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课程是与生活、以及其他学科知识联系较为紧密的学科知识,也是高中课程教学中的一大重点、难点。“支架式教学”通过建立起良好的知识与知识、知识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将生物课堂教学过程紧密的联系到一起,通过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并在教师的引导中获得适合学生学习能力的学习方式。本文通过分析支架式教学模式意义,以及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构架策略,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吃透生物学科概念,获得优秀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高中生物;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4-311
新课程的理念不但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传授知识,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获得良好的知识应用,然后在知识的应用过程中获得学生基本素质的全方面发展。高中生物也来越注重学生的生物学思考能力,并要求让学生获得良好的知识应用能力,也为教师带来了更大的难题。
一、生物教中应用支架式教学的意义
支架式教学顾名思义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生物学知识架构,如同修建大桥般,构架知识骨架,然后在骨架的基础上衍生发展生物知识。利用知识骨架,在搭建生物学知识桥梁的同时,会利用新的知识将骨架充实,并且在骨架的支撑过程中,让生物学知识这座桥梁变的坚实可靠。
首先,生物学知识拥有较强的内在联系。虽然生物学知识的内容较为复杂,但是拥有非常强的联系行和逻辑性,并且各个知识网络之间存在着客观上的联系,通过支架式的教学能够帮助、引导学生理清生物学知识架构,从而得到良好的知识学习效果。
其次,支架式教学是充分尊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式。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能力有强有弱,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很难达到全体学生一起进步的效果。而支架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构建身生物知识骨架,将复杂的知识内容通过申明内部联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在交流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一步一个脚印的提供知识线索,让学生逐渐发现生物学知识,并建立知识网络来掌握学习内容。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构建策略
1.利用教学情景构建知识支架
情景教学是最常用的支架构建策略。现代科技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数量繁多的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来引导、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支架,通过更直观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方式,让知识获得获取变的简单易得,从而达到良好的知识构架成果。例如在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用更为直观的视频、以及实际分裂的显微镜记录来将课堂知识更直观的展现到学生面前,让学生获得良好的知识构建成果。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细胞的能量和供应中,联系现实生活中的肚子饿,吃了东西产生能量,人体获得动力的生活情境教学,来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更为形象的知识构架,从而达到良好的知识构建效果。
2.采用图表引导学生构建支架
高中生物知识内容较多,学生在课程中几乎不断的在学习全新的生物知识。若教师在此过程中不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梳理、分类、整合,很容易如同猴子掰包谷一样,拿一个丢一个。同时支架式教学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积累,有坚挺的知识骨架,让学生真正理解生物知识,才能在之后联系新学习的知识内容,形成扎实的生物知识应用桥梁。例如在DNA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染色体知识进行复习梳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表的方式将:DNA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染色体与细胞分裂之间的关系等历史生物知识内容,进行直白,明确的架构描述,从而让学生获得良好的生物知识体系,从而达到支架式教学的课堂目的。
3.引导学生沿支架进行知识探索
支架式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引导学生在现有知识支架体系下,进行课前预习。并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知识支架来对课堂内容进行理解分析。教师还需要联系学生当前学习情况,制定良好的知识衍生拓展计划,以由浅入深的方式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之中获得有用知识,并为其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在問题的探索过程中,掌握生物知识,并利用生物支架的内在联系,使其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轻松。例如在生物的进化课程学习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染色体和基因的课程学习后,进行知识的预习,从而让学生在染色体和基因的知识支架上,衍生出生物在自然进化中的规律。同时结合细胞分裂的知识内容对生物胚胎的发育过程获得更有效的解释。
结语
支架式教学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而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作为引导者,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帮助学生良好建立支架受力点,并利用图表的模式引导学生构建形象的知识支架,最后通过课前预习、知识引用的方式拓展知识支架,用稳固、系统性的支架知识结构,帮助高中学生获得生物知识的有效提升,并在未来的生物学习中,获得良好的知识理解、分析方式。
参考文献
[1]范丽萍."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构建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25):127-128.
[2]李慧婷,李学斌.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合作学习中的应用策略[J].中学生物学,2020,36(5):12-14.
[3]朱亚兰.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课堂的应用研究[D].安徽:安徽师范大学,2019.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高中生物;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4-311
新课程的理念不但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传授知识,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获得良好的知识应用,然后在知识的应用过程中获得学生基本素质的全方面发展。高中生物也来越注重学生的生物学思考能力,并要求让学生获得良好的知识应用能力,也为教师带来了更大的难题。
一、生物教中应用支架式教学的意义
支架式教学顾名思义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生物学知识架构,如同修建大桥般,构架知识骨架,然后在骨架的基础上衍生发展生物知识。利用知识骨架,在搭建生物学知识桥梁的同时,会利用新的知识将骨架充实,并且在骨架的支撑过程中,让生物学知识这座桥梁变的坚实可靠。
首先,生物学知识拥有较强的内在联系。虽然生物学知识的内容较为复杂,但是拥有非常强的联系行和逻辑性,并且各个知识网络之间存在着客观上的联系,通过支架式的教学能够帮助、引导学生理清生物学知识架构,从而得到良好的知识学习效果。
其次,支架式教学是充分尊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式。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能力有强有弱,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很难达到全体学生一起进步的效果。而支架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构建身生物知识骨架,将复杂的知识内容通过申明内部联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在交流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一步一个脚印的提供知识线索,让学生逐渐发现生物学知识,并建立知识网络来掌握学习内容。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构建策略
1.利用教学情景构建知识支架
情景教学是最常用的支架构建策略。现代科技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数量繁多的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来引导、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支架,通过更直观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方式,让知识获得获取变的简单易得,从而达到良好的知识构架成果。例如在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用更为直观的视频、以及实际分裂的显微镜记录来将课堂知识更直观的展现到学生面前,让学生获得良好的知识构建成果。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细胞的能量和供应中,联系现实生活中的肚子饿,吃了东西产生能量,人体获得动力的生活情境教学,来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更为形象的知识构架,从而达到良好的知识构建效果。
2.采用图表引导学生构建支架
高中生物知识内容较多,学生在课程中几乎不断的在学习全新的生物知识。若教师在此过程中不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梳理、分类、整合,很容易如同猴子掰包谷一样,拿一个丢一个。同时支架式教学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积累,有坚挺的知识骨架,让学生真正理解生物知识,才能在之后联系新学习的知识内容,形成扎实的生物知识应用桥梁。例如在DNA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染色体知识进行复习梳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表的方式将:DNA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染色体与细胞分裂之间的关系等历史生物知识内容,进行直白,明确的架构描述,从而让学生获得良好的生物知识体系,从而达到支架式教学的课堂目的。
3.引导学生沿支架进行知识探索
支架式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引导学生在现有知识支架体系下,进行课前预习。并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知识支架来对课堂内容进行理解分析。教师还需要联系学生当前学习情况,制定良好的知识衍生拓展计划,以由浅入深的方式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之中获得有用知识,并为其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在問题的探索过程中,掌握生物知识,并利用生物支架的内在联系,使其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轻松。例如在生物的进化课程学习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染色体和基因的课程学习后,进行知识的预习,从而让学生在染色体和基因的知识支架上,衍生出生物在自然进化中的规律。同时结合细胞分裂的知识内容对生物胚胎的发育过程获得更有效的解释。
结语
支架式教学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而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作为引导者,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帮助学生良好建立支架受力点,并利用图表的模式引导学生构建形象的知识支架,最后通过课前预习、知识引用的方式拓展知识支架,用稳固、系统性的支架知识结构,帮助高中学生获得生物知识的有效提升,并在未来的生物学习中,获得良好的知识理解、分析方式。
参考文献
[1]范丽萍."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构建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25):127-128.
[2]李慧婷,李学斌.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合作学习中的应用策略[J].中学生物学,2020,36(5):12-14.
[3]朱亚兰.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课堂的应用研究[D].安徽:安徽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