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让幼儿“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利用图书和绘画,引发幼儿对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可见绘本学习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但一些幼儿园在进行早期阅读活动时,教师往往以文字和思想品德教育为目标,而忽略了阅读过程中的情绪、情感体验,还有阅读兴趣的培养。其实,正是这些隐性的教育因素对幼儿将来的良好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教学的导入是关键
一是借助绘本内容导入。教学中,利用封面的内容导入,可以贴近故事主题,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故事的情境。绘本《熊梦蝶·蝶梦熊》所讲故事是根据我国成语故事《庄周梦蝶》创作的,绘本分别从前后两个方向讲述,到中间时连接起来。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着“熊梦蝶”,画有一只悠闲躺着的大熊和一只飞舞的蝴蝶,翻转一下会看到后面封底“蝶梦熊”,熊背对读者,蝴蝶成为主角。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封面、封底引导孩子看图,猜猜到底是熊梦到了蝴蝶,还是蝴蝶梦到了熊,这样儿童很快就进入故事的阅读情境中去了。
教师也可以利用扉页内容进行导入,如《一园青菜成了精》就是从扉页开始讲故事的。同时,也可以利用好图书的环衬,因为环衬上的内容与正文的故事密切相关,有时还能提升主题。
二是借助儿童生活经验导入。儿童大都喜欢色彩鲜艳的绘本,喜欢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故事。教学时,教师可以联系儿童的生活知识和经验,积极与儿童产生共鸣,实现教育目的。
二、教学要注意讲读艺术
一是绘本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要少而精,起到启发和提示的作用。如品味《蚯蚓日记》中丰富的图画,教师可以提问激趣:蚯蚓是如何写字的?想象过它是如何看书的吗?什么是它的凳子和桌子?它使用什么餐具呢?睡觉的时候,它的帽子会挂在哪里呢?教师不断地追问,意在激发兴趣、启发思考,提醒孩子们在阅读时注意观察,不用一一作答。
提问时还要善于观察幼儿的反应,关注表情、态度等,便于课堂上及时调整,并在课下对所提问题进行反思。提问之后,要注意“等待时间”,不要急于得到回答,给幼儿留下思考的时间,便于去课文中求证。追问可以加深儿童对绘本的理解,但也不可过度使用,否则会影响幼儿理解故事的完整性。
二是减少电子绘本的数字化教学。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由于绘本的价格较高,许多幼儿园、小学不能做到让学生人手一本进行阅读,所以教师利用PPT、Flash等手段将绘本制作成能在课堂上动态化展示的电子绘本。这样虽然解决了书的问题,但是忽略了阅读绘本培养的是儿童对书籍阅读的兴趣。书是有温度的,书也是有味道的,只有经常手拿绘本阅读,才会建立儿童对书的亲切感、亲近感,从而避免对电子产品产生依赖。
三是抓住绘本阅读教学中的细节。教师初看绘本,可能不太懂绘本,那是由于成人没有站在儿童的立场和视角去理解,还不太习惯绘本图画的符号语言,绘本细节常被忽略。因此,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每一幅图的角落找出细节,学生就能掌握读图的方法,对图片也会变得敏感起来。
比如《蚯蚓日记》中的精彩语言和图画细节“爸爸的结婚纪念日,恶心!”小蚯蚓看到爸妈的结婚纪念照上二人亲吻时,这样想。这是一个小男生的心理活动,微妙而生动。
“功课那么多。”看蚯蚓是如何拉功课回家的。它用尾巴拖着一片树叶,树叶上是厚厚的书籍。仔细看看那些功课的书名:《钻地史》《土壤的演变》《我的排便日记》《其实爬行者》《堆肥》,趣味十足。第一天上学,有哭的,有笑的,有茫然不知所措的……它们学校的课程科目有《地道》《泥土》《美劳》《历史》《堆肥》《蠕动》,也是有趣的细节。
四是阅读形式多样化。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绘本特点和教学目标注意以下几点。
1.绘本阅读开始得越早越好,读得越多越好。阅读的范围要广泛,阅读的绘本作品要有艺术性和文学性。这里不是指所有的儿童阅读就只读绘本,绘本只是儿童早期阅读中的一种阅读材料和形式,不能取代其他文学作品形式,如儿歌、儿童诗、童话故事等。
2.教学时不要强求孩子背诵书中的内容和文字。强求孩子表演、复述故事、回答问题,尤其是阅读完之后让孩子说说故事的主题思想,这会把阅读变成一件很讨厌的事情,过于功利化的阅读不可取。
3.教师讲绘本故事的语速不宜太快。每页之间要注意停顿,方便学生听觉和视觉的协调,图文结合地理解绘本所传达的意思。同时,慎用“阅读奖励”,过多奖励会让学生认为是为了奖励去阅读,一旦没有奖励就会失去阅读的动力。我们可以改为绘本阅读比赛,或者把绘本当作其他活动礼物等。
此外,教师在进行绘本阅读教学时,还需要具備积极主动的反思能力。教学反思是连接教学实践和理论的关键环节,反思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要围绕各个教学环节,总结经验,改进教学。
总之,每一个绘本在创作时都不是把它当教材使用的。绘本阅读教学应重在感受,不能只强调绘本的智育与德育功能,而忽略儿童对绘本之图画的审美理解。因此,要把儿童对画面视觉感知、想象与理解、审美感受等能力培养放在核心地位,即以审美功能为主,娱乐、益智、辅德等功能并重。
(本栏责编 行 之)
但一些幼儿园在进行早期阅读活动时,教师往往以文字和思想品德教育为目标,而忽略了阅读过程中的情绪、情感体验,还有阅读兴趣的培养。其实,正是这些隐性的教育因素对幼儿将来的良好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教学的导入是关键
一是借助绘本内容导入。教学中,利用封面的内容导入,可以贴近故事主题,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故事的情境。绘本《熊梦蝶·蝶梦熊》所讲故事是根据我国成语故事《庄周梦蝶》创作的,绘本分别从前后两个方向讲述,到中间时连接起来。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着“熊梦蝶”,画有一只悠闲躺着的大熊和一只飞舞的蝴蝶,翻转一下会看到后面封底“蝶梦熊”,熊背对读者,蝴蝶成为主角。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封面、封底引导孩子看图,猜猜到底是熊梦到了蝴蝶,还是蝴蝶梦到了熊,这样儿童很快就进入故事的阅读情境中去了。
教师也可以利用扉页内容进行导入,如《一园青菜成了精》就是从扉页开始讲故事的。同时,也可以利用好图书的环衬,因为环衬上的内容与正文的故事密切相关,有时还能提升主题。
二是借助儿童生活经验导入。儿童大都喜欢色彩鲜艳的绘本,喜欢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故事。教学时,教师可以联系儿童的生活知识和经验,积极与儿童产生共鸣,实现教育目的。
二、教学要注意讲读艺术
一是绘本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要少而精,起到启发和提示的作用。如品味《蚯蚓日记》中丰富的图画,教师可以提问激趣:蚯蚓是如何写字的?想象过它是如何看书的吗?什么是它的凳子和桌子?它使用什么餐具呢?睡觉的时候,它的帽子会挂在哪里呢?教师不断地追问,意在激发兴趣、启发思考,提醒孩子们在阅读时注意观察,不用一一作答。
提问时还要善于观察幼儿的反应,关注表情、态度等,便于课堂上及时调整,并在课下对所提问题进行反思。提问之后,要注意“等待时间”,不要急于得到回答,给幼儿留下思考的时间,便于去课文中求证。追问可以加深儿童对绘本的理解,但也不可过度使用,否则会影响幼儿理解故事的完整性。
二是减少电子绘本的数字化教学。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由于绘本的价格较高,许多幼儿园、小学不能做到让学生人手一本进行阅读,所以教师利用PPT、Flash等手段将绘本制作成能在课堂上动态化展示的电子绘本。这样虽然解决了书的问题,但是忽略了阅读绘本培养的是儿童对书籍阅读的兴趣。书是有温度的,书也是有味道的,只有经常手拿绘本阅读,才会建立儿童对书的亲切感、亲近感,从而避免对电子产品产生依赖。
三是抓住绘本阅读教学中的细节。教师初看绘本,可能不太懂绘本,那是由于成人没有站在儿童的立场和视角去理解,还不太习惯绘本图画的符号语言,绘本细节常被忽略。因此,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每一幅图的角落找出细节,学生就能掌握读图的方法,对图片也会变得敏感起来。
比如《蚯蚓日记》中的精彩语言和图画细节“爸爸的结婚纪念日,恶心!”小蚯蚓看到爸妈的结婚纪念照上二人亲吻时,这样想。这是一个小男生的心理活动,微妙而生动。
“功课那么多。”看蚯蚓是如何拉功课回家的。它用尾巴拖着一片树叶,树叶上是厚厚的书籍。仔细看看那些功课的书名:《钻地史》《土壤的演变》《我的排便日记》《其实爬行者》《堆肥》,趣味十足。第一天上学,有哭的,有笑的,有茫然不知所措的……它们学校的课程科目有《地道》《泥土》《美劳》《历史》《堆肥》《蠕动》,也是有趣的细节。
四是阅读形式多样化。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绘本特点和教学目标注意以下几点。
1.绘本阅读开始得越早越好,读得越多越好。阅读的范围要广泛,阅读的绘本作品要有艺术性和文学性。这里不是指所有的儿童阅读就只读绘本,绘本只是儿童早期阅读中的一种阅读材料和形式,不能取代其他文学作品形式,如儿歌、儿童诗、童话故事等。
2.教学时不要强求孩子背诵书中的内容和文字。强求孩子表演、复述故事、回答问题,尤其是阅读完之后让孩子说说故事的主题思想,这会把阅读变成一件很讨厌的事情,过于功利化的阅读不可取。
3.教师讲绘本故事的语速不宜太快。每页之间要注意停顿,方便学生听觉和视觉的协调,图文结合地理解绘本所传达的意思。同时,慎用“阅读奖励”,过多奖励会让学生认为是为了奖励去阅读,一旦没有奖励就会失去阅读的动力。我们可以改为绘本阅读比赛,或者把绘本当作其他活动礼物等。
此外,教师在进行绘本阅读教学时,还需要具備积极主动的反思能力。教学反思是连接教学实践和理论的关键环节,反思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要围绕各个教学环节,总结经验,改进教学。
总之,每一个绘本在创作时都不是把它当教材使用的。绘本阅读教学应重在感受,不能只强调绘本的智育与德育功能,而忽略儿童对绘本之图画的审美理解。因此,要把儿童对画面视觉感知、想象与理解、审美感受等能力培养放在核心地位,即以审美功能为主,娱乐、益智、辅德等功能并重。
(本栏责编 行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