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翻译中的信息障碍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lin0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英翻译既是汉英语言的转换,也是汉英双语文化的对接。不同语言的转换必须服从特定文化的需求。根据一般概念,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信息用另一种表达出来的活动。这个概念只提及语言的信息,未提到文化的信息,是不完整的的概念。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曾给翻译下过这样的定义:“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翻译中是否应当考虑文化因素?汉语翻译中的文化信息是什么?汉英文化差异与汉英翻译信息障碍之间的关系?这些将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一、两种文化差异
   语言所传递的是一个民族的传统、思想、习俗、情感等内容。汉英翻译实践证明,只注重语义信息的传递而忽视文化信息传递的翻译,很难真实反映原文的思想,如:若仔细挑选,在廉价商店可以买到很便宜的东西。译文:you can buy very cheap products at discount stores if you shop with care.汉语中“很便宜的东西”不一定是指价格很低,而有时是指物超所值或者很划算的东西。如果有人说“你花30万元买的这套房子很便宜”。当然是说,你出的钱得到了超值汇报,而不是指这套房子价格很低。如果我们把“若仔细挑选,在廉价商店可以买到很便宜的东西。” 字面之外“物超所值”的文化寓意考虑进去,这句话按英语表达习惯应该这样译:you can find bargains at discount stores if you shop with care.
   Bargain一词恰如其分地传递出“物超所值”的便宜概念。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信息的传递。翻译的内容来源于文化。
   二、文化差异与习惯表达的关系
   人们发现,语言是表达思想和传递情感的主要手段,在组织和表达方式上,取决于民族的思维方式。同是说明一种事物,各民族往往采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逻辑安排语言结构,结果引起语际障碍。
   中国学生感到英语表达手段过于笼统,汉语里的称谓关系泾渭分明,表兄、表弟、表姐和表妹等,区别甚严,既要说出性别,又要分出大小,而英语却笼而统之,一律称为cousin;同样地,英语中的uncle 和aunt在汉语中亦无外延相同的对应词。
   中国学生又感到英语表达手段过于具体,难以驾驭。朋友新婚,我们说一声“恭喜”,翻译成英文“Congratulation!”该是十分准确的,然而,这对新郎可以用,但对新娘来说却不能用,因为用此词仅表示对努力而获得成功的人说的,若用来祝贺新娘,无疑是说,“经多方能力,总算是被你抓住了一个男人,我们祝贺你有这种成功!”岂不是让新娘听了很难受吗?所以英语应为“I hope you will be happy ! 或I wish you every happiness!”
   三、文化与翻译的关系
   人类学家泰勒曾指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格以及其他社会上学得的能力与习惯。”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也是人类在其历史经验中创造的观念和事物的总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多样性和观念的多元化使其文化内容和形式出现多样性。这便是文化差异的渊源。
   翻译是语言化的跨文化交际。一种文化群体的语言是其文化沉淀和储存的结果,是通过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来传递信息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准确传递语言信息。用一种文化概念来构造另一种文字的语句,必然会拼凑出诸多的信息失真。译者的任务不仅是替读者解读原文的语言符号,而且还须破解原文的非语言符号——文化内涵。只转换语言符号,而把非语言符号信息照搬给读者的翻译必然是缺损的翻译,也是带有信息传递障碍的翻译。
   四、排除语言障碍的途径
   1.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在汉英互译的实践中,要想使我们的译文更贴切原文,首先我们要对英汉思维方式进行细致地比较研究,在熟悉英语抽象词广泛内涵的同时,掌握英语词义抽象化的手段,做英译汉时,能化虚为实,汉译英时,能化实为虚。
   2.提高主体和客体意识。由于汉民族注重以主体为本的意念观念,不拘泥与形式程式,因此,我们在汉英互译时,应特别注意这两种语言的不同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做到英译汉时,要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汉译英时严格区分主动与被动。
   3.增强形式逻辑观念。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对语法形式极其重视,一个合格的英文句子,往往要求所有的句子成分都得以体现。而汉语缺乏英语的形式机制,它对语法意义的表达,是通过词汇手段实现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汉译英时注意语言的组织性和逻辑性,在英译汉时尽量符合汉语“流散”、“疏散”的表达特点。
  
   参考文献:
   [1]刘宓庆.英汉对比研究与翻译[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0.
   [2]邓炎昌.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5.
   [3]戍林海.翻译与文化背景知识[J].外语教学,1990.
  
   (作者简介:李 赟(1981-),女,陕西西安人,西安文理学院外语系助教,研究方向:语言学。)
其他文献
建构主义提出了教学中的四个要素:情境,协作,会话,以及意义建构。同时,围绕意义建构这一中心,又提出了抛锚式,支架式,随机通达等教学模式。本文将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应用到饭店英语的教学中,有良好的收效。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是始于西方的一种集学习与教学为一体的理论,从上世纪90年代起,这种理论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指导思想,对我国的教育教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建构主义认为:
保证金的设置是确保股指期货交易的高效和安全的前提.本文指出备用保证金的特点和意义,通过分析回望期权的特点发现求解备用保证金和回望期权模型具有相同的路径依赖特性,介
导语是新闻不同于其他文体的重要标志。在都有导语的文体特征外,中英新闻导语也有自身语言文化特点。在翻译中,这些差异会对译文产生影响。   一、语言文化与语篇翻译   语篇是翻译的客体,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经常会面对各种语篇材料。由于语篇脱胎于文化语境,文化因素自然会积淀在语篇中。作为文化载体的语篇,能反映一个语言团体的社会、历史、心理特征。所以,对原语语篇的正确理解必须联系它赖以产生的文化语境及其
对 2 0世纪现实主义小说总体特征的一般描述中 ,“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艺术特征的交织并存” ,应是最为流行的结论。但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内在关联、现实主义的本质属性及其
文学中美学元素的翻译向来是译者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刘宓庆将美学元素二分为形式美学元素和非形式美学元素,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形式美学元素和非形式美学元素进一步细化,并通过举例以说明其可行性,以期让美学元素的传递过程更加客观化。   一、引言   文学译作的美,主要取决于原文的艺术价值。原文的美如何在译作总得到最佳体现,一直是译者冥思的难题。那么我们如何认识原文中的美学元素并将其尽量完整的传递
Taking the Huaihe to the Nvshanhu segment of the Tanlu( Tancheng-Lujiang) fault zone as the main research target to explore whether there has been new activity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2012年将近尾声,证监会对IPO的资格审查也渐趋落幕.几家欢喜几家愁,2012年共有37家企业未能通过证监会IPO的审查(不包括11家取消审核或者暂缓表决),究其原因,持续盈利能力问
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全球机遇,使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以多种途径走向全世界,也使我国中药国际市场越来越宽阔.但传统产业走向开放世界之路也非一帆风顺,难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