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阻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因素分析,以大学生创新能力为切入点,通过笔者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的一些体验,探索了对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一些主要路径。
关键词:高职学生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b)-0029-01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基地,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实施创新教育,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高职教育的首要目标。这是一项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的系统工程,也是摆在每一位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然而,现行的高职教育存在着很多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
1 阻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因素
1.1 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科学研究表明,在长期的思维实践中,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所惯用的、格式化的思维模式。在日常教育工作中,传统教育观念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师生思维的僵化。相当多的教育工作者无视了学生的创造潜力,更不能理解它的多元性。再加上传统教育模式的严重缺陷,正上学的大学生,完全成了“为了考试而学习”,忽略了自己在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同时,残酷的就业压力使得许多学生往往仅满足于毕业后能找个好工作。传统的教育观念制约着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的激发,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2 教学过程中的偏差,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
目前,教育依旧摆脱不了“应试教育”这个指挥棒的指引,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一种创新的内在冲动,缺乏一种大胆质疑的批判思维。因此,往往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以记忆为目标的教学过程,忽视方法上的指导,忽略另类思考上的发现,分数这一根“尺”禁锢了学生的大胆质疑和创新。同时,在社会转型期间,市场经济的功利思想,又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进而弱化他们的创新意识,影响创新能力的发展。这种情况下,新型的尊重、鼓励、平等和宽容的师生关系很难建立,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受到了阻碍。
1.3 教育方式的滞后,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良好的教学方式可促使学生创新能力潜在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然而,在教育的方式上,教育者的主观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意愿不一致的问题屡屡出现,严重地阻止和压抑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教学模式统一,“标准化”的方法培养同一模式的制成品;教育方式单一,过分追求“分数的成功”;教育方法呆板,灌输式教育造成对教学内容的消化就是记忆;评价方式单一,考试选拔人才成为对学生评价的单一标准;功名化的教育价值观,关注少数尖子生去竞赛拿奖创名,使得大部分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被开发的机会。类似上述的种种现象,都表明了教育方式的滞后,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1.4 教师创新能力的守旧,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勿庸讳言,由于教师创新能力的守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内在动机,进而影响到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当学生的回答和行为超出意料之外时,教师往往会一笔带过,不去仔细琢磨,疏不知那一笔带过的可能正是创新的思维火花。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彻底改变教师头脑中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守旧观念,使教师变为推动创新能力的助手,使教材变为焕发兴趣的工具,使课堂变为学生开发自我创新潜能的天地。不能因为教师创新能力的守旧,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2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探索
胡锦涛在清华大学校庆100周年讲话中指出:“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毫无疑问除了让学生了解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更重要的是摒弃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加强对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探索就显得尤其重要。
2.1 充分运用学科特点培养创新能力
计算机课程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计算机教学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教师在讲课中应尽可能地运用学科特点,挖掘计算机学科的创造思维因素,唤起学生的创造意识,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鼓励学生去发现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求异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科技信息,打破思维的定式,锻炼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勤思考,多讨论,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有机地渗透有关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内容,使学生萌发创新欲望,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能。把过去以“教师单方面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启发学生对知识的主动追求”上来。
2.2 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须遵循个性化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开放创新思维,就要重视个性发展,要把每个学生看作具有创新潜能的主体、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鼓励学生去思考,去发现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太注重“求同”,而忽视“求异”,要善于捕捉教学环节中每一个可创造的信息和机会,使学生萌发创新欲望,发挥创新潜能。并努力创设实践空间,尽可能多地让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发表意见,在相互表达自己的观点中,学会尽情地思维、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实践证明: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重视个性发展,让腿长的跑的更快些,避免“千人一面”的单一培养模式,他们必定会专心致志,乐此不疲,释放他们的创新激情。
2.3 有效利用网络环境培养创新能力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能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能给我们提供的这一环境,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地进行教学,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同时还要在网络环境的交互性和人文性中,充分利用网上的信息来拓宽视野,充分利用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来提供丰富的实验操作平台,鼓励学生去思考,去发现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唤起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激情、培养创新意志、开发创新才能。显然,有效利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创新能力的一片“沃土”,可以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得以延伸。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教育部,2010.
[2]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4-25.
关键词:高职学生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b)-0029-01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基地,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实施创新教育,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高职教育的首要目标。这是一项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的系统工程,也是摆在每一位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然而,现行的高职教育存在着很多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
1 阻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因素
1.1 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科学研究表明,在长期的思维实践中,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所惯用的、格式化的思维模式。在日常教育工作中,传统教育观念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师生思维的僵化。相当多的教育工作者无视了学生的创造潜力,更不能理解它的多元性。再加上传统教育模式的严重缺陷,正上学的大学生,完全成了“为了考试而学习”,忽略了自己在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同时,残酷的就业压力使得许多学生往往仅满足于毕业后能找个好工作。传统的教育观念制约着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的激发,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2 教学过程中的偏差,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
目前,教育依旧摆脱不了“应试教育”这个指挥棒的指引,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一种创新的内在冲动,缺乏一种大胆质疑的批判思维。因此,往往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以记忆为目标的教学过程,忽视方法上的指导,忽略另类思考上的发现,分数这一根“尺”禁锢了学生的大胆质疑和创新。同时,在社会转型期间,市场经济的功利思想,又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进而弱化他们的创新意识,影响创新能力的发展。这种情况下,新型的尊重、鼓励、平等和宽容的师生关系很难建立,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受到了阻碍。
1.3 教育方式的滞后,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良好的教学方式可促使学生创新能力潜在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然而,在教育的方式上,教育者的主观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意愿不一致的问题屡屡出现,严重地阻止和压抑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教学模式统一,“标准化”的方法培养同一模式的制成品;教育方式单一,过分追求“分数的成功”;教育方法呆板,灌输式教育造成对教学内容的消化就是记忆;评价方式单一,考试选拔人才成为对学生评价的单一标准;功名化的教育价值观,关注少数尖子生去竞赛拿奖创名,使得大部分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被开发的机会。类似上述的种种现象,都表明了教育方式的滞后,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1.4 教师创新能力的守旧,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勿庸讳言,由于教师创新能力的守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内在动机,进而影响到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当学生的回答和行为超出意料之外时,教师往往会一笔带过,不去仔细琢磨,疏不知那一笔带过的可能正是创新的思维火花。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彻底改变教师头脑中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守旧观念,使教师变为推动创新能力的助手,使教材变为焕发兴趣的工具,使课堂变为学生开发自我创新潜能的天地。不能因为教师创新能力的守旧,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2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探索
胡锦涛在清华大学校庆100周年讲话中指出:“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毫无疑问除了让学生了解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更重要的是摒弃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加强对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探索就显得尤其重要。
2.1 充分运用学科特点培养创新能力
计算机课程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计算机教学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教师在讲课中应尽可能地运用学科特点,挖掘计算机学科的创造思维因素,唤起学生的创造意识,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鼓励学生去发现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求异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科技信息,打破思维的定式,锻炼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勤思考,多讨论,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有机地渗透有关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内容,使学生萌发创新欲望,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能。把过去以“教师单方面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启发学生对知识的主动追求”上来。
2.2 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须遵循个性化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开放创新思维,就要重视个性发展,要把每个学生看作具有创新潜能的主体、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鼓励学生去思考,去发现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太注重“求同”,而忽视“求异”,要善于捕捉教学环节中每一个可创造的信息和机会,使学生萌发创新欲望,发挥创新潜能。并努力创设实践空间,尽可能多地让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发表意见,在相互表达自己的观点中,学会尽情地思维、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实践证明: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重视个性发展,让腿长的跑的更快些,避免“千人一面”的单一培养模式,他们必定会专心致志,乐此不疲,释放他们的创新激情。
2.3 有效利用网络环境培养创新能力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能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能给我们提供的这一环境,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地进行教学,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同时还要在网络环境的交互性和人文性中,充分利用网上的信息来拓宽视野,充分利用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来提供丰富的实验操作平台,鼓励学生去思考,去发现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唤起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激情、培养创新意志、开发创新才能。显然,有效利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创新能力的一片“沃土”,可以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得以延伸。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教育部,2010.
[2]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