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千百年来,一直闪烁着中华民族道德文化、伦理价值、人文精神、民族气韵的耀眼光芒。《嫦娥奔月》中想象丰富,情节曲折,语言通俗易懂,人物形象鲜明,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维度、多视角、多层面地认知、感悟、品鉴,学习富有审美意蕴的神话故事。
一、以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赞科夫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催化剂。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文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有了积极阅读、探究、品鉴,进行二度创作的强烈欲望。教学《嫦娥奔月》时,我们要根据文本的具体内容采取相应的措施激发学生阅读、探究、品鉴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在神奇、美丽的神话故事中获取更多的审美体验。
如教学《嫦娥奔月》时,我一边运用多媒体电教设施为学生播放中国歌剧院根据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创作的充满时尚元素的歌舞剧《嫦娥奔月》,一边根据剧情用画外音的形式给学生讲解后羿射日、西王母赐药、逢蒙偷药、嫦娥奔月等剧情。学生美美地享受了这顿用歌舞的形式演绎的神话故事大餐后,急于走进文本。随后,我为学生播放了我国青年笛箫演奏家陈悦演奏的具有古典韵味的《嫦娥奔月》,让学生在背景音乐中学习文本。
二、以诵读理解文本
《嫦娥奔月》完整的故事情节,学生们在我播放的中国歌剧院话剧团演员用歌舞的形式演绎的《嫦娥奔月》中已经掌握,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以诵读悟情,以深读促进对文本的理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知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外在表现,进而探究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情感,并在此过程中陶冶情操、荡涤灵魂。
根据文本内容,我随意点四位同学按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分别朗读后羿射日、西王母赐药、逢蒙偷药、嫦娥奔月四个故事。之后,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发挥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分别对上述四位同学的朗诵从情感、语调、语速等诸多方面进行评价,使学生得出朗诵这篇课文的正确方法: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凄美、凄婉;朗读后羿射日这一片段时首先应该是语调深沉、语速缓慢,其后转为语调欢快,语速不急不缓;朗读西王母赐药这个片段时,应该是语调平稳,语气喜悦,语速稍快;朗读逢蒙偷药这个片段时,语调沉重,语速由缓慢转为快速;朗读嫦娥奔月这个片段时,语调应由低沉、凄美、哀婉转为痛苦、焦急,语速缓慢。诵读方法总结出来后,学生们情绪高昂,顿时,教室里响起了他们抑扬顿挫的朗读声:“相传在远古的时候……”
三、以补写提升读写能力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中呈现的残缺、空白的部分,最容易引发读者的想象、补写、再创作的热情,并使读者在这种追求完美的过程中,获取极大的再创造审美体验。所以,教学《嫦娥奔月》等课文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调动学生深品细究、完善文本的内驱力,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完善文本的再创作活动,继而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
如教学《嫦娥奔月》时,我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深刻感知课文内容后,开展小组讨论。
1.课文中有哪些地方是作者没有完全交代清楚的?我们是否可以为之补一补、填一填?
2.请比较一下,是我们补写的文章好还是原文好?
学生们听说自己也能当小作家,兴趣倍增,不一会儿就在文本中找到了后羿寻妻等内容,并进行再创作。随后,在学生们的再创作汇报朗诵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后羿、嫦娥、逢蒙等人物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均有独到之处。我让学生将《嫦娥奔月》的原作与再创作的作品进行比较,很多学生都有独特的见解。
综上所述,《嫦娥奔月》等有关神话故事的课文的教学,不在于教给学生有关神话故事的诸多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神话故事的兴趣,在这种兴趣被大大激发的时候,再教给学生阅读、探究、品鉴的方法。如此,才可以引导学生置身于神话故事特定的、美丽神奇的情境之中,多维度、多层面、多视角地感知文本的审美意蕴,并与文中蕴含的丰富的人物情感产生共鸣。
(责编 莫彩凤)
一、以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赞科夫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催化剂。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文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有了积极阅读、探究、品鉴,进行二度创作的强烈欲望。教学《嫦娥奔月》时,我们要根据文本的具体内容采取相应的措施激发学生阅读、探究、品鉴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在神奇、美丽的神话故事中获取更多的审美体验。
如教学《嫦娥奔月》时,我一边运用多媒体电教设施为学生播放中国歌剧院根据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创作的充满时尚元素的歌舞剧《嫦娥奔月》,一边根据剧情用画外音的形式给学生讲解后羿射日、西王母赐药、逢蒙偷药、嫦娥奔月等剧情。学生美美地享受了这顿用歌舞的形式演绎的神话故事大餐后,急于走进文本。随后,我为学生播放了我国青年笛箫演奏家陈悦演奏的具有古典韵味的《嫦娥奔月》,让学生在背景音乐中学习文本。
二、以诵读理解文本
《嫦娥奔月》完整的故事情节,学生们在我播放的中国歌剧院话剧团演员用歌舞的形式演绎的《嫦娥奔月》中已经掌握,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以诵读悟情,以深读促进对文本的理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知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外在表现,进而探究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情感,并在此过程中陶冶情操、荡涤灵魂。
根据文本内容,我随意点四位同学按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分别朗读后羿射日、西王母赐药、逢蒙偷药、嫦娥奔月四个故事。之后,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发挥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分别对上述四位同学的朗诵从情感、语调、语速等诸多方面进行评价,使学生得出朗诵这篇课文的正确方法: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凄美、凄婉;朗读后羿射日这一片段时首先应该是语调深沉、语速缓慢,其后转为语调欢快,语速不急不缓;朗读西王母赐药这个片段时,应该是语调平稳,语气喜悦,语速稍快;朗读逢蒙偷药这个片段时,语调沉重,语速由缓慢转为快速;朗读嫦娥奔月这个片段时,语调应由低沉、凄美、哀婉转为痛苦、焦急,语速缓慢。诵读方法总结出来后,学生们情绪高昂,顿时,教室里响起了他们抑扬顿挫的朗读声:“相传在远古的时候……”
三、以补写提升读写能力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中呈现的残缺、空白的部分,最容易引发读者的想象、补写、再创作的热情,并使读者在这种追求完美的过程中,获取极大的再创造审美体验。所以,教学《嫦娥奔月》等课文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调动学生深品细究、完善文本的内驱力,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完善文本的再创作活动,继而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
如教学《嫦娥奔月》时,我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深刻感知课文内容后,开展小组讨论。
1.课文中有哪些地方是作者没有完全交代清楚的?我们是否可以为之补一补、填一填?
2.请比较一下,是我们补写的文章好还是原文好?
学生们听说自己也能当小作家,兴趣倍增,不一会儿就在文本中找到了后羿寻妻等内容,并进行再创作。随后,在学生们的再创作汇报朗诵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后羿、嫦娥、逢蒙等人物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均有独到之处。我让学生将《嫦娥奔月》的原作与再创作的作品进行比较,很多学生都有独特的见解。
综上所述,《嫦娥奔月》等有关神话故事的课文的教学,不在于教给学生有关神话故事的诸多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神话故事的兴趣,在这种兴趣被大大激发的时候,再教给学生阅读、探究、品鉴的方法。如此,才可以引导学生置身于神话故事特定的、美丽神奇的情境之中,多维度、多层面、多视角地感知文本的审美意蕴,并与文中蕴含的丰富的人物情感产生共鸣。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