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教学,和其他课程一样也需要师生转换角色,将教师为主的课堂转换成学生为主的课堂,同时将生物教学推向实践和生活,让学生在实践和生活中学习生物理论,掌握生物知识,锻炼研究生物技能,让生物更好的服务生活。
一、树立学生动手实践理念,投身到实践和生活中组织教学。
脱离探究、实践的生物教学不能适应将来新课标的要求,只有经过认真探究、亲身实践,学生的生物能力才能得以切实提高。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的基本策略是:(1)从一个实例(或现象)入手,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分组进行探究。(2)每组学生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然后提出可行性的设计方案。(3)方案的实施。各小组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或实验,然后小组得出结论。(4)师生共同对各小组结论进行分析,最后探究出结果。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对于整个探究过程选题要量力而行,做到小而实,一定是先发散,后集中。教学《生长素发现》一节课时,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弯向光源生长现象,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交流结果。”这样以探究、实践为核心,完全摈弃了老师的讲解与分析,将学生推到了课堂主人的地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落实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好基础
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健康向上的人生观,生物教材在这方面的内容非常丰富、生动。如世界是物质的原理;物质世界是运动的;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事物是普遍 联系的;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等观点在生物科学中几乎都可以找到例证。再如,结合教材内容可以讲解《森林法》《环境保护法》《渔业法》《婚姻法》等法规,帮助学生树立法制的观念。
2、教育要面向未来。从未来需求来看,科学教育要把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品质、科学价值 放到和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样重要的位置。(1)生物学教学除使学生掌握最基本、最常用的科学方法(观察、实验方法;分析、概括方法; 类比、推理方法;科学假说方法等)之外,更需要的是训练学生学会科研方法(提出问题、搜集资料、设计构 想、整理分析结果;实验工具、实验材料的选择)。生物学教学中观察实验,不仅是为了印证某一生物学知识 的科学性,而且是让学生学会科学的方法。(2)素质教育强调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此,在生物课堂上要加强对学 生进行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由微观到宏观,由现象到本质的推理判断能力;对生物学 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归纳能力;对生物学概念、规律的运用和迁移能力;自学和阅读能力。现行的人教版 初中、高中生物教材,在内容选取、体系编排、文字叙述、插图、练习等方面都注意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特点,在钻研教材的同时,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考虑教法的同时,也要研究学法, 做到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学生主动发展创造条件。(3)生物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通过实验 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高度的责任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 学习习惯。
3、在生物学教学中可以进行如下几方面的心理素质教育:(1)在介绍生物学的概念、规律发展的来龙去脉,生物学事实的发现过 程,科学家的事迹和我国的生物资源等知识时,可使学生对知识的创造和创造者的思想品德、人格有一个全面 深刻的了解,从中受到感染和影响,并由此激发学习的兴趣和钻研精神,从而树立为国家为科学献身的远大志 向。(2)让学生了解与生物学有关的环境、资源、能源、土地、粮食、人口 等问题,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利益、关心地球的生存条件等的情感和责任感,树立环境保 护意识。生物课本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生物的结构与机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我们要让学 生知道人不能被动地等待淘汰,而是要主动地适应自然的变化和社会的变革。中学生应该学会多种本领,增强 耐挫折的能力,提高适应能力,培养健康的心理。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刻苦、自制的意识和品质;通过课堂上分组讨论、小组竞赛可以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
4、培养学生能够自觉地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身体和心理都发生着急 剧的变化。为此,学生必须了解自己的身体,科学地对待自己体内发生的一切生理变化,愉快地接纳自己(不 管是男还是女,是胖还是瘦),并自觉地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些内容在教材中都有阐述,教师 应该充分运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生动具体的教育;同时也要指导学生了解绿色食品、各类补品,正确对待 减肥药品及增高妙方等等。
三、通过生活化媒体的呈现,促进学生对共同进化知识产生浓厚兴趣, 深刻理解共同进化
①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增加②促进物种的共同适应③维持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如观察植物有丝分裂实验后,学生提出为什么看到的细胞分裂间期图像大大多于细胞分裂期图像。我以“因为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所占的时间长,分裂期所占的时间短”来解释。这样解释虽有一部分同学明白了,但总有一些学生还是实现不了从抽象到形象之间的过渡。看来要通过变换语言的表达方式,才能奏效了。我打比方道:同学们在操场上自由蹦跳,由于同学们累了,蹦起活动的时间变短了,停留在地面的休息时间变长了。此时我带着照相机来到操场,对准同学的活动场面,拍了一张照片。此时我问同学,在这张照片中是停在空中的人数多,还是停在操场地面上的人数多。大家恍然大悟:大多数停留在地面休息的同学好比间期的细胞,少数在空中跃起的同学好比分裂期的细胞。对于每个人来讲只要你停留在地面的时间长,停留在空中的时间短,在拍照的一刹那,被摄入停在地面场景的机会就多于停在空中的。照相的一刹那,就如同根尖的分生组织细胞被固定的一刹那。生活中的场景与细胞分裂的场景如此相似,真可谓实例不同,其理相通。在深入生活、吸收生活的基础上,学会创造生活。发动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进行社会调查研究,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调查、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实现学习方式的生活化,同时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一、树立学生动手实践理念,投身到实践和生活中组织教学。
脱离探究、实践的生物教学不能适应将来新课标的要求,只有经过认真探究、亲身实践,学生的生物能力才能得以切实提高。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的基本策略是:(1)从一个实例(或现象)入手,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分组进行探究。(2)每组学生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然后提出可行性的设计方案。(3)方案的实施。各小组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或实验,然后小组得出结论。(4)师生共同对各小组结论进行分析,最后探究出结果。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对于整个探究过程选题要量力而行,做到小而实,一定是先发散,后集中。教学《生长素发现》一节课时,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弯向光源生长现象,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交流结果。”这样以探究、实践为核心,完全摈弃了老师的讲解与分析,将学生推到了课堂主人的地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落实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好基础
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健康向上的人生观,生物教材在这方面的内容非常丰富、生动。如世界是物质的原理;物质世界是运动的;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事物是普遍 联系的;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等观点在生物科学中几乎都可以找到例证。再如,结合教材内容可以讲解《森林法》《环境保护法》《渔业法》《婚姻法》等法规,帮助学生树立法制的观念。
2、教育要面向未来。从未来需求来看,科学教育要把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品质、科学价值 放到和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样重要的位置。(1)生物学教学除使学生掌握最基本、最常用的科学方法(观察、实验方法;分析、概括方法; 类比、推理方法;科学假说方法等)之外,更需要的是训练学生学会科研方法(提出问题、搜集资料、设计构 想、整理分析结果;实验工具、实验材料的选择)。生物学教学中观察实验,不仅是为了印证某一生物学知识 的科学性,而且是让学生学会科学的方法。(2)素质教育强调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此,在生物课堂上要加强对学 生进行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由微观到宏观,由现象到本质的推理判断能力;对生物学 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归纳能力;对生物学概念、规律的运用和迁移能力;自学和阅读能力。现行的人教版 初中、高中生物教材,在内容选取、体系编排、文字叙述、插图、练习等方面都注意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特点,在钻研教材的同时,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考虑教法的同时,也要研究学法, 做到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学生主动发展创造条件。(3)生物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通过实验 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高度的责任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 学习习惯。
3、在生物学教学中可以进行如下几方面的心理素质教育:(1)在介绍生物学的概念、规律发展的来龙去脉,生物学事实的发现过 程,科学家的事迹和我国的生物资源等知识时,可使学生对知识的创造和创造者的思想品德、人格有一个全面 深刻的了解,从中受到感染和影响,并由此激发学习的兴趣和钻研精神,从而树立为国家为科学献身的远大志 向。(2)让学生了解与生物学有关的环境、资源、能源、土地、粮食、人口 等问题,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利益、关心地球的生存条件等的情感和责任感,树立环境保 护意识。生物课本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生物的结构与机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我们要让学 生知道人不能被动地等待淘汰,而是要主动地适应自然的变化和社会的变革。中学生应该学会多种本领,增强 耐挫折的能力,提高适应能力,培养健康的心理。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刻苦、自制的意识和品质;通过课堂上分组讨论、小组竞赛可以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
4、培养学生能够自觉地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身体和心理都发生着急 剧的变化。为此,学生必须了解自己的身体,科学地对待自己体内发生的一切生理变化,愉快地接纳自己(不 管是男还是女,是胖还是瘦),并自觉地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些内容在教材中都有阐述,教师 应该充分运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生动具体的教育;同时也要指导学生了解绿色食品、各类补品,正确对待 减肥药品及增高妙方等等。
三、通过生活化媒体的呈现,促进学生对共同进化知识产生浓厚兴趣, 深刻理解共同进化
①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增加②促进物种的共同适应③维持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如观察植物有丝分裂实验后,学生提出为什么看到的细胞分裂间期图像大大多于细胞分裂期图像。我以“因为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所占的时间长,分裂期所占的时间短”来解释。这样解释虽有一部分同学明白了,但总有一些学生还是实现不了从抽象到形象之间的过渡。看来要通过变换语言的表达方式,才能奏效了。我打比方道:同学们在操场上自由蹦跳,由于同学们累了,蹦起活动的时间变短了,停留在地面的休息时间变长了。此时我带着照相机来到操场,对准同学的活动场面,拍了一张照片。此时我问同学,在这张照片中是停在空中的人数多,还是停在操场地面上的人数多。大家恍然大悟:大多数停留在地面休息的同学好比间期的细胞,少数在空中跃起的同学好比分裂期的细胞。对于每个人来讲只要你停留在地面的时间长,停留在空中的时间短,在拍照的一刹那,被摄入停在地面场景的机会就多于停在空中的。照相的一刹那,就如同根尖的分生组织细胞被固定的一刹那。生活中的场景与细胞分裂的场景如此相似,真可谓实例不同,其理相通。在深入生活、吸收生活的基础上,学会创造生活。发动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进行社会调查研究,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调查、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实现学习方式的生活化,同时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