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有效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2006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作为教学活动引导者的我们应该营造和谐氛围,提供探究空间;鼓励动手实践,体现探究价值;尊重个体差异,提高探究热情;改编原有习题,伸延探究内容。
  【关键词】数学活动 有效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60-0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那么在小学阶段,作为教学活动引导者的我们应该如何让学生有效的参与,从而让学生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呢?结合教学实际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营造和谐氛围,提供探究空间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新知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经验之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供多种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记忆表象。在学习中,教师要注重营造和谐的环境,促使学生在其中不断积累对新授内容有益的经验。这里提及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教师精心预设,一步一步逐步渗透,它需要一个过程去实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作好孕伏,为后面的知识学习作好铺垫工作。
  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时,课伊始我先请学生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的分数,让他们任意的说一个分数,并说说这个分数你是怎么得到的?多人回答后教师指出:不管是把谁平均分,只要把它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几来表示。由于教师所提问题是学生原来已经学过的,学生所举的材料和所讲的生活情景都是他们熟悉的,所以课一开始就显得很轻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顺利过渡到对新知的学习,这样不仅课堂气氛和谐;而且还为后面比较三幅图的单位“1”各不相同,可为什么都可以用分数2/3来表示,为学生揭示规律作好了伏笔,铺平了道路。
  二、鼓励动手实践,体现探究价值
  皮亚杰说:“知识本身就是活动。”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我们要想改变学生过去那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认知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尝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小组活动中主动去发现和探究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时,在揭示分数的意义这个概念之前先让同桌之间相互合作,利用手中的物品创造一个分数。并相互说一说你们是如何创造的?再全班学生集体交流:一个蛋糕、一张长方形纸、一个计量单位让学生口头交流; 12根小棒投影展示交流。在这个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许多不同的分数,然后从这些不同分数的产生中逐渐抽象出单位“1”,得出分数的意义。特别是学生在利用12根小棒分的时候,再次体验了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因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本身就是一个教学难点。实践操作是突破本节课教学重、难点的关键,它能使单位“1”、分数的意义这些抽象概念具体化,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实现了数学课堂活动化,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
  三、尊重个体差异,提高探究热情
  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层次性包含两个意思,首先从学生方面来考虑,练习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同时又要关注优秀的学生,让差生吃饱,让优生吃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次从知识系统上来考虑,练习必须要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加大难度。
  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一课的涂色练习时,首先让学生涂色表示每一幅图的2/3。先让学生涂色,然后提问:你能向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三幅图都可以用分数2/3来表示,可是涂色桃子的个数却各不相同呢?学生回答因为单位“1”不同。再追问:既然三幅图的单位“1”各不相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分数2/3来表示?第一个问题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搞清楚:是在把谁给平均分,找到是把谁在平均分(也就是单位“1”)真的很重要;接着反过来追问,目的是让学生发现只要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取出其中的2份,都可以用2/3表示”这一个规律。正因为有了课伊始的孕伏,所以学生归纳总结的很轻松。
  接着让学生比较涂色的2/5和3/5。创设涂色的2/5和3/5这个情境,除了是为了和上面的练习衔接、过渡的自然以外,还有其他的三个目的:第一为了引出单位,分数单位;第二知道什么是分数单位以及一个分数中有几个分数单位;第三分数单位还可以是哪些分数的单位。
  最后比较涂色的1/2、2/4和4/8之间的不同。教师提问:既然单位“1”一样,涂色桃子的个数也一样,为什么表示的分数却各不相同呢? 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涂色练习,使学生明确了要准确的表示一个分数除了要关注是把谁看成了单位“1”以外,还要关注平均分的份数和取的份数,或者也可以说成是还要关注它的分数单位是几分之一,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在教学活动中,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尽可能做到使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在编排习题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从而有效突破教学的重点。
  四、改编原有习题,伸延探究内容
  美国心理学家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越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这样的特点,我们不但要追求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习题也应力求形式活泼多样。因此,可以对教材中部分习题进行灵活大胆的改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时,在数轴上表示分数,原本是书本上练习六的第四题。学生在以前已经学过在数轴上表示小数,又学过在线段上表示分数,这是两个不同的知识。区别在一个是用点来表示,一个是用一部分来表示的。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掌握用点来表示分数,将习题改编,先出示在线段上表示分数,让学生在这条线段上如何表示1/2?接着怎样在这条线段上表示1/4?再同时出示这条线段和一根数轴,比较这两张图有什么不同?追问学生如何在这根数轴上表示1/4?最后小结:在数轴上和在线段上表示分数是不一样的,在这条数轴上我们用一个点来表示分数。我们把0-1平均分成4份,从左往右数第一个点就是1/4。这样改编的目的是为了搞清楚两者的区别,同时渗透在数轴上能很清楚看出分数的大小。通过一道习题的改编,把同学们学习的知识进行了延伸和拓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其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兴趣,理解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体验数学的探索过程,从而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自主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其他文献
面对眼前这群刚入校门的孩子,我一开始还真有点不知所措,无论说什么他们似乎都听不懂.讲什么他们似乎也都不明白。上课时,这个想说那个想问.真是按住了这边的葫芦,那边起了瓢
书给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生活,把我带到了一个无限广阔的天地。正像高尔基说的那样:“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就是一个爱看书的孩子,天天手不释
下午,正在干活的妈妈看到了闲得无聊的我,问:“帮个忙行吗?”我本想拒绝,可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只能硬着头皮答应:“干啥呀?”“帮我擦擦咱们家的各个门吧!面子活儿,容易干还
一、试题与解答题目(2013年湖南高考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将从点M出发沿纵、横方向到达点N的任一路径称为M到N的一条“L路径”.如图1所示的路径MM1M2M3N与路径MN1N都是M
AIM: To investigate whether acute lung injury (ALl) in ventilated piglets with bacterial infection affects NF-κB and AP-1 expression in alveolar macrophages (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教学这个系统中的各种元素、环节、层次间相互作用,关系错综复杂;同时,这个系统中微观变量较多,使课堂教学千变万化不易控制,给教学工作造成一定困难。
古时把农历元旦作为一年之始,这个习俗,现今人们还很重视,大家拜年道喜,热热闹闹。而古代作为春天之始的立春,却几乎已被现代人淡忘。  据史书记载,从周代直至清末民初,官家都把立春当做重要的节日。立春之日,东风解冻,正是劝农耕作的时节。“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是我国延续了数千年的传统。《礼记·月令》就记“天子率公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到了汉代,迎春已成为一种全国性的礼仪制度。《后汉书-礼仪志
无论什么样的年代,无论什么样的境遇,父母给予儿女的都是尽量的满足。这篇文章如今读起来是那样的酸涩,却又像昨天发生的事似的,历历在目。现在的同学们,走进琳琅满目的超市,
孩子拥有好胜心,是进步的动力。好胜心太疲弱,行动便缺乏积极度,难以获得自尊和成就的满足;但凡事想争第一,又容易惹人嫌,自己也增添许多挫折感。过与不足需要更细腻的拿捏,
这里谈的“小练笔”就是围绕某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习作练习。在阅读教学中,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不仅可以减缓作文的坡度,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