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邓小平南巡讲话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理论成熟的标志,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邓小平南巡讲话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与建设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南方谈话”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一)“三个有利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哲学原理,分析和解决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成为实际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典范,“三个有利于”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增添了时代新内容。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南方谈话”从根本上解决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问题,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一项伟大创举。自从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上建立以后,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困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世纪性难题。马克思指出:“在一个集体的、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中,生产者不交换自己的产品。”恩格斯也指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取消。”应该指出的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所以这么说,其物质前提是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但是无视这一前提条件,教条式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资料社会化程度不高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把社会主义同计划经济联系在一起,成为社会主义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在结合我国具体实际的基础上,指出计划和市场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标志,它们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可以有市场,资本主义可以有计划。邓小平的讲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不仅突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而且从根本上推动了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未来社会作了科学预见,描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全部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有计划地调节社会生产;实行按劳分配;消灭剥削和阶级,国家自行消亡。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的特征大都进行了曲折探索,但并未升华为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以往关于社会主义一系列认识的新思考、新概括,历史上第一次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三、南巡讲话的现实意义
邓小平南巡讲话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它不仅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辨明了方向,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我们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我们现阶段的改革发展方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一)南巡讲话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首先要坚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改革开放要胆子大一些,敢于试验,”改革就是废除一切陈旧的,不符合“三个有利于”的东西。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的号召,正是这种精神实质的具体体现。再者要坚持共同富裕的改革方向,“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通过三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贫富差距依然存在,“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所以应该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税收、金融等多种手段努力缩小贫富差距,让改革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全国各族人民。
(二)科学发展观继承创新了南巡讲话中关于发展的思想邓小平的发展思想是一个科学的体系具有深刻的内涵。“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随着政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领导人根据国内外的新形势,提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新高度,为我国的发展道路又一次指明了方向,而邓小平南巡讲话正是这一认识新高度的奠基石。
(三)和谐社会理论是对南巡讲话相关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共同富裕。”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对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日益强烈,而我国的社会利益格局总体较为公平合理。但由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原因,收入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等等还是存在,造成很多不安定因素。我们要消除不公平现象,这不仅是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四)南巡讲话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过程中的地位讲话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建设的好,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取得突破成就的同时,我们的领导人也高度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如,确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和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需要提升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国文化。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最重要的一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响应了南巡讲话中“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要求。
(五)南巡讲话推进中国梦的实现中国梦是对邓小平南巡讲话的继承和发展,实现“中国梦”,首先要坚持发展,其次要注重民生,在讲话中邓小平多次强调人民的地位,将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改革成败的评判标准之一,注重人民的利益;最后“中国梦”的实现要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各族人民,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早日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
(六)南巡讲话对国家法制化建设“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现在腐败问题为人民所深恶痛绝,我们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并且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规定》中提出“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坚决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现如今国家的繁荣离不开发展,而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们既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又实行全面素质教育,打破学生的一贯思维。科学技术也是国家发展的推动力,国家重视科研领域的发展,加大科研领域反腐力度。南巡讲话奠定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大格局,使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得以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当年,邓小平指出和预测的问题,现已变成要解决的问题,并且还出现了新的问题。20年后的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处于一个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中国的改革发展该何去何从,正是我们今天研究邓小平南巡讲话的一个真正意义所在。
【关键词】: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南方谈话”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一)“三个有利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哲学原理,分析和解决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成为实际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典范,“三个有利于”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增添了时代新内容。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南方谈话”从根本上解决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问题,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一项伟大创举。自从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上建立以后,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困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世纪性难题。马克思指出:“在一个集体的、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中,生产者不交换自己的产品。”恩格斯也指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取消。”应该指出的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所以这么说,其物质前提是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但是无视这一前提条件,教条式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资料社会化程度不高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把社会主义同计划经济联系在一起,成为社会主义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在结合我国具体实际的基础上,指出计划和市场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标志,它们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可以有市场,资本主义可以有计划。邓小平的讲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不仅突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而且从根本上推动了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未来社会作了科学预见,描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全部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有计划地调节社会生产;实行按劳分配;消灭剥削和阶级,国家自行消亡。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的特征大都进行了曲折探索,但并未升华为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以往关于社会主义一系列认识的新思考、新概括,历史上第一次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三、南巡讲话的现实意义
邓小平南巡讲话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它不仅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辨明了方向,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我们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我们现阶段的改革发展方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一)南巡讲话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首先要坚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改革开放要胆子大一些,敢于试验,”改革就是废除一切陈旧的,不符合“三个有利于”的东西。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的号召,正是这种精神实质的具体体现。再者要坚持共同富裕的改革方向,“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通过三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贫富差距依然存在,“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所以应该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税收、金融等多种手段努力缩小贫富差距,让改革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全国各族人民。
(二)科学发展观继承创新了南巡讲话中关于发展的思想邓小平的发展思想是一个科学的体系具有深刻的内涵。“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随着政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领导人根据国内外的新形势,提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新高度,为我国的发展道路又一次指明了方向,而邓小平南巡讲话正是这一认识新高度的奠基石。
(三)和谐社会理论是对南巡讲话相关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共同富裕。”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对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日益强烈,而我国的社会利益格局总体较为公平合理。但由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原因,收入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等等还是存在,造成很多不安定因素。我们要消除不公平现象,这不仅是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四)南巡讲话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过程中的地位讲话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建设的好,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取得突破成就的同时,我们的领导人也高度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如,确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和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需要提升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国文化。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最重要的一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响应了南巡讲话中“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要求。
(五)南巡讲话推进中国梦的实现中国梦是对邓小平南巡讲话的继承和发展,实现“中国梦”,首先要坚持发展,其次要注重民生,在讲话中邓小平多次强调人民的地位,将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改革成败的评判标准之一,注重人民的利益;最后“中国梦”的实现要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各族人民,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早日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
(六)南巡讲话对国家法制化建设“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现在腐败问题为人民所深恶痛绝,我们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并且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规定》中提出“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坚决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现如今国家的繁荣离不开发展,而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们既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又实行全面素质教育,打破学生的一贯思维。科学技术也是国家发展的推动力,国家重视科研领域的发展,加大科研领域反腐力度。南巡讲话奠定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大格局,使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得以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当年,邓小平指出和预测的问题,现已变成要解决的问题,并且还出现了新的问题。20年后的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处于一个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中国的改革发展该何去何从,正是我们今天研究邓小平南巡讲话的一个真正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