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精练传神、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修辞手法,叫做炼字。那么,我们该如何解答“炼字”类的诗歌鉴赏题呢?
一、诗人要炼哪些词?
1.动词
动词运用得妙,就能增强文章的精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增强诗歌的气韵,给人以動态美的享受。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绿”字,既表现了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象,又表达了诗人要开创变法新局面的理想,还透露出诗人早日辞官回家的愿望,真是言近旨远啊。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再如苏轼《蝶恋花》“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2.形容词
形容词犹如新娘化妆用的胭脂,能揭示出诗词意象的神韵,传达出诗人的内在情感。如牛希济《生查子》“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以虚处芳草之绿,而联想人罗裙之绿,设想似疑,揭出别后难忘之情。再如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的“细”字,“细”字,不仅表明春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悄无声息,而且精确传神地写出了春雨“润物”的自然造化发生之机。
3.虚词
虚词用得好,也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的美学效果。杜甫有诗云:“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叶梦得评道:“远近数百里,上下数千年,只在‘有’与‘自’两字间,而吞纳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皆见于言外。再如李白《菩萨蛮》“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中的“空”字,表达了思妇(或游子)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4.叠词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如王驾写《晴景》一诗:“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再如王安石《元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了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5.拟声词
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萧萧”、“滚滚”写出了秋风扫落叶的声态与大江东去的雄迈气势,雄浑开阔,情感慷慨低沉、苍凉悲痛。
6.表颜色的词
表示颜色的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如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词人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二、我们该如何鉴赏?
杜甫说:“语不惊人死不休。”正因为古人讲究“诗以一字论工拙”,才有了“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苦吟与锤炼。优秀的诗人总是追求炼字的,优秀的诗歌中总有许多运用贴切词语描摹物态、抒写情怀而使境界全出的范例。从近年高考来看,诗歌鉴赏非常重视对语言的品味鉴赏,而其中又以赏析诗人的“炼字”为主。所谓“炼字”,指的是诗人写作时用字的推敲。赏析“炼字”就是要求我们能够对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作出分析鉴赏。
1.从字的本身属性入手
字的本身属性主要指字音、字义和词性。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绿”字向来为人称道,究其原因,还在于这个“绿”字是形容词,能给人强烈的色彩感,此处活用作动词后,更给人春风吹绿江南岸的动态美感。另外,因为古代诗歌具有音律之美,有时我们从字音的平仄韵律和声音的或悠长或短促、或高亢或低沉入手,也可以赏析出古人炼字的缘由。
2.从修辞入手
炼字炼得好,往往又是因为使用了某种修辞手段。例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中的“绿肥红瘦”四字之所以好,妙就妙在以“红、绿”二字指代海棠花、叶,不仅简练,而且形象;又将“肥、瘦”移用来形容叶的茂盛与花之凋零,这就更能表现诗人无限伤春之心。
3.从语境入手
关注语境始终是语言鉴赏的第一要素。落实在炼字的赏析上,就要求我们能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人所炼之字与句子其他成分的搭配,最后再赏析使用该字的效果。例如对王维《过香积寺》第三联“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咽、危”二字的赏析,我们就必须结合“泉声、危石”来分析“咽”,结合“日色、青松”来分析“冷”,还要结合全诗来赏析这两个字对表现整体意境的作用。对炼字的赏析,绝不只是孤立地分析一个字,而是要看它处于语境中的地位,要分析它在营造全诗意境中所具有的艺术表达效果。
三、又该如何组织答案?
在组织答案前,首先,我们要认真研究诗歌,找准诗人用得最为精练传神的字。然后,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意象与所炼“字”的关系。记住,评价这个“字”时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炼字的感情基调。
答题步骤一般为:一是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二是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三是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需要注意的是,答案必须简洁,点到为止;要注意语言的锤炼,尽量以诗化的语言答题。如下面一道诗歌鉴赏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孤 雁
崔 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一、诗人要炼哪些词?
1.动词
动词运用得妙,就能增强文章的精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增强诗歌的气韵,给人以動态美的享受。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绿”字,既表现了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象,又表达了诗人要开创变法新局面的理想,还透露出诗人早日辞官回家的愿望,真是言近旨远啊。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再如苏轼《蝶恋花》“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2.形容词
形容词犹如新娘化妆用的胭脂,能揭示出诗词意象的神韵,传达出诗人的内在情感。如牛希济《生查子》“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以虚处芳草之绿,而联想人罗裙之绿,设想似疑,揭出别后难忘之情。再如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的“细”字,“细”字,不仅表明春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悄无声息,而且精确传神地写出了春雨“润物”的自然造化发生之机。
3.虚词
虚词用得好,也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的美学效果。杜甫有诗云:“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叶梦得评道:“远近数百里,上下数千年,只在‘有’与‘自’两字间,而吞纳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皆见于言外。再如李白《菩萨蛮》“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中的“空”字,表达了思妇(或游子)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4.叠词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如王驾写《晴景》一诗:“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再如王安石《元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了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5.拟声词
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萧萧”、“滚滚”写出了秋风扫落叶的声态与大江东去的雄迈气势,雄浑开阔,情感慷慨低沉、苍凉悲痛。
6.表颜色的词
表示颜色的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如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词人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二、我们该如何鉴赏?
杜甫说:“语不惊人死不休。”正因为古人讲究“诗以一字论工拙”,才有了“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苦吟与锤炼。优秀的诗人总是追求炼字的,优秀的诗歌中总有许多运用贴切词语描摹物态、抒写情怀而使境界全出的范例。从近年高考来看,诗歌鉴赏非常重视对语言的品味鉴赏,而其中又以赏析诗人的“炼字”为主。所谓“炼字”,指的是诗人写作时用字的推敲。赏析“炼字”就是要求我们能够对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作出分析鉴赏。
1.从字的本身属性入手
字的本身属性主要指字音、字义和词性。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绿”字向来为人称道,究其原因,还在于这个“绿”字是形容词,能给人强烈的色彩感,此处活用作动词后,更给人春风吹绿江南岸的动态美感。另外,因为古代诗歌具有音律之美,有时我们从字音的平仄韵律和声音的或悠长或短促、或高亢或低沉入手,也可以赏析出古人炼字的缘由。
2.从修辞入手
炼字炼得好,往往又是因为使用了某种修辞手段。例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中的“绿肥红瘦”四字之所以好,妙就妙在以“红、绿”二字指代海棠花、叶,不仅简练,而且形象;又将“肥、瘦”移用来形容叶的茂盛与花之凋零,这就更能表现诗人无限伤春之心。
3.从语境入手
关注语境始终是语言鉴赏的第一要素。落实在炼字的赏析上,就要求我们能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人所炼之字与句子其他成分的搭配,最后再赏析使用该字的效果。例如对王维《过香积寺》第三联“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咽、危”二字的赏析,我们就必须结合“泉声、危石”来分析“咽”,结合“日色、青松”来分析“冷”,还要结合全诗来赏析这两个字对表现整体意境的作用。对炼字的赏析,绝不只是孤立地分析一个字,而是要看它处于语境中的地位,要分析它在营造全诗意境中所具有的艺术表达效果。
三、又该如何组织答案?
在组织答案前,首先,我们要认真研究诗歌,找准诗人用得最为精练传神的字。然后,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意象与所炼“字”的关系。记住,评价这个“字”时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炼字的感情基调。
答题步骤一般为:一是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二是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三是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需要注意的是,答案必须简洁,点到为止;要注意语言的锤炼,尽量以诗化的语言答题。如下面一道诗歌鉴赏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孤 雁
崔 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