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传统儒家伦理中,诚实守信被视为“立人之本”、“立政之本”、“进德修业之本”。孔子认为“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颜渊》)。他特别强调“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他把诚信提到了关系国家兴亡的重要位置,认为国家的朝政得不到人民的信任是立不住脚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赋予诚信这一传统美德日益丰富的时代内容,也促使人们对诚信的理解从伦理道德的范畴提升到了制度建设的层面。诚然,今天的“诚信”不仅仅是指人格品行上的升华,也不局限于商业文化中的延伸,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诚信作为一种经济、文化、社会理念,现在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社会中的核心理念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涉及自然人、市场主体、团体、行业乃至整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协调,处理不好,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毫不夸张地说,只有把经济与诚信有机地结合,才能促使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才能加快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企业诚实守信,并将这种诚信理念贯穿于企业营销战略的全过程,将创造出为消费者信赖并长盛不衰的强势品牌。如麦当劳、可口可乐、松下等等,而企业失信将使其走向毁灭,如安然、安达信、世通、银广厦等。它们都向世人揭示了诚信经营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下面就诚信与企业发展的关系谈点粗浅看法。
一、诚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通行证
西方将信用管理称作“最能使企业产生直接效益的管理措施”,作为企业立足市场的通行证,诚信铸就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是资源的集合,企业的资源一旦具有了稀缺性且难以模仿,也就具有了竞争力的价值。正如国际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专家所认为的那样,难以复制并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有形或无形资产是创造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在企业的资源集合中,处于伦理层面的诚信以其所具有的独特的不可模仿性成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的进程,企业之间竞争已非单纯的产品竞争、资本竞争,取而代之的是品牌、信誉这些无形资产的竞争。
一个社会的运行,一个企业的运转,人是关健所在。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一个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诚实无欺,恪守信誉。否则,个人就会失去立身之本,企业就会失去生存之源,社会就会失去运行之规。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立诚信的市场秩序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前提条件。当前,只有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的诚信化,促进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的全面进步,才能逐步建立规范化、法制化的市场秩序。那么,诚实守信不仅是一种社会公德,也是社会对做人的起码要求。从产品经营,到资本经营,再到信誉经营,这既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更是企业经营境界不断提升的必然结果。诚信作为企业信誉的基石,它构成了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价值资源。诚信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有了它,企业在无形中降低了交易成本,赢得了长久不衰的市场认同,在步入信用经济的现代社会,“诚信”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通行证。
二、企业经营中的诚信问题
诚信是企业的一种资源,是企业经济发展的一种无形的推动力,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一个企业信用不好,就很难生存发展。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诚信问题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同时也应看到,在现实的经营活动中,有一些企业仍存在着诚信问题。
(一)企业对诚信经营准则的“自觉违反”
一些企业缺乏必要的诚信观念,不根据诚信准则行事,在经营活动中坑蒙拐骗,尔虞我诈,甚至还积极地去违背诚信经营准则,出现了种种损害消费者利益及国家利益的行为,严重地损害了企业的形象。据有关统计,在中、农、工、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开户的62656户改制企业,通过各种手段逃废银行贷款本息1851亿元,占改制企业贷款本息的32%左右,还有一些误导性的广告,假冒伪劣的商品,如不久前国家有关部门查处的的假葡萄酒事件;任意宰杀消费者的行为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违反诚信经营准则的事实,企业也是知晓的,但为了眼前利益、自身利益宁愿选择不讲诚信来追求最大利润。
(二)重视诚信经营价值和容忍不诚信经营行为并存
根据中国某调查公司的一项《中国企业家的商业伦理调查报告》中的结果表明,85.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在自己的企业经营中存在诚信经营规则,并认为经营讲诚信是重要的,强调诚信经营是企业经营应该遵循的价值观念。但是,调查结果同时又表明,有40%的企业经营者对违反诚信的经营行为又采取了高度容忍的态度或持中立立场,这无异于默许。
(三)诚信管理上的不到位。
第一、诚信管理的综合性。现在出现的盲人摸象式的诚信管理方式,比如银行认为某个企业认为偿还银行贷款很守信用,于是认定其为3A企业,该企业发生其他借贷时就未被做必要的考察,可能就会因为各种原因没办法还贷;或者这个企业还可能会发生欺诈股东的出资等问题,这种盲目的诚信管理,说明只靠银行的片面认定是不行的。
再比如说工商局认定某企业是重合同讲信用的,合同履行率很高,那么在遵守合同的同时这家企业其他的不诚信行为是没有办法把握的。所以看一个企业是否诚信,不能从单一的方面进行,可能有很大的欺诈性和隐蔽性,应该全面地、综合地去考量。
第二、诚信的驱动机制是否健全。不追求品牌的企业和一个追求品牌的企业,二者的诚信驱动是不一样的,前者可能会出现很多短期行为,甚至是赚一笔就走,可以一走了之,追求的是短期效应、眼前利益;后者则必须谨慎的、远视的看待每一笔交易,甚至每一件产品,其所看重的是企业的品牌,如果做一个长久的企业,品牌的企业,就必须规范的去遵守这些规则,我们都听说过,海尔最初创业时的72台冰箱,在张瑞敏的一声令下被眼含热泪的工人们用大锤砸个稀巴烂,伴随着这个故事的传播,海尔品牌的知名度和品质的美誉度脱颖而出!有太多的消费者被这个动人的诚信故事所征服,成为了海尔忠实的拥护者!由此可见,企业在治理机制上、流程上都应该有一些严格的要求及合理的约束。
对于流程的约束性,很多企业包括民营企业,一般是不搞企业文化培训的,用老板的训话代替培训。当然有很多好的企业,比如说上市的企业,对企业文化培训做得很好、讲伦理、讲道德,他不光约束企业,还要约束每个员工,要求每个做一个好公民,做一个诚信的人。
第三,诚信不但要求财富的支撑力,还有道德品质的问题,关键是人的问题。换句话说,诚信品质存在于不同的社会中用来处理或协调人与人之间以及社会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如经济关系、人际关系等。诚信作为市场经济宝贵资源,既是一种意识形态,也 是一种行为规范。增强市场主体一一人的道德品质和诚信的品质,可以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秩序,可以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提高市场经济主体的道德素质,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诚信的氛围,有利于市场经济规范化和合理化,有利于整个市场经济体制的营运与整合。
第四,诚信管理的制度性。这是一个社会问题,据调查,有很多企业,在企业管理之初也制定了很多目标,制定了很多制度,比如说对银行怎么样,对股东怎么样,可是执行得不到位,检查也不到位,最后制度成为了形同虚设的纸上谈兵。那么,建立相应的约束惩罚机制就很有必要,要建立个人和企业的信誉档案,守信者受鼓励,不守信者受惩罚。鼓励媒介披露不讲诚信的人和事,严禁有不诚信记录者担任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管理人员,对不守信用而造成严重后果者,不仅要在经济上追究其责任,还应追究其法律责任。建立健全的约束惩罚机制,是约束经济领域各个点和面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经济范畴内建立讲诚信的风气。
一个企业建立了管理机制、管理机构,还要有一个定时的检查制度。从流程上看,要做到言而有实,言而有责,监管要到位。海尔日清日高,即使做不到日清日高,起码月清月高也可以,这样的短期检查才能发现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失信的风险和不利的因素,才能保证企业较高的守信程度。
三、加强企业诚信建设,完善管理制度
(一)以人为本,大力提高职工的诚信素质。
古人云:“诚者万善之本,伪者万恶之基”。美国经济学家福山认为,诚信是一种社会成本,诚信度的高低决定了经济组织的规模。他将诚信定义为“在一个社团之中,成员对彼此常态、诚实、合作行为的期待,基础就是社团成员共同拥有的规范,以及个体隶属于那个社团的角色”。正入先正已,诚信作为一种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应当得到共识和尊重。人的许多优良品质都与诚信有关,使广大职工在观念上树立诚信,思想上树立诚信,精神上树立诚信,这样才能形成其深厚的企业诚信底蕴。培育提升职工诚信素质的途径和方法,除了宣传、教育等灌输方式外,更多地应采取精神激励、机制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同时,在企业内部、职工之间要坦诚相待,互帮互助。上下级之间,要尊上爱下,互相理解,不欺上瞒下,上压下顶;部门之间,要同心同德,相互配合。在企业外部,广大职工要始终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维护企业的形象,为人处事必讲诚信,形成“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良好氛围。企业的运作归根是人的运作,只有企业职工的诚信素质提高,才能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社会上的诚信度。
(二)完善机制,着力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
诚信体系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靠道德的约束,更重要的是依靠企业内部制度的规范,如企业市场行为的诚信规范,诚信监督的工作制度,执行诚信规范的考核办法,职工诚信表现的奖惩措施等。没有员工个体的诚信,就不可能有企业整体的诚信。建设诚信企业,必须着眼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依靠制度规范诚信行为、打造诚信员工队伍。这当中,诚信教育是基础,个人信用是前提,企业信用是中心,政府信用是重点,立法建制是关键,要建立企业自己的诚倌体系,并勇于公开承诺。树立诚信意识要从每个人做起,只有自己做到了诚信,才能要求别人也这样做。人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诚信无欺的环境中,诚信环境的形成取决于每个人对诚信所持的态度。诚信建设既是每个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这就需要大家积极参与,从具体的事情做起。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水平,人人有责,个个受惠。诚信,从我做起。诚信,从我开始。只有把柔性的诚信理念与刚性的企业诚信管理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企业的诚信建设得到有效的保障。
下面就诚信与企业发展的关系谈点粗浅看法。
一、诚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通行证
西方将信用管理称作“最能使企业产生直接效益的管理措施”,作为企业立足市场的通行证,诚信铸就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是资源的集合,企业的资源一旦具有了稀缺性且难以模仿,也就具有了竞争力的价值。正如国际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专家所认为的那样,难以复制并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有形或无形资产是创造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在企业的资源集合中,处于伦理层面的诚信以其所具有的独特的不可模仿性成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的进程,企业之间竞争已非单纯的产品竞争、资本竞争,取而代之的是品牌、信誉这些无形资产的竞争。
一个社会的运行,一个企业的运转,人是关健所在。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一个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诚实无欺,恪守信誉。否则,个人就会失去立身之本,企业就会失去生存之源,社会就会失去运行之规。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立诚信的市场秩序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前提条件。当前,只有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的诚信化,促进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的全面进步,才能逐步建立规范化、法制化的市场秩序。那么,诚实守信不仅是一种社会公德,也是社会对做人的起码要求。从产品经营,到资本经营,再到信誉经营,这既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更是企业经营境界不断提升的必然结果。诚信作为企业信誉的基石,它构成了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价值资源。诚信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有了它,企业在无形中降低了交易成本,赢得了长久不衰的市场认同,在步入信用经济的现代社会,“诚信”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通行证。
二、企业经营中的诚信问题
诚信是企业的一种资源,是企业经济发展的一种无形的推动力,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一个企业信用不好,就很难生存发展。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诚信问题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同时也应看到,在现实的经营活动中,有一些企业仍存在着诚信问题。
(一)企业对诚信经营准则的“自觉违反”
一些企业缺乏必要的诚信观念,不根据诚信准则行事,在经营活动中坑蒙拐骗,尔虞我诈,甚至还积极地去违背诚信经营准则,出现了种种损害消费者利益及国家利益的行为,严重地损害了企业的形象。据有关统计,在中、农、工、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开户的62656户改制企业,通过各种手段逃废银行贷款本息1851亿元,占改制企业贷款本息的32%左右,还有一些误导性的广告,假冒伪劣的商品,如不久前国家有关部门查处的的假葡萄酒事件;任意宰杀消费者的行为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违反诚信经营准则的事实,企业也是知晓的,但为了眼前利益、自身利益宁愿选择不讲诚信来追求最大利润。
(二)重视诚信经营价值和容忍不诚信经营行为并存
根据中国某调查公司的一项《中国企业家的商业伦理调查报告》中的结果表明,85.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在自己的企业经营中存在诚信经营规则,并认为经营讲诚信是重要的,强调诚信经营是企业经营应该遵循的价值观念。但是,调查结果同时又表明,有40%的企业经营者对违反诚信的经营行为又采取了高度容忍的态度或持中立立场,这无异于默许。
(三)诚信管理上的不到位。
第一、诚信管理的综合性。现在出现的盲人摸象式的诚信管理方式,比如银行认为某个企业认为偿还银行贷款很守信用,于是认定其为3A企业,该企业发生其他借贷时就未被做必要的考察,可能就会因为各种原因没办法还贷;或者这个企业还可能会发生欺诈股东的出资等问题,这种盲目的诚信管理,说明只靠银行的片面认定是不行的。
再比如说工商局认定某企业是重合同讲信用的,合同履行率很高,那么在遵守合同的同时这家企业其他的不诚信行为是没有办法把握的。所以看一个企业是否诚信,不能从单一的方面进行,可能有很大的欺诈性和隐蔽性,应该全面地、综合地去考量。
第二、诚信的驱动机制是否健全。不追求品牌的企业和一个追求品牌的企业,二者的诚信驱动是不一样的,前者可能会出现很多短期行为,甚至是赚一笔就走,可以一走了之,追求的是短期效应、眼前利益;后者则必须谨慎的、远视的看待每一笔交易,甚至每一件产品,其所看重的是企业的品牌,如果做一个长久的企业,品牌的企业,就必须规范的去遵守这些规则,我们都听说过,海尔最初创业时的72台冰箱,在张瑞敏的一声令下被眼含热泪的工人们用大锤砸个稀巴烂,伴随着这个故事的传播,海尔品牌的知名度和品质的美誉度脱颖而出!有太多的消费者被这个动人的诚信故事所征服,成为了海尔忠实的拥护者!由此可见,企业在治理机制上、流程上都应该有一些严格的要求及合理的约束。
对于流程的约束性,很多企业包括民营企业,一般是不搞企业文化培训的,用老板的训话代替培训。当然有很多好的企业,比如说上市的企业,对企业文化培训做得很好、讲伦理、讲道德,他不光约束企业,还要约束每个员工,要求每个做一个好公民,做一个诚信的人。
第三,诚信不但要求财富的支撑力,还有道德品质的问题,关键是人的问题。换句话说,诚信品质存在于不同的社会中用来处理或协调人与人之间以及社会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如经济关系、人际关系等。诚信作为市场经济宝贵资源,既是一种意识形态,也 是一种行为规范。增强市场主体一一人的道德品质和诚信的品质,可以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秩序,可以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提高市场经济主体的道德素质,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诚信的氛围,有利于市场经济规范化和合理化,有利于整个市场经济体制的营运与整合。
第四,诚信管理的制度性。这是一个社会问题,据调查,有很多企业,在企业管理之初也制定了很多目标,制定了很多制度,比如说对银行怎么样,对股东怎么样,可是执行得不到位,检查也不到位,最后制度成为了形同虚设的纸上谈兵。那么,建立相应的约束惩罚机制就很有必要,要建立个人和企业的信誉档案,守信者受鼓励,不守信者受惩罚。鼓励媒介披露不讲诚信的人和事,严禁有不诚信记录者担任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管理人员,对不守信用而造成严重后果者,不仅要在经济上追究其责任,还应追究其法律责任。建立健全的约束惩罚机制,是约束经济领域各个点和面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经济范畴内建立讲诚信的风气。
一个企业建立了管理机制、管理机构,还要有一个定时的检查制度。从流程上看,要做到言而有实,言而有责,监管要到位。海尔日清日高,即使做不到日清日高,起码月清月高也可以,这样的短期检查才能发现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失信的风险和不利的因素,才能保证企业较高的守信程度。
三、加强企业诚信建设,完善管理制度
(一)以人为本,大力提高职工的诚信素质。
古人云:“诚者万善之本,伪者万恶之基”。美国经济学家福山认为,诚信是一种社会成本,诚信度的高低决定了经济组织的规模。他将诚信定义为“在一个社团之中,成员对彼此常态、诚实、合作行为的期待,基础就是社团成员共同拥有的规范,以及个体隶属于那个社团的角色”。正入先正已,诚信作为一种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应当得到共识和尊重。人的许多优良品质都与诚信有关,使广大职工在观念上树立诚信,思想上树立诚信,精神上树立诚信,这样才能形成其深厚的企业诚信底蕴。培育提升职工诚信素质的途径和方法,除了宣传、教育等灌输方式外,更多地应采取精神激励、机制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同时,在企业内部、职工之间要坦诚相待,互帮互助。上下级之间,要尊上爱下,互相理解,不欺上瞒下,上压下顶;部门之间,要同心同德,相互配合。在企业外部,广大职工要始终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维护企业的形象,为人处事必讲诚信,形成“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良好氛围。企业的运作归根是人的运作,只有企业职工的诚信素质提高,才能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社会上的诚信度。
(二)完善机制,着力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
诚信体系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靠道德的约束,更重要的是依靠企业内部制度的规范,如企业市场行为的诚信规范,诚信监督的工作制度,执行诚信规范的考核办法,职工诚信表现的奖惩措施等。没有员工个体的诚信,就不可能有企业整体的诚信。建设诚信企业,必须着眼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依靠制度规范诚信行为、打造诚信员工队伍。这当中,诚信教育是基础,个人信用是前提,企业信用是中心,政府信用是重点,立法建制是关键,要建立企业自己的诚倌体系,并勇于公开承诺。树立诚信意识要从每个人做起,只有自己做到了诚信,才能要求别人也这样做。人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诚信无欺的环境中,诚信环境的形成取决于每个人对诚信所持的态度。诚信建设既是每个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这就需要大家积极参与,从具体的事情做起。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水平,人人有责,个个受惠。诚信,从我做起。诚信,从我开始。只有把柔性的诚信理念与刚性的企业诚信管理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企业的诚信建设得到有效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