内在需要。容忍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并不意味着对自己的不足和缺点视而不见,听之任之,而是在承认自己存在不足和缺点的前提下,采取积极的行动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克服自己的缺点。不能悦纳自我的人容易变得自暴自弃或者形成强烈的自卑感。要让小学生能够悦纳自己,一方面是自身要具备自我反思评价的能力,通过与他人的比较,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寻找以后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家长和教师要正确评价孩子,有的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唯成绩论,至于其他方面的长处、优点则被完全忽略。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家长和教师,不只是给孩子挑刺,更要给孩子一个认识自己的角度,通过这个角度既能够看到闪光点也能够看到不足之处,让任何方面都不存在盲区。
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首先,要制订具体细致的行为规范,必须依靠具体的行为规范来对小学生加以引导。有许多学生之所以犯错误,并不是他们故意去犯错误,而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因此,当孩子们犯错误的时候,不要只是用大道理来批评教育孩子,而是要告诉他们究竟错在哪里,这样才不至于下次犯同样的错误。其次,在行为规范执行的过程中,教师要有耐心,要做到公正,学生违反行为规范时,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有急躁情绪,经过几次耐心示范,他们就会自觉遵守行为规范。同时,对行为规范的执行不但要严格,而且要做到公平,有的教师因为是成绩好的学生违反了行为规范就手下留情,网开一面。这样做固然是给个别同学留了面子,但却降低了教师在大部分学生中的威信,不利于以后工作的开展。再次,要树立榜样。树立榜样也是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树立榜样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而不是在学生面前建立一座高不可攀的道德高峰。因此,我们树立榜样的时候,要在学生能够直接感知到的人群中树立榜样,这样学生更能找到学习的切入点。
总之,为了使小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有针对性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走出不健康的心理误区,成为新时代的“四有”新人。
造成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因素很多,其中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从家庭环境来说,很多家长不注意教育方法,在生活上娇惯溺爱,要啥给啥,在学习上过分苛求,一旦落后又打又骂,既使学生意志薄弱,经不起一点打击,又使孩子心理上承受着巨大压力,这种“溺爱+棒打”的教育方法就好比把骨头放在醋里泡软了,再压上块石头,能不扭曲变形吗?从社会环境来说,随着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拉大,那些贫穷家庭的孩子看到富人家的孩子吃喝玩乐,内心难免会产生嫉妒和自卑,心理上也有很大压力。从学校环境来说,学生承受的学业压力与日俱增。再由于在家里被父母宠着惯着,而一旦到了学校,特别是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怎么与别人合作、交往,成了一个难题,总想别人让着他,总想占便宜,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动不动就发脾气、使性子,俨然一副少爷小姐的架势。另外,现在的学校过多强调竞争,忽视合作意识的培养,让在竞争中胜利的学生沾沾自喜,让失败的的学生沮丧失落,这些对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发育都是不利的。
此外,小学生自身身心发展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一是小学生的嫉妒心理。嫉妒是由于别人胜过自己而引起抵触的消极的情绪体验。黑格尔曾说:“嫉妒是平庸的情调对于卓越才能的反感。”在小学生中嫉妒很常见,比如,某同学比自己学业优秀,容颜俊美,就感到很难过;某同学穿得比自己好,家里又有钱,就感到不舒服;某同学才华比自己出众,就很不服气等。对小学生来说,嫉妒心理影响身心健康,容易得心身疾病;嫉妒心强影响学习,大大降低学习的效率;嫉妒心强可能使学生结交不到知心朋友,从而给自己造成一个不良的人际关系氛围,会感到孤独、寂寞。二是小学生不被尊重引起的苦闷心理。客观地说,学生的素质高低不齐,在教师心目中自然就会有三六九等的概念。教师有这种态度并不可怕,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感受不到这种不同的态度,这样才能使他们觉得受到了尊重。如果教师明显对学习优异的学生和颜悦色,对学习不好的同学声色俱厉,就有可能引起学生心理的微妙变化,先是觉得老师“偏向”,继而认为无公正公平可言,给孩子的心灵留下了阴影。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就是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有的父母坚信“养不教、父之过”和“棍棒之下出成绩”的理论,没有给孩子应有的尊重,如在学生考试得到低分时,有些家长极不冷静,不问青红皂白,就把孩子臭骂一顿,更有甚者拳脚相加,吓得孩子再也不敢把低分试卷给家长看,或者撒谎,或者涂改试卷,导致心理苦闷,甚至自暴自弃。三是小学生网络迷恋综合症。网络是个好东西,它就像丰富的营养品一样给我们各种滋补,要有效地引导,科学地利用。但从某种程度上讲,网吧已逐渐失去了它本来的功能和意义。小学生去网吧,无外乎上网聊天和打游戏,这些稚嫩的学生往往都是聚精会神地敲打着键盘,心无旁骛,早已把学业忘到脑后,甚至在刺耳的摇滚乐声中嬉笑怪骂,真是触目惊心。更可怕的是,网络上色情信息泛滥,各种不良信息资源犹如洪水猛兽一般,正向学生迎面扑来,使他们沉湎其中,不能自拔,这些不仅耽误他们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使他们的心理发生了畸变。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这么严重,危害又这么大,那么,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如何帮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呢?我想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我们的家长和教师都较为信奉高标准、严要求这一信条,认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有出息。实际上,过高的要求,往往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还容易让孩子产生挫折感。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尽管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不能达到家长和教师的要求。但在教师和家长的眼里,他们只看到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这一结果,却没有看到孩子为此所付出的努力。这种以成败论英雄的衡量标准,不但容易让孩子丧失继续追求成功的热情,也为孩子產生心理健康问题埋下了祸根。只有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孩子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在制订学习目标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要搞一言堂。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往往有过高估计自己孩子学习能力的倾向,谁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在学习能力上存在个别差异,这是一种客观事实,我们必须接受这种现实。还有,在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扮演的不应是高高在上的监督者角色,应该是支持者的角色。在某种意义上,精神支持比单纯的物质支持更重要。在这个问题上,有的家长常犯这样的错误:认为自己在学习、生活条件上以最高规格来满足孩子,对孩子的学习也就拥有了发号施令的绝对权利,这与其说是在培养教育孩子,倒不如说是在和孩子进行一种交易,到最后,可能还是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二、培养小学生挫折的承受能力。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因此,我们必须帮助小学生以正确的方式和心态去对待困难和挫折。首先,要摒弃遇到挫折是一件不光彩事情的错误思想。在学习成绩上不以成败论英雄,不能让学生意识到,只有成功才能受到别人的认可,一旦失败就意味着不可救药。学生对于失败的过度恐惧,常常导致考试焦虑,甚至考试恐惧。其实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深受其苦,因为他们在父母和教师的眼里,已经是成功的代名词了,失败是不可能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为此,他们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来维护自己的形象,否则,一旦稍有差错,责备就接踵而来,背负着如此沉重的心理包袱,久而久之,心理上出现毛病也就不足为奇了。其次,对待挫折要进行正确的归因。有的孩子对于挫折的归因总是倾向于外界或者他人,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推卸责任、怨天尤人的不良习惯。
三、培养小学生学会人际交往。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因此不可避免要与他人进行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心理健康所不可缺少的条件,而且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所以,让小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彼此的权利和责任,要平等对待对方,要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其次,要乐于与他人交往,能够与同伴合作,能够与教师和家长沟通、交换意见。同时,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只考虑自己的需要,还要关心他人的需要,懂得体谅他人。再次,要让学生有正确的沟通技巧和有效的交往态度,能够宽以待人,真诚地赞美他人,也能够接受善意的批评。最后,要让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保持人格的独立和完整。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有自己独特的行为模式,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能够适当迁就别人,随和的态度在人际交往中是必要的,但是这种迁就是有限度的,随和并不意味着放弃原则,更不等于失去自己完整的人格。
四、培养小学生情绪调控能力。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有助于小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有益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小学生之间发生人际关系的冲突,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当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因此,教师要及时抓住机会,教会学生一些简单易行的情绪调控方法和策略。比如,对于那些情绪容易冲动的同学,可以让他找一个稳重的同学在自己情绪冲动前提醒自己;在感觉到压力太大的时候,可以通过写日记、谈心的方法来舒缓压力;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可以听听音乐,散散步。学生掌握了这些具体的情绪调控方法,可以大大降低心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五、培养小学生悦纳自我能力。悦纳自我是建立在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的。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自身都存在着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缺点,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也是人要不断学習、不断提高自我素质的内在需要。容忍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并不意味着对自己的不足和缺点视而不见,听之任之,而是在承认自己存在不足和缺点的前提下,采取积极的行动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克服自己的缺点。不能悦纳自我的人容易变得自暴自弃或者形成强烈的自卑感。要让小学生能够悦纳自己,一方面是自身要具备自我反思评价的能力,通过与他人的比较,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寻找以后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家长和教师要正确评价孩子,有的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唯成绩论,至于其他方面的长处、优点则被完全忽略。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家长和教师,不只是给孩子挑刺,更要给孩子一个认识自己的角度,通过这个角度既能够看到闪光点也能够看到不足之处,让任何方面都不存在盲区。
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首先,要制订具体细致的行为规范,必须依靠具体的行为规范来对小学生加以引导。有许多学生之所以犯错误,并不是他们故意去犯错误,而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因此,当孩子们犯错误的时候,不要只是用大道理来批评教育孩子,而是要告诉他们究竟错在哪里,这样才不至于下次犯同样的错误。其次,在行为规范执行的过程中,教师要有耐心,要做到公正,学生违反行为规范时,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有急躁情绪,经过几次耐心示范,他们就会自觉遵守行为规范。同时,对行为规范的执行不但要严格,而且要做到公平,有的教师因为是成绩好的学生违反了行为规范就手下留情,网开一面。这样做固然是给个别同学留了面子,但却降低了教师在大部分学生中的威信,不利于以后工作的开展。再次,要树立榜样。树立榜样也是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树立榜样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而不是在学生面前建立一座高不可攀的道德高峰。因此,我们树立榜样的时候,要在学生能够直接感知到的人群中树立榜样,这样学生更能找到学习的切入点。
总之,为了使小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有针对性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走出不健康的心理误区,成为新时代的“四有”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