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发展,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思维的逻辑性 学习动机 兴趣 上好数学课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3-0088-01
一、抓住小学生的思维逻辑性特点,上好数学课
思维的逻辑性表现为:遵循逻辑的规律,顺序和根据,使思考问题有条理,层次分明,前后连贯。有些数学知识要点、难点部分学生的思维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根据小学生的思维逻辑性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数学课这一学习情境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
例如我在教学正方形、长方形周长时是这样改进的,在认知什么是周长后:
一要求学生思考怎样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说明用什么工具和方法。
学生很快得出:用尺子先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然后各边长相加计算周长。
二要求学生说出只要知道什么条件就可以计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学生很快得出:只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正方形边长的长度,就可以计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三要求学生动手量出自己数学书的周长,比一比谁完成的快。
学生很快得出:只量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边长的长度,就能快速计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四要求学生说出只量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边长的长度,就能快速计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原因。
学生很快得出:只量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边长的长度,就能快速计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原因是利用它们边长的特点。
五要求学生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长的特点进行计算其周长。(安排五道题,数字不宜太大)
在此环节注意观察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随后板书有特点的计算方法。
六要求学生用文字写出计算方法公式。
在此环节注意观察学生是否会用文字来表达。这是检验学生是否理解的根据。随后板书:
长方形周长 1.长+长+宽+宽
2.长×2+宽×2
3.(长+宽)×2
正方形周长 1.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2.边长×4
七要求学生探究板书的公式,哪个更简明。
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必须依赖于直观材料,使他们所学知识产生鲜明的表象。同时,要使学生获得准确丰富的感性知识,又必须通过合乎思维逻辑引导,对感知的事物去伪存真,分析综合,抽象出本质特征。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是我们当今数学教学中必然趋向。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乐学、好学,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抓住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好数学课
小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主导的学习动机主要是为了得到好分数,不想落在人后,或是为了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欣赏和奖励而学习。小学数学课一定要依赖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既要激发起学生要学好的态度,又要科学正确地传授给学生知识和能力。我在上数学课时的做法:(一)导入内容部分都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胜心,以便挑战新的学习任务。(二)新授部分主要通过引导学生感知——疑惑——探究——领悟——运用几个环节完成。新授活动中,利用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提醒学生时刻不能有松懈的状态,相互追赶,而教师要把时间公平的还给每一个学生,培养多动脑、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对所学的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不管学生在学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作为教师都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鼓励、支持、激发学生,培养学生敢于竞争,使学生对学习有着强烈的愿望和渴望的追求,从而来达到自身学习的目的。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树立自己的自信心,学会从老师的教,到不教,培养自觉自学的好习惯,充分利用他们学习的动机激发积极乐观向上的学习数学的态度。(三)巩固部分我一般采用考试来完成。通过10分钟公平的“考试”是评价学生的有效手段。“考试”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争强好胜的心灵,学生才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更直接的反映出学生掌握的差距,在竞赛中领悟数学的学习乐趣,达到了最初学习的动机,是我们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1.“考试”中的题型,要举一反三,告诉学生这种内容最容易出现,相信好多同学都能做得来。目的让学生明白考试是考查知识的技能掌握以及运用,从而增强了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2.如果教学时间比较充裕,可利用20分上新课,20分钟时间进行课堂测试,并当堂评价。目的是考查每一位同学听课的效果。3.对每一位同学设置不同的奖励,如接受能力强,有进步,分析到位……等评价,激发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
三、抓住小学生兴趣的特点,上好数学课
兴趣是一种力求探索某一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一个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逐渐转化的过程,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兴趣的范围逐步扩大。
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培养的前提,是学习数学的动力。《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上好数学课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使其成为学习的直接动力。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应关注学生获得怎样的结果,更应关注他们是否经历了自主探索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的实践、探究与交流的过程,才有可能懂得数学的价值和意义。例如我在学生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后,就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让他们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轴对称的。学生经过细致地观察,有的说窗户是对称的,有的说学校大门是对称的, 有的说教学楼是对称的,有的说轿车是对称的……大大丰富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不仅能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学习热情。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学习动机单纯,逻辑思维需要慢慢培养,数学课堂要充分利用他们探究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体验探索中激发他们的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关键词】思维的逻辑性 学习动机 兴趣 上好数学课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3-0088-01
一、抓住小学生的思维逻辑性特点,上好数学课
思维的逻辑性表现为:遵循逻辑的规律,顺序和根据,使思考问题有条理,层次分明,前后连贯。有些数学知识要点、难点部分学生的思维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根据小学生的思维逻辑性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数学课这一学习情境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
例如我在教学正方形、长方形周长时是这样改进的,在认知什么是周长后:
一要求学生思考怎样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说明用什么工具和方法。
学生很快得出:用尺子先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然后各边长相加计算周长。
二要求学生说出只要知道什么条件就可以计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学生很快得出:只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正方形边长的长度,就可以计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三要求学生动手量出自己数学书的周长,比一比谁完成的快。
学生很快得出:只量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边长的长度,就能快速计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四要求学生说出只量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边长的长度,就能快速计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原因。
学生很快得出:只量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边长的长度,就能快速计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原因是利用它们边长的特点。
五要求学生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长的特点进行计算其周长。(安排五道题,数字不宜太大)
在此环节注意观察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随后板书有特点的计算方法。
六要求学生用文字写出计算方法公式。
在此环节注意观察学生是否会用文字来表达。这是检验学生是否理解的根据。随后板书:
长方形周长 1.长+长+宽+宽
2.长×2+宽×2
3.(长+宽)×2
正方形周长 1.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2.边长×4
七要求学生探究板书的公式,哪个更简明。
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必须依赖于直观材料,使他们所学知识产生鲜明的表象。同时,要使学生获得准确丰富的感性知识,又必须通过合乎思维逻辑引导,对感知的事物去伪存真,分析综合,抽象出本质特征。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是我们当今数学教学中必然趋向。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乐学、好学,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抓住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好数学课
小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主导的学习动机主要是为了得到好分数,不想落在人后,或是为了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欣赏和奖励而学习。小学数学课一定要依赖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既要激发起学生要学好的态度,又要科学正确地传授给学生知识和能力。我在上数学课时的做法:(一)导入内容部分都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胜心,以便挑战新的学习任务。(二)新授部分主要通过引导学生感知——疑惑——探究——领悟——运用几个环节完成。新授活动中,利用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提醒学生时刻不能有松懈的状态,相互追赶,而教师要把时间公平的还给每一个学生,培养多动脑、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对所学的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不管学生在学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作为教师都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鼓励、支持、激发学生,培养学生敢于竞争,使学生对学习有着强烈的愿望和渴望的追求,从而来达到自身学习的目的。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树立自己的自信心,学会从老师的教,到不教,培养自觉自学的好习惯,充分利用他们学习的动机激发积极乐观向上的学习数学的态度。(三)巩固部分我一般采用考试来完成。通过10分钟公平的“考试”是评价学生的有效手段。“考试”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争强好胜的心灵,学生才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更直接的反映出学生掌握的差距,在竞赛中领悟数学的学习乐趣,达到了最初学习的动机,是我们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1.“考试”中的题型,要举一反三,告诉学生这种内容最容易出现,相信好多同学都能做得来。目的让学生明白考试是考查知识的技能掌握以及运用,从而增强了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2.如果教学时间比较充裕,可利用20分上新课,20分钟时间进行课堂测试,并当堂评价。目的是考查每一位同学听课的效果。3.对每一位同学设置不同的奖励,如接受能力强,有进步,分析到位……等评价,激发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
三、抓住小学生兴趣的特点,上好数学课
兴趣是一种力求探索某一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一个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逐渐转化的过程,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兴趣的范围逐步扩大。
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培养的前提,是学习数学的动力。《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上好数学课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使其成为学习的直接动力。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应关注学生获得怎样的结果,更应关注他们是否经历了自主探索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的实践、探究与交流的过程,才有可能懂得数学的价值和意义。例如我在学生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后,就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让他们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轴对称的。学生经过细致地观察,有的说窗户是对称的,有的说学校大门是对称的, 有的说教学楼是对称的,有的说轿车是对称的……大大丰富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不仅能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学习热情。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学习动机单纯,逻辑思维需要慢慢培养,数学课堂要充分利用他们探究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体验探索中激发他们的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