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小班化教学渐渐在我国出现,从京、津、沪逐渐向各大城市发展。短短几年,小班化教学以其新式的教学理念以及对学生自身素质最大程度的发掘等优点,逐渐在教育界崭露头角。随着小班化教学在各高校内的渐渐普及,大学生科研课堂小班化教学优势也逐步体现,这些都给指导老师带教方式带来了新的考验。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 大学生科研 带教方式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226-02
一、小班化教学在中国的发展
上世纪中叶,面对当时落后的经济条件以及简陋的教学环境,国内各高等院校普遍采用传统的大班制教学模式,以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条件的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中国对人才的需求,一些教学上的缺点与漏洞也逐步显露。而后随着小班化教学在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盛行,小班化教学改革也正在掀起世界性的浪潮。
(一)小班化教学的优势。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小班化教学的优势是双向的。综合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因素,学生的个性随着时代的进步有了更为全面的发展,也不再满足于传统教学的千篇一律,而小班化教学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性格差异,便于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1]。同时,小班化教学也为老师提供了更为充足的空间来发挥自己的教学才能,更贴近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在教学方面的需求以便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
(二)中国的小班化。1997年,教育部计划建设司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小学中超过50人次的大班有61.5万个,初中超过55人次的大班有36万个[2]。如此庞大的班级建制,在日益繁重的课业面前,似乎也变得不再那么现实,老师也常感力不从心。由此看来,唯有小班化教学改革方能扭转此等困局,以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权利。中小学教学如此,要在大学推行小班化更是难上加难。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每年都有200多万的大学生升学,若想要全面实行小班化教学似乎不那么现实,这便是目前大学小班化教育改革的困境。
二、小班化教学模式在大学生科研的应用
大学生科研是目前高等院校中一个较为热门的项目,作为一个大学生能借此发放思维、创新实践的平台,科研课堂自然不能再以传统的大班化教学模式为核心了,小班化显然更适合。
(一)小班化科研团队的优势。大学生科研项目,需要多人的团结协作与努力,现代科学实践表明,一个人的天赋再高,实操能力再强,但是仅靠一个人单枪匹马是不可能获得重大学术突破的[3]。小班化小团队的优势正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小班化的科研课堂之所以能更有效地攻克一个课题,是因为它为小团队中每个人提供了发挥自己特长与优势的平台,它更好地将班员的精力引导向课题的核心。
小班化科研团队由于成员少,指导老师有充分的时间来根据成员不同的个性与特长来加以引导,充分利用和放大每个成员的特长,而传统的大班教学显然不足以做到这一点。尤其是在科研这个对个人能力与特长尤为重视的平台上,显然小班化的科研团队模式更易将学生的个性与潜能发掘出来,并将其向更为积极的方向引导。
(二)小班化科研团队的资源配置优势。一个课题的开设之后,资源的配置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此时小班化教学的优势也凸显了出来,相较于大班化可能出现的资源分配不均,小团队更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分配与利用,班员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实际操作,与知识相佐证,以便加深对课题的认识。
三、指导老师在大学生小班化科研带教中的作用
大学教育不同于中小学教育,科研课堂亦不同于普通课堂。处于这个阶段的青年,正从被动接收知识向主动运用知识转变,正从见解初开向拥有独立主见发展,所以此时指导老师的带教风格、带教方式对学生个人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化靜为动,课堂由静态化走向动态化。从事科研与上课不同,科研是一项集调查、研究、实验等各方面活动于一体的项目,而不仅仅是坐在象牙塔中接收前人总结下的知识,科研的目的是通过实践将这些知识进行转化,因此如何通过教学将知识通过实践转化,如何将静态的知识接收转变为动态的知识运用是指导老师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借助小班化的优势,指导老师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动态化的课堂将“教”与“学”更好地联系起来,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面对面互动环节能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更好地调动起来。与此同时,动态化的课堂给予了学生更多的时间去体验实际操作,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体验知识产生、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老师也可以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进而有效地指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升华,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发展[1]。
(二)因势利导,“引导”而非灌输。科研归根究底便是思考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终究是对自身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学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也要养成独立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题攻关时只需稍加“引导”即可,这对学员的创造性与独立性都有很大的提高,需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现阶段的科研课堂中,多数学生只是一味地跟着老师走,在课题准备、课下实验、课题汇报中都太过于依赖老师,没能很好的培养出自己自主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这一问题,指导老师可以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来提高科研课堂的质量。所谓“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是指导老师并不亲自着手帮助解决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而是提供思路,让学生自己通过查找文献、课下实验来解决难题。这样的模式无论是对“教”的一方还是对“学”的一方,都能有一定的帮助。
(三)PBL与TBL教学法的灵活运用。PBL、TBL 教学法是目前各大医科院校正在探索与应用的全新教学模式,也是教学工作者目前讨论的热点之一。相较于传统的LBL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PBL与TBL更适用于小班化的科研教学。PBL教学法全称为Problem-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研究为基础的学习模式,将学生作为课程主体,以小组讨论的形式 ,在指导老师的参与下 ,围绕一个医学课题或具体的临床病例诊治分析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4]。TBL教学法则是在PBL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全称是Team-Based Learning,即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更强调了团队协作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这两种教学方法将课堂的主动权从老师转到学生个人以及团队手中,以问题解决与团队合作为核心,能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在自主学习、问题解决、团队协作、合理沟通等各方面的能力[4],尤其是在医学教育领域,TBL与PBL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效结合,较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对医学教育的需求,补充、完善和优化现有的教学模式[5]。所以在小班化的科研课堂中采用这两种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凸显小班化的优势,指导老师带教过程中若能有效地结合PBL与TBL教学法的优势,在提高学生个人能力的同时,也能加快课题研究的进程,提高其效率。 (四)以慕课(MOOC)为载体的翻转课堂在科研带教中的应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学习知识在课堂,内化知识在课外”,而翻转课堂是通过让学生在课前以观看微课视频、查阅文献资料的形式来完成对知识的初步学习,在课堂上通过师生答疑、组员讨论和实践探究来完成对知识的吸收与掌握,来最终达到“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内”的效果[6]。这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课堂讨论中发掘其质疑与探究的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老师的课堂灵活性都有很大的助益。而作为大数据时代的产物-慕课,也为翻转课堂的有效运用提供了坚实保障,形式多样化的慕课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教学相长、激发灵感,同时大规模人群之间的相互学习、启发,也为课题的研究留下了思想碰撞的火花[7]。课前通过相关课题的视频资源学习,学生可以借鉴名师大家对课题的理解来帮助自己掌握相关知识并借此提出自己对课题的认识和看法,老师可以借鉴他校优秀的科研教学资源来完善自己的带教方法[8],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思考、质疑、探究的积极性。
四、总结与展望
小班化教学作为未来教育之所必行,配合大学科研课堂实践,有着独特的优势。而小班化的科研带教方式也应该结合科研课堂的需求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来进行针对性的准备。在教育模式不断变更的当今社会,老师们应该结合时代的特点,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无论教学方式方法如何变化,都应该重视对学生独立性与创造性的培养,让他们有更广阔的空间去钻研、去质疑、去创新。
参考文献:
[1]鄂艷. 解读我国小班化教学[J]. 教育理论研究,2005,01:12-14.
[2]沈克非.浅谈小班化教育[J]. 辽宁教育研究,2001,11: 12-16.
[3]李朝晖.浅析大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事业成功[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6: 54-56.
[4]于述伟,王玉孝. LBL、PBL、TBL教学法在医学教学中的综合应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100-102.
[5]胡兆华,艾文兵,简道林. TBL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及其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8:105,140.
[6]胡征.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教学模式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5,6: 129-134.
[7]孙英隽. “慕课”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的新问题探讨[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60-264.
[8]甄静. 慕课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 文教资料,2017,6:191-192.
作者简介:
方佳成,本科生。
莫烽锋,讲师。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 大学生科研 带教方式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226-02
一、小班化教学在中国的发展
上世纪中叶,面对当时落后的经济条件以及简陋的教学环境,国内各高等院校普遍采用传统的大班制教学模式,以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条件的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中国对人才的需求,一些教学上的缺点与漏洞也逐步显露。而后随着小班化教学在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盛行,小班化教学改革也正在掀起世界性的浪潮。
(一)小班化教学的优势。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小班化教学的优势是双向的。综合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因素,学生的个性随着时代的进步有了更为全面的发展,也不再满足于传统教学的千篇一律,而小班化教学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性格差异,便于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1]。同时,小班化教学也为老师提供了更为充足的空间来发挥自己的教学才能,更贴近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在教学方面的需求以便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
(二)中国的小班化。1997年,教育部计划建设司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小学中超过50人次的大班有61.5万个,初中超过55人次的大班有36万个[2]。如此庞大的班级建制,在日益繁重的课业面前,似乎也变得不再那么现实,老师也常感力不从心。由此看来,唯有小班化教学改革方能扭转此等困局,以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权利。中小学教学如此,要在大学推行小班化更是难上加难。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每年都有200多万的大学生升学,若想要全面实行小班化教学似乎不那么现实,这便是目前大学小班化教育改革的困境。
二、小班化教学模式在大学生科研的应用
大学生科研是目前高等院校中一个较为热门的项目,作为一个大学生能借此发放思维、创新实践的平台,科研课堂自然不能再以传统的大班化教学模式为核心了,小班化显然更适合。
(一)小班化科研团队的优势。大学生科研项目,需要多人的团结协作与努力,现代科学实践表明,一个人的天赋再高,实操能力再强,但是仅靠一个人单枪匹马是不可能获得重大学术突破的[3]。小班化小团队的优势正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小班化的科研课堂之所以能更有效地攻克一个课题,是因为它为小团队中每个人提供了发挥自己特长与优势的平台,它更好地将班员的精力引导向课题的核心。
小班化科研团队由于成员少,指导老师有充分的时间来根据成员不同的个性与特长来加以引导,充分利用和放大每个成员的特长,而传统的大班教学显然不足以做到这一点。尤其是在科研这个对个人能力与特长尤为重视的平台上,显然小班化的科研团队模式更易将学生的个性与潜能发掘出来,并将其向更为积极的方向引导。
(二)小班化科研团队的资源配置优势。一个课题的开设之后,资源的配置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此时小班化教学的优势也凸显了出来,相较于大班化可能出现的资源分配不均,小团队更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分配与利用,班员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实际操作,与知识相佐证,以便加深对课题的认识。
三、指导老师在大学生小班化科研带教中的作用
大学教育不同于中小学教育,科研课堂亦不同于普通课堂。处于这个阶段的青年,正从被动接收知识向主动运用知识转变,正从见解初开向拥有独立主见发展,所以此时指导老师的带教风格、带教方式对学生个人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化靜为动,课堂由静态化走向动态化。从事科研与上课不同,科研是一项集调查、研究、实验等各方面活动于一体的项目,而不仅仅是坐在象牙塔中接收前人总结下的知识,科研的目的是通过实践将这些知识进行转化,因此如何通过教学将知识通过实践转化,如何将静态的知识接收转变为动态的知识运用是指导老师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借助小班化的优势,指导老师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动态化的课堂将“教”与“学”更好地联系起来,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面对面互动环节能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更好地调动起来。与此同时,动态化的课堂给予了学生更多的时间去体验实际操作,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体验知识产生、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老师也可以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进而有效地指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升华,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发展[1]。
(二)因势利导,“引导”而非灌输。科研归根究底便是思考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终究是对自身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学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也要养成独立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题攻关时只需稍加“引导”即可,这对学员的创造性与独立性都有很大的提高,需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现阶段的科研课堂中,多数学生只是一味地跟着老师走,在课题准备、课下实验、课题汇报中都太过于依赖老师,没能很好的培养出自己自主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这一问题,指导老师可以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来提高科研课堂的质量。所谓“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是指导老师并不亲自着手帮助解决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而是提供思路,让学生自己通过查找文献、课下实验来解决难题。这样的模式无论是对“教”的一方还是对“学”的一方,都能有一定的帮助。
(三)PBL与TBL教学法的灵活运用。PBL、TBL 教学法是目前各大医科院校正在探索与应用的全新教学模式,也是教学工作者目前讨论的热点之一。相较于传统的LBL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PBL与TBL更适用于小班化的科研教学。PBL教学法全称为Problem-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研究为基础的学习模式,将学生作为课程主体,以小组讨论的形式 ,在指导老师的参与下 ,围绕一个医学课题或具体的临床病例诊治分析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4]。TBL教学法则是在PBL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全称是Team-Based Learning,即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更强调了团队协作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这两种教学方法将课堂的主动权从老师转到学生个人以及团队手中,以问题解决与团队合作为核心,能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在自主学习、问题解决、团队协作、合理沟通等各方面的能力[4],尤其是在医学教育领域,TBL与PBL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效结合,较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对医学教育的需求,补充、完善和优化现有的教学模式[5]。所以在小班化的科研课堂中采用这两种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凸显小班化的优势,指导老师带教过程中若能有效地结合PBL与TBL教学法的优势,在提高学生个人能力的同时,也能加快课题研究的进程,提高其效率。 (四)以慕课(MOOC)为载体的翻转课堂在科研带教中的应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学习知识在课堂,内化知识在课外”,而翻转课堂是通过让学生在课前以观看微课视频、查阅文献资料的形式来完成对知识的初步学习,在课堂上通过师生答疑、组员讨论和实践探究来完成对知识的吸收与掌握,来最终达到“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内”的效果[6]。这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课堂讨论中发掘其质疑与探究的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老师的课堂灵活性都有很大的助益。而作为大数据时代的产物-慕课,也为翻转课堂的有效运用提供了坚实保障,形式多样化的慕课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教学相长、激发灵感,同时大规模人群之间的相互学习、启发,也为课题的研究留下了思想碰撞的火花[7]。课前通过相关课题的视频资源学习,学生可以借鉴名师大家对课题的理解来帮助自己掌握相关知识并借此提出自己对课题的认识和看法,老师可以借鉴他校优秀的科研教学资源来完善自己的带教方法[8],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思考、质疑、探究的积极性。
四、总结与展望
小班化教学作为未来教育之所必行,配合大学科研课堂实践,有着独特的优势。而小班化的科研带教方式也应该结合科研课堂的需求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来进行针对性的准备。在教育模式不断变更的当今社会,老师们应该结合时代的特点,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无论教学方式方法如何变化,都应该重视对学生独立性与创造性的培养,让他们有更广阔的空间去钻研、去质疑、去创新。
参考文献:
[1]鄂艷. 解读我国小班化教学[J]. 教育理论研究,2005,01:12-14.
[2]沈克非.浅谈小班化教育[J]. 辽宁教育研究,2001,11: 12-16.
[3]李朝晖.浅析大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事业成功[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6: 54-56.
[4]于述伟,王玉孝. LBL、PBL、TBL教学法在医学教学中的综合应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100-102.
[5]胡兆华,艾文兵,简道林. TBL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及其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8:105,140.
[6]胡征.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教学模式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5,6: 129-134.
[7]孙英隽. “慕课”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的新问题探讨[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60-264.
[8]甄静. 慕课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 文教资料,2017,6:191-192.
作者简介:
方佳成,本科生。
莫烽锋,讲师。