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确实令人担扰。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填鸭式”教学、“复印机式”教学、“故事课”教学现象比比皆是。这样的教学,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个性,降低了历史课的教学效率。历史教坛渴求呼吸新鲜空气,需要新鲜的血液,需要科学的教法指导,需要活泼民主的课堂气氛。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种质疑与启发互动式教学法,我认为这是一帖医治上述历史教学弊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良方。
一、质疑、启发、互动式教学的主要方法
1、纲目型质疑启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对纲目进行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从而增强分析、理解的深刻性。这种方法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例如:《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这一子目,就可以质疑为“为什么是形式上”,启发学生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的能力。这样的质疑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直观型质疑启发,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直观型质疑启发,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考古实物、图表等感性材料,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深刻认识历史现象和规律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辨别领悟能力,使学生迅速抓住历史事物的本质。例如:在讲授《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时,可以让学生观察教材中“春秋列国形势”和“战国形势”两幅地图,思考两图相比有哪些变化,说明了什么。然后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从直观启发中掌握了知识,也使他们思维的速度得到锻炼和提高。
3、比较型质疑启发,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比较型质疑启发,是指通过比较揭示历史事件的差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主动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十分有效。例如,在讲到“戊戌变法”时,就可以联系日本的“明治维新”,让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思考:为什么一个成功了,一个失败了?在学生讨论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找出比较点,然后加以归纳整理。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帮助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
4、研讨型质疑启发,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研讨型质疑启发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挑选一些学生不易理解或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达到启发思维,引出正确结论的方法。
二、质疑、启发、互动式教学法的主要功能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中学历史教材浓缩性较强,唯物史观的主要原理寓于相关的历史知识的表述之中。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有些历史现象进行设疑探究,通过学生与教师的质疑互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提炼升华,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史观。
2、有利于学生发掘隐性知识。历史教材中的许多知识没有用文字直接表述出来,隐藏在知识内容和知识联系之中。我们可以通过直观型、比较型的质疑启发互动,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发掘隐性知识。如通过比较隋、元两朝运河图,我们可以知道两朝的差异:隋朝的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而元朝则缩短了航程,有利于南粮北调,这说明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南移了。
3、有利于学生把握历史的结构特征。历史学科体系是根据一定的原则和结构方式,把历史知识分类整理后构建的一个有系统的整体,它反映了历史概念的相互联系、历史运动的过程、历史知识结构的特征和规律。纲目式质疑启发互动则是构建知识体系的比较有效的方法。
4、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而质疑启发互动通过学生的质疑和思考,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主动、自主的学习状态,而教师起到了主导者、组织者的作用。
5、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质疑与启发互动式教学,实际上涵盖了创新的四个层次,即发现、运用、再造、独立见解。质疑,就是要求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这是创新思维活动的起点;运用,就是用已有的基础知识对疑点进行思考分析;启发,就是要学生注意历史之间的隐性联系、历史事物的异同、现象变化的规律性、事物关联的多向性;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进行再造,提出独立见解。这样可以充分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历史思维能力。
三、质疑、启发、启发式教学在实践探索中的认识
1、一个观点。作为教师,首先要坚信一个观点,那就是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造思维潜能。只要我们适时、适地、适机去培养,学生都可以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两个意识。即“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所谓危机意识,就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随着高考命题技巧的日臻完善,随着高考“3+X”方案的出台,历史教学出现“滞后“状态,存在着潜在危机。所谓创新意识,是指历史教师要下功夫研究和探索,力求在教学上有新的突破和新的开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出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3、三种关系。首先是“双基”要求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创新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之上,不能丢掉“双基”讲创新,只有“双基”牢固,才能有更好的更多的创新。其次是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的关系。传统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以教师为中心,而现代教学以发展学生心智能力为主,以学生为中心。再次要处理好课内与课外、教师和学生、教学内容与教法形式的关系。
一、质疑、启发、互动式教学的主要方法
1、纲目型质疑启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对纲目进行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从而增强分析、理解的深刻性。这种方法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例如:《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这一子目,就可以质疑为“为什么是形式上”,启发学生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的能力。这样的质疑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直观型质疑启发,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直观型质疑启发,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考古实物、图表等感性材料,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深刻认识历史现象和规律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辨别领悟能力,使学生迅速抓住历史事物的本质。例如:在讲授《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时,可以让学生观察教材中“春秋列国形势”和“战国形势”两幅地图,思考两图相比有哪些变化,说明了什么。然后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从直观启发中掌握了知识,也使他们思维的速度得到锻炼和提高。
3、比较型质疑启发,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比较型质疑启发,是指通过比较揭示历史事件的差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主动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十分有效。例如,在讲到“戊戌变法”时,就可以联系日本的“明治维新”,让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思考:为什么一个成功了,一个失败了?在学生讨论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找出比较点,然后加以归纳整理。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帮助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
4、研讨型质疑启发,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研讨型质疑启发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挑选一些学生不易理解或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达到启发思维,引出正确结论的方法。
二、质疑、启发、互动式教学法的主要功能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中学历史教材浓缩性较强,唯物史观的主要原理寓于相关的历史知识的表述之中。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有些历史现象进行设疑探究,通过学生与教师的质疑互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提炼升华,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史观。
2、有利于学生发掘隐性知识。历史教材中的许多知识没有用文字直接表述出来,隐藏在知识内容和知识联系之中。我们可以通过直观型、比较型的质疑启发互动,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发掘隐性知识。如通过比较隋、元两朝运河图,我们可以知道两朝的差异:隋朝的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而元朝则缩短了航程,有利于南粮北调,这说明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南移了。
3、有利于学生把握历史的结构特征。历史学科体系是根据一定的原则和结构方式,把历史知识分类整理后构建的一个有系统的整体,它反映了历史概念的相互联系、历史运动的过程、历史知识结构的特征和规律。纲目式质疑启发互动则是构建知识体系的比较有效的方法。
4、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而质疑启发互动通过学生的质疑和思考,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主动、自主的学习状态,而教师起到了主导者、组织者的作用。
5、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质疑与启发互动式教学,实际上涵盖了创新的四个层次,即发现、运用、再造、独立见解。质疑,就是要求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这是创新思维活动的起点;运用,就是用已有的基础知识对疑点进行思考分析;启发,就是要学生注意历史之间的隐性联系、历史事物的异同、现象变化的规律性、事物关联的多向性;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进行再造,提出独立见解。这样可以充分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历史思维能力。
三、质疑、启发、启发式教学在实践探索中的认识
1、一个观点。作为教师,首先要坚信一个观点,那就是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造思维潜能。只要我们适时、适地、适机去培养,学生都可以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两个意识。即“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所谓危机意识,就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随着高考命题技巧的日臻完善,随着高考“3+X”方案的出台,历史教学出现“滞后“状态,存在着潜在危机。所谓创新意识,是指历史教师要下功夫研究和探索,力求在教学上有新的突破和新的开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出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3、三种关系。首先是“双基”要求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创新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之上,不能丢掉“双基”讲创新,只有“双基”牢固,才能有更好的更多的创新。其次是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的关系。传统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以教师为中心,而现代教学以发展学生心智能力为主,以学生为中心。再次要处理好课内与课外、教师和学生、教学内容与教法形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